人間煙火 | 東風不與馬郎便:馬連良五十周年祭

2021-02-08 人民網時尚

12月26日,我總記得是有一個重要人物生,一個重要人物死。

可惜,人過了30歲,記憶力總是不如以前,恍範兒的事常有,讓人家晚死了十天。嗨,反正年頭沒錯,五十周年祭是對的,還是憑弔一番吧。

人和人的緣分殊為其妙,咣咣從前也是個見京劇馬上換臺的人,聽不得他們那讓人云裡霧裡的中國話,直到遇上了他。

那天,不只是老天爺批腦門了還是怎麼著,調臺時,突然在京劇那裡停住了,這一停,緣定三生。

雖然那時不懂戲,但《三國演義》是熟知,知道裡面演的是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喬國老正唱著,我真的被驚呆了,京劇原來這麼好聽!這個人的聲音居然這麼富有磁性。當下就記住了其中的一句詞: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真俏皮。

後來,才知道那是京劇音配像《龍鳳呈祥》,原唱就是馬連良。

《甘露寺》

有些形容詞是要通過感同身受才能體味個中曼妙,比如餘音繞梁,就是我遭遇了馬連良才明白的。從此,我開始留意京戲,這一下就撞進門來。

歲月浸淫,對京戲現在可以說是頗有心得,老生流派中最喜愛的已不是馬連良,但第一次總是意義不凡,而且,馬連良是有故事的人。

左起:尚小雲、馬連良、梅蘭芳、楊小樓、李萬春

馬連良是一個成功的藝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馬家經營茶館出身,或許是遺傳基因中有著經商頭腦,上海第一家清真餐館就是馬連良開辦。

那時,剛成名的馬連良帶團去上海演出,他的班社中回教兄弟居多,吃飯成了問題。20年代中期的上海,還沒有一家伊斯蘭餐廳,江南回族畢竟稀少。

馬連良決定自己開火做飯,自己吃也是做,對外迎客也是做,馬傢伙食鋪就這樣開張了。

上海的伊斯蘭聽說有了自家餐館全來捧場,生意一開門就紅火得很,馬連良的伯父本來是伺候他生活的,一看飯店賺錢,索性留在上海經商。

直到錢賺夠了,年歲大了要落葉歸根,才將飯店轉給一洪姓商人,更名洪長興,今天依舊是上海吃銅鍋涮肉的首選。

唱片業對京劇的推廣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京劇界灌制唱片最多的是梅蘭芳,其次便是馬連良。

他不但自己灌制唱片,還開辦起唱片公司,位於金魚胡同的馬連良留音社曾為俞平伯留下崑曲遺音。

他還深知平臺的重要性,等自己有了財力後,便創辦戲院,內容創業成功的先驅呀。

馬連良也是大美食家,西來順的主廚就是他的私廚,馬連良鴨子、雞肉餛飩都帶有馬派烙印。

他也同那時的名角兒一樣,研習丹青,與張大千誼兼師友,張大千還為他專門研製了雞肉獅子頭。

馬連良漂亮,典型的雋秀之美。他雖然抽大煙,但沒有菸鬼相,面色永遠那麼滋潤。

馬連良畫作

可能是由於民族關係,馬連良在名角兒中甚少緋聞,關於他的風流韻事幾乎沒有,只是有一次情殤。

馬連良原配夫人故去後,想續弦坤伶杜麗雲。杜麗雲的繼父杜菊初索要巨額彩禮,馬連良向來比較吝嗇,也不肯被宰,婚事就拖了下來。

杜麗雲應韓復榘之邀去濟南唱堂會,被時任委員長駐濟南全權代表的蔣伯誠看中,韓復榘當場做媒讓杜麗雲做蔣伯誠的三姨太。

馬連良眼看著佳人被權貴擄去,杜菊初倒是高興了,彩禮收了300根金條。

蔣伯誠與杜麗雲

蔣伯誠、杜麗雲夫婦於民族有功,抗戰期間,在上海直接領導鋤奸的就是蔣伯誠,杜麗雲則擔任外圍聯絡員。

夫婦後被李世群抓捕,蔣伯誠中風癱瘓,二人遭軟禁直到光復。蔣伯誠拒絕了去臺灣的要求,建國初期病逝在上海。

杜麗雲這一生真愛過的只有馬連良,真馬連良沒嫁了,弄個假的也行。

馬連良與譚富英(右)

蔣伯誠在世時,杜麗雲就和一個上海小開打得火熱,蔣先生對此也表示理解,畢竟自己是活死人,杜麗雲比他年輕很多。那個小開,什麼本事都沒有,就是長相酷似馬連良。

情迷心竅的杜麗雲把自己的財產都貼給了小開,哪知人家是拆白黨。小開夫妻倆施美男計釣杜麗雲,只待錢到手便開溜。

好笑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個小開的媳婦才是狠角色,拿著錢自己跑了,把做誘餌的丈夫也蹬了,小開淪落到在上海掃大街。可憐杜麗雲,人財兩空。

1948年底,馬連良到了香港,一下滯留在那裡,他的人生與國家一同走到了十字路口。

旅港三年多的時間,馬連良沒有條件再如以前那樣精緻得生活。廣東人不聽京戲,沒了收入,吃喝住行只能借貸,大煙還不能斷,一輩子善於賺錢的馬老闆成了老賴。

那時,海峽兩岸都在爭取他,馬連良發現自己還是有價值的,待價而沽,看那邊給的條件更好。

最終,大陸方面給的條件更優渥,馬連良選擇回到故鄉。

《群英會》

數年離別,故鄉令馬連良感到陌生。老北京的一套行為規範不見了,爺長爺短的落伍了,他也不再是馬老闆,互相之間只稱同志。

飯店夥計也沒有以前的隨和、謙恭,吃頓飯等於上堂政治課,馬先生美食家的感覺也找不回了。

除了唱戲、賺錢,馬連良不懂別的,所以,他的地位只能屈居梅蘭芳之下。馬連良的敏感度太低,不知道怎麼適應新生活。

赴朝慰問團,所有名演員都積極報名參加,唯恐落後。馬連良也報名了,但是,他順帶問了一句:去朝鮮一場給多少錢?

馬先生啊:耗子給貓當三陪——您掙錢不要命了。

人和人的關係也變了,他這個團長和過去的班主性質完全不一樣。他不可以隨便罵人,甚至批評都是要有分寸、講場合的。成名甚早,牛氣了半輩子的馬連良開始找不到角兒的勁頭了。

李慕良是馬連良的琴師,也是他的徒弟。馬連良在長沙演出時,發現了天資聰明的這個孩子,孩子確實機靈,拜師之後改名慕良,一片忠心可鑑。

舊式師徒是人身依附,有主僕性質。師父可隨打隨罵,徒弟則必須逆來順受,否則就是不忠不孝,新社會可不認這一套。

李慕良非常要求進步,積極靠攏組織,師父在他心中的位置漸漸不那麼重要了。入黨後,李慕良看師父更有一份對待改造對象的感覺,馬連良受不了了。

「我養大了你,你翅膀硬了敢造反了」,這是民間父母罵孩子的口頭禪,但現在這就是立場態度問題。

馬連良被全團上下幫扶教育,要認識到剝削思想的錯誤。他做了口頭檢查,可私下還是不明白:李慕良就是我養活大的,怎麼就成了剝削呢?

馬連良與李慕良(右)

好藝人最後的念想就是玩藝兒,只要臺上還有風光,他們就還有底氣。

馬連良邁入了花甲,那個時候就是絕對的老人了,但舞臺上還是不服人。可是,他突然發現唱了一輩子,又不會演戲了。

先是用斯坦尼代替祖師爺,體驗派全面打到唱念做打,後來,乾脆就別上帝王將相了,全演現代人物,這是祖師爺沒教過的,馬連良蒙圈了。

但只要還讓我上,我就得把它啃下來。在現代戲大潮中,馬連良強努著燃燒了最後一次,儘可能地琢磨點玩藝兒。

《海瑞罷官》

建國後,馬連良只創作了兩齣新戲:《趙氏孤兒》和《海瑞罷官》。他從沒想過祖師爺對他垂青到這個份上,他演的一齣戲竟然攪動乾坤。

1966年底,深冬的北京,馬連良走了。一個跟頭摔倒在地,據說那姿勢也依然漂亮,地道的一個「殭屍」,基本功在那了。

關於馬連良的選擇,多少人為之抱憾,當初就應該去大江大海那邊,那就如何如何了,我不以為然。

馬連良與卓別林(右)

馬連良是經過權衡做出了抉擇,去臺灣能怎麼樣?

京戲的市場畢竟在大陸,偏居海島,能有幾個知音?他即便躲過了這場災難,那孤寂無人識的滋味就好受嗎?無論去了哪,滿身本事使不出來都是必然的。

離開香港前,馬連良請星象學家袁樹珊佔了一卦。袁樹珊說他:可憐君似江南燕,一路逐風向北飛。並且語言,馬連良還有15年大運。

《借東風》

馬夫人不解,繼續問:15年以後呢?袁樹珊不語。

馬連良知道這是相學的隱語,15年之後他應該沒了。馬連良趕忙解圍:我都50多了,再有15年大運也不錯了。

這一年是西曆1951年。

今天的豬都知道要站在風口上,風是運道。馬連良擅唱《借東風》,每到一地必要以《借東風》打炮,這是他幾十年的慣例,也許他迷信東風總是與他方便,但是,天威總是難測。 

?王烜(咣咣)

來源:咣咣十日談 

(責編:李昉、蔣琪)

相關焦點

  • 京劇:群英會·借東風(葉盛蘭、 譚富英、馬連良、蕭長華、裘盛戎、袁世海)
    蔣幹勸降不果,萬般無奈,趁周瑜「熟睡」之際,翻閱文案,「偶遇」此信,大為驚恐,連夜返回江北,告知曹操。曹操即刻斬了蔡、張兩人。周瑜暗喜曹操中計,除去了諳熟水戰的將領。《借東風》是京劇傳統經典劇目,取材於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是繼「群英會」蔣幹盜書,黃蓋詐降曹營,龐統勸說曹操連鎖戰船,「欲破曹兵,須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條件下,孔明在南屏山築臺祭風。
  • 馬連良扶風社的興衰
    以後演出的戲有《祭瀘江》(即是《七擒孟獲》)、《十道本》、《要離刺慶忌》等。到了民國十九年秋天,馬連良認為一切條件都成熟了,就自己當老闆,組成扶風社了,一直到三十七年,差不多是有二十個年頭。     二十二年起,花臉換為劉連榮,丑角加了茹富蕙,裡子老生改用李洪福,而值得大書特書的,小生改為葉盛蘭了,從此開始與他長期合作。所以馬連良從上海回北平的頭一場戲,就貼出了《借東風》。這一年又把《白蟒臺》增益首尾重新編排了一下,除了馬連良飾王莽外,葉盛蘭飾岑彭,劉連榮的馬武。
  • 【藝術微談】天津舉辦紀念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演出
    今年2月25日(農曆正月初十),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17周年。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
  •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宣宣說吧丨「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
    今天上午,由首都博物館、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主辦,北京京劇院、梅蘭芳紀念館、上海京劇院協辦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馬連良先生是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馬派」藝術創始人,列入京劇「前後四大鬚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劇目和寶貴文化遺產。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展覽以馬連良先生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為主線,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 馬連良先生在昆明(中)
    然後恭請馬連良夫婦上座,徐、王兩君行叩首禮,言少朋、儲金鵬向老師道喜、叩首,徐、王向兩師兄行禮、叩首,亦向引薦人和來賓行禮、叩首,後開拜師宴。關肅霜《鐵弓緣》劇照1949 年 9 月,乃師戴綺霞等帶著她闖過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剛出師、出名不久,年僅20 歲的關肅霜應昆明西南大戲院班主殷匯洲的邀請,帶著奶奶、妹妹關肅娟、師妹王肅華、師父王韻武等人從長沙乘機來昆明演出,剛立住陣腳不久,著名「影、劇雙星」和名牌花旦大角于素秋便帶著梁次珊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戲隨俗遠 藝以美傳——緬懷馬連良大師兼談發揚馬派藝術的幾點看法
    本文作者朱文相(左)、高尚賢(右)與宋丹菊◆  ◆  ◆  ◆  ◆今歲(編者註:1996年)恰值藝術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九十五周年,撫今追昔,感慨良多。現從我們家以及我本人與馬先生多年的交往中,擇要談一談他對京劇藝術的執著追求、精湛表演與巨大貢獻。
  • 【往事】馬連良先生的女弟子--尹月樵
    由於家庭貧寒、父親病故,迫於生計,9歲的她便開始學習河北梆子的花旦、青衣和刀馬旦,後來改工京劇老生,並先後以花豔茹、玉無瑕、尹湘雲、尹伯君等藝名流動演出於東北各地。  1942年,馬連良先生曾率李玉茹、葉盛蘭、馬富祿等當時「扶風社」精英到瀋陽中央大戲院(原瀋陽大戲院)演出。此時正在共益舞臺演出的尹老師,每天下戲後,便步行來到中央大戲院觀看馬先生的演出。
  • 馬連良:兩度捲入無妄之災,離世前充滿疑惑:我怎麼了?不明白!
    圖 | 馬連良與李玉茹對戲馬連良心中著急,也不想放棄表演。但嗓子啞了,能唱的時間支撐不了整齣劇目。他想了個辦法。他專挑那些對唱要求不高的劇目,突出武功和道白,揚長避短。馬連良聲名在外,日本人同意入關,卻下令他以華北使節團的名義參加紀念「滿洲國」十周年的演出。馬連良自然不肯,一再拖延,但日本軍官一再威脅,他才入了關。義演所得全部捐給回民中學。事情沒有結束。1945年抗戰勝利後,有國民黨官員企圖敲詐馬連良家產,將義演招牌改為「華北政務委員會演藝使節團」,捐資助學的目的,也被誣陷是為慶祝偽滿洲國成立十周年。
  • 卓別林上海握手馬連良梅蘭芳
    馬連良先生與卓別林  上海寧波路上的新光電影院是一間不甚起眼、也沒有太多時髦年輕人光顧的老影院,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默片大師卓別林曾在1936年春天造訪這處中國有聲電影的首映場所,那一晚,作陪的是名旦梅蘭芳,臺上演的是馬連良的
  • 20210222_8 兩周年祭 我們未經演練便出生,也將無機會排練死亡
    20210222 兩周年祭 我們未經演練便出生,也將無機會排練死亡題目來自最喜歡的詩人之辛波斯卡 不會發生兩次。一周年祭20200222_16_一周年祭 這一路的山川風月每次寫周年祭,都要把自己寫的第一篇文章拿來讀一讀。因為無論寫了多少篇文章,如果沒有第一篇文章的開始,沒有每一篇文章的保存,就沒有現在的兩周年祭!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 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舉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
  • 東風不與周郎便
    東吳年輕的將領周瑜指揮吳蜀聯軍抵抗曹操,用魯肅的計策,在赤壁這個地方,藉助及時而至的東風,縱火焚燒曹軍的連鎖戰船,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自赤壁之戰結束,到杜牧任黃州刺史來遊赤壁,其間600年。所以杜牧的七絕《赤壁》是詠史詩,也可以稱作懷古詩。
  • 《唐詩裡的煙火人間》:詩人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他們也是俗人一個
    談論起「唐詩」這種文學體裁,應該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很熟悉「唐詩」,畢竟絕大多數的人從小就開始學習背誦唐詩,現在你隨隨便便找一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童,相信每一個孩子差不多都能夠搖頭晃腦的隨口背出幾首唐詩,說出一兩個著名的唐朝詩人的名字。
  • 位列京劇「前後四大鬚生」,馬連良有怎樣的人生故事?
    聊到京劇史,馬連良是一位繞不過去的人物。身為京劇名家,他的表演風格獨樹一幟,也一直對戲曲藝術進行創新。22日,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通過一百餘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以及圖片、影像資料展現他的舞臺生涯和「馬派」藝術精華。
  • 《煙火人間》CCTV9首播 一首好聽的「天府之歌」唱出最「煙火」的...
    清晨,電臺主播通過音樂喚醒這座城市;在車流中、在地鐵上,這首歌陪伴著年輕的上班族、天府綠道上的跑團;這首歌也被成都博物館講解員、鶴鳴茶社聚會的閨蜜、東郊記憶街頭藝人輕吟淺唱:「煙火了人間3000年,有什麼百態人生沒有見,於是繁華之極是輕描淡寫,一杯茶擺出一片天……」昨日19:02,CCTV9央視紀錄頻道《9視頻》欄目首播成都音樂故事作品《煙火人間》,兼具成都的生活溫度
  • 不負這煙火人間
    每逢此境,便會想起艾性夫的那首詩:「春意一爐紅榾柮,故人兩坐綠蒲團。敲冰自換甆瓶水,浸取梅花仔細看。」我亦有一壺陳年老酒,幾罐普洱紅茶,卻候不到故人圍爐,敲冰煮茗。堂前數株寒梅,乃冰雪之身,恰逢冬藏之日,無須取悅眾生,靜默地綻放便好。梅雖孤寒,尚有松竹相伴,與之霜雪同行,卓立人間。古人交友,或品梅雪茶,或佐酒吟詩,或撫琴對弈。
  • 你是人間煙火,煙火就像火山
    算是折騰完了,對這個字很滿意是因字意獨特,很不滿意是用的孩子太多了,別人用可能是純粹好聽,當然,我不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猶如老夫使盡洪荒之力拆文解字者恐怕未嘗多也,木木君也是人間煙火之女,根本不在乎老夫的這一份苦心經營,回頭就指著在地上蠕動的兒子說:「我想要他跟我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