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棄兵》原定由希斯·萊傑執導,艾倫·佩吉主演,後因希斯離世,項目擱淺。
如今,這部劇爆紅,評價也頗高,在告慰希斯的在天之靈的同時,也難免讓人不勝唏噓。
與其說她是為了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不如說是為了驅散孤獨
文|楊時暘
作者簡介:普通影迷,媒體編輯,純粹寫字,不混圈子 ,某種程度上相信娛樂新聞裡潛藏著人們的潛意識以及一個時代的病理。
人們都熱愛天才的故事,因為那是一種獨特的奇觀,天才與我們一樣都是肉體凡胎,但卻有著不可企及的奇絕之處,人們可以見證一種精神、智力或者體能上的奇蹟。
從這個角度去看,天才是最接近於我們自己和現實生活的超級英雄,像天外來客,像神明提點,他們與我們相切,又與我們遠離,讓凡俗生活得以籠罩一層神秘和神性的超越之光。
所以,《后翼棄兵》能取得如此聲量的反響就不難理解,更何況,這還是一個女性天才的故事,一個脆弱的孤獨女孩橫穿了冷戰的嚴酷年代,為自己爭得盛名與尊嚴的故事。
它有奇觀的包裝,有女性主義的加持,有歷史的慨嘆,向內挖掘個人內心的破碎與重整旗鼓,向外延伸出那個獨特大時代的躁動與嘆息。總體上說,它有關於親密,友情,孤獨與拯救。
女主角哈蒙的生母帶她一起自殺,她幸運生還,從此生活在福利院裡。無意中,她發現了自己的象棋天賦
《后翼棄兵》的情節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哈蒙因為車禍成為孤兒,被送往孤兒院的她,在地下室偶遇了一名孤獨的校工,對方教會了她下棋,而她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從此徵戰賽場,攻無不克。
即便講述的是一名棋手的故事,即便是如此靜態的「運動」,但這仍然是體育題材,眾所周知,美國的主流體育題材影視劇是超級英雄類型的現實分支,所以,在很多時刻,你甚至能從哈蒙的眼神中看到那些英雄的影子,只不過她的打鬥招式與超能力都在棋盤上,她的勝利和失血都在大腦裡,從外部看難覓蹤跡,但一切都已然發生。
哈蒙和她在福利院中唯一的朋友
如果說大多數體育題材可以用熱血的比賽現場點燃觀眾,那麼西洋棋的賽場顯然並不具備太高的觀賞性,所以,這個故事的主要筆墨都聚焦於哈蒙的心理和精神狀態,而非她的動作。
這極具挑戰性,但卻被完成得充滿奧妙。這創作方法,其實非常東方,以一種寫意的方式呈現某種難以呈現的,缺少動作的動作戲。
最終,《后翼棄兵》塑造了一種奇特的觀感,你會覺得它充滿動態,人物和故事無時無刻不在流動,但仔細觀察卻發現,故事其實很靜,但安靜之中,卻密布著一路炸裂的火花,那一路的光彩熠熠和電光石火其實是這個女孩的自我蛻變,那些比賽的勝利不過是成長的歷練、陪襯與禮物。
在《后翼棄兵》中,其實哈蒙成為孤兒兩次,一次在身份上,一次在精神上。身份上的那一次,是她的生母把她放在汽車後座上,想從這令人沮喪的生活中與其同歸於盡。
而精神上的那一次,卻是她的養母躺在床上安靜離世的瞬間。哪一次更令她悲痛?或許是第二次,她躺在那女人身旁,展露了一種令人心疼的孤獨。
和哈蒙相依為命的養母突然去世了,她備受打擊
孤兒的故事隨時都可能落入俗套,大都離不開孤兒院裡的欺辱和霸凌,收養家庭中扭曲變態的後母之類,但這色調陰沉的開場像是與觀眾玩起惡作劇,那一切都沒有發生,幽暗童年裡遇到的儘是些善良的人。
當哈蒙的養母挑起眉毛狡黠地算計差旅和獎金,人們終於能放下心來,這故事不會陷入陳詞濫調的泥淖了,自那以後,她們不再是繼母與養女,而是兩個孤獨的女人,一個被丈夫拋棄,一個被父母拋棄,兩個孤獨的人慰藉的彼此,沒有顧影自憐,不是相依為命,而是一種有力的生活,即便她們一個依靠酒精,一個需要鎮定劑。
《后翼棄兵》算是女性成長的故事嗎?本質上是,但這主旨又被巧妙隱藏。
象棋之於哈蒙,就像諜報之於《國土安全》的卡莉,就像破案之於《謀殺》裡的莎拉,就像新聞調查之於《利器》中的卡米爾。
這些女人都執著於一種事物,有的是旁人不理解的表演,有的是危險的邊緣,她們有著共同的特徵,都因為生活,自己變得支離破碎,但自己卻努力掩藏,那些工作像赴湯蹈火,甚至連她們自己都不知道,那一切是一種救贖和宿命,殘忍與幸福相伴相生的命定之途,混雜著拯救與懲罰。他們用新痛撫慰舊傷,讓自己解脫於舊日泥潭。
哈蒙從每一次象棋比賽的勝利中尋找存在感
出演成年哈蒙的安雅·泰勒-喬伊曾經在恐怖片《女巫》中有過非常驚豔的亮相,她有著一種獨特的驚恐的小動物般的眼神,卻同時又有著難以言傳的篤定,她讓不知所措的慌張和把控一切的堅毅在這個角色身上同時顯形。
她是一個下棋的朋克,一個看起來滿不在乎但實際上脆弱不堪的少女,自己的半生不過一場開局詭異的棋局,母親的棄兵,只能一步步前進,在棋局中孤獨求敗,在現實中孤獨求生,她看起來對一切不屑一顧,無所謂於世俗的規矩,棋手的傳統,政治的環境,道德的界限,但實際上她那麼脆弱,渴望保護。
誰能保護她?誰都不能,她是個兵卒,即便在很多人心裡她是個女王。她的啟蒙恩師夏貝爾先生和孤兒院的同伴黑人女孩 Jolene是她的遮擋,是她的庇佑,真心付她,而不是利用她,不像那些基督教會或者政府部門,看起來派人又撒錢,不過就是當她是件政治工具,一個可用可棄的兵,從這個角度講,她和不得自由的蘇聯對手不都一樣?
這故事穿過一個獨特的時代,這背景沒有被強化,但所有人都知曉,冷戰,反戰,有築起的高牆,有反叛的逃亡,有信仰,有謊言,有血與鐵絲網,有性和搖滾樂,而在這之中,棋盤以方寸之地賦予她自由與安慰。哈蒙一路走來,與其說是為了不斷取勝,不如說是為了驅散孤獨,她與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無血緣上的瓜葛,但後來,她所遇到的一個一個朋友,從陌生變得熟識,他們從精神上帶給她的慰藉讓她不再是一個孤兒,這是這個故事最動人的部分。
哈蒙最終打敗了強大的蘇聯對手
排版|透納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