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的這場疫情攪亂了民眾們原本的生產生活,廣電與通信行業正在擔負起責任。一方面,立足於自身優勢,緊急馳援,為前線戰「疫」行動出力;另一方面,抓緊時間復工復產,特別是對於5G方面的恢復建設工作。
從2019到2020年,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行業繼續生成著更多的新面貌,政策環境、生產狀況、技術手段、資源市場等方方面面在掀起變化。傳統電視大屏仍在波動,有線電視網絡整合與廣電5G的建設一體化呼聲更加迫切,IPTV全面正規監管化趨勢逐漸明了,未來的DVB、IPTV是否還能同道而馳?
一、IPTV曲折中超越了有線電視
當年為順應「三網融合」的大戰略,IPTV逐漸興起,新穎的形式自然吸引了不少用戶。約在2010年前,IPTV經歷了廣電總局十餘次的「叫停」,「1號文件」的頒發本以為「破冰時刻」終於降臨,但只是在規劃方面做了一定範圍的界定。終於,隨著「寬帶中國」的深入推進,國內IPTV在電信運營商的廣泛代理下,進入到了大起興階段。
2018年6月是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中國移動終於獲得了IPTV的傳輸資質牌照,轉正的時刻到來,也為三家基礎通信企業全年挑戰傳統廣電運營商增添了一定的實力。在此之前,中移動只能以OTT的名義廣推「魔百和」,得力於OTT & IPTV雙重業務,移動公司也確實積攢起了一定規模的用戶存量。
回看了下時間,筆者警覺2020年3月已過了三分之一,如今的IPTV情況怎樣呢?據工信部給出的數據,在2019年三季度時國內三家運營商IPTV用戶已達2.92億戶,年度末工信部卻沒給出詳盡數據,但指出全年淨增了3870萬戶,而三季度時比2018年末淨增為3704萬戶。姑且可認為,目前三家運營商的IPTV用戶約為3億戶。
用戶存量增長是明眼可見的,有線電視在用戶存量方面,也是比較有意思的數字。
據廣電總局在2019年底的發布會上的信息,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有線電視用戶為2.16億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為2.03億戶。今年2月份,國家統計局也公布了份「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顯示我國有線電視實際用戶為2.12億戶,有線數位電視實際用戶為1.98億戶。
有線電視用戶流失早已經是既定的事實,部分地區也確實在盡力的增加農村、邊遠的新用戶,但總體趨勢上已經逃脫不了了有線電視粘性下滑的事實,有線電視的獨有直播頻道還有宣傳優勢嗎?
二、央視3/5/6/8頻道不再是專屬
在前文回顧了直觀的數據表現後,這裡再羅列一些事實。
昨天(3月10日),浙江廣電新媒體的官方公眾號發布了篇宣傳文——央視的3/5/6/8四大精品頻道正式在其運營的「天翼高清·浙江IPTV」平臺上線,包括標清與高清兩種制式。
這裡的浙江廣電新媒體有限公司便是承擔浙江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運營和管理的主體,其於2013年12月31日,正式向浙江電信傳送央視、全國省級衛視、浙江廣電集團及杭州文廣集團的內容;隨後又與中國電信浙江分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通過整合內容、技術和客戶資源,合力打造浙江IPTV業務。
廣電人心裡都清楚,在傳輸內容優勢上,有線電視便是依靠著「CCTV3/5/6/8」才得以保持著與IPTV的不同,但是隨後已經有多地的運營商及廣電新媒體IPTV上線了這些頻道。
並且這些地區是已經獲得了來自央視的授權,包括如安徽、廣東、貴州、上海等地的部分運營商和廣電新媒體IPTV平臺,均已經可以觀看這些頻道。
由於IPTV與OTT的監管一直處於嚴控狀態,區別於傳統的廣電網絡,原則上未允許開展直播電視活動,部分地方IPTV其實在以延遲播放的方式傳輸直播電視內容,OTT TV則以總局「181號令」為準,長期不被允許從事電視直播業務。
各家也在緊貼著政策,除了在寬帶方面打賣點之外,也力圖將內容體系更加富態化,開啟些新穎的交互性功能來爭搶用戶。
三、IPTV版權戰仍頻,到底熟是熟非?
電視,除去媒介傳播特性之外,從商業角度談的話,畢竟還是「視聽」為主的服務性產品。因此,內容必然是吸引用戶的最大賣點,「內容為王」在一種層面而言是永恆不滅的。
說起央視3568頻道之爭,其實廣電同仁們都清楚,這也算是一個老話題了,DVBCN筆者此前在許多相關文章及報導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及,這便是典型的「內容」產品之爭。自從國家版權局建立起版權預警名單制度後,包括「央視春晚」、世界盃賽事節目(央視代理的大陸地區版權)等高強流量內容會全然的進入到保護體系之內,廣電總局、央視總臺等也處處為重要內容設置版權保護措施或聲明。
在IPTV進入到強盛期後,近幾年我們都清楚,發生了多起圍繞著IPTV相關的訴訟案,部分案件還持續了比較長的訴訟期。
2018年夏季,時值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賽事的火熱宣傳期間,忽然間許多地區的IPTV用戶爭相吐槽自家的IPTV已經無法接收到CCTV5的頻道信號,大家的電視頻道界面普遍會顯示出「應央視相關要求,該頻道暫停播出」等字樣,背景是廣電人熟悉的彩格圓圖。世界盃前夕,部分電信運營商就收到了有線電視方的傳票,同時央視也給出了與有線電視運營商的聯合授予版權聲明。
2019年,某地運營商IPTV用戶驚訝地發現原先可以觀看的CCTV3/5/6/8頻道全部「消失」了,隨後就有新聞確認該運營商被以「涉嫌盜播節目信號」為由被相關有線電視運營商訴訟至了法院,並被要求賠償巨額損失。
……
以俄羅斯世界盃為例。如前文提到的,中國移動也恰好在2018年夏季獲得了IPTV傳輸資質,在世界盃前夕,中國移動也宣布獲得了央視授予的部分轉播權和點播權,但魔百和依舊無法觀看直播。
依據以往經驗,有線電視運營商的3568頻道內容來自於央視授予,央視花了錢買下的大陸地區獨家代理權,通過分售、轉售方式,與其他平臺間存在一定的版權授予合作。未經授權的運營商及平臺確實是無法以正經途徑播放,但技術卻可以開啟傳輸通道,因此被訴訟以「侵權」並不冤枉。
說起來,最近IPTV又有一件版權訴訟案例比較典型引起了DVBCN筆者的注意,就是盛傳的愛奇藝控告河北IPTV聯通電視及愛上電視,因為本案爭執的焦點是「回看是否侵權」,本初是追究的河北聯通IPTV,但由於愛上電視眾所周知是IPTV全國播控總平臺(即IPTV的一級播控平臺),因此被追究了內容傳輸的責任。這件案例經過兩審後,法院判兩被告侵權成立,估計這案例也將成為日後討論不斷的一個典型。
四、新老廣電「左右手互搏」何日平息?
說起版權之「戰」,能顯現出好的一方面是大家的版權意識增強了,更加明白了「投機」試圖繼續走「灰色」地段已經行不通了。但對於用戶來說,想要的產品服務被分散在了太多的通道,在IPTV上有很多的CP資源,卻無央視3568等特色直播頻道,在DVB上有更多的直播、點播付費頻道,卻沒有更多的互動內容,畢竟有競也有合才能成為「競合」嘛!
「左右手互搏」被一些廣電人用來形容有線電視運營商與廣電新媒體的一些現實狀況還是比較恰當的,部分讀者可能還不太清楚電視臺、廣電新媒體公司、有線電視運營商、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圍繞著電視傳輸內容上的複雜關係。
「臺網分離」後,有線電視網絡從電視臺分家後成為一體,隨後IPTV新傳輸方式出現,電視臺又生出了個孩子「廣電新媒體公司(部分為臺內設業務部門)」,三家運營商的IPTV只是作為傳輸通道,內容一般而言來自電視臺的授予,也有的來自於與CP方的購買合作。
廣電新媒體多處於「夾縫間」,與有線電視運營商理應是同袍,但和三家運營商才是直接利益輸送關係,當然有線電視也可對廣電新媒體公司投資,因此某些訴訟涉及到了有線電視、廣電新媒體、基礎電信三家公司時,廣電新媒體想必會比較「尷尬」。某廣電新媒體大佬也曾言:「廣電網絡是娘家,根植於廣電的基因」,廣電新媒體如何維持自家兄弟利益平衡的同時與運營商發展好IPTV也是門學問。
五、IPTV趨向規範化,廣電與電信合作在升級
IPTV的增量迅猛,可能已經超出了多年前廣電人的預料,沒想到幾年不到便接近3億的用戶量,而有線數位電視竟然跌破了2億,並且實際繳費用戶可能更低。因此,從監管層面上已經完全不能再忽視IPTV,要為其繼續正名化。
2019年3月27日,這個時間可視為是IPTV在政策方面又迎來的新的歷史拐點,廣電總局當日召開了「全國IPTV建設管理工作會議」,正式啟動全國範圍內的IPTV大審查行動,這次各地局開始的落實行動中除了查IPTV的各項傳輸違規內容外,也對以網際網路電視形式開展的IPTV業務進行了整治,部分運營商的取巧行為受到了打擊。
曾經廣電總局發布的「41號文」中,就已經明確表示了:「一些地方的電信企業未經廣電總局批准擅自開展IP電視業務,嚴重危害了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影響了國務院關於三網融合工作的戰略部署和廣播電視事業的正常建設。」許久未見的高強度治理IPTV行動也為納入常規化監管做出了先期準備。
在2019年又下發的「76號文」,要求「各省局實現本地區IPTV現網用戶割接至規範對接的集成播控平臺(包括以網際網路電視名義開展的IPTV)」。之後下發了《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節目集成管理系統接口技術規範》、《IPTV技術體系總體要求》、《IPTV監管系統接口規範》、《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EPG管理系統接口規範》、《IPTV集成播控平臺與傳輸系統用戶「雙認證、雙計費」接口規範》五項行業標準,可見對IPTV規範化進入了迫切的階段。
另外,廣電總局也在督促開展IPTV與公共服務專題研究,IPTV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高效化的實現,也證明了其在廣播電視發展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面向未來,有線電視運營商、廣電新媒體、電信運營商與電視臺相互間或許能通過協調置換一些資源、條件,能為廣電網絡開展整合與5G等工作提供一些便利。畢竟有線電視網絡在部分業務的開拓中還是離不開基礎運營商的支持,先前貴廣網絡已獲得了通過貴州聯通專線網絡實現有線電視延伸覆蓋的審批;此外,中國廣電也準許湖北廣電網絡試點進行廣電寬帶電視的業務;部分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也早與基礎運營商籤訂了5G、大數據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本篇文字所涉及的觀點、引述僅代表DVBCN筆者個人,供各界人士共同探討相關話題,如有意見或建議,歡迎大家合理留言指出。)
(文章來源:DVBCN廣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