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地鐵2號線地鐵大廈站工作人員正在對進站人員測溫。記者 陳 璋攝
1月6日,福州路「樹呆熊」網咖一包廂內,消費者基本都未戴口罩。 記者 陳 璋攝
1月5日,美羅匯大藥房有顧客未佩戴口罩進入。 記者 餘紅舉攝
編者按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全國多地疫情散發,我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持續加大。為切實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個儘量」「兩個嚴禁」「兩個一律」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2020年12月31日,省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第20號令,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凡出入號令中列出的重點場所和公共場所的人員,必須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測體溫、掃健康碼。20號令發出後,號令中列出的重點場所、公共場所單位(經營主體)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如何?防控工作是否到位?連日來,本報記者對南昌市部分場所進行暗訪,並發回現場見聞報導。
佩戴口罩 掃碼測溫
這些單位疫情防控基本盡責
1月6日上午8時45分,在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紅谷灘大隊交管服務大廳,還沒到上班時間,已經有不少市民在門口排隊,他們自覺佩戴好口罩,相互間保持一定距離。服務大廳的玻璃門上,張貼著醒目的昌通碼和防疫通知。8時50分,服務大廳門開了,門口擺有一張桌子,有工作人員負責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掃碼測溫。
入口處值守的工作人員比較敬業,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掃碼測溫。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群眾,還需登記相應的身份信息才能進入。經過提醒,絕大多數市民自覺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掃碼登記。在辦事窗口,工作人員都佩戴了口罩。不過在辦事大廳內,偶爾有辦事群眾將口罩拉下,工作人員因一時忙碌,未能及時提醒。
上午9時20分,記者來到位於普賢社區的南昌市圖書館紅谷灘分館。推開大廳的玻璃門時,工作人員要求記者先掃昌通碼,並查看近期行動軌跡。在進入圖書展廳前,記者被要求登記相關信息,包括身份證和手機號碼,然後再通過紅外攝像測溫儀測溫。在登記個人信息時,工作人員一再要求來訪者填寫有效的完整信息,要求字跡工整並現場查驗。
圖書館內有暖氣開放,前來閱讀或借書的市民不少,大家都自覺佩戴好口罩。「我們已經接到上級要求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的通知,防疫工作容不得半點兒鬆懈。」工作人員說。
在中國銀行金融大街網點營業部,昌通碼和告示張貼在門口醒目處,保安手持測溫儀,為每一位入內的客戶測溫。保安告訴記者,元旦他們就接到通知,凡是進入銀行辦事的人員必須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測體溫,掃健康碼。
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營業部發現,銀行都安排了工作人員在入口處指引市民掃碼、測溫,嚴格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不過,記者也發現,有個別市民圖省事,會直接用手機中保存的「本人健康碼自查詢」綠碼截圖代替現場掃碼登記。
在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門口顯眼位置張貼了疫情防控的相關通知和昌通碼。13時40分,一市民進門後直奔業務辦理窗口,工作人員連忙提示他先掃健康碼和測溫。一旁的志願者在櫃機上幫其辦理預約拿號。記者看到,窗口工作人員和辦事的市民都能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辦事窗口現場秩序很好。(記者 徐黎明)
有的嚴格 有的隨意
部分批發市場出入自由 醫院防控嚴格
連續兩天,記者對南昌市多個人員密集場所進行暗訪,發現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有喜有憂。
1月5日15時許,記者來到位於沿江北大道旁的南昌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場,進入市場大門,門口保安亭內工作人員視若無睹,並不管記者沒戴口罩就進入市場,也無需測體溫和掃健康碼。進入市場後,記者發現有顧客戴著口罩在市場內挑選水產品,但大多數經營戶和顧客都沒戴口罩。
當記者問其中一戶水產品經營戶,市場管理部門有沒有通知進入市場需要戴口罩?對方回答說:「這個都是自願,想戴就戴,不戴也沒人說。」
當日19時,記者來到位於朝陽洲中路的華潤萬家超市,這是一家新開業的大型超市,打折活動吸引了不少顧客。記者在超市門口發現有體溫測試機,但沒有工作人員督促顧客戴口罩和掃健康碼。記者進入超市後發現,超市內工作人員均戴了口罩,但大部分顧客沒有佩戴口罩。
1月6日7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廣州路的南昌深圳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8號門前,在此守候了10多分鐘,發現進入市場的人都沒有佩戴口罩,工作人員也不要求測溫與掃健康碼。隨後記者又轉到市場3號門,發現情況與8號門一樣。進入市場後記者看到,儘管有很多外地車輛與司機進入市場,但不管是司機、店鋪工作人員還是進貨的人員,都沒有佩戴口罩,市場管理人員對此也是熟視無睹。
6日9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八一大道的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在醫院門口有保安攔住記者,要求記者佩戴好口罩、掃健康碼並出示,經檢查後再經過體溫測試儀方能進入醫院。當記者詢問看病掛號時,得知還要再一次測量體溫後才可掛號。進入醫院後發現,不管是醫生護士還是病人,都佩戴了口罩,電梯裡正在消毒的保潔員也佩戴著口罩工作。
上午10時許,記者又來到西湖區行政服務中心。在門口就有工作人員攔住記者,要求佩戴好口罩,記者稱沒有帶口罩,工作人員從櫃檯內拿出備用口罩發給記者,隨後給記者測溫、掃健康碼,之後才允許進入行政服務中心。「我們這裡要求嚴格,不戴口罩決不允許進入大樓,但有的群眾沒帶口罩來,又急著要進去辦事。領導說在門口準備些口罩,方便群眾急用。」工作人員解釋說。
距離西湖區行政中心幾十米遠的地方,是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直屬二大隊交通違法業務處理窗口,辦事大廳面積不大,裡面已經有不少人。記者看見門前有輔警守門,進入人員必須戴口罩、測體溫、掃健康碼,並且輔警會對進入人員一一核實身份,如只是陪同辦事人員,會耐心勸導對方因大廳場地狹小,儘量不要進入,在門外等候即可。(記者 蔡穎輝)
公共運輸防控到位 娛樂場所漏洞明顯
1月6日,記者走訪了南昌市內的地鐵站、火車站,以及電影院、美髮店、網吧等公共場所,儘管大部分場所都按照省裡要求加強了疫情防控工作,但仍有部分娛樂場所存在明顯問題。這些場所不僅沒有防疫提醒,更沒有要求出入人員佩戴口罩。
1月6日上午,記者來到地鐵2號線地鐵大廈站,大廳入口有幾名工作人員對進站乘客逐一測體溫,並要求掃碼和佩戴口罩。其間,記者看到幾名外地乘客在掃碼時遇到困難,工作人員隨即幫他們打開手機相應平臺,註冊成功後獲取健康碼。
當記者詢問如果遇到老人和小孩不方便掃碼怎麼辦時,現場值班站長介紹,工作人員會用自己的手機登錄微信中的「防疫健康碼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並輸入乘客姓名和身份證號,就能獲得乘客的健康碼。「總的來說,就是每位乘客必須測體溫並提供健康碼。」
離開地鐵站後,記者又分別乘坐了27路和224路公交車,司機會要求每名乘客上車時戴好口罩,並在停車時檢查車廂內的乘客是否保持佩戴。
上午11時,記者來到南昌火車站。剛進候車大廳,就看到顯眼的提示牌提醒旅客佩戴好口罩,有序排隊。此外,大廳的廣播中也在不間斷提醒乘客戴好口罩。
然而,記者在候車大廳二樓轉了十幾分鐘,發現十幾位乘客沒有佩戴口罩,或者將口罩摘下來,現場沒有工作人員對此進行巡視檢查。
在南昌長途汽車站,進站掃碼測溫工作同樣非常嚴格。但與南昌火車站情況類似,在二樓候車大廳內,仍然可以看到有乘客摘掉了口罩。此外,大廳內的一家便利店老闆與乘客頻繁接觸,卻也沒有佩戴口罩。
與公共運輸場所不同,記者暗訪時發現,一些休閒娛樂場所在落實疫情防控要求中存在明顯漏洞,防疫工作形同虛設。
6日13時,記者來到福州路上的「盛世名足」足浴店。店內大廳看不到任何疫情防控提示和健康碼。當記者詢問來此足浴需不需要佩戴口罩時,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不需要」。
隨後,記者又來到位於福州路與賢士二路交叉口處的「樹呆熊」網咖。走進上網區,儘管前臺擺放了健康碼,工作人員也提醒記者要戴口罩,但是記者發現,正在上網的數十名消費者,基本都沒有戴口罩。特別是在一些包廂,面積較小,空氣品質非常差。面對記者詢問,前臺工作人員稱「等下會提醒他們戴好口罩」。
此外,記者還走訪了福州路上的「摩登美發」和「MYTH」兩家美髮店,店內均沒有健康碼和疫情防控提示。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為消費者理髮,雙方都沒有佩戴口罩。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相對較好。記者暗訪位於紅谷灘區的金逸影城(光美綠地店)和萬達影城(紅谷灘店),發現大廳內都擺放了健康碼和提示牌,工作人員不僅自己佩戴了口罩,還要求每名觀影者戴好口罩,並逐一測了體溫。(記者 陳 璋)
部分設施 形同虛設
8家單位只有2家 要求掃健康碼
1月5日下午,記者對部分學校、商超、酒店、藥店等人流量較大、人員集中程度較高的場所進行暗訪,發現這些地方防疫管理存在漏洞,暗訪的8家單位只有2家要求出入人員掃健康碼。
學校:高校管理嚴格,小學校園進出較隨意
當天14時30分,江西中醫藥大學陽明路校區只留了一個出入口,見記者要進入學校,保安連忙攔住詢問:「到學校做什麼?外來人員不得進入。」記者提供不了相關證明,保安便勸阻記者入內,其他進入校園人員均被要求掃健康碼、佩戴口罩、測體溫。
15時20分,南師附小紅谷灘校區二部陸續有學生離校,多名教師送學生出校門又進入校園,全程沒有佩戴口罩。記者站在一邊觀察了10分鐘,發現雖然校園大門口張貼了健康碼,顯示屏也一直滾動播放「請佩戴口罩、測體溫」的防疫提示,但一名保安仍在未佩戴口罩、未測體溫、未掃健康碼的情況下徑直走進校園。一名中年婦女佩戴了口罩,但也沒有測體溫和掃健康碼就直接進了校園。
商超:有店員未戴口罩促銷,顧客出入「無阻」
「進入商場,戴好口罩,提前掃描健康碼,文明有序排隊!」15時50分,萬達廣場紅谷灘店2號門,廣播不停地播放提醒,且在醒目位置張貼了防疫提示。記者看到一名工作人員正仔細檢查進入商場的顧客是否掃健康碼、佩戴口罩,幾名未佩戴口罩的顧客被勸阻入內。而工作人員身後是體溫監測點,記者觀察了5分鐘,發現並沒有對進入商場的顧客進行體溫監測。在商場內,多家品牌服裝店店員未佩戴口罩進行促銷活動。
16時20分,記者在天虹商場紅谷中心店北門看到,這裡張貼了防疫相關提示,但現場只有一臺測溫機器人,沒有工作人員值守,多名顧客進入商場沒掃健康碼,也沒有佩戴口罩,無人進行勸阻。並且,測溫機器人近距離才會提示顧客體溫是否正常,很多人距離測溫機器人較遠進入該商場,機器人則「啞口無言」。記者注意到,該中心店有許多門面與商場直通,商家雖然擺放了防疫設施,但記者與其他顧客多次出入,店主都未落實相關措施。
酒店:兩品牌酒店均未要求顧客掃健康碼
16時33分至38分,喜來登酒店大門口安排了工作人員值守,並佩戴了口罩。記者進入酒店時被要求佩戴口罩、測體溫,但未要求掃健康碼。記者觀察到,前臺有兩名正在辦理入住的顧客,直到手續辦好後上樓,一直沒有佩戴口罩。記者準備離開時,見有一人未佩戴口罩、沒測體溫、沒掃健康碼便直接進了酒店大堂。
16時50分,記者來到香格裡拉酒店,看到大門口設置了測溫機器人,也安排了工作人員值守檢查過往人員是否佩戴口罩,不過,對進入酒店的顧客沒有要求掃健康碼。同時,在酒店大堂,多人未佩戴口罩來回走動。見記者拍照,其間有工作人員勸阻。5分鐘後,記者準備離開時,見一人未佩戴口罩也未掃健康碼,徑直進入酒店大堂。
藥店:顧客未戴口罩仍可在店內自由購藥
17時07分,記者來到康每樂嶺口大藥房,發現一人未佩戴口罩在店內選藥,付款後直接離開,整個過程中,店員沒有要求顧客佩戴口罩、掃健康碼、測體溫。距離康每樂嶺口大藥房不遠的美羅匯大藥房,門口張貼了防疫溫馨提示,記者在店內同樣看到未測體溫、未掃健康碼、未佩戴口罩的顧客,正向店員諮詢購買小孩急需用的藥品。其間,店員未提醒顧客做好防疫措施才能進店購買藥品。(記者 餘紅舉)
■連結
20號令所指重點場所和公共場所出入人員
1.學校、醫療機構出入人員;
2.公交車、計程車、網約車、長途汽車、地鐵、火車、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的司乘人員和乘客;
3.機場、鐵路車站、地鐵站、汽車站、碼頭等場所的出入人員;
4.水產品、冷凍產品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場所的出入人員;
5.商場、超市、購物中心、藥店、酒店、賓館、單位食堂等場所的出入人員;
6.銀行、展覽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及各類辦事大廳等場所的出入人員;
7.理髮店、美容院、影劇院、遊藝廳、網吧、體育場館(運動時除外)、歌舞廳等場所的出入人員;
8.養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監管場所等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和外來人員;
9.在密閉空間參加會議、培訓等活動的人員;
10.其他通風不良或人員密集場所活動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