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
林志玲結婚的消息刷爆熱搜
微博伺服器瞬間癱瘓
林志玲工作室在公告中透露
剛剛在臺北領證的兩人
對於婚宴暫時還沒有安排
但兩人都很期待可以儘快「造人成功」
近年來
阿Sa、林志玲、阿嬌等
女星凍卵成普遍現象
大齡單身女青年仿佛
也看到了一絲曙光
——晚婚晚育不可怕
只要先凍卵,就有備無患了
凍卵前,先得取卵,這不是一件容易事。
一宗罪:促排卵針打不停
方叢主任介紹,女性在自然情況下,每個月只有一顆卵子能發育成熟。而凍卵的數量,少則數顆,多則十幾二十顆。卵子數量多,以後生育的機會更大。
所以,需要打促排卵針把多個卵子同時「催熟」,以便取卵。
二宗罪:卵巢受刺激
促排卵針的原理,本質上是通過激素,促進卵巢排卵。卵巢受到激素刺激,可能會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
輕度的,可能只是胃脹、食慾差,或下腹有點微微作痛,嚴重的可能會表現為噁心、嘔吐,甚至產生腹水。
三宗罪:取卵手術後,可能有術後反應
取卵時,需要用特製的取卵針,穿過陰道壁和卵巢,將卵泡「吸」出來。通過會進行麻醉,減輕疼痛。
取卵手術後,患者可能出現噁心、頭暈、嘔吐、下腹隱痛等術後反應。
方叢主任還指出,隨著年紀增長,卵子的數量和質量都會下降,要取得足夠數量的卵子也並非易事。
「卵巢功能差的女性,有時即使進行了促排卵,卵子也比較少,有的只有兩三個,甚至一個都沒有;如果想多凍一些卵子,就要經歷多次促排卵周期。」
經歷了這一遭,也不能高枕無憂。
方叢主任說,目前凍卵技術很成熟,冷凍卵子復甦後,質量幾乎與新鮮卵子一樣,但即便如此,也不能百分百保證能成功懷孕。
若再遇上「高齡」,成功率就更低了。
能不能受孕,並不僅取決於有沒有質量高的卵子。受精卵放入子宮後,能否著床,能否正常發育,都需要卵巢分泌的激素來保障。
而通常,女性到35歲以後,卵巢功能下降,就比較難分泌足夠的激素了。
她提供了一些數據,讓大家有個了解:
35歲以下:一般要冷凍20枚卵子,才有77%~90%的機率能生育一個嬰兒;如果只冷凍10枚卵子,成功率就下降到50%~69%。
40歲:即使之前冷凍了20枚卵子,能生育一個孩子的機率只有36%~50%;若是只有10枚卵子,便只有20%~30%的成功率。
44歲後:這個機率就更是低得可憐了:分別是10%~15%和6%~8%。
很多人以為,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去醫院凍卵,這也是一個誤會。
方叢教授表示,凍卵屬於輔助生殖技術,國家對此進行了嚴格管控。
1、癌症患者,尤其是未婚未育的癌症人群
2、患有不孕症的已婚婦女
3、卵巢功能下降的女性
癌症患者進行的放療、化療,可能會破壞其生育能力,所以,可提前凍卵,保存生育能力。
另外兩類人,醫生要明確她們確實很難自然懷孕,才會建議冷凍卵子,以便以後採用輔助生殖手段。
如此看來,一個身體健康的大齡單身女青年,你想凍卵,國家法律還不同意呢。
那明星們是怎麼做到的?去國外唄。
如果對凍卵還不「死心」,看看這份費用清單。
在國內,促排卵+取卵的費用,是1~2萬元;冷凍卵子的費用約是1200元/管,每一管能裝3個卵子,保存的費用為110元/月。
而在國外,費用會更高,還要算上路費、食宿費等。並且,得花上不少時間。
方叢主任說:「作為生殖醫學的醫生,我始終覺得,在適宜的年齡生育,順其自然最好。」
如果一味地推遲生育年齡,想著以後靠冷凍卵子「背水一戰」,萬一失敗,可就沒有後悔藥了。
無論如何
對於下一代新生命的渴求
是每一對新人父母的天性
中六君在此
祝福他們都好「孕」
生殖醫學專科 方叢 主任醫師
博士,博士生導師,生殖中心副主任兼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實驗室負責人。
先後於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六醫院任核心骨幹,在婦產科臨床及科研一線工作20餘年,現任廣東省生殖醫學會實驗學組副組長,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生育力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是生殖醫學領域的國內知名專家。於2010年創建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實驗室,培養、管理出一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實驗室專業團隊。
臨床特長:
①不孕症的診斷;
②促排卵方案的制定、藥物選擇;
③體外受精、胚胎培養方案的制定、優化和操作;
④女性生育力保存(卵子、卵巢組織冷凍保存);
⑤疑難病例及反覆失敗病例的個體化治療。
科研及創新:
研究範圍包括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胚胎質量評估、子宮內膜容受性、卵子冷凍、卵巢組織凍存等,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發表科學論文三十餘篇。
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染色體易位患者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研究,並於國內首次報導成功妊娠。近年來開展了人類體外培養胚胎質量評估方法研究、子宮內膜容受性誘導機制研究、女性生育力保存技術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李饒堯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記者:王若蘭
文章內容來源於《家庭醫生》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