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基督徒殉道者紀念日 緬懷那些成千上萬為信仰而犧牲的人

2021-01-09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releaseinternational.org

6月29日是釋放國際(Release International)的基督教殉道者紀念日,目的為緬懷那些為信仰而犧牲的人。

該慈善組織在幾十個國家支持受迫害的基督徒。他們估計每年約有4000名基督徒殉教——每天11人以身殉道。

釋放國際的總裁保羅·羅賓遜(Paul Robinson)說:「每年,世界各地的教會都會紀念使徒彼得和在那一天殉道的使徒保羅。但是兩千年後今天,對基督徒的殺戮仍在繼續。因此,在每年這一天,我們鼓勵英國的基督徒與全世界受苦受難的教會一道——向他們致敬,並以他們的生命和事跡作為對我們信仰和見證考驗。」

當晚七點在Facebook舉行直播活動,因為皈依基督教而被「叛教」絞死的伊朗牧師海珊·蘇德曼(Hussain Soodmand)之女也參加此活動。

羅賓遜稱:「海珊·蘇德曼牧師的女兒講述了有關他的經歷。這再次提醒我們,務必要繼續為那些從伊斯蘭教皈依基督教的基督徒禱告。在許多地方,為追隨耶穌,他們要冒著為此付出以生命為代價的風險。」

如今切記不應忘記據信有三萬名仍被關押在勞改營的朝鮮基督徒,還有成為自殺式炸彈襲擊目標的巴基斯坦和斯裡蘭卡基督徒。

羅賓遜說:「通過此次瘟疫肆虐,我們每個人要格外珍惜生命中每一天,並活出生命的價值。基督教殉道者日使我們與主內弟兄姊妹在基督裡合一機會,殉道者不惜為自己的信仰獻出了寶貴生命,我們應以他們為榜樣活出真理。」

相關焦點

  • 聖勞倫斯:死於講笑話的基督徒殉道者
    (圖:wikiart) 8月10日是羅馬的聖勞倫斯(St Lawrence,225-258年)的殉道紀念日。他是最早一批基督教殉道者之一,也是少數死於講笑話的人之一。在皇帝瓦勒良(Valerian)所發起的迫害之中,羅馬有七位執事遇害,而勞倫斯就是其中一位。
  • 殉道者之聲發表禱告指南,幫助基督徒為受迫害的信徒禱告
    圖源:Pixabay 近日,殉道者之聲(Voice of the Martyrs)發布了一份詳細的禱告資源,以幫助美國基督徒支持越來越多因為信仰而受到襲擊的海外基督徒。
  • 「殉道者」科普特人——ISIS斬首21名埃及基督徒背後
    他讓米拉德看見了喜樂和信心:「我因我的親人們感到喜樂,他們有著對神的真信心,有著對耶穌基督的真信仰。而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他們為信仰而死,為基督而死。」「我原以為,人們會非常憤怒,心懷仇恨,叫囂著要報復和回擊,但真實情況是,他們仍有喜樂,因為他們的兒子、兄弟、丈夫如今成了殉道者。他們是上帝的子民。
  • 殉道者之聲推特別活動 以提高世界對受迫害基督徒的關注
    來源:pixabay.com 非營利組織「殉道者之聲」(The Voice of the Martyrs,簡稱VOM)周二推出「I Am N」特別活動,意在提高世界各地對受迫害基督徒的關注。VOM公關助理副總裁傑森·彼得斯說,因他在世界各地奔走見證和傾聽受迫害基督徒的故事,所以能親自了解到:看到那些遭受痛苦的臉龐只會加深與他們之間的連接,以及對他們的同情,並讓人們意識到基督的跟隨者是一個身體——傷到手指並不僅僅只會影響到手指,而是整個身體都會疼痛。
  • 情人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為真理殉道的人!與信仰有關,當然也與愛情有關
    ,他們的殉道都與信仰有關,當然也與愛情有關。在西方國家裡被稱為 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這位為婚姻的神聖而犧牲的神父。第二種: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這一奇蹟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
  • 【信仰問答】葛培理:我們該如何理解教會被毀信徒遇害事件呢?
    今天成千上萬的基督徒被歧視的邊緣處境中。有人估計過去一百年中,為信仰而殉道的基督徒數量要遠超過之前的幾個世紀殉道者之總合。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之一是現在基督徒的人數比以前龐大。信徒幾乎遍布世界每個角落。但大部分地區的基督徒其實是邊緣群體——被其他人歧視。在很多地區,人們認為基督教會對社會及本土宗教產生威脅。當然,這不是事實。我接觸過對大部分基督徒都是誠實而勤勞的。
  • 彌撒聖祭中遇害的羅梅洛總主教為殉道
    昨天,聖座宣聖部神學家委員會一致投票認同在主持彌撒聖祭中遇害的羅梅洛總主教為殉道,是因為憎恨信仰的仇恨被殺的。這起謀殺不僅僅是幹掉一個政治對手,更是因為對羅梅洛總主教生前在忠於基督、恪守教會訓導基本原則下酷愛正義與窮人的憎恨。由此更表明,天主教會在內戰和暴力充斥之下的厄瓜多飽受迫害。而且那些迫害者,表面上還是基督徒。招致這種不殺掉他不足以達到報仇的仇恨,甚至也來自於那些到教堂望彌撒、為教會捐資的寡頭政治集團。包括在報紙上公然發表文章攻擊和誣陷羅梅洛總主教的所謂「天主教婦女」協會。
  • 歷史與回顧丨正確認識基督宗教的三種殉道
    文 | 若望古代教父德爾圖良曾說:「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殉道者的血流經的地方,是教會成長的地方」。這句話被歷代無數基督徒所銘記,激勵其為主作見證。然而德爾圖良這句話,只是從當時的教會處境出發,陳述了初代聖徒「紅色殉道」的事實。可在教會傳統中,對於殉道者的定義卻有三種,我們熟知的紅色殉道只是其中之一。
  • 公元的傳記,早期基督教主教和殉道者的歷史
    他在世的作品包括一封寫給腓立比人的信,信中他引用了使徒保羅的話,其中一些話出現在新約和經外書中。波利卡普的信被學者用來確定保羅可能是這些書的作者。波利卡普在公元前155年被羅馬帝國以罪犯的身份審判和處決,成為士麥拿第12位基督教殉道者;他殉道的文獻是基督教歷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獻。
  • 賈神父:瑪爾大的信仰圖像-<7月29日聖女瑪爾大紀念日>
    上周7月22日,我們用七幅畫卷默想了聖女瑪利亞瑪達肋納的信仰圖像,今天(7月29日)是瑪利亞的姐姐瑪爾大的紀念日,我想繼續以信仰圖像的方式來默想這位福音中的女人。我們知道,女人是聖經經常運用的圖像語言,女人身上的不同特質表達信仰的不同特色。
  • 恐怖分子自命「殉道者」,教宗方濟各公開譴責
    他認為,在基督徒眼中,真正的殉道是見證福音、忠於福音。據梵蒂岡電臺訊報導,教宗在講話中指出,「殉道」這個詞在詞典裡有多種解釋,或稱為英勇、忘我或自我犧牲。但在初期基督徒那裡,殉道意味著處在這個世界價值觀的另一面:不做迫害者,而是受迫害的人;不做狂妄自大者,而做溫良和善的人;不做欺騙者,而成為服從真理的人;不做撒謊者,而做誠實的人。
  • 名畫的秘密---《尤拉莉亞殉道》
    在遙遠的巴塞隆納,13歲的少女尤拉莉亞因為堅持自己的基督信仰,遭到殘酷殺害。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英國著名畫家沃特豪斯,以尤拉莉亞勇敢殉道為題材,創作了這幅油畫。這幅畫使觀眾受到震撼,也使沃特豪斯成為皇家美術學院成員。尤拉莉亞在歐洲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如今,她的墓地成為人們記念的地方,很多地名、街名和教堂以她的名字命名。
  • 【深度】基督徒該如何看待萬聖節
    ,以表彰那些信徒,並立為其他信徒所遵循的模範。但因為具有非凡德性的信徒其實不少,只是不為人知而已,對於那些默默無聞的人來說,教會未將其立為聖人,好像有點不公平,所以在諸聖節那天,紀念所有被教會冊封的聖人及應該被封為聖人卻未被封聖的信徒。
  • 祈福基督徒的信仰
    還是因為為人類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的愛和犧牲太大了,所以順從上帝的話語並且度聖潔的生活以表示對他的感謝呢?在苦難和試煉中依然保持純潔信仰的約伯的經驗向我們清晰地指明了問題的答案。  今日也有一群像約伯一樣的人,他們不是為了從上帝獲得什麼而敬拜他,而是因為上帝長闊高深的愛而敬拜他。今日也有一小群絕對忠誠於上帝的人,無論自己處於怎樣的境地都順從上帝的話語和旨意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徒女性 曾向奧卡人傳福音的殉教者遺孀...
    當年親手殺害伊莉莎白丈夫的土著人也成為基督徒,後來成為了牧師,親手為他曾殺害的傳教士的孩子舉行洗禮。1963年,伊莉莎白才帶著女兒回到美國。回國後,她把自己丈夫的故事著書出版,後來又出版了《穿越榮耀之門》一書(Through Gates of Splendor),描述丈夫偉大的生命和死亡,後來也透過寫作把將五位殉道傳教士的故事、以及她服侍奧卡人的故事傳播開去。
  • 耶穌12使徒的殉道史……
    專輯:新生命之聲專輯:聖經裡的那些事兒專輯:寄居者在歸途新舊約《聖經》概論(全集)奉獻支持來源/網絡是放棄吃雞追劇的夜生活讀經禱告?是犧牲周末睡懶覺去主日聚會?是拒絕假期出遊的邀請參加營會?是. 這個時代,似乎我們所理解的信仰的「代價」,最重的也不過如此。
  • 野蠻的驕傲,殉道者的悲歌——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
    莫那魯道為了守護獵場,跨越彩虹橋完成祖靈精神的回歸,而不惜犧牲全部族人的做法沒有任何溢美的表現;對族群之間長久因爭搶獵場積聚起來的仇怨,以致於道澤人為日本人效力趁火殺戮以報私仇的血腥做法沒有任何迴避;在山林裡成長起來的孩童那種刻入骨髓的英雄崇拜,最終讓孩童們刻上賽德克的印記,出草殺掉了自己的日本老師,野蠻的崇拜讓孩童們變成了集體殺人者;花岡兄弟接受過日本教育,身穿和服,血管裡卻流著賽德克人的血液,面對生養自己的土地和教育自己的殖民者
  • 耶穌12使徒的悲愴殉道史
    是犧牲周末睡懶覺去主日聚會?是拒絕假期出遊的邀請參加營會?是. 這個時代,似乎我們所理解的信仰的「代價」,最重的也不過如此。《聖經》中,並沒有直接拋出這兩個字眼,可當你翻開《使徒行傳》,看到使徒們血與淚的宣教故事,我們不得不再次重審自己的信仰,掂量一下「代價」二字,對於自己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 最振奮人心的死丨十二使徒的悲壯殉道史
    是犧牲周末睡懶覺去主日聚會?是拒絕假期出遊的邀請參加營會?是. 這個時代,似乎我們所理解的信仰的「代價」,最重的也不過如此。《聖經》中,並沒有直接拋出這兩個字眼,可當你翻開《使徒行傳》,看到使徒們血與淚的宣教故事,我們不得不再次重申自己的信仰,掂量一下「代價」二字,對於自己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 基督教歷史上第一位殉道者
    經文理解   本章論述基督教會歷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的殉道事跡。這位殉道者雖只是一位信徒(執事),卻勇敢擔當福音大使命;雖不是全職傳道人,卻勇敢布道。他的生命和足跡實在可歌可泣!此話就源於本章事跡,因司提反殉道時,少年掃羅(歸信耶穌基督之前的保羅)就在一旁為公會成員看管衣裳(7章58節),表明其時掃羅乃是陷害司提反者的助手。不難想像,司提反為主殉道的場景,必定深深影響了日後的使徒保羅。早期著名教父特土良曾有言:殉道者的鮮血是教會的種子。司提反的殉道就是基督教歷史的福音種子,他的死實在激發了初期教會的諸多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