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看完兩季《秘密森林》,每季看前幾集都感覺在迷霧裡走,在一個案件已經充滿疑點的時候,編劇並不著急揭露真相,而是逐漸加入第二個、第三個案件,讓事情愈發複雜。然後在最後幾集,謎底被一個一個揭開,所有故事以一種非常神奇的方式串成一個環。追到最後,迷霧散去,終於心情舒爽。
第一季的明線是樸武成案—參加性交易的高中生被害案—永檢案,暗線是李昌俊在自省與覺醒之後決定以一己之力推動體制變革,暗線的運籌帷幄助推明線的真相揭露,共同指向檢方內部腐敗問題的嚴重。
第二季是兩條明線,一條是統營案、細谷案、樸光秀案、徐檢被綁案,另一條是搜查權改革背景下檢方、警察、財閥多方的分裂與鬥爭,前一條明線的發展導致後一條明線裡各方談判籌碼的變化,最終前一條明線真相揭曉,後一條明線裡各方勢力各有增損但鬥爭未停。
兩季看下來,覺得共同的主題,一個是「人」,一個是「選擇」。
「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組織內部的「人」,這往往具有身份和地位上的意義。這種身份和地位,帶來稀有的資源與權力,但往往也預設了強硬的立場。就如第二季的檢警談判裡,檢察官必須要極力捍衛現有搜查權,而警察必須奮力主張改革。另一種是作為有個體判斷力的「人」,不因立場不同去界定人的善惡,體制內部的利益分配也不會動搖其追求真相的決心。但是,這種劃分並非好壞意義上的,事實上也並沒有人是絕對意義上的第一種或第二種,在兩季中,觀眾看見了不同身份的人在兩種類型中來回掙扎。這是人的複雜,但也真實。
而正是這種複雜性,引出了被複雜利益牽扯時要成為哪種人的「選擇」。兩季裡有太多做出不同選擇導致不同命運的樣本,但編劇想要傳達的一種理想狀態似乎是:人在組織內部時,可以各司其職,但要做好準備堵上犧牲身份和地位的風險,去守住職業的道德底線;而人作為個體時,無需害怕與外界環境格格不入,要信賴自我的判斷,守住善良、法律與真相。如果說第一季結尾李昌俊的遺言是關於理想世界的追尋,第二季的結束語就是關於理想自我的描述:
「追逐真理向前邁進,朝著合理的方向前行,這是段無止盡的過程,停下來的瞬間便註定失敗。向著變化前進,仿佛是我的腳成為細針,穿著看不見的線,讓我毫不停歇地行走。我相信一絲的希望勝過無數的絕望,以絕不停下腳步的意志,再次迎戰。」
真好,真好,太希望這個劇有第三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