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5月29日,國際組織野生救援就中國提出的「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發表評論稱,中國的決心和行動令人欽佩,值得更多國家借鑑和仿效。
「我們對下一步的行動充滿期待。野生救援將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倡導公眾拒絕濫捕、濫食野生動物等非法行為,引領可持續綠色生活新風尚。」野生救援北京首席代表史蒂夫(Steve Blake)說。
在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嚴懲非法捕殺和交易野生動物行為」。在此之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規定:凡《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
目前全國已有北京、廣東、深圳、珠海、天津、福建、湖北、湖南、山西等10餘個省市出臺或修改地方性法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野生救援認為,這不僅體現出中國政府已將野生動物保護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顯示了嚴厲打擊野生動物犯罪的決心,並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和提高公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有著重要推進作用。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不僅破壞動植物資源,侵蝕生物多樣性,還會嚴重擾亂社會經濟和公共衛生。在販賣活體野生動物的市場中,不衛生的狹窄空間裡混雜著不同物種。這些被捕獲的野生動物往往營養不良且嚴重脫水。生理上承受的巨大壓力,導致它們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從而促使病毒在不同物種中傳播和擴散,最終向人類蔓延。
史蒂夫表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迫切需要全社會參與,通過宣傳和倡導,不斷提升公眾意識,改變消費習慣,從源頭遏制野生動物犯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永續發展。」
對於如何最大程度減少下一次疫病暴發的風險,野生救援建議全面取締販賣野生動物的農(集)貿市場並縮小可合法食用和使用的動物清單;提升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鑑於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是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或機構都無法憑藉一己之力解決,野生救援還呼籲各國加強合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