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歷史 |ID:shendulishi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博古通今,以史為鑑。大歷史,事實派。
當耳邊響起雪中情的音樂節湊時,你肯定激動的熱淚盈眶……那是二十年前心中最美音樂,那是屬於你的翩翩少年郎。
胡斐、苗人鳳、田歸農、苗若蘭等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不斷出現在腦海裡,但是這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年少時喜歡電視劇裡的打打殺殺,其實真正講的什麼當時並不清楚,長大了也沒有時間去探個究竟。
金庸善於書寫大時代背景下的武俠英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喬峰、郭靖等莫不如此。而在明亡清興這個時代背景下,金庸寫了兩部小說,分別是雪山飛狐和碧血劍。《碧血劍》的主線故事是明末被冤殺的大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義助闖王,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而雪山飛狐也是講的李自成的故事,但是故事是發生在東北的長白山雪山之上。
明末李闖王起義失敗後,留下了一個收盡人間財富的寶藏,而通往寶藏的鑰匙分別由闖王的四大護法胡、苗、範、田四人保管。由於寶藏的巨大魔力,江湖上、朝廷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這四個家族極其傳人的搜捕,甚至這四家傳人都在相互明爭暗鬥,人人都想將寶藏佔為己有。
雪山飛狐講的是胡斐長大以後眾人對胡一刀的追溯,整部作品中胡一刀只存在於眾人的講述和回憶中,沒有正式出場,然而胡一刀卻是雪山飛狐真正的主角,而裹挾對胡一刀夫婦風姿的神往出場的胡斐,更像是七龍珠中比克魔王之卵,他本人的光彩被他老子搶了十之八九。最終胡斐與苗人鳳決鬥,結局不詳。寫完雪山飛狐,金庸才寫了以胡斐為完全主角的飛狐外傳,相當於逆向了進程,因為胡斐的很多元素都是固化的,整本書的變動空間就變小了很多。
雪山飛狐的結尾,金庸寫的柔情萬分,於風雪中,守候愛人歸來,如詩經·靜女俟我於城隅般令人心動。他是不會大煞風景讓苗若蘭看到兩具血淋淋的屍骸的。這點,可以說是金庸先生的善良,他的小說,情節其實一直都是中規中矩,水到渠成,你要看到極為顛覆的反轉,是不大可能的。金庸的小說裡,不乏寫得很精細美妙的細節,也不乏柔情萬丈的私情,但慘烈的場面從來都不會放上檯面的。相反,金庸的作品,大多都是好結局的。
射鵰,成吉思汗死,退隱。連城訣,回家種田,退隱。書劍恩仇錄,退隱。白馬嘯西風,退隱。
圍繞李自成的傳說太多了,胡斐、苗人鳳再厲害,還是打不過滿清八旗。李自成失敗了,拱手把天下讓給了滿清,這是他的最大敗筆,後來滿清搞大搞文字獄,從這方面說,李自成更是罪人!
李自成把一生獻給了反對階級壓迫和滿洲貴族民族徵服的革命事業。在他領導下,受盡欺凌壓榨的貧苦農民挺起了腰,抬起了頭,向腐朽透頂的封建統治進行了勇猛的衝擊,在廣闊的土地上蕩滌了地主階級的汙泥濁水,推翻了以朱由檢為頭子的明王朝。直到他犧牲時為止,他所領導的大順軍以大無畏的氣概,獨立地承擔了抗清鬥爭的全部重任,為爾後二十年的抗清鬥爭揭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