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災難片為何能討好中國「疫情宅」

2020-12-27 壹娛觀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杜威,編輯/冒詩陽。

嚴峻的疫情下,提升了觀眾對疾病乃至災難題材電影的關注。

在各平臺上,幾部經典作品如韓國的《流感》《鐵線蟲入侵》《潘多拉》,北美的《鼠疫屠城》《傳染病》等等引起更多討論,甚至登上豆瓣熱門榜。這裡面,又以韓國影片《流感》最被網友推崇。一時間登上豆瓣熱門電影第二名,僅次於新片《囧媽》。

網友評論:「也正是這部電影吸引著我看完了韓國所有災難題材的電影。」

《摩天樓》《釜山行》《海雲臺》《隧道》《漢江怪物》《恐怖直播》等等,韓國災難影片多是以當下社會弊病為契機,如「豆腐渣工程」「核汙染」「社會階級」「流感病毒」等具有強烈預見性話題。與韓國現實主義題材一起推動韓國社會進步,對過去有紀錄歷史的意義,對現實和未來則有反思鏡鑑的意義。

▲ 《釜山行》劇照

而網友千方百計想找一部關於「流感病毒」的國產災難電影發現,除了2003年「非典題材」電影《驚心動魄》,近十年較為經典的,就要屬古裝歷史影片《大明劫》。而將目光放寬至災難電影,近十年,經典的除了馮小剛的《1942》,《唐山大地震》,只有《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救火英雄》等,還多以「主旋律」商業片為主,與上述韓國災難電影有較大區別。

對比之餘,會感到對於此類題材電影缺失的遺憾。如果更多國產「災難電影」的出現,除了提升中國電影市整體工業水準,更重要的是,優秀的作品能夠紀錄歷史災難,讓傷痛銘記,令文明警覺。

韓國「災難電影」的崛起之路

相比於好萊塢的「災難電影」來說,韓國「災難電影」以及「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之所以精彩,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和質量過硬的特技特效,更有話題的就是對於韓國政府「無底線」的諷刺和抨擊,對韓國社會種種的黑暗利益鏈條的無情揭露。

然而這一切創作上的自由,都要感謝從1996年開始,韓國發起的多次電影運動。

1996年以前,韓國處於軍政府統治時期,《電影法》(《電影振興法》)嚴格把控電影內容,檢查重心以「政治正確」為首,「性」和「暴力」以及對社會矛盾的揭露等題材,同樣一律「槍斃」。

1996年,韓國民主時代到來,韓國憲法法院對電影審查制度的違憲申訴作出了違憲判決,宣布《電影法》所規定的電影上映前必須接受公演倫理委員會審查的規定為違憲行為,同年,韓國修訂了《電影振興法》,提出最早的年齡分級制度。

1998年金大中競選總統成功,隨後其在釜山電影節上公開承諾將廢除電影審查,對韓國電影創作「給予支援,不幹涉」的原則。

到了2000年韓國電影振興法再次修訂,確定了分級制度。大致分為,「需要12歲觀看電影」「15+觀看電影」「18+觀看電影」「限制放映,19+觀看,並限制劇院播映,同時禁止任何形式的廣告」(2002年增設)。

分級制度正式確立,這給予韓國電影人最大的創作自由,大量豐富了其創作題材。摻雜了大量韓國敏感政治話題的」災難電影」就是其典型題材。為韓國電影日後富有獨創性和多元化打下基礎。

1999年,韓國電影人還發起了著名的「光頭運動」,當年美國一度以加入WTO為砝碼,要求韓國取消配額制,導致韓國電影人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為保護了韓國電影配額制的繼續實行,所有電影人幾乎都參與其中,男性電影人甚至集體削髮。

雖然現在對此次運動結局褒貶不一,但當時,韓國規定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6天的本國電影的政策,令韓國影人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轉折點。

到了2006年,韓國電影人再次舉行千人遊行的第二次「光頭運動」,試圖阻止好萊塢電影的衝擊。但時過境遷,並沒有得到政府支持,將配額天數由146天縮減到73天。

不過兩次電影運動,讓韓國電影工業在尚未成熟的時期可以有效抵禦好萊塢的衝擊,為韓國電影界爭取到足夠時間發掘人才,培養國民觀影情緒。

而有了更寬鬆的創作條件,更廣闊的市場環境,如果韓國「災難大片」只是對好萊塢「照瓢畫葫」,單純的模仿,依舊會被市場所拋棄。

韓國災難電影之所以有一大批成為經典,很大原因就是,韓國電影人在影片中傾注了自己對韓國社會的責任感,創作出不少讓全世界觀眾產生共鳴,肅然起敬的影片。

韓國「災難電影」裡的社會責任感

2006後,韓國電影人都憋著一股勁,不惜「壯士斷腕」,迎接好萊塢大片的強勢入侵。就在這時,韓國首部重要「災難電影」,由奉俊昊執導的《漢江怪物》便是在這樣一種應對好萊塢電影衝擊,為韓國電影爭取市場一方立足之地的背景下出現。

其故事主要講述了由於美軍停屍房違規向漢江中倒入大量變質甲醛,導致漢江水質受到汙染,水中生物發生變異,引發的災難事件。《漢江怪物》並不是單純的災難電影,影片將「民族記憶和創傷融入進類型化敘事」中,是韓國對西方類型電影本土化敘事的豐碑之作。

▲ 《漢江怪物》劇照

該故事在韓國歷史上是有事件原型的,很好結合了當時壓抑的國民情緒的,韓國觀眾對影片故事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累計吸引了1300萬觀影人次。將同年在韓國電影上映的《碟中諜3》《加勒比海盜2》遠遠甩在身後。不僅在韓國,法國《電影手冊》將該片評為2006年十佳影片第三位。

奉俊昊曾在採訪中表示:「《漢江怪物》中有對美國的諷刺,還有對韓國社會的諷刺和批判。但我更想強調的是弱小人群在社會中是很難尋求到幫助的,並不一定要具體到哪個國家,這是對整個世界的批判。」

2013年,韓國首部「流感災難電影「,由金成洙執導的《流感》上映。影片講述,一群攜帶致命流感病毒的東南亞偷渡客歷經艱險來到韓國而引發的全國性流感災難性事件。

該影片劇情情節緊湊刺激,製作出了因流感造成的人心恐慌,社會秩序混亂,詮釋出一場人類與致命病毒鬥爭的精彩故事。更深層次中還對韓國當下社會弊病的影射,對「人性善良與自私」的辯證探討,對統治階級的批判與期望。

金成洙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流感》(劇情),很有可能是韓國未來會面臨的一次災難。等到災難來臨之時,我們需要怎麼預防,我們又要怎麼面對呢?」

2016年韓國上映的「核汙染災難電影」《潘多拉》上映,影片講述了,朝鮮半島發生6.1級地震之後,引發原子能發電站爆炸,全國陷入核電站洩漏危機。毫無預警的災難,令韓國遭遇毀滅性災難。

▲ 《潘多拉》劇照

在談到創作的初衷時,導演樸正宇透露,自己因2011年日本福島核洩漏事件萌生出拍攝的想法,很多國家都在使用核能,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核洩漏,但是,等到核洩漏事件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希望這部電影能引起各地觀眾的思考。

觀看過影片的讀者,一定深刻記著,韓國政府在面對核洩漏災難事件時的無能為力。導演也正藉此影片呼籲韓政府針對「核能源」的合理化運用。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韓國災難電影相較好萊塢的特技特效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寬鬆、廣闊的市場環境下,結合韓國電影人對於當下韓國社會的責任感,打造出了在全球都獨樹一幟的「災難題材電影」。近年更多的韓國大片選擇災難題材,也是其對抗好萊塢的重要力量。

2019年韓國觀影人次排行榜前十中,好萊塢大片佔據6個席位,而剩下的4部韓國電影,災難題材的《白頭山》《極限逃生》分列六、八位。前者投資超過26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1.5億元),後者則憑藉「喜劇災難」效果,成為去年韓國黑馬作品。

災難電影,韓國側重未來預見,中國專注歷史反思

正如上文所說,在「肺炎疫情」肆虐,國民蹲守家中的背景下,將海外經典的「災難電影」反覆觀看,而遺憾的是未看到近年國產有經典的災難電影作品。

之所以加上經典,是因為前不久,由王學圻、昆凌主演的「災難電影」《天·火》,張靜初、役所廣司主演的《冰峰暴》剛剛上映。只不過,兩部影片差強人意的品質讓整個觀影過程更像場「災難」。

▲ 《天·火》劇照

其實,21世紀後,韓國災難電影起步相較中國市場並沒有早太多,在被定義為韓國第一部災難電影的是2009年上映的《海雲臺》,而在2010年馮小剛導演便創作出《唐山大地震》,並在2012年推出了《1942》兩部國產災難電影上乘之作。

通過對比,我們會發現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1942》均是對於歷史上國家災難的紀錄與反思,寓教於樂性強。而韓國災難電影,《海雲臺》《鐵線蟲入侵》《流感》《潘多拉》《摩天樓》多是針對「未來災難」的判斷與警示。而在「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們看到了此類「預見性」災難影片的重要性。

在馮小剛導演的兩部災難電影之後的八年時間裡,國產災難電影,鮮有優秀作品產出。有的也諸如《冰峰暴》、《天·火》等不及格作品上映,迅速被市場和觀眾淡忘。

從「非典」到「武漢疫情」,這其中天災固然是重要原因,而「人禍」也是其不可忽視的原因,沒有在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作品提醒,我們往往會忽視對自然的敬畏。此次事件過後,我們或許會深刻了解到「災難電影」另一層含義,它不僅僅是商業視效大片的一種類型分支,而從中或許更多的起來督促社會,警示國民的重要意義。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讓國內創作者,立馬去拍攝極端、露骨的災難電影。而是在適用於當下國內社會的環境下,多去承擔一些社會責任感,巧妙的運用創作方式,達到警示、督促目的。

在這裡,兩部韓國災難電影或許可以給我們些許提示。分別是2016年上映的《隧道》,以及2019年上映的《極限逃生》。觀看過影片的讀者會了解除了「災難題材」,兩部影片還擁有強烈的「喜劇」,沒錯,「喜劇與災難」能夠默契結合。

▲ 《極限逃生》劇照

《隧道》因一起「豆腐渣工程」,導致隧道崩塌的災難事件。強有力地嘲諷了韓國官員,媒體與愚昧的普通民眾。導演金成勳,首先在接觸劇本時,就希望改變原作小說中的陰暗色調和悲劇結尾,轉而改為有趣、幽默的基調,以及正能量結局。這在當時顛覆了韓國災難電影的認知。

相對於一般災難電影刻畫受害者的痛苦,《隧道》裡的主人公展現了更積極樂觀,甚至不失幽默的面貌。在觀眾以「輕鬆」的方式觀看完電影,又能夠對沉重的主題再次深刻反省。

導演金成勳表示,希望《隧道》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是一部有趣的電影,然後再是災難電影,批判電影等等。

在2019年,國產電影在多個題材上均有突破,科幻的《流浪地球》,主旋律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動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青春的《少年的你》等。這些題材在之前都有諸多原因而被阻礙發展,不過始終在逆境中尋求合適創作的平衡點,並在2019年集體突破瓶頸。

有溫度的「災難電影」,在將來未嘗不可創作出代表作品。

相關焦點

  • 愛拍災難片的韓國,現實中也告急了,不久前還是文藝小資的模樣
    韓國除了愛拍偶像劇,災難片也是一大產業。比如《海雲臺》、《漢江怪物》、以及在國內火到不行的《釜山行》。災難片中的那些鏡頭、畫面似乎離現實很遠,但是韓國就拍過一部叫做《流感》的災難片,似乎自帶預言功能。在這部電影中,韓國人經歷了一場大規模流感,從疫情傳播方式到民眾反應都真實到可怕。雖然是7年前推出的電影,但誰也沒想到,這部史詩級災難片會成為一個夢魘般的預言,與七年後的現實如此遙相呼應。如今國內疫情稍件平穩之象,而亞洲當屬韓國為疫情重災區。這個和浙江省面積相當的小國,已經有7000多例確診,口罩斷貨到處都是一團亂。
  • 兩部不能錯過的韓國災難片!人性與災難到底哪個更可怕?
    宅家那麼久是不是超級無聊,妖醬今天要安利我n刷過的超好看災難片!要說災難片,妖醬格外喜歡韓國的災難片風格,它們不僅能夠將災難刻畫的格外真實,而且十分注重災難中體現的人性,十分觸動人心,讓人回味無窮。所以!
  • 疫情中喪屍片「救活韓國電影」
    本報特約記者 呂 克 金惠真全球疫情尚未平息,率先重開的韓國影院中,兩部「韓式喪屍片」異常火爆。《#活著》和《釜山行2:半島》先後於6月24日和7月15日上映,韓國電影人把歐美喪屍片元素移植到本土,影片既有火爆動作場面,又暗合當下疫情引發的恐慌情緒。
  • 韓國災難片哪些電影 韓國災難片排行榜前十名
    《釜山行》的大熱讓我們對韓國災難片更關注了,韓國向來拍攝災難片不僅有恢弘的大場面和驚悚劇情,還承載著更多人性的探討,表面雖說是災難片也有一些嚇人的鏡頭,在驚恐之餘也為人物人性的弘揚充滿感動,今天讓我們看看有哪些經典的韓國災難片吧。1、摩天樓
  • 文藝批評 | 鮮佳:人倫本位、情感療治與民族寓言——日韓疫情災難片的類型風格解讀
    由於日本獨特的動漫文化背景,其疫情災難片有不少來源於漫畫改編;此外,亦有部分表現疫情災難的動畫電影,如日本的《生化危機:惡化》(2008)、《古城荊棘王》(2010)、《魚》(2012)、《生化危機:詛咒》(2012),韓國的《首爾站》《2016》等。
  • 聚焦核事故,這部韓國災難片,很難得
    近幾年來,韓國電影行業不斷發展、完善。很多類型電影都非常不錯。恐怖題材。愛情題材。現實主義題材。當然了,還有災難題材。《潘多拉》韓國的災難片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一樣。直白又露骨。甚至涉及國家和政府問題也毫不顧忌。就比如說《流感》、《隧道》、《釜山行》。
  • 又一部韓國災難片來了!勁爆?翻車?
    要說拍災難片,韓國絕對是一頂一的老手。怪獸類型《漢江怪物》、人性和嗜血場景完美結合《釜山行》,不管是哪種類型,都能把觀眾看到欲罷不能。經歷過釜山行2和活著的意難平中,這不最近小編又找到了一部這樣的韓國災難片——《白頭山:半島浩劫》主演由韓國實力派演員河正宇、李秉憲,以反派角色而聞名馬東錫、國民初戀裴智秀、青龍獎最佳女配全慧珍主演,全大牌級別。2019年底,韓國電影《白頭山:半島浩劫》稱霸韓國票房榜,這部好萊塢式的大成本災難片,首日票房即超越賣遍全亞洲的《與神同行》。
  • 疫情宅在家,說說韓國電影《流感》
    最近這幾天全國蔓延的疫情,讓一部非常應時應景的老電影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這就是韓國七年前的電影:《流感》。《流感》講述了一起傳染病爆發的過程,基本上全景再現了疫情的開始起因,人們的驚慌失措,醫生專家的職業判斷,政府部門的應急能力,以及整個社會的種種表現。
  • 評分7.9,中國拍出最佳控制疫情的電影,為何有人卻看好韓國這部?
    影片主要講述了豬流感病毒在韓國肆虐的故事。一群東南亞偷渡客輾轉來到韓國,但在偷渡的貨櫃中有人感染了致命的豬流感病毒,並傳染給了其他的偷渡客,致使這群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倖存並逃入了市區。之後,病毒迅速在城市裡爆發,許多人感染了豬流感,感染的速度與疫情的嚴重迅速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城市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 疫情當頭,重溫韓國經典災難片,齊心戰疫
    2020疫情當頭,許多人經歷了困難重重,回想起來,酸甜苦辣皆是滋味,今天我們重溫一部韓國疫情災難電影《流感》。《流感》電影敘述的內容不難看懂,主線是由於偷渡造成了48小時內韓國流感病毒的爆發,政府由一開始的放任不理睬到緊急封鎖城市,最後軍隊進駐鐵血清理感染者防止病毒蔓延到城市之外。
  • 推薦8部韓國高分災難片:災難前人性展露無遺,最後一部最真實!
    當然,好的片子也不都是歐美全包攬了,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有咱們國產影片,日本片,泰國片,韓國片都比較能夠吸引觀眾。尤其是韓國片,別看國家不大,但是拍的片子風格比較獨特。他們引用的題材敏感度可謂超前,尺度的巨大也是內陸無法比擬,所以拍出的電影很多都使觀眾得到深刻的反思。今天,捕影者專門盤點韓國8部精品高分災難片。
  • 韓國災難片,除了《釜山行》,還有這部《流感》
    在這種說不清是天災還是人禍的大難面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幾年前橫空出世的韓國災難片《釜山行》,這部影片刷新了很多人對韓國災難片的認識,被認為是近年來最為優秀的韓國災難片之一。但其實在更早的2013年,韓國還有一部災難片——《流感》,這也是韓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流感"為主題的災難片。這部影片的質量絲毫不弱於《釜山行》。
  • 疫情中喪屍片「救活韓國電影」
    全球疫情尚未平息,率先重開的韓國影院中,兩部「韓式喪屍片」異常火爆。《活著》成為疫情暴發後首部票房超100萬人次的電影;7月中旬和7月底相繼上映的《活著》講述在喪屍病毒暴發時期,被困在家中的宅男俊宇獨自求生,後來與對面樓的女鄰居攜手,在喪屍圍攻下逃出生天的故事。影片立意並不複雜,前半程也的確圍繞「斷網狀態下如何宅在家中」的設定展開,與新冠疫情肆虐時人們在家中隔離的情景有些相似。雖然劇情節奏緩慢,劉亞仁的表演卻也符合網絡時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
  • 10部韓國災難片,人性和現實的雙重大尺度!
    但如果連韓國都比不過就感覺臉上無光了,這也是為什麼天朝不推崇韓國電影的原因。回過頭看這部片子,我摸著良心說,小成本的科幻片拍成這樣算是不錯的了,有血有淚不失為一部不錯的商業片,起碼觀眾看完了不會罵娘。再看看我們國產大片動則幾千萬上億,拍出一堆垃圾。坑爹呀這是,國產電影,讓我拿什麼說愛你?我觀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的總結是:韓國電影人擅長花很少的錢拍出大片的感覺。
  • 宇宙韓國是如何面對災難的?——10部韓國災難片推薦
    0.前言前幾天,我突然很想做一個韓國電影的分類推薦,分類大致為現實題材(之前推薦過)、犯罪(之前推薦過)、喜劇、劇情、動作、愛情、懸疑驚悚以及災難片。當然,這會是一個大工程,以我拖延症和牴觸雲評的習性,這個工程不知道能不能比《海賊王》先完成?
  • 疫情加重,這部7年前的韓國病毒災難片意外火了
    最近,新型肺炎的疫情還在不斷擴大,影響力已遠超17年前的非典。當前疫情的爆發,也讓一部7年前的韓國電影意外火了起來。就在這時,接觸過那個病毒攜帶者的韓國蛇頭的弟弟被送來醫院,經診斷是患了豬流感病毒。很快,越來越多的人被送了過來。經過調查,那個貨櫃無疑成為了查找病原的關鍵。未過多久,豬流感病毒呈幾何級態勢爆發,整個韓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災難。
  • 韓國災難片《海雲臺》邏輯硬傷太多,6.6分都打多了
    很多被《釜山行》吸引的觀眾,順著網友的安利,接連看了好幾部韓國電影,其中有《漢江怪物》、《鐵線蟲入侵》、《海雲臺》、《流感》等等。這些都可以歸屬於災難片,在國內的知名度也很高。其中評分最低的就是《海雲臺》,6.6分。然而我看了一下國產電影《蜀山傳》,這部徐克導演的仙俠電影,居然也是6.6分。所以這個分值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 為什麼人人都愛看災難片?
    一方面,由於疫情的影響,本片已放棄了北美地區的院線發行,和眾多其他影片一樣,加入了「院轉網播」的大軍;另一方面,打著「2020年首部災難片」的旗號,儘管豆瓣5.7分的成績並不亮眼,但上映兩天仍然取得了超過千萬的票房成績。 銀幕上是無助的人們面對即將毀滅的地球踏上逃亡之旅,銀幕外是疫情仍有可能捲土重來的現實處境。
  • 火山爆發 超強地震 韓國最新硬核災難片《白頭山》
    前兩天離拾給各位觀眾老爺推薦了十部韓國災難片,排在前幾位的《釜山行》《流感》相信各位觀眾老爺都非常熟悉了,不管是影片質量還是觀眾口碑都非常好。但榜單中有一部電影票房很好,甚至在韓國周票房一度超過拿了四座小金人的《寄生蟲》,但口碑確實直線下降,評分僅僅6.4分,對於喜歡災難片觀眾來說影片中的一些硬傷確實是個「災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部高票房低口碑的硬核災難片《白頭山》。電影《白頭山》的背景設定真可以說腦洞確實大。
  • 韓國災難片影射半島問題?
    本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備受關注的韓國災難電影《長白山》19日在韓國各大院線上映,並以高達50.9%的預售率領跑其他影片。韓媒稱,《長白山》用高超的特效技術完美呈現大型災難場面,視覺效果不亞於好萊塢影片,再加上「朝核」「朝韓關係」「半島問題博弈」等現實素材,吸引許多觀眾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