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雙語策劃·我和我的家鄉」誰說非要漂泊遠方?@河南青年 返鄉...

2021-01-18 大河網

EDITOR』S NOTE

【編者按】

Every person is remarkable!

每個人都了不起!

No matter being a 17-year-old teenager or a young man dedicated to voluntary services or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to start a business, he is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不管是17歲的少年、返鄉創業的青年,還是致力於奉獻愛心的青年志願者,他們都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Where there is a dream, there is a motivation for progress.

心中有方向,奮鬥有力量!

For dream chasers and fulfillers, what dreams do they hav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rteenth Five-Year Plan? Together with hen.wenming.cn, a series of reports about Two Sessions of Henan Province, including My Homeland and Me, My Motherland and Me, and Carry Selfless Love Through to the End, are produced by dahe.cn to see new outlook with distinct joy from the young generation.

作為追夢者、圓夢人,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他們有什麼夢想?大河網聯合河南文明網,推出河南兩會系列策劃——《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將愛進行到底》,讓我們從這些青少年的故事中,清晰地、喜悅地看到新希望。

>>閱讀英文版

大河網訊 冬日暖陽,照耀著中原大地,禹州的神垕老街靜靜地隱藏在林立的現代化民居之中,似乎並不起眼,又散發著奪目的溫柔光芒。

37歲的嚴曉明早早地起床,走進位於神垕老街上的「明心居」,像往常一樣,小心仔細地擦拭著店內的每一件鈞瓷作品。

家鄉,始終都是根

19歲藝校畢業後,嚴曉明便外出闖蕩,先後在天津、廈門、北京等地的機場做銷售,他精明能幹,收入頗豐。

2016年年底,嚴曉明接到母親的電話,說神垕老街要重新改造,將被打造成景區。這個消息對他有一定的觸動,心裡萌生了回家創業的想法。

「給別人打工久了,始終沒有歸宿感,我們背靠神垕古鎮這麼好的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什麼不回家鄉自己做呢?」嚴曉明說。看到神垕老街作為景區運行後的火爆場面,他決心回到父母身邊、回到家鄉,自己幹事創業。2018年年底,他向公司遞交了辭職信,踏上了返鄉的列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神垕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如今更是今非昔比。近年來,神垕鎮堅持「文化興鎮、旅遊立鎮」發展戰略,用「全域旅遊」的理念謀劃鄉村振興、用「全域旅遊」的標準推進鄉村振興、用「全域旅遊」的成果反哺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嚴曉明告訴大河網政務記者,「回來後發現神垕變漂亮了、變整潔了,和我小時候的神垕的環境有了天壤之別,向我心目當中那個美麗的小鎮發展了」。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出發是為了回家,回家是為了更好的出發。

嚴曉明把自家神垕老街的老宅裝修一新,拿出臨街的40多平米,掛上了「明心居」的招牌,開始做起了鈞瓷生意。

「返鄉創業剛起步,這一年多平均每個月的利潤跟在外打工時的收入差不多,很知足!2020年受疫情影響,遊客不是太多,但相信會越來越好的。」嚴曉明說。

讓鈞瓷年輕化

昔日為帝王和王侯獨享的鈞瓷早成歷史往事,今日的鈞瓷已「飛」入普通百姓家並遠銷世界各地,而鈞瓷製作也已成為禹州的一項特色產業。

在神垕老街上,有很多像嚴曉明一樣年輕的鈞瓷手藝人,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下,他們將返鄉創業、就業作為奔向小康生活的新抉擇,帶著技術、資金,回到家鄉的廣闊天地施展才華。

神垕鎮現有鈞瓷企業200餘家,每年生產各類陶瓷產品6億件,鈞瓷這張「文化名片」越來越響亮,當地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在嚴曉明看來,生活和鈞瓷之間更像是一種「彼此的成就」,鈞瓷帶給了他舒適的生活,而他也從鈞瓷中學習到了很多:做人如做瓷,不能走捷徑,最快的捷徑就是放慢,在每一步上去精煉、打磨自己。

讓更多的人去收藏、喜愛鈞瓷,這是嚴曉明的願望,他說:「通過現代時尚設計與傳統藝術的巧妙結合,打造出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文創新品,讓其變成一種'時尚品'出現在大家的書桌上、梳妝檯上,融入年輕人的生活。」

展望未來,嚴曉明信心十足:「希望自己的鈞瓷事業越來越好,家人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同時,傳承創新技藝,設計出更多的具有時代符號的鈞瓷精品。」

青年返鄉創業的精彩故事,正在更廣闊的中原大地譜寫。大批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讓鄉村重新煥發勃勃生機。(策劃/張培君 文/政務記者安豔鴿 朱麗文 編譯/趙漢青 視頻製作/李彤 實習生 胡孝隆 圖/實習生 蘇慧敏)

相關焦點

  • 「兩會策劃·我和我的祖國」誰說17歲只知道埋頭苦學?他們,用愛國...
    不管是17歲的少年、返鄉創業的青年,還是致力於奉獻愛心的青年志願者,他們都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心中有方向,奮鬥有力量!作為追夢者、圓夢人,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他們有什麼夢想?大河網聯合河南文明網,推出河南兩會系列策劃——《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將愛進行到底》,讓我們從這些青少年的故事中,清晰地、喜悅地看到新希望。
  • 《我和我的家鄉》:「家鄉」是一生的坐標
    》的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似乎和前者並未有什麼關聯之處。這裡的一「攬」一「走」,>它甚至優於「事」。我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其實和以前說的都是差不多的話。而這一切,正是《我和我的家鄉》存在的意義。
  • 「出彩河南青年說」當2020遇上520,你最想對___說我愛你!
    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社會和民生資訊?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出彩河南青年說】當2020遇上520,你最想對____說我愛你!
  • 聽海大人說,「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
    聽海大人說,「我和我的家鄉」的故事…… 2020-10-08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完《我和我的家鄉》鄧超這部分,想家了
    一看這些導演,簡直是喜劇天團的組合,相比起《我和我的祖國》這種注重歷史的敘事,《我和我的家鄉》則是以地理空間為界來展開故事,很適合發展不同地域性的喜劇。「地氣」的家鄉。我們通常只有在遠離家鄉的地域,以漂泊的遊子身份,才會用一種懷戀的語氣談及它,並稱之為「家鄉」。或許也是因為這種懷念的情緒,家鄉經常會被美化為一種理想、溫暖、美好的港灣。但現實是,家鄉並不一定那麼美好,比如幾十年前的老家,肯定相對現在而言是落後的、不那麼現代化的。
  • 爸爸的惦念:「帶我回老家」
    無糖豆漿、包套的燒餅油條拎回家,倒漿擺盤後一人一份地擱在桌上,然後叫我們起床,盯著我們乖乖吃完,催著大家抓緊時間上班上學,留下滿室的孤寂陪他老人家一整天。其實他在家鄉早上吃的簡單,半片撒了少許芝麻的薄餅混著水囫圇下肚,就夠了、就很滿足了、就非常感恩了。豆漿燒餅油條的早餐慣習,純是圖個「歸鄉」的「小小聚會」罷了,我們真不懂事,總是不願一早就跟著返鄉,直是吵著麥當勞或美而美才是現代故鄉。
  • 這個1月,讓你的聲音直達河南兩會!
    這個1月,讓你的聲音直達河南兩會!「如果在沒完成任務時感染上新冠,我第一時間自我隔離……」去年1月疫情正兇猛,19歲淮濱籍大學生陳浩隻身跨省為家鄉買防疫物資,臨行前寫下絕筆信。「拼了兩個多月的命,值了!」22歲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大學生郝鶯歌,去年疫情留守武漢做新冠肺炎樣本核酸檢測,當看到空蕩蕩的街頭出現堵車,趕緊拍照發朋友圈。
  • 《我和我的家鄉》,有一種家鄉叫遠方
    》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合一,有人說這個長假像在過年,看《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最應景不過。在「家鄉共情」這一點上,另外四則故事頗有缺失,筆者認為這部電影的名字更應該叫——「我和我奮鬥的地方」。在這裡筆者不想繼續討論電影本身,因為有一些問題縈繞在腦海:「家鄉」是什麼?是不是所有的出生地都叫做家鄉?筆者倒是覺得,家鄉恰恰是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方,尤其對伴隨著城市化進程成長的80後而言,家鄉,成為了最熟悉的「遠方」。
  • 奇葩說「遠方的哭聲」,我在這部新片裡聽到了
    最近有期《奇葩說》被熱議。辯題是:「博物館著火,你要救一幅名畫,還是救一隻小貓」。這個議題看似遙遠而抽象,但實際上囊括的範圍卻是大有內容。 節目中,黃執中把辯題上升到了「遠方哭聲」的高度。他說,人的認知是有範圍界限的,拯救名畫,則是給自己的同理心擴大了邊界,使自己聽得到更遙遠的哭聲。
  • ⊿ 哲青| 「 去不了的叫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 」
    我說的沒錢,是指沒有足夠的錢,我說的遠方,不是走馬觀花的旅遊,而是居住。我知道,大部分人都需要趁年輕積累自己的財富,大城市永遠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最佳場地,趁年輕拼命努力長見識長經歷,認識一圈朋友,這沒毛病。有毛病的是,人的貪心,當人發明了那句「生活不止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你在遠方時,全部的愛突然而至 「為你讀詩」周末回顧 ·第520期
    關注Be My Guest「為你讀詩」公眾微信每晚十點,一位特別來賓「為你讀詩」圖為俄羅斯現實主義風景畫家伊薩克·伊裡奇·列維坦的作品《The Twilight Moon》。今天黃昏沒人看見我們手拉手那時藍色的夜正漸漸落到天下。從窗口處我看到了落日在遠山裡的宴會。那麼你當時在哪裡?呆在什麼人中間?說些什麼話語?為什么正當我傷心,覺得你在遠方時,全部的愛會突然而至?
  • 《我和我的家鄉》——致敬每一個為家鄉付出的思鄉人
    作為國慶檔的最強檔,《我和我的家鄉》斬獲了票房和口碑的同時,更是喚起了無數人對於家鄉的記憶。而小凱和源源也很榮幸地參演了其中的《最後一課》和《回鄉之路》兩個單元,以青年演員的身份為祖國的71周年誕辰送上一份禮物。
  • 彩蛋:我發現了《我和我的家鄉》的第六個故事
    拿開篇單元《北京好人》為例,二度牽手導演寧浩的葛優繼續了「張北京」的故事。在城市隨處可見的路邊大排檔裡,張北京頭頂的奧運紀念帽始終沒摘,但嘴上功夫顯然比去年進階了一個等級。去年的張北京渴望奧運開幕式上的張藝謀「給咱掃個鏡頭」,今年的張北京就變成了「上次藝謀到中國紅拍片,非讓我客串,我啊,沒接。」
  • 武漢市新洲區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捐贈米和油
    近日,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饒蔡村的鄉間小路上排起了長龍,原來是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父老免費發放米油。饒蔡村村民在村幹部的指引下有序排好隊伍,在返鄉青年蔡志勇家領取米和油。蔡志勇的工廠門口擺上了為鄉親們準備的米和油,他的父母負責為村民發放。村民滿臉喜悅接過贈送的米或油,連聲道謝。
  • 我採訪了 100 個在外漂泊的人
    那天不知道是誰提議的,說要舉辦一次同學聚會。原以為只是說說,沒想到大家都很熱情。 聚會那晚,我們一人煮一道自己家的家鄉菜,我做的是我最愛吃的荔枝肉, 這道菜是畢業那會特地向我媽學的,每次想家的時候,我都會做給自己吃。
  • 《我和我的家鄉》和主旋律喜劇的「笑中有淚」|對話張苗
    張苗最希望的事情,是讓這部匯集了眾多電影創作者的熱情和付出、在疫情期間完成製作宣傳的電影,能被更多的觀眾看到。讓缺失了春節檔的觀眾們在中秋國慶佳節期間開心一次、共情一次,讓「嗷嗷待哺」的廣大電影院再次熱鬧起來。
  • 《我和我的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這是我生長的地方
    其實在我看來,它並不是在引導大家什麼,而是表達了我們內心已經有的東西,它表達的就是我們對於家鄉的熱愛,和希望看到家鄉越來越好的心願。1、《北京好人》延續了上一年《我和我的祖國》裡面的風格。主角依舊是我們的葛優葛大爺,講述的依舊是平凡生活裡的小人物,最終散發了心底的善良。
  • 《我和我的家鄉》,返鄉創業、就業是未來X年的主旋律?
    01朋友說,2020的國慶檔主旋律是鄉村,熱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不僅眾星雲集,更是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這節奏帶的,比有關部門發一堆三農文件都有勁;這還沒完,一部正嗨,另一部又來了,,稍不留神便淪為炮灰;朋友說我過於武斷和悲觀,畢竟成功案例還是很多的,人家電影裡的事跡就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天不怕,地不怕,
  • 《我和我的家鄉》| 撩撥每一個遊子鄉愁
    國慶假期的電影院簡直是神仙打架《我和我的家鄉>在諸多優質電影中要說口碑和熱度一路領跑的還要數《我和我的家鄉》記憶中的家鄉一點點被改變、磨滅家鄉,也成了遠方每一個遠方,清沐都伴你一路同行
  • 在《我和我的家鄉》裡,寧浩埋了個驚喜
    大導演+大明星豪華陣容,說人話、講人事兒,是《我和我的家鄉》叫好叫座的一大秘訣在車和表舅之間,他考慮良久,決定還是要幫幫這個表舅。張北京想了個歪招:用自己的醫保卡替「醫」。因為,全民醫保是國家政策,治誰的病不是治呢?很合理啊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