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天早上看到同事凌晨 2 點發的一條朋友圈:在外3 年了,今晚是最開心的。
配圖是一群喝得爛醉卻笑得很開心的人,和一桌被吃得精光的空盤子。
這些年,我見過許多漂泊在外的人,有在深夜買醉的年輕人,有生病時強撐工作的男人,也有脫下高跟鞋光著腳紅著眼眶的女孩。
夢想,是他們背離家鄉義無反顧地選擇漂泊的原因。卻也因為這些,在城市裡,他們把自己變成了另一個陌生人。靠著偽裝,在這個自己嚮往的城市裡生存,過得不像自己。
似乎只有在深夜,靠著酒精的作用他們才敢脫下厚厚的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而那一刻的笑容,才是真正的快樂。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人說,醉酒的人,其實最害怕天亮。
不是害怕清醒,是短暫相聚的歡樂,似乎也就註定了,天亮就會失去。
有時候在想,漂泊在外的他們後悔過嗎?幸福嗎?
- 2 -
@ chrisli 男 38 歲
福建人到廣州打工
大學畢業後,我就選擇留在廣州了。
前兩年,其實我後悔過留在這,遠離父母、遠離兄弟姐妹、遠離兒時玩伴,每天都在為業績煩惱,天剛亮就逼著自己起床,趕地鐵還得拼命護著自己的文件夾。
我開始懷疑所有的意義,我為什麼來這?
這幾年我漸漸想通了,也許是不想像父母那樣就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我希望,我的人生是精彩的,是不一樣的,哪怕只是換了一座城市。
今年是呆在這的第 19 年,也是大學畢業 15 周年。
那天不知道是誰提議的,說要舉辦一次同學聚會。原以為只是說說,沒想到大家都很熱情。
聚會那晚,我們一人煮一道自己家的家鄉菜,我做的是我最愛吃的荔枝肉,
這道菜是畢業那會特地向我媽學的,每次想家的時候,我都會做給自己吃。
不知道是在家鄉菜的作用下,還在酒精的作用下,我們都卸下在這個城市的面具,開始聊自己這些年被藏在心底的那些事。
也聊到當下,談起責任、壓力……但說到最多的還是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掛。
那一晚聊到最後,大家都抱頭痛哭,但那晚卻是我在這座城市,感覺最溫暖、最幸福的一晚。
雖然這開心的時刻很短暫,但也給了我繼續留在這座城市拼搏的動力。
@愛多 男 35 歲
雲南人到上海打工
剛決定要從雲南來上海打工時,家人都是反對的,但我還是任性地來了。
當站在上海街道上,看著車水馬龍,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孤獨佔據了我的生活,我想過馬上回去。
但離開家鄉時曾對父親信誓旦旦地誇下海口,沒做出一番事業絕不會去!還沒開始就認輸,還是有點不甘心。
我開始努力工作,一刻也不敢停歇,希望通過忙碌來忘記孤獨,可回到空無一人的出租房時,我還是會崩潰,我開始怨恨上海,怨恨自己的決定。
直到她的出現,這一切才改變。
她是同事給我介紹的對象,也是雲南人。
第一次見面她帶我去了一家雲南菜館,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上海也能吃到這么正宗的家鄉菜。
整個吃飯過程,她都用家鄉話和我聊天,那也是我來上海第一次聽到家鄉話,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那頓飯我們吃了很久很久,從小學聊到了大學,再聊到了來上海打工。
回去的路上,我就向她表白了。這是我第一次表白,挺緊張的,但好在剛喝了幾杯酒壯了膽。
挺驚訝的是,她竟然馬上答應了
現在我們在一起 6 年了,明天打算結婚。
@AMY 男 43 歲
浙江人到南京打工
來南京 12 年了,說不想家一定是假的。
每當我想家的時候,就去公寓附近的那家浙菜館吃點東西。
那家店是一對夫妻開的,店不大,老闆負責炒菜,老闆娘負責迎客。
他們倆經常用吳語在餐廳溝通,每次聽到那熟悉的語言就覺得自己並沒有漂泊在外,而是在家鄉的一家小餐館吃飯,所以那也成了我精神寄託的一個地方。
前兩個月,有一天莫名被上級訓了一頓,還丟給了我一大堆任務讓我當天完成。
做完事已經 22 點了,整個人非常的疲憊和委屈,經過那家浙菜館想說進去吃一下,結果推開門他們家已經在打烊了。
原本打算掉頭回家,老闆娘卻把我叫住:「小夥子,還沒吃晚飯嗎?」
我回答:「嗯。」
老闆娘:「我老公正好炒了幾個下酒菜,要不要一起吃?」
我沒想到他們會那麼熱情,也因為真的餓了,就答應了。
老闆從廚房端了幾個菜出來: 「小夥子,你做什麼的,怎麼這麼晚下班?」
老闆娘在旁邊補充:「以後加班也要記得吃飯啊,要不然胃會壞掉。」
可能是那天受了太多的委屈,老闆和老闆娘簡單的幾句關係就讓我淚如雨下。現在想想可能嚇壞他們了吧,畢竟一個一米八的大老爺們突然在他們面前崩潰,要我也會不知所措。
後來和他們聊了很多都不記得了,但我記得老闆娘最後和我說的那句:
「出門在外都不容易,有什麼事別憋在心裡,會憋壞自己的。以後遇到不順的就和阿姨說,阿姨願意聽你說。」
@本外 男 37 歲
淮安人到北京打工
北漂 10 年了。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挺對不起我爸媽,本來大學就在外地了,一畢業又跑來了北京,留他們老兩口在家鄉。
雖然他們會經常打電話給我,但是也只能零星地知道一點點,而這一點點還都是我「加工」過的消息。
報喜不報憂,應該是每一個在外漂泊的人最會做的事吧。
不過上個月,我父親來北京看我,這一切的謊言也隨之破碎。
父親到的那天,我原本打算帶他去住酒店的,他卻執意要去我的宿舍住。他們那一輩省錢省慣了,能不花就不花。
但當我打開我宿舍門時,我能察覺到父親的眉頭微微一皺,想開口說點什麼,卻沒說出口。
放下東西後,父親打開了我的冰箱,看到那空空的冰箱,父親搖了搖頭。隨後便問我這附近最近的超市在哪,我和父親說出去吃就好了,父親卻說:外面煮的東西,和家裡煮的味道能一樣嗎?
那晚父親煮了一桌家鄉菜,吃到一半他突然問我,要不要喝兩杯?
這是長這麼大第一次陪父親喝酒,我們兩人聊了很多,家庭、生活、還有理想。最後父親和我說,在外好好照顧自己,錢不夠就和我們說,累了就回來,別死撐著。
父親離開北京的第二天,我在大衣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個紅包。
拿著那個沉甸甸的紅包,我淚流不止,那一刻我才知道一直被牽掛著、守護著的自己有多幸福。
- 3 -
每一段故事都是一次情感的傳遞,每一道家鄉菜都是一種心靈的寄託,每一杯酒都是傷心的淚。
古人云: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鄉愁或許就融在這一道道家鄉菜,和一杯杯酒裡吧。
對於獨處異鄉的人,家鄉的味道是思鄉之情最好的載體。
每每思念家鄉的時候,最快能回去的辦法,莫過於吃上一口家鄉菜。
而那些悲傷的、遺憾的或是開心的情緒,卻需要被融化在酒裡。
在酒裡釋放所有的情緒,在酒裡忘記所有的憂傷。
今年,瀘州老窖特曲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作為指導單位,聯合中國烹飪協會共同舉辦「濃香正宗·中國味道」中華美食群英榜美食評選活動。
第一季的瀘州老窖特曲中華美食群英榜已走過成都、鄭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 6 座歷史文化名城,攜手 48 位中國烹飪大師,重現了數十道正宗華夏美食。
今年第二季再次以美食為載體,以美酒為橋梁,加碼尋味 10 省 24 城,為國人帶來極致的「中國味道」,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復興。
為此還特地拍攝了一部美食紀錄片,記錄多地美食文化。
中華美食群英榜第二季《浙菜篇》——荷花酥:
中華美食群英榜第二季《閩南菜篇》——群龍朝鳳:
中華美食群英榜第二季《淮揚菜篇》——一品芥菜圓:
在中國文化裡,白酒文化和飲食文化,體現了民族性格,彰顯了人文精神,催生了文學藝術。
瀘州老窖特曲以中華美食群英榜為號,讓白酒文化同飲食文化深度融合正是為了傳播正宗中國味道,以美酒和美食為載體講述中國故事,展現醇厚的華夏魅力。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瀘州老窖特曲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1324 年,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第一代傳承人郭懷玉發明「甘醇曲」,自此大麯酒(瀘州老窖特曲前身)問世;
1952 年,首屆全國評酒會上,瀘州老窖特曲被評為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瀘州老窖特曲也是唯一蟬聯歷屆全國評酒會「國家名酒」稱號的濃香型白酒;
1959 年,國家組織專家對瀘州老窖釀酒技藝進行查定、總結,編寫出我國首部白酒釀造教科書《瀘州老窖大麯酒》;
2006 年,釀製瀘州老窖特曲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製技藝經過 690 餘年、歷經 23 代人的傳承,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瀘州老窖特曲勘定了中國濃香型白酒標準,是名副其實的「濃香正宗」,在傳承中國白酒文化的同時,更勇擔文化傳承的重任,通過中華美食群英榜的活動,把正宗中國味道美食展現給全國,奉獻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