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離鄉,也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就是這樣的吧。背井離鄉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暫時背井離鄉,以後會再回到家鄉,回去父母鄉親身邊的,以農民工朋友為主;另一種是永久性背井離鄉,定居在外的,以受過高等教育後在外地買房定居工作的人為主。
先談談第一種,背井離鄉人農民工甲,甲外出務工,掙夠了錢了,不管自己在外多少年,基本都會回去自己的家鄉,娶妻生子,和父母親友團聚,常伴父母左右,享受親情和友情帶來的歡樂。甲平常可以去做點農活或者小生意,也可以去人群裡聊天,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每天生活很自由,其樂融融。即使是當初外出打工,也是可以不想做了就辭職捲鋪蓋回家的,沒有什麼房貸等壓力。甲不需要為了在外面有一席之地而苦苦打拼,有苦不能言。
而另外一種,大學生乙,乙遠離家鄉求學,然後畢業,沒有回家鄉發展,在外就業,獨自一人,身邊除了寥寥幾個同學朋友,就沒有其他人了。父母遠在老家,親友遠在老家。獨自一人在外辛苦漂泊,給家裡也只能報喜不報憂,畢竟所有的委屈只能讓自己獨自默默承受,不想讓家裡人擔心。多年後,乙在工作的城市娶妻生子或者嫁人。如果對象也是來自外地,那麼是兩個人辛苦打拼了;如果對象是本地人,還好一點,至少有一方的親友在身邊,有什麼事情可以互相照應一下。從一個男孩的角度來講,如果是男孩到了女孩的城市工作或者是兩人離女方家更近一點,基本上和上門女婿差不多了。我們村裡走出了好多個大學生,村裡人聊天時有時候會調侃一下「給別人白養一個兒子」。但不管怎樣,父母都是為了兒女好!中國的家庭就是這樣,父母省吃儉用,勞累了大半輩子,給兒女在外買了房子,讓兒女過上好日子,讓兒女在外有個溫暖的家。
其實,定居在外,因為親情的缺失好多人更加看重友情,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如果一方面有缺失,我們會努力從另一方面獲取一些彌補。這一類人,其實是非常辛苦的,甚至還是悲的,一來自己不能常伴父母左右盡孝道,雖然有些人會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但父母會因為沒什麼事情做,或者是同當地生活環境習慣等格格不入,待不了幾天就回老家了。二來,自己身邊沒有親人,不管有什麼事情,什麼委屈,只能自己獨自去抗,抗不過也要抗。在每一個城市中,這一類人都佔有很大的比例,我也是這其中的一員。漂泊在外的日子,真的很苦,很多時候都是想以無休止的工作來度過光陰。有時候到了節假日,不能夠去走親戚,只能約上三五好友,去周邊走走,把友情當做親情。工作一年到頭,終於到了春節了,卻有時候不能回家,不是工作忙就是假期時間短來不及往返。想一想,漂泊在外工作後,每年能回家幾次?每五年能回家幾次?十年呢?每次回家又能夠待幾天呢?能和父母相伴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所以,有空的時候,常給家裡打個電話,或者給父母兄弟姐妹視個頻,聊聊天。父母也想讓我們回到他們的身邊,但出於各種無奈,倍加珍惜每一次你的回家或者電話。
曾經有人說,如果故鄉發展得很好,誰願意那麼遠背井離鄉獨自在外這麼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