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談《後來的我們》:每一個離家的孩子都是漂泊的人

2021-01-19 澎湃新聞

5月3日下午,《後來的我們》導演劉若英和主演田壯壯及幾位影評人以「跨界、處女作與逃不開的鄉愁」為主題舉辦了影視論壇。

由周冬雨、井柏然、田壯壯主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聚焦於北漂的生活和心境。劉若英認為不一定要有北漂的經驗才能講好一個關於漂泊的故事,「每一個離家的孩子都是漂泊的人,為夢想在外打拼的人都會有漂泊感,那個漂泊感不見得是你去了哪裡或者有多遠,有時候是找不到你自己。」

田壯壯談到拍電影的人都有很強的漂泊感,他剛開始做電影的時候,常在西藏、內蒙古、雲南等各地漂泊,「漂泊的人最大的需求不是錢也不是一張好床,而是需要感情,我14歲從北京到延安的時候,我要在寄到這裡的信中上萬個名字裡找到寫給我的,我媽媽就寫幾個字,我都要看好多遍。」田壯壯說。

漂泊感也需要特定情境的激發,「每逢佳節倍思親」,《後來的我們》以一年又一年的除夕為節點,將北京和東北小鎮兩代人的生活聯結起來。我們慣常形容記憶都是逐漸褪色的,而該電影中卻將所有過去的情節都處理為活色生香的彩色,人到中年的再次相逢,雪原、黑色大衣、一言難盡的人生況味則都處理為黑白。「曾經在年輕時候感受到的挫敗感,再過幾年回想起來有些人覺得越來越褪色,但是我看的時候依舊是彩色的,我並不是表現出一定是中年人的無奈或者是蒼白,但是確實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壓力在我們身上會刻下痕跡,我想我應該算是一個夠堅持的人了,但是我還是會有妥協的時候。」劉若英說。

平實的生活質感

現場的幾位影評人也就《後來的我們》的優點與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

梅雪風談到,《後來的我們》的可貴之處在於景觀的真實和人際關係的真實:「北漂的環節中對應的場景,電梯裡面的大媽等類似的情節,包括兩位主角的對話,田壯壯和周冬雨講井柏然為什麼要做遊戲、一勺勺裝好給孩子帶到北京吃的大醬,這種東西非常生活化也平實有質感。」

影評人賽人認為,《後來的我們》依舊是承襲了世俗對於成功的定義,「很多人的理想是從一個物質到另外一個物質,王朔說:賺錢被別人知道就是成功,很多人夢想是讓別人知道我。」男主在同學會宴席上面對的責難和後來的消沉以及最後做遊戲成功,都沒有脫離這個觀念所設的窠臼。梅雪風也談到,故事裡北漂的無依無靠主要是物質的匱乏,「但苦並不只是這樣,真正的苦也許是感覺枯燥,覺得沒有價值,而不是說饑寒交迫,始終住在地下室。這個電影好的地方,在於建構了一個動人的氛圍,但是那個氛圍沒有建構一個紮實的人際關係網絡,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實際上這個電影拍了這麼多,對於一個人在北京的生活狀態描摹的面卻很窄。」

很多觀眾都認為,故事最後沒有給出女主角的結局,顯得沒頭沒尾,也對女主角幾次人生選擇的突然變化提出質疑,劉若英回應道:「這個電影裡面,女生的成長是一種內心的改變,成長改變不一定是往好的方向,有時候會越來越孤獨。男生的成長和改變,可能就是你看到的,有房子有車子,什麼都有了,但是也許他不自由。」劉若英談到在前麵塑造人物時就為他們後來的命運埋下伏筆,比如小曉就是漂泊的性格,她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媽媽已經去了美國,她孤身一人對家的概念就很模糊,但是那個模糊會讓她產生一種朦朧的渴望,她開始的選擇的凌亂和逐漸成長後內心對於一個非物質性的家的篤定,都和其出身與背景相關。

賽人認為愛情是從一個幻覺到另外一個幻覺,「這個電影就是太實了,硬梆梆的,沒有幻覺的東西,飄起來的東西。好的講情感的電影一定有一個是要起飛要蕩起來,跟現實要有距離,跟現實很緊密的東西,或者用現實證明我們的愛情的時候,不管是通過現實展現完美還是破敗,那個愛情都不在了。」

劉若英

從演員到導演,從導演到演員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之前她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歌手與演員,在《後來的我們》中擔綱演重要戲份的田壯壯,則是作為《藍風箏》、《長大成人》等影片的導演名聲大噪。

無論是趙薇導演《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還是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女演員們跨界操控起一個懷舊加青春的故事,都不乏真切細膩之處。田壯壯談道:「我挺喜歡女導演看東西的方式,因為是你永遠想不到的,她們出招時往往特別有勁,男導演需要三場戲她們可能一場戲就解決了。我和張艾嘉和劉若英的合作中,都感到她們能夠傳遞出她們想要的東西,而且她們都能把握住那種特別輕靈的感受。」

影評人梅雪風認為:「重要的其實不是一個人以什麼身份來做導演,導演的專業門檻在於對人心的洞悉和對世界的了解。大眾常對導演的專業性有焦慮,覺得很多導演不夠專業,我是能理解這種心態的,但是導演本身的職業性體現的不簡單在於燈光、機位和鏡頭等等,而是對於人物與事件的理解和整個電影表達的深刻性的方面。」

田壯壯在《相親相愛》中就曾成功塑造過父親的角色,這次在《後來的我們》中扮演的寡言卻情感深沉的父親也讓人印象深刻,「我在東北插過隊,家裡有很多東北親戚,我對東北不陌生,我也回去切身感受了一下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拍攝點那個地方的老少爺們兒吃什麼穿什麼,退休的、做飯的,鍋碗瓢盆的狀態。以前那裡做飯就是有那種木柴的味道,油熗鍋的味道,你要感受到才能做一些和家庭有關的準確的表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劉若英導演《後來的我們》發布插曲MV
    據悉,李劍青與劉若英本身就是關係很好的朋友,劉若英在創作劇本的時候會經常和李劍青聊關於「北漂」的故事,而李劍青每回在給劉若英講述自己的「漂泊生活」時,劉若英都會聽哭。於是劉若英就直接將電影中男主角的名字定為了「林見清」。電影中有很多直面性的問題,但是電影中兩個角色的名字都給予了答案,「林見清」「方小曉」就是「見到了,清楚了,知道了,曉得了。」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有了一切,卻沒了我們
    人到中年,疲於奔命。 一邊喊著拒絕油膩,一邊忙碌焦慮。聊夢想,談愛情,是不是已經變得奢侈? 所以,當我知道奶茶劉若英拍電影《後來的我們》,我鼻子狠狠酸了一下,我那時候就知道,這波回憶殺會把人殺得片甲不留。
  • 《後來的我們》劉若英:回歸電影本身接受觀眾檢驗
    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6天後,便收穫了10億票房,首做導演的劉若英也成功躋身十億票房俱樂部,劉若英也因此成為華語影壇票房最高女導演。而隨著電影超高的票房,關於電影也眾說紛紜。5月3日,導演劉若英和主演田壯壯現身新浪潮論壇主題活動,與各大影評人對話,關於跨界做導演、自己的處女作與電影中的漂泊情節,不懼大家檢驗。
  • 劉若英電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臺詞句句戳心!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一首《後來》唱出了多少人內心最深處的酸楚這是歌手劉若英帶給我們的感動而這一次站在我們面前的是全新的導演劉若英
  • 【劉若英導演攜處女作《後來的我們》現身瀋陽校園,觀眾受觸動望珍惜眼前人】
    4月22日,劉若英導演攜處女作電影《後來的我們》驚喜現身瀋陽校園,現場她表示路演的意義在於把片子帶到觀眾面前,接受大家的檢驗。
  • 劉若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電影文案句句戳心!
    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讓人想到這兩天,在網上流出了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電影《後來的我們》的兩支預告片和一組海報,充滿懸念的預告片結尾和貼近春運場景的電影海報,再次調動了觀眾的回家情緒。作為奶茶的電影導演處女作, 加上有著名演員井柏然和周冬雨的加盟,給這部電影《後來的我們》帶來不少話題,還未上映就引發極大的關注。《後來的我們》其中一個預告片「好好吃飯」的視頻,以「年夜飯」為關鍵詞,通過一個父親角色在微弱的燈光下給子女寫信的過程,道出了眾多父母內心最深處的心聲。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十年前的你們,後來怎麼樣了?
    他與方曉小爭吵的次數變多,沉默不語的次數也變多。 最後,這兩個相互扶持著度過最艱苦時光的人分道揚鑣。 十年之後,他們再度重逢,生命中的所有變化都如此明顯,當初青澀的少年少女早已長成了另一種模樣,這種變化是無奈的,也是無可抗拒的。
  • 從歌曲《後來》到電影《後來的我們》,這些年劉若英經歷了什麼?
    近日,由劉若英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眼下正在各大影院熱映,由劉若英主創的電影筆記書《後來的我們》與電影同步上市。親自抱著井柏然,給周冬雨展示,甚至連身體的弧度都做了要求,劉若英都一一上陣。20年前的劉若英還站在臺上固執而大聲地唱為愛痴狂,在節目裡給陳昇送個CD都會泣不成聲;20年後,40歲的劉若英很少再流淚,卻會在演唱會上唱《後來》的時候,情緒失控崩潰大哭。如今的劉若英,跌跌撞撞嘗過了無數愛情的苦,終於等到了剛剛好的那個人,擁有了一段剛剛好的婚姻。
  • 劉若英導演電影《後來的我們》裡的催淚臺詞,真的被窩都要給你哭炸了
    那一年,劉若英29歲。去年,劉若英結束了持續兩年的「Renext我敢」世界巡迴演唱會,在最後一場,她在唱到《後來》的時候數次哽咽,甚至險些唱不下去,最後竟然淚流滿面。「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這首歌,在劉若英的生命裡佔了相當的分量。現在的劉若英,已為人婦為人母。
  • 劉若英《後來》: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文/歌聲君,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一直對文藝小清新電影都不是很感冒的歌聲君,最近接觸過的這類電影也許就屬《後來的我們》。恰好,這部電影的導演正是當年唱著紅遍大江南北的《後來》的劉若英。歌聲君很欣賞奶茶(劉若英的小名)的聲音,很渾圓,咬字清晰,情緒掌握到位,是一位很好的女歌手。
  • 劉若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歌詞海報搶先看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製的青春文藝電影,由井柏然、周冬雨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故事。這是一個愛情故事,關於一對異鄉漂泊的年輕人。
  • 《後來的我們》:如今的電影界,讓新導演劉若英「大開眼界」
    劉若英不敢拖延,特別是看到監視器裡的演員「人都是腫的」。「20日拍,他19日還在另外一個組,然後他來了,中間他可能還要去時裝周,還要去拍廣告,還要去參加一個什麼晚會,他好累,他一個晚上都沒有睡,你不覺得他很慘嗎?」劉若英反問起記者。這是今年4月11日,距離《後來的我們》上映還有十幾天,劉若英坐在北京四季酒店裡,開始了第一輪宣傳。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人這一生,終究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 傷心不聽陳奕迅,分手不聽劉若英,而後來的我們主題曲用了陳奕迅
    歌迷間有種說法:「傷心不聽陳奕迅,分手不聽劉若英」。而劉若英的導演首秀《後來的我們》就邀請到陳奕迅獻唱主題曲《我們》。陳奕迅說唱這首歌,他第一次感受到聲樂老師曾跟他提到的運用背部肌肉演唱,劉若英笑說,「怪不得我唱不了,我背部只有肥肉沒有肌肉。」
  • 劉若英《後來》丨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2018年4月28日,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在中國上映。「傷心不聽陳奕迅,分手不聽劉若英」後來的我們村上春樹有一句話: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然後,我就想寫一首,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聽懂的歌但歌名卻叫做《我們》,因為我知道每個人一生總會有個以朋友方式深愛著的人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電影簡介_劉若英後來的我們劇情介紹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電影今晚首映,你是不是已經買好了票呢,其實這部電影還沒上線就引眾多粉絲關注了,那麼到底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一起看看吧!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電影簡介  《後來的我們》是由劉若英執導,張一白監製,井柏然、周冬雨、田壯壯主演的青春文藝、該片講述了一對男女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沒有告訴你: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這是為什麼?
    劇中人:他們熬過了漂泊,卻輸給了成長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同在北京的小鎮青年林見清和小鎮姑娘方小曉,相識於過年回家的一趟火車上,轟轟烈烈愛過一場,後來分手了。剛開始,是方小曉不懂愛。大概《後來的我們》就是那種讓觀眾自己加戲的電影。大概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過往愛情的影子,然後死命往自己身上代入,撩撥起人們心中的愛情往事。
  • 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
    由劉若英導演、張一白監製,井柏然、周冬雨和田壯壯主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今日發布歌詞版海報,片名曲《後來的我們》中的每一句歌詞金句都道出了戀人間無盡的傷感
  • 劉若英導演《後來的我們》
    —這是劉若英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此前發布的預告片中,畫面結尾最後留下的質問,引發了廣大網友對愛的回憶和深思共鳴。作為五一檔唯一愛情片,片方繼田馥甄演唱的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的上線、掀起了網友熱議的狂潮之後。4月2日,又一次性的發布了9款「沒有我們」後來版系列海報,主題緊扣此前的質問,海報上醒目的「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格外寫實,字字扎心句句催淚。
  • 劉若英的後來,什麼都有,什麼都沒有
    文 ✎ 林兌編輯 ✎ 張慧劉若英執導的電影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上映當日,票房就破了兩億。 電影講述一對年輕男女的十年故事,相逢、相知、相戀、分手、重逢、祝福——很「劉若英」。 有人連主演是誰都不知道,就買了電影票。對劉若英的喜愛足以讓他們撐過整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