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漂泊打拼的王漫妮,曾經或現在的你

2020-08-27 清揚伴讀

火熱的七月,除了溫度,當初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

開播以來,完美女性典範----顧佳,頻上熱搜。她的雙商,她的獨立,她的格局,著實讓我們看到女性最耀眼的樣子。


但今天,我想說的不是顧佳,而是那個孤身漂泊的王漫妮。滬漂的她,吃苦且努力,咬牙堅持著,不想將就,只為能在大城市紮下根。

那個孤獨躺在醫院裡鏡頭,那些在夜幕下拖著疲憊身體,孤單回家的背影,像極了無數孤身在外打拼的人。

看到她,就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20年前的自己,也是那樣踏上上海的土地,從工廠的一名普通工人做起。

農村狹小的出租屋,重複的工作,每日的加班……再苦再累都咬牙繼續。


和王曼妮乾淨高檔的工作環境相比,那時的我簡直是天壤之別。

儘管如此,如我一樣的很多人,仍然一直堅持著,苦中作樂,只為將來更好的生活。

今天,就分享一下那段歲月裡的一個片段,以此來紀念所有還在努力打拼的你們,或曾經的自己。

01

叮鈴鈴鈴鈴……鬧鐘急促鈴聲響起,我條件反射地從床上彈起,以極快的速度套上衣服。

忽然,一個念頭閃過大腦,對了,今天是休息日,不上班。

我重新倒在床上,長出一口氣。今天不上班,終於可以睡個懶覺了。這樣想著,立即又進入睡眠狀態。

不一會,我再一次驚醒:不行,不能再睡了,一個月才休息這一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於是,曬被洗衣、清理櫥櫃、打掃房間、擦洗燃具、桌椅……忙了將近一個上午,總算搞完了。

我無力的倒在床上,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稍稍有了點安慰。

胡亂吃點飯,還沒等洗刷完,朋友急匆匆的趕來:「嗨,我們該到那幾個老鄉家拜訪一下了。這麼長時間沒有走動,距離越來越遠可不好,身在異鄉,我們要靠著同鄉,彼此間有個照應。」

我無言反駁。


02

例行公事般地到各家玩了一會。久違的大家到一起,說說笑笑,也著實開心了一陣。

不等毒辣辣的太陽有所收斂,我趕緊告辭回家。一大堆洗的,曬的東西等著我回去收拾呢。

整理完這些,已是傍晚,又要做晚飯了。正準備簡單吃點,外邊突然響起一陣歡快的自行車鈴聲,接著便是兩個同事一臉燦爛的笑。


得,晚飯是簡單不了。

我一邊陪著她們談笑,一邊手忙腳亂地做飯。一時間,說笑聲、音樂聲、鍋碗瓢勺的交響曲聲,充盈著整個房間。

03

送走同事,已是九點多,不用說,回來又是一陣洗刷。

終於清理完。坐下來,從書堆裡找出上次沒寫完的草稿,準備重新理一下思路。

還未下筆,敲門聲再次響起:「噢,小姑娘,你今天總算在家了,這個月的衛生費該交了。」


打開門 ,村裡收衛生費的管理員,笑容可掬地衝著我說。

緊接著,又為來抄電錶,水錶的房東;還書的鄰居;以及查暫住證的聯防隊員,開了幾次門後,時鐘已指向11點。

我無奈地放下筆,看來,這篇文章是寫不成了。

躺在床上,我不禁一陣苦笑,呵,今天不——上——班。


04

這個世界上,30歲,就如顧家那樣,事業家庭雙豐收的人不多;像鍾曉琴那樣,有上海戶口,又集父母寵愛於一身的家庭背景的亦不多。

更多的是,如王漫妮一樣,獨自在外漂泊打拼的我們。

不管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你,還是現在的你。在漂泊無定的日子裡,在努力實現夢想的同時,都請好好愛自己。

愛自己,成就更好的你!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王漫妮 :在大城市打拼的人有多不容易?
    但比起一線城市帶來的不錯的收入,她在上海經歷的種種艱辛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產生疲憊和漂泊感更加讓人心酸。獨自一個人在上海打拼八年,夢想是30歲之前,要不在上海買套房,要不然就找個人嫁了,如果兩樣都沒有的話,就乖乖跟父母回家鄉。眼看30歲就要到了,卻一個目標都還沒有實現。面對著房租的壓力、通勤的不便、同事的惡意陷害和上司的排擠,一個30歲的弱女子又將何去何從?
  • 《三十而已》的王漫妮,和大城市打拼的你,好像啊
    她或許更像是生活中的你我她...比起房租漲價,更讓人害怕的是不停搬家,是你永遠都沒有辦法在這座城市紮下根來。」王漫妮的難,每個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都懂。《三十而已》在王漫妮這裡所展現的女性職場,沒有高光和濾鏡,劇中大多數細節,像極了真實的大城市打拼的你我他
  • 王漫妮的人生
    王漫妮選擇留在上海打拼,就像萬千來到這個城市懷揣著美好夢想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想像中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從心靈深處,每一個選擇在外漂泊的年輕人,很大程度上是見慣了也見膩了父輩在那個小城市裡、那個缺乏新鮮感和變化的環境裡毫無驚喜和更多可能性的平淡生活,是的,這個高樓林立燈紅酒綠西裝革履濃妝豔抹的城市是一個最好的夢想之地。
  • 致漂泊在外苦苦打拼的你
    背井離鄉,也許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就是這樣的吧。背井離鄉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暫時背井離鄉,以後會再回到家鄉,回去父母鄉親身邊的,以農民工朋友為主;另一種是永久性背井離鄉,定居在外的,以受過高等教育後在外地買房定居工作的人為主。
  • 《三十而已》王漫妮:回不去的故鄉,融入不了的魔都
    在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女一號王漫妮沒有那麼多主角光環,她的經歷其實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也因此戳中許多人的痛點。年齡還有幾個月王漫妮就要三十歲了,而這之前她曾經對自己的父母說,三十歲安頓不下來就回老家,她的媽媽也因此開始給她準備,但她不想回去。
  • 《三十而已》熱播,王漫妮重回上海,安穩和拼搏你會如何選擇?
    一種像王漫妮,畢業後漂泊在外獨自打拼;一種像鍾曉芹,在父母身邊結婚工作,生活平淡如水;一種像顧佳,外能替老公打拼事業內能相夫教子。很多人在看這部劇時,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拿王漫妮來說,獨自一人在上海打拼,生病了不敢告訴父母,一個人去醫院吊水,永遠報喜不報憂的和父母說自己很好,堅強倔強的樣子讓人心疼!
  • 有多少在一線打拼的人在王漫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但今天想說的不是顧佳,是王漫妮。我沒有搞明白編劇要從她身上傳達什麼?或者說一開始明白,卻越看越不明白。如果編劇對王漫妮的定位是一種反面教材,那我沒話說,如果編劇認為王漫妮在劇中的每一個選擇是對的,是可以代表當代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話,這種價值觀我無法認同。王漫妮的定調從最一開始是一名有自己思想,對生活有憧憬,獨自在超一線城市打拼的現代女性。
  • 《三十而已》王漫妮:以勵志的名義過自私的人生
    有人認為王漫妮是勵志的典範,一個人獨自在大城市裡打拼,受盡職場冷眼和無數委屈,仍然愈挫愈勇,打拼出屬於自己的天地,而我看到的卻是她人生的另一面,自私甚至冷漠,面對父母近乎苦苦地哀求,仍然無動於衷,絕然離去。片中看到王漫妮是獨生女,是父母全部的希冀。獨自在外漂泊八年的王漫妮屢次接到父母催婚的電話,她的態度和絕大多數在外迷失了心智的孩子一樣敷衍,不在意甚至厭煩。
  • 《三十而已》魏總為何幫王漫妮?不是看中了她的美貌,而是這一點
    目前已經完美收官,大結局裡王漫妮離開了小鎮,拒絕了經濟適用男張志,重新回到上海漂泊打拼,重要原因是因為貴人魏總的幫忙。那麼魏總為何要幫王漫妮呢?他到底看中了王漫妮哪一點呢?相反多年在上海打拼的生活,磨練出了一顆堅強的心態,讓王漫妮時時刻刻都在努力往上爬。而魏總正是看透了王漫妮的為人和心思,她是不甘心做男人背後的小女人,過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生活,而是想要出人頭地,在這座高成本的城市紮根立足。
  • 「三十而已」大結局:我們只有王漫妮的痛,卻沒有王漫妮的命
    >只能自己撐起自己的天在劇中前半部分,王漫妮讓我們看到了大城市裡打拼的年輕人,最真實的樣子。正如劇中的那句戳心的臺詞:所有選擇漂的人,在走出家門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後,你就是你自己的家,在撐起你自己的天。
  • 一首羈旅思鄉詩,孤身遠行,只是少年,卻漂泊繁華外鄉,格外悽涼
    古代並不像現代交通這麼發達,一旦遠離家鄉,則意味著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漂泊。因此,產生了文學詩詞上的一大類,羈旅思鄉詩。羈旅思鄉詩主要是羈旅客居他鄉的遊子所寫,用以表達漂泊流浪之感、蒼涼孤獨的心境以及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意。羈旅思鄉詩有許多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三十而已》王漫妮看不上張志,不是因為無趣刻板,而是底層思維
    目前已經完美收官,大結局裡王漫妮離開了小鎮,拒絕了經濟適用男張志,重新回到上海漂泊打拼,不輕易定義自己。 而很多劇迷們認為,在王漫妮交往的所有男人中,張志是最適合結婚的,適合過一眼到頭的安穩日子。 其實,王漫妮從頭到尾都看不上張志,並不是因為無趣古板,而是他身上無處不在的底層思維!
  • 《三十而已》:王漫妮——不忘初心,現在出發還來得及
    《三十而已》終於在討論聲裡迎來大結局,追完全劇之後,我也有許多想法不吐不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復盤一下三條感情線,和三個女孩子的人生路吧。今天來聊聊最後一條線:王漫妮。王漫妮這個角色,其實不應該說是她和梁正賢一起作為一條線,事實上,她獨自作為一條線就已經足夠完整了。她是很多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的寫照,又不完全是。
  • 顧佳兩次善意提醒王漫妮,看清後者態度,網友:換我直接絕交
    鍾曉芹是上海土著獨生女,顧佳是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公司老闆,而王漫妮只是一個在上海漂泊多年王漫妮和梁正賢的這段戀情,顧佳從一開始就不看好,雖然是閨蜜,但是有些話也必須說出來,顧佳曾經兩次善意提醒過王漫妮,讓她看清事實。然而「戀愛腦」王漫妮並沒有聽進去,反而對顧佳態度惡劣,下面一起看看是那兩件事吧。
  • 《三十而已》大結局:我們只有王漫妮的痛
    三位女主中,其中最受爭議的,當屬性格擰巴的王漫妮。一個貧窮而貌美的小鎮姑娘,來在上海做奢侈品銷售。為了紮根大城市的夢想,一漂就是八年。王漫妮這個角色,那種滬漂奮鬥的孤獨和艱辛是真實的;但相比現實生活中,她多了一份主角光環加身的好運:出門遇貴人,永遠有退路。
  • 《三十而已》:王漫妮當眾脫衣分手,受害者的她為什麼反遭群嘲?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引發人們廣泛熱議,劇中,「被小三」的王漫妮被梁正賢的正牌女友刁難、扇耳光,網友直呼痛快,而受害者王漫妮反遭群嘲。漫妮是一個在上海漂泊多年的奢侈品櫃姐,而梁正賢則是多金的鑽石王老五。兩人的身份階級有天壤之別,也讓這段感情被所有人不看好。兩人初次相遇,漫妮雖然對梁正賢心生好感,但想到兩人之間的距離,還是果斷拒絕了加微信,可很快,梁正賢再次出現在漫妮的生活中。這個浪漫又多金的男人很快就吸引了漫妮。
  • 《三十而已》王漫妮回家鄉「水土不服」:人生岔路口,該怎麼選?
    然而,回鄉的王漫妮,表面上按照父母的節奏,相親、工作,但是,骨子裡不安分的靈魂卻與小城鎮的生活格格不入,無法燃起生活的激情。這讓我想起曾經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句話:北上廣容不下肉身,家鄉放不下靈魂。曾經看到一個對背井離鄉在大城市打拼的寫字樓白領的調查案例:
  • 《三十而已》背後的生存狀態,揭露都市漂泊青年的買房租房史
    江疏影在劇中飾演的角色王漫妮,就是很多漂泊在外的都市職場打拼者的縮影,很多觀眾在看劇的同時,很容易會發現,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不願意面對的自己」嗎?  王漫妮是一個很真實的滬漂打拼案例,作為一個奢侈品店的銷售員,她深知城市生存法則。
  • 《三十而已》:王漫妮結束上漂,回老家過生日宴找到歸屬感
    王漫妮(江疏影飾)出生於小縣城,但她嚮往大城市,獨自留在上海打拼,並且跟家裡說:「要是三十歲之前愛情工作一事無成就回老家」。在上海,漫妮是奢侈品店櫃姐,月工資一萬五,每個月光房租就要花去七八千,所以打拼多年仍無積蓄,最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所以遇到多金浪漫的「海王」梁正賢后,她義無反顧地淪陷了,最後落得遍體鱗傷,也只能有苦自己咽。
  • 王漫妮們:生活不易,你有崩潰的權利
    劇中最貼近大眾的當屬滬漂一族王漫妮,一個在上海8年的滬漂櫃姐,從小城市走出來的姑娘,想要留在著個寸土寸金的魔都,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也一如你我這些平凡人,孤身在外,拼命想要在大城市紮根,可終究抵不過現實的毒打,最後,竟發現自己既融入不了熱鬧,也難抵深夜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