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羈旅思鄉詩,孤身遠行,只是少年,卻漂泊繁華外鄉,格外悽涼

2021-01-12 讀書的沫沫

古代並不像現代交通這麼發達,一旦遠離家鄉,則意味著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漂泊。因此,產生了文學詩詞上的一大類,羈旅思鄉詩。羈旅思鄉詩主要是羈旅客居他鄉的遊子所寫,用以表達漂泊流浪之感、蒼涼孤獨的心境以及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意。羈旅思鄉詩有許多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等。

王維筆下同樣有首很精彩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是在他十七歲時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他那時孤身遠行在長安,一個少年在面對儘是陌生人的繁華外鄉,是很孤獨悽涼的,這讓他格外思念家鄉。因為他的家住在華山之東的蒲州,所以這首詩被他題作「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封建社會時期,地區之間風土人情和習俗的差距都非常大,離開熟悉的家鄉去往陌生的異鄉,身心迷茫,且不知前景如何,王維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這首詩第一句的「獨」字,就將詩人孤身面對一切的境況表達得淋漓盡致,他又連用兩個「異」字,「異鄉」和「異客」這種疊加的用法更加凸顯王維內心的孤苦之感。

第二句詩裡作者寫了「佳節」和「倍」,人漂泊在外思念家鄉是很平實的情感,往日裡不那麼明顯,可是遇到了「佳節」之後,觸景生情,情緒就會相比平時更強烈。在全家團圓的節日裡,孤零零的少年在喧鬧的異鄉回憶起在家鄉時候歡快的過往,遊子之孤單就會愈加濃烈。李中也有「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溼巾。」似乎節日總是格外的惹遊子思鄉。

詩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為王維的轉折之筆,家鄉的兄弟按照習俗在重陽節這一天都身帶茱萸登去高處了,兄弟們當中唯獨少了他一個人。事實上,王維於此想要表達的意思非常深遠:讓我更加悵然的不是自己孤獨身在外鄉,而是想到在團圓的日子不能團聚,兄弟的遺憾更值得訴說。與白居易所寫的「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意境相同,同樣借筆寫親人思念自己,更襯託出王維的孤冷悽清之感。

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的表達方式為側面落筆,如杜甫的《月夜》:「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王維使用這種意料之外的表達讓詩句更有新意,也將王維的情感處理得更加細膩。整首詩質樸平實卻有力量,看上去就如同泛著漣漪的水面,表面上平靜,實際卻是暗流湧動,讀來格外動人。

相關焦點

  • 【微課】何人不起故園情 ---—— 羈旅思鄉詩 張利娜
    古往今來,騷人墨客用詩傾訴著客居異鄉的愁思、漂泊無定的孤苦和人生的無常。   一、什麼是羈旅思鄉詩指描寫羈旅所見所感,表達客居他鄉的漂泊之苦,孤單落寞之情和鬱郁不得之志及因久不能歸而產生的思鄉念親之情的詩歌。
  • 一首思鄉詩,卻寫出了他人感情,白居易有什麼妙筆?
    寫望月思鄉的古詩有很多,但是一般都是寫自己思人,或者從對方著筆,寫對方思念自己。但是白居易這首《望月有感》,卻寫出了他人的感情,而且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來讀一讀。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十首思鄉詩詞:每個想家的人,心裡都有一首詩
    每一個遊子,心裡都有一首詩,那裡藏著最溫暖的家,那裡藏著最溫暖的情緒。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思念詩詞,哪一首,是你想家的情緒呢?《雜詩》唐·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白居易在外飄泊,他說,家裡的人肯定在想念我這個遠行人。與其他詩人寫思鄉不同,白居易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像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真實感人。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體驗呢?
  • 詩詞:雨釀秋聲,都是思鄉的心音
    簡析:這首詞是北宋詞人万俟詠屢試不第、羈旅異鄉時所作的一首小詞。詞的上片狀景,化景物為感情,情景交融,著一「涼」、「清」字,則營造了一種疏落冷清的氛圍。詞的下片則婉轉地表達了行人的思鄉愁情。詞人用了「暮雲」、「暮山」、「秋聲」、「雁聲」這些常用的思鄉意象,委婉地表達出思想的情感。
  • 韋應物羈旅盱眙,睹秋之蕭瑟,幽生思情:家鄉是心中最眷戀的地方
    有細膩的思鄉之情,就有多愁善感的遊子,更會有詩人的低唱輕吟。李白的《靜夜思》洋溢著揮之不去的鄉情,孟郊的《遊子吟》映耀著堪比春暉的親情,韋應物的《夕次盱眙縣》是山重水複的思情。韋應物唐朝著名的詩人,花間派的代表人物,詩風委婉含蓄,借景抒情,意境勝人。韋應物在這首詩中除了詩人的身份,他還是遊子。
  • 年關將至,十首鄉愁詩,解你思鄉之情
    詩人在漂泊羈旅中,看到北固山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景色,觸發了他深深的思鄉之情。當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著託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今冬復歷春。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冬至詩,初讀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斷腸人
    不光是今天,在古時候,漂泊在外的遊子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叫「年終有所歸宿」。但也有很多人羈旅他鄉,回不了家,如蘇軾、杜甫、白居易、杜牧、你、我……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冬至,三十三歲的白居易宦遊在外,孤單單一個人夜宿於邯鄲驛舍。而在驛舍外,是一派熱鬧的景象:冬至這一天,朝廷放假,民間也很熱鬧,穿新衣,互贈飲食,互致祝賀。
  • 張籍思鄉情最濃的一首詩,寥寥數語寫盡濃濃鄉愁,不愧為千古名作
    許多在外漂泊的人,都難免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也是自古以來,所有客居他鄉者,都會擁有的情緒。因為外面的世界再繁華,但終究不是自己心中的家園,也正因如此才會讓無數詩人,都熱衷於描寫自己心中的故園之情。秋思張籍在這首古詩當中,委婉的傾訴了對於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 天涯漂泊的遊子,在除夕夜寫下悽美古詩詞,令人心疼
    那麼除了這首詩,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除夕的詩詞嗎?很多天涯漂泊的遊子都曾在除夕夜寫下悽美古詩詞,令人心疼。1.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這一句出自高適的《除夜作》。高適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他的詩歌多是雄健奔放的,可是這一首卻充斥著一種悽涼悲愴,令人不忍卒讀。關於這首詩的時間並不太確定,只知那一年的除夕,他天涯漂泊,客居異鄉。詩歌第一句「旅館寒燈獨不眠」,點明了詩人所在的地點——旅館。
  • 白居易最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在孤獨的冬夜想念故鄉,道盡了相思
    白居易的一生也是時常漂泊不定,這種漂泊的生活,也讓他嘗盡了孤獨,公元804年(貞元二十年),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白居易,一個人夜宿於邯鄲驛館中,此時正值年關臨近,民間很熱鬧,人們都穿上新衣慶祝,年味很濃,可是白居易卻是一個人,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在邯鄲驛館孤身一個,這讓他思念起了故鄉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通篇沒有一個「思」字,卻字裡行間都是深情
    而此刻,33歲的白居易卻獨居驛館,孤單寂寞冷,想起家中熱鬧的燈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此刻,宦遊在外的詩人獨宿驛館,想起家中溫暖的燈火,不免起心生悽涼,思念之情油然而至。清冷的驛舍,孤獨的夜晚,一人,一燈,一影,此情此景和那萬家團圓的燈火相比,怎不會讓人心生戚戚呢?
  • 唐詩中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便美到令人心碎!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含山店夢覺作》,所表達的則是因羈旅而孤獨。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韋莊之手,是韋莊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所謂羈旅,便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長時間作客他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仕進」之路。古代絕大多數文人,都認為功業無成,就決不輕易回家,寧願孤獨一人羈旅天涯。
  • 明代一首20字古詩,引起多少思鄉情
    在古代的詩歌當中,羈旅思鄉詩佔了很大的分量。古代的中國就已經是幅員遼闊,這就決定了這些讀書人要想爭取到功名,必須要靠近帝國的中心。於是乎他們少年的時候就開始打點行囊,奔走在路上。無論是哪一種人,他們都留下了不少的思鄉詩。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明代一首20字古詩。雖然這首古詩很短,內容也很簡單,但是卻引起多少思鄉情!且看: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這首古詩的題目是《京師得家書》,作者是明代詩人袁凱。在燦若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史當中,袁凱此人和這首詩都沒有什麼名氣。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
  • 兩首訪友的詩詞,一首失落,另一首有著他鄉遇故知的心情
    皎然有一首詩,叫做《尋陸鴻漸不遇》這一首詩是當年陸鴻漸僑居的時候,詩人過訪,寫下了一首詩,描寫的是隱士閒情釋然的一種生活樂趣。《尋陸鴻漸不遇》移家雖帶郭,野逕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導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 鮮衣怒馬,不復少年時
    少年聽雨是什麼樣的感覺?左右是紅巾翠袖相伴,早晚間是紙醉金迷相接,一時一地之間風情萬種,春風駘蕩,綺豔交織著醉生夢死的宴享氣氛。歷代詩人用他們看似平凡的筆墨描繪出一幅幅精彩絕倫的詩卷。在現代生活當中,我們似乎已經忽略了下雨,而雨也只是變成天氣預報當中一部分,仿佛失去了它那種悠久而又意蘊的含蓄。追溯千年,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時空的跳躍,去參悟那那一首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的《虞美人》?少年聽雨,在歌樓之上,旁邊有紅燭,夜沉昏昏,羅帳輕盈。這些片段的意象通過組接敘述,交織出現,傳達出少年一擲千金的風流生活。可能在三月揚州,可能在都城臨安,我們不知。
  • 十首思鄉詩詞
    白居易在外飄泊,他說,家裡的人肯定在想念我這個遠行人。與其他詩人寫思鄉不同,白居易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像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真實感人。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體驗呢?
  • 「山雨欲來風滿樓」,晚唐最驚豔的一首詩,你知道它的上一句嗎?
    這首《鹹陽城東樓》是一首十分經典的登臨懷古的詩,登高望遠,懷古傷秋,是古代文人獨有的浪漫情懷。許渾在創作這首詩時,擔任監察御史,可晚唐朝堂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民生凋敝。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鹹陽古城樓觀賞風景,感觸良多,於是寫下了這首《鹹陽城東樓》。「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 無名氏的一首古詩,仿佛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
    思親懷鄉是古代詩歌中很重要的主題,羈旅生涯、孤獨悽涼,越是遇到佳節美景,心裡就越是慌張。杜甫懂得背井離鄉之苦,「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李商隱也深知寄人籬下之痛,「此樓堪北望,輕命倚危欄。」古代的文人墨客經常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路途遙遠、信息不同,他們日夜懷念親人和故土,卻歸程不定,只好將滿腔的幽怨化作詩行。下面介紹無名氏的一首古詩,仿佛層層的疊波,比喻生動,搖曳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