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詩詞中,有很多佳作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也有一些我們所不熟知的一些詩詞,讀起來那種意境唯美,仍然讓人心曠神怡。
唐代文人名氣最高的一個僧人叫做皎然,是一個僧人,字清晝,他本名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他的詩詞多為贈答送別山水遊玩的作品。
皎然有一首詩,叫做《尋陸鴻漸不遇》
這一首詩是當年陸鴻漸僑居的時候,詩人過訪,寫下了一首詩,描寫的是隱士閒情釋然的一種生活樂趣。
《尋陸鴻漸不遇》
移家雖帶郭,野逕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導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詩詞的意思就是說,你搬新家雖然挨著外城牆,野外小徑通向一片桑麻,籬笆邊的菊花,當是近來所種,秋天到了還沒看見它們開花,敲門的時候竟然連一聲狗叫都沒有,想去西邊的鄰居打聽打聽,鄰居說他到西山了,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才會回來。
最初寫的,就是陸鴻漸把自己的新家搬到了桑馬街道的城郭處,陸鴻漸也是一個寄情山水,遠離塵世的隱士。他的住處卻非常的偏僻,詩人沿著野外的小路,一直走到了桑笆叢中才看到。
下面寫的就是陸鴻漸在籬笆旁邊種的菊花,到了秋天還未開放,這兩句很平淡,寫出了詩人所到訪的日子是一種萬裡晴空,清爽的一個秋天。
雖然到了秋天,但是他種的菊花還沒開,與此同時,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所拜訪的,是一個超塵脫俗的隱士。
後面寫的就是敲門也沒有人應答,就向旁邊的鄰居去打聽,鄰居去敲門的時候也沒有人應答,連狗叫的聲音都沒有,這是一種非常清靜淡然的感覺,雖然這個時候又轉身走了,想想還是又問了其他的一些鄰居。
這個時候詩人才知道陸鴻漸去了山裡,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才會回來,這從側面也烘託出了陸鴻漸不以塵世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懷和風度。
詩人通過對於朋友的一個拜訪寫出了所遇見的一些山水景色,遠離喧囂的一種意境。
生活中,很多人都嚮往著脫塵離俗的仙境,一般的生活,都希望離群索居的歸隱山林,在這一首詩詞中,真是應對了很多人對於這一種清靜高雅的生活嚮往。
詩詞中,詩人也對於朋友陸鴻漸的不以塵世為念的,遠離喧囂的隱士風格,大加讚賞。
同樣是和朋友相遇,去和朋友相逢,下面一首詩詞,抒發的意境也很是唯美。
唐朝詩人戴叔倫,字幼公,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小的時候就聰明過人,曾任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
他的詩詞和上面的一首詩詞,有著同樣的風格,那就是閒適典雅。
他有一首詩叫做《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這一首詩,寫的詩人客居異鄉,在月圓秋夜偶遇自己的老鄉,驚喜的以為自己是在夢裡,後來才知道這是真實。於是和朋友暢飲,一直到天亮,但是又害怕天亮的分別,充分表現了同鄉之間深厚的友情。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
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
這首詩詞意思就說,秋夜裡又見到一輪滿月,京城夜色深沉,在京城和江南的朋友相會,反而懷疑是在夢裡相逢了。
秋風吹動樹枝,驚動枝頭棲宿的鳥雀,露水打溼的野草,隱藏著鳴叫的蟲子。漂泊在外的遊客,經常喝醉,相互纏留,怕聽到報曉的鐘聲。
最初交待的就是故人相聚的一個時間和地點,是在月圓的秋夜,月光灑下清輝地點是在京城長安,城池也籠罩在夜色當中,他和朋友相逢了。
總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複雜感情,有喜悅,也有激動,這個時候,詩人還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夢呢?說明他這一次和朋友相遇真的是出其不意,自己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在這個時候,詩人把自己複雜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下面寫的就是秋天悽涼的一個景色,在很多詩詞中,都出現過類似的一些情景,秋天悽涼,在外漂泊,那一種深沉的感受,也寄託了深沉的思鄉之情。
後面寫的就是羈旅之愁,兩個人長夜漫談,只有醉了才不會想家,都想多留一些時光。兩個人共敘朋友之間的感情,卻害怕聽到報曉的鐘聲,因為天亮之後大家又要分別了。
在這詩詞中,所出現的「長」表示永遠沉醉,不願不想醒來,認為只有這樣才會忘記在外漂泊的痛苦,得到一些安慰。
詩人通過和朋友相遇,在詩詞中表達了這樣一種心情,既有喜也有悲,也有孤獨,也有苦楚,層次分明,感情真切感人。
兩首詩詞相比,第一首想拜訪朋友卻未遇見的失望,又加上第二首和朋友相逢的激動,兩首詩表達的都是一種真切的友情,很值得慢慢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