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八期,王立群送出的開場白,很有特色。
那麼他送出了什麼開場白呢?大家請看。
王立群第八期開場白:
漢高祖劉邦,曾經寫過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大風歌》,還有一首詩也很著名!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也是名垂千古的,那麼那首詩究竟叫什麼呢?
是叫《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翩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劉邦寫了這兩首詩,可以說是開創了中國古代帝王創作詩歌的先河。
很新鮮,不知道大家之前都了解過這首詩沒?反正我是第一次聽說。
不過看完這首詩,大家是不是有點不知所云哈,我也是的。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像屈原的離騷楚辭一樣!忍不住,查了一下,明白了大概的意思。
這首詩是表達劉邦在廢立太子上的矛盾心情,以及不能如他所願的無能為力感!
明白意思後,竟然感覺王立群老師送這樣的開場白,有點莫名其妙了,他這是在純粹的賣弄知識點哈!
不過,我們凡事都要往好處想,王立群老師固然有賣弄知識點之嫌,但是他又讓大家漲了新知識,我們還是應該感謝他老人家的!
那麼這首詩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具體又是有哪些事,與這首詩有瓜葛呢?
又細細的看下去,發現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與其有瓜葛的,是事關整個大漢王朝的走向的諸多事情的。
這首詩可以說是以小見大,反映了劉邦在垂垂老矣的時候,對那個王朝的擔心和期望。
下面,我們一句一句,來細細分析這首詩的意思。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是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劉盈。
劉盈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時的事。劉邦後來發現,劉盈過於「仁弱」,擔心他難以繼承皇位。
他很喜歡趙王劉如意,覺得劉如意很像他。
但是,劉盈是「嫡出」,呂雉所生。劉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
廢嫡立庶,是件大事;況且,呂雉又是他的原配,曾經患難與共,他一時委決不下,多次徵求親近大臣的意見。
但是,大臣中多數是劉邦的故交,和呂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寵以外,絕沒有呂雉那樣的「群眾基礎」。
所以,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一班老臣,都勸劉邦不要免去劉盈的太子地位。
劉邦看到大臣們擁戴劉盈.認為他像鴻鵠,甚至「一舉千裡」,那是受了矇騙。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說的還是劉盈,劉邦仍被假像蒙蔽著。
呂稚知道劉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貴」的道理。
誰的兒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無上尊貴,於是她不遺餘力地進行了頻繁的幕後活動,求助於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張良幫助。
最後,她就按張良的主意,讓劉盈去巴結當時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
這四個老頭兒正是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這四位是頂尖的世外高人,人稱「四皓」,即四顆明星。
張良就讓四個老頭兒當太子的老師。
「四皓」曾拒絕過劉邦的遨請,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卻同劉盈同車四遊,使劉邦誤以為劉盈有才能,定然不負眾望。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句的意思是,劉邦面對戚夫人的哭泣,表達出自己愛莫能助、無可奈何的心情。
劉邦病重以後,知道自己不久會死去,和大臣們提到接班人問題。
大臣們除了陳說利害以外,都對劉盈極口稱讚,使劉邦最終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當他把這一情況告知戚夫人時.戚夫人十分悲傷,泣不成聲。
劉邦寬慰她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
《鴻鵠歌》其實就是這樣一首憂心忡忡、情意綿綿的歌。
看完之後,大家對這首詩,是不是有了個很深的了解呢?
這首詩,劉邦的心情,是遠比寫《大風歌》時複雜的,他面對的是棘手的接班人問題。
不過好在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有一幫忠心耿耿,盡職盡責的好大臣。
呂后雖然專權,但是還是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蕭規曹隨,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為後面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看來一代帝王漢高祖是多慮了,他開創的漢朝,如今看來,還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最耀眼奪目的一個階段呢!
不過幸虧他留下了這首《鴻鵠歌》,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喜有憂,有血有肉的一代君王!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老師開場白大全,豪邁大氣鼓舞人心!
<中國詩詞大會>因李白最愛孟夫子,蒙曼講解男性紅顏的沈腰潘鬢
<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蒙曼解讀賈島的「郊寒島瘦」和大雁的忠貞
<中國詩詞大會>劉邦一曲<大風歌>,訴盡古今君王矛盾情!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點評<長恨歌>,說楊貴妃的愛情是藝術家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