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寫過兩首詩都名垂千古!除了《大風歌》,另一首誰知道?

2021-01-11 趙二小的文藝江湖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八期,王立群送出的開場白,很有特色。

那麼他送出了什麼開場白呢?大家請看。

王立群第八期開場白:

漢高祖劉邦,曾經寫過兩首詩,其中一首是《大風歌》,還有一首詩也很著名!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也是名垂千古的,那麼那首詩究竟叫什麼呢?

是叫《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翩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劉邦寫了這兩首詩,可以說是開創了中國古代帝王創作詩歌的先河。

劉邦

很新鮮,不知道大家之前都了解過這首詩沒?反正我是第一次聽說。

不過看完這首詩,大家是不是有點不知所云哈,我也是的。

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像屈原的離騷楚辭一樣!忍不住,查了一下,明白了大概的意思。

這首詩是表達劉邦在廢立太子上的矛盾心情,以及不能如他所願的無能為力感!

明白意思後,竟然感覺王立群老師送這樣的開場白,有點莫名其妙了,他這是在純粹的賣弄知識點哈!

不過,我們凡事都要往好處想,王立群老師固然有賣弄知識點之嫌,但是他又讓大家漲了新知識,我們還是應該感謝他老人家的!

那麼這首詩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具體又是有哪些事,與這首詩有瓜葛呢?

又細細的看下去,發現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與其有瓜葛的,是事關整個大漢王朝的走向的諸多事情的。

這首詩可以說是以小見大,反映了劉邦在垂垂老矣的時候,對那個王朝的擔心和期望。

下面,我們一句一句,來細細分析這首詩的意思。

「鴻鵠高飛,一舉千裡。」是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劉盈。

劉盈

劉盈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時的事。劉邦後來發現,劉盈過於「仁弱」,擔心他難以繼承皇位。

他很喜歡趙王劉如意,覺得劉如意很像他。

但是,劉盈是「嫡出」,呂雉所生。劉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

廢嫡立庶,是件大事;況且,呂雉又是他的原配,曾經患難與共,他一時委決不下,多次徵求親近大臣的意見。

但是,大臣中多數是劉邦的故交,和呂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寵以外,絕沒有呂雉那樣的「群眾基礎」。

所以,包括留侯張良在內的一班老臣,都勸劉邦不要免去劉盈的太子地位。

劉邦看到大臣們擁戴劉盈.認為他像鴻鵠,甚至「一舉千裡」,那是受了矇騙。

「羽翼已就,橫絕四海。」說的還是劉盈,劉邦仍被假像蒙蔽著。

呂稚知道劉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貴」的道理。

誰的兒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無上尊貴,於是她不遺餘力地進行了頻繁的幕後活動,求助於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張良幫助。

最後,她就按張良的主意,讓劉盈去巴結當時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

呂后

這四個老頭兒正是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這四位是頂尖的世外高人,人稱「四皓」,即四顆明星。

張良就讓四個老頭兒當太子的老師。

「四皓」曾拒絕過劉邦的遨請,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卻同劉盈同車四遊,使劉邦誤以為劉盈有才能,定然不負眾望。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句的意思是,劉邦面對戚夫人的哭泣,表達出自己愛莫能助、無可奈何的心情。

劉邦病重以後,知道自己不久會死去,和大臣們提到接班人問題。

大臣們除了陳說利害以外,都對劉盈極口稱讚,使劉邦最終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當他把這一情況告知戚夫人時.戚夫人十分悲傷,泣不成聲。

劉邦寬慰她說:「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

戚夫人的趙王如意

《鴻鵠歌》其實就是這樣一首憂心忡忡、情意綿綿的歌。

看完之後,大家對這首詩,是不是有了個很深的了解呢?

這首詩,劉邦的心情,是遠比寫《大風歌》時複雜的,他面對的是棘手的接班人問題。

不過好在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有一幫忠心耿耿,盡職盡責的好大臣。

呂后雖然專權,但是還是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蕭規曹隨,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為後面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看來一代帝王漢高祖是多慮了,他開創的漢朝,如今看來,還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最耀眼奪目的一個階段呢!

不過幸虧他留下了這首《鴻鵠歌》,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喜有憂,有血有肉的一代君王!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老師開場白大全,豪邁大氣鼓舞人心!

<中國詩詞大會>因李白最愛孟夫子,蒙曼講解男性紅顏的沈腰潘鬢

<中國詩詞大會>聽酈波蒙曼解讀賈島的「郊寒島瘦」和大雁的忠貞

<中國詩詞大會>劉邦一曲<大風歌>,訴盡古今君王矛盾情!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點評<長恨歌>,說楊貴妃的愛情是藝術家的愛情

相關焦點

  • 霸氣的劉邦一生寫過兩首歌,除了《大風歌》還有這首!
    唐朝有個叫章碣的,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叫《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用來嘲諷劉邦、項羽不喜歡讀書。這位楚國貴族,臨死都不忘吟詩一首,而且還成為千古絕唱,讓中國最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都捶胸頓足,扼腕嘆息,並專門為項羽做了這首《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大風歌 【漢】劉邦
    漢高祖劉邦親自出徵,很快殺死了英布平定了天下。在凱旋迴長安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故鄉沛縣,邀請昔日的父老鄉親,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時,劉邦一邊擊築,一邊即興唱起自己創作的《大風歌》,慷慨起舞,傷懷泣下。
  • 賈璐:千年大風歌劉邦——錫劇《大風歌》創作追記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劉邦與項羽都不是文人,但他們卻分別以一首《大風歌》和《垓下歌》為自己留下了千古文名,並為雄渾豪邁的漢風開了先聲。仔細品味,《大風歌》與《垓下歌》既有諸多共同點,又有許多不同處。二者雖然都沉雄蒼涼、氣吞雲霓,但項羽吼出的是英雄末路的生命絕唱,劉邦吟出的卻是雄主暮年的人生悲歌。據史載,吟到動情處,項羽「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劉邦則「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 漢劉邦大風歌千年傳唱 今六非水墨畫幾載詠嘆
    《詩-無衣》給人一種慷慨的戰歌與鼓舞,遙想那赳赳老秦人,如何怎麼的在前赴後繼中開創了大秦基業。然而,《大風歌》又將人帶進了一場勝利者的悲哀之中。於是,六非人士拿起了殘筆,蘸上了老湯,一霎時《大風歌》從案頭躍然而出……是為記!
  • 大風起兮雲飛揚!9首指點江山的帝王詩,哪首最霸氣?
    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擊破了叛亂的淮南王英布軍。還軍途中,路經故鄉(沛縣),遂邀集父老鄉親飲酒。酒酣之際,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著這首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
  • 5首知名唐詩寫得都是誰?詩沒聽過算我輸,人你知道算你贏
    這首詩入選了語文教材,應該說是人盡皆知,題目就叫《贈汪倫》,詩中也出現了汪倫的名字,雙重打卡,名垂千古!我的問題來了,汪倫是誰?!不管多少專家考證他的身份,來歷、官職或者身世,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除了這首詩,汪倫其他的一切都是三個字——不知道!據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汪倫是李白的粉絲,寫信請李白來玩,聲稱自己家有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
  • 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對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最好的諷刺
    可是,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卻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如何鞏固自己的疆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沉迷於長生不老之事中,之後的秦二世之驕奢淫逸比起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就導致了秦國處心積慮多少年所完成的統一大業,未過多久就開始呈現分崩離析之勢。之後,天下大亂,民怨四起,群雄再次逐鹿中原。而眾所周知,最後問鼎中原的乃是劉邦。
  • 劉邦作詞的這首MV,果然非同凡響!
    劉邦作詞的這首MV,果然非同凡響!劉邦晚年回到故鄉徐州,慨然而歌《大風歌》,氣勢豪邁,彪炳千秋。《大風歌》,僅3句話、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這位徐州老鄉,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皇帝。《大風歌》也是他在徐州創作的,因此《大風歌》是徐州特別鮮明的一張漢文化名片。
  • 錫劇《大風歌》,講的是......
    也有朋友提出疑問,《大風歌》具體講了個神馬故事咧?各位小主莫急,且聽小編慢慢道來——首先,我們來拜讀下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創作的這首流傳千古的名篇《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大風歌》整首詩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歷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第一句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叛軍的,而是非常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驚心動魄的戰爭。
  •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賞析
    我們上一篇講了項羽的《垓下歌》,今天我們來看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劉邦的作品:《大風歌》。這是很短的一首詩,但是在詩歌史、文學史、歷史上都是很有影響的一首詩。劉邦擊敗了項羽之後,就用自己的王號「漢」建立漢朝,成為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 5首霸氣十足的開國帝王詩,最厲害的還是他,睥睨天下的一代偉人
    如果按照學生時代我們熟悉的詩歌標準,劉邦這首《大風歌》,恐怕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這是一首詩吧,區區三句,字數還不相同。但這確實是一首詩,大氣磅礴,氣勢恢宏。他把昔日的鄉裡鄉親都召集起來,共同歡飲數日,嗐,其實多少有些炫耀成分吧:你們看,當年的流氓小混混,如今成了你們的皇帝。劉邦酒酣,擊築而歌,即興唱出了這首大風歌。
  • 百家講壇《王立群讀史記》之大風歌視頻合集
    漢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由於其英勇善戰,軍勢甚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徵。後他擊敗了英布,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今屬江蘇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長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地即興創作了這首《大風歌》。
  • 這兩首詩慷慨悲歌,讀後令人扼腕嘆息
    在那些慷慨悲壯的詩歌裡面,有宋玉的「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有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也有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但是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荊軻刺秦王裡的《易水歌》,和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它們有攝人心魄的力量。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這兩篇作品。
  • 回味經典:大風歌
    ,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了這首歌。漢朝人稱這篇歌辭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創作的一首詩歌,是他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的這首歌。這首詩前兩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
  • 大風起兮雲飛揚!八首指點江山的帝王詩,哪首最霸氣?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擊破了叛亂的淮南王英布軍。還軍途中,路經故鄉(沛縣),遂邀集父老鄉親飲酒。酒酣之際,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著這首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絕命詩,慷慨悲壯。
  • 中國史上的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文盲皇帝,想必大家都會想起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和劉邦。歷數中國歷史上494個皇帝,劉邦、朱元璋兩人向來是沒文化的典型代表。不過,朱元璋經過自學,已經成為優秀的詩人皇帝,給後世留下了30多首詩詞。而劉邦也不簡單,他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居然還成為了千古絕唱!
  • 《前任3》帶火了兩首歌,除了《體面》,另一首女主的原唱!
    《前任3》上映三天後票房開始每天以一億的速度在增長,《前任3》除了鄭愷和韓庚兩人,其他三位女主演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名氣,而這部電影的大火也將電影中的兩首歌給帶火了。第一首歌是《前任3》的主題曲《說散就散》,這首歌的原唱是陳詠桐,而在電影中演唱這首歌的是曾參加過《中國好聲音》的袁婭維。分手的情節再加上這首傷感的歌,這首歌播放的時候讓很多觀眾都有種代入感,讓很多觀眾想到了自己的前任,這首歌在2018年應該會大火。
  • 除了《桃花庵歌》,唐伯虎還寫過這麼多名作,你讀過幾首?
    除了繪畫,在詩詞上他有一首《桃花庵歌》名傳天下,眾人皆知。除了《桃花庵歌》,唐伯虎還有400多首詩詞傳世,其中也不乏經典之作,今天我們來欣賞其中的幾首。1、畫雞明代:唐寅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 黃家駒和譚詠麟合作2次,除了《千金一刻》,另一首歌小樣更好聽
    談論到寫歌曲的作者,我們應該會想到流行樂壇中的創作天才,只有他們才能了解人們的內心世界,創作出激蕩心靈的作品 。像香港的天王巨星黃家駒和譚詠麟,他們兩位是香港樂壇中的音樂天才,他們兩人創作的作品影響了整個樂壇。黃家駒和譚詠麟誰更勝一籌,很多人都爭議過,但他們兩位怎麼有可比性呢?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我們讀他的詩《絕句》就知道草堂環境的概況,杜甫是把門前這條江水引以為豪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也是杜甫一首輕快地寫到了雪的詩句。杜甫寫這首詩時是764年,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平息以後,交通運輸等設施已經在逐漸恢復,杜甫因此有一種安定後的喜悅。但是杜甫大多數時候是沉重的,他看到時局動蕩,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他的心情就很痛苦。這個時候他看到下雪,雪花裡也帶著慘澹和憂愁。下面我們就來看他的另一首詩《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