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名字要跨越千年的時光流傳至今有多難?
崔敦禮、李義府、許敬宗、杜正倫、辛茂將、任雅相、盧承慶、許圉師、上官儀
這都是唐高宗時期的宰執級高官,擱唐朝也是權傾一方的人物,現在估計能認到一個上官儀就不錯了,還是因為他會寫詩。可見出名固然很難,但要出名上千年,那是難上加難。
但是唐代有這麼5個人,靠著名垂千古的唐詩把姓名流傳至今,偏偏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哥幾個是誰,到底幹了啥,堪稱躺贏的人生典範,今天就來說說這唐詩5大知名背景板。
5.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入選了語文教材,應該說是人盡皆知,題目就叫《贈汪倫》,詩中也出現了汪倫的名字,雙重打卡,名垂千古!
我的問題來了,汪倫是誰?!
不管多少專家考證他的身份,來歷、官職或者身世,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除了這首詩,汪倫其他的一切都是三個字——不知道!
據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汪倫是李白的粉絲,寫信請李白來玩,聲稱自己家有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結果李白去了一看,十裡桃花是十裡之外的小水潭——桃花潭;萬家酒店是姓萬的老闆開的一家酒店。
真牛!不知道汪倫有沒有聽過鮑魚炒飯沒有鮑魚的故事,但是李白沒有因為汪倫的惡意營銷行為感到生氣,反而在汪倫那裡玩的很開心,還專門為汪倫寫過另外兩首詩——《過汪氏別業二首》。
在大唐,李白粉絲千千萬,他和汪倫因為這樣一個不甚高明的玩笑相遇卻相談甚歡,並不是因為這個玩笑本身,而是因為汪倫這個人一定是個非常有趣的人,因此會在送別的時候流露出這樣真摯的情感。
在哪不重要,桃花不重要,酒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
這首《贈汪倫》固然不算李太白的最高水平,但絕對不是有些人口中的平平無奇。短短二十八個字,且不說其聲調之鏗鏘、敘事之機變,僅僅就桃花潭水深千尺來形容情感之深這個比喻也是開創性的。
別看現在動不動說兩國人民的感情比山高、比海深,好像用水深來比喻感情已經爛大街了,但是情深似海這個成語出現,要到五百多年後的《西廂記》裡了。
當然,之所以把汪倫排在第五,是因為非李太白頂配的詩,還真壓不住後面幾位猛人。
4.辛漸
辛漸是誰?
你肯定不知道,但是王昌齡這首《芙蓉樓送辛漸》的詩你一定聽過。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句千古傳唱,辛漸是誰不重要,買一送一,名字流傳千年至今。
王昌齡號稱「七絕聖手」,在大唐眾多詩人中,僅僅比七絕這個單項,他確實有技壓群雄的實力。這首芙蓉樓送辛漸是他在任江寧縣丞的時候寫得,江寧縣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而芙蓉樓在鎮江,兩邊差著一百五十多裡地!
送客足足送出一百多裡地,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足見依依惜別之情。王昌齡和辛漸為什麼這麼鐵,我們不得而知。但王昌齡的感情,在下倒是可以略略猜測一二。
本喵當年帝都985研究生畢業後,被分到一個18線小縣城,去了小縣城,發現單位還在縣城邊上一個村子裡,進縣城的18路公交車一天只有4班。每天看著村頭土狗嬉戲打鬧,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半年後兩位好友專程趕來看我,本喵分別時候也是萬分不舍,把他們送上了火車,還追著火車跑了好一會。
追趕的,既是多年來的友情,更是遠去的張揚的青春。心中的感情,除去不舍,還有對命運的不服,又希望帝都的朋友們不要覺得自己混得太慘。
當時追著火車,不自覺喊出來的,就是這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詩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此,多年前搖頭晃腦生背的一句詩,會在多年後湧上心頭,成為你落寂時最有力量的精神依靠。
一千多年前仕途不順、被貶多次的王昌齡,心情或許和我當年是共通的。
3.董大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要說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就出在高適的《別董大》一詩中。要論激昂豪邁,唯有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能夠媲美。
董大據說是個知名音樂人,但作為唐詩知名背景板,他不重要,重要的是高適。
高適是個猛人,曾經在哥舒翰帳下聽令,就是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那個哥舒翰。安史之亂中哥舒翰潼關沒守住,高適殺出重圍,屢立戰功,先後多地平叛,最後封渤海縣侯,死後還追封了禮部尚書銜。
而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舊唐書
高適是唐朝諸多詩人中,唯一一個以軍功封侯,當官當到出則封疆大吏、入則中央重臣的。
但是寫別董大這一首詩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四十四歲一事無成的屌絲,距離他正式中舉出仕還有兩年,天下揚名加官進爵更是十年後的事情了。
真正的少年,就是高適這樣歷經磨難後依然豪情萬丈、初心不改的傢伙。
也只有這樣的少年,才能在年過不惑之後,臨別贈言的時候依然吹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天下無雙的牛逼。
2.元二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也是收錄進中小學語文教材的詩句,人人都會背。以前我一直以為王維送的這個人姓元,叫二使,馬上要到安西去,後來才知道這個使不是名字是動詞。
不過這個元二到底是誰,幹過什麼,我們一無所知,但卻不妨礙以他為名的詩成為唐代七絕第一名的有力競爭者。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評此詩:更萬首絕句,亦無復近,古今第一矣。
陽關之外已無故人,安西更遠,此地一別,或許就是再也不見。
去年途徑陽關,立刻想起那句絕妙的集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西出陽關無故人。
天下最慘,莫過於此。
1.李龜年
李龜年知名度應該比前幾位都高一些,我們好歹知道這是大唐盛世的首席歌唱家。不過知道這位爺,基本也完全是因為當年語文課本上這首詩《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子美七絕,此為壓卷」,詩評都將這首《江南逢李龜年》評價為杜甫七絕第一,但小時候讀杜甫,還是喜對仗工整、歡辭藻華麗,比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直到有一次在一家俄羅斯風情的餐廳吃飯,裡面駐唱的歌手據說是烏克蘭人,當年蘇聯的知名文工團的臺柱子。這是一個偉大國家的餘暉,當年的絕代風華和如今的落魄形成刺眼的對比。特別是聯想到烏克蘭大量女性的不幸遭遇,只能無限感慨。
從當年鼎盛的繁華到如今江南的重逢,個人的命運、國家的破碎,兩個曾經意氣風發的人物竟意外他鄉相逢,排山倒海的情緒之下杜甫只寫了一句話,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28個字寫盡大唐百年興衰,不過如此,子美七絕壓卷,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