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君:《全唐詩》49403首,偽詩很多

2021-03-01 南方人物周刊

有一首李白的《戲贈杜甫》,「這首詩中,李白對杜甫到底懷有怎樣的感情?如果是李白作的,顯然他在譏諷杜甫才情不夠。詩中的『飯顆山』是一個無法解釋的謎題,我們在中國找不到這麼一座山,所以還沒人能做出讓所有人信服的解釋。進一步說,這首詩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也就只能存疑了」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9期

文 | 本刊記者 李乃清 發自上海

編輯 | 雨僧 rwyzz@126.com

全文約5559,細讀大約需要12分鐘

圖/受訪者提供

曾有人這樣介紹陳尚君:在唐代,沒有他不認識的人。

聽到這一評價,陳尚君自己也笑了:「我認識的唐人的確比今人多得多。」

這位甘當「唐代戶籍警」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數十年如一日鑽研唐代基本文獻,以老吏斷案般的嚴酷考證,梳理了明代以來累疊的唐詩文本,對唐代文獻的考訂、輯佚貢獻卓著。

「如果一位學術名家講解唐詩,所欣賞的恰是一首偽詩,不免留下笑柄。反過來看,宋人說到好詩,一下子想不起作者姓名,於是就稱是唐詩,任何人都不懷疑。偏偏現代人發明了古籍全文檢索,又偏偏遇到像我這樣愛認死理的所謂考據學者,逐一查來,居然一半是宋詩。」

陳尚君舉例,唐詩中最有名的偽詩是傳為杜牧所作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他認為此詩寫於宋代,並非出自杜牧。原因有二:第一,杜牧文集及《全唐詩》中均沒有收入此詩;第二,唐人重視寒食節而宋人更重視清明節。

「這首詩收於南宋中期兩種類書:《合璧事類》和《錦繡萬花谷》,但都沒說是杜牧所作。最早將其作為杜牧的詩,現在能看到的是《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日本所藏宋刻善本)。從宋末開始,《千家詩》及其他一些詩集都收了此詩,附會給杜牧,又出現在以後各代小學的讀本中。」

陳尚君指出,今人所見唐詩文本,一般引用康熙朝編定的《全唐詩》。這部九百卷的大書,由十位江南在籍翰林用一年半時間編完,雖帶動其後三百年唐詩研究,但成書倉促,對所收錄的唐詩未充分考證鑑別,歧互傳誤非常嚴重。

陳尚君自1981年研究生畢業之際就開始《全唐詩》補輯工作,1982年至1987年間完成著作《全唐詩補編》,1992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全書三冊,共存逸詩6300多首,收入新見詩人900餘位,連鮮少批校今人著作的錢鍾書也曾閱讀並批點過這本《全唐詩補編》。

光陰逐水流,初心不改。陳尚君現致力於《全唐詩》的校訂新編,重新寫定全部唐詩文本,即完成《全唐詩》的新本。「據日本學者平岡武夫統計:清編《全唐詩》收詩49403首,但裡面偽詩很多,而且一首詩在兩三個地方出現的情況也很多,實際收詩總數大概只有四萬四千到四萬五千首。我這邊定稿收詩應該在五萬兩千至五萬三千首之間,希望兩年後的夏天,我老人家七十大壽時這本新編《全唐詩》能面世出版吧。」

一首完整的詩歌,應該包括詩題、詩序和詩歌本文幾部分。據陳尚君介紹,後世詩歌流傳中,詩題是變動最多的部分。作者或其親屬門人改題和後人擬題的情況大約佔全部存世唐詩的15%至20%,而半數以上的唐詩都會有幾個繁簡不同或內容有差異的詩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家喻戶曉、童叟可解的唐詩,明刻各本孟浩然詩集題作《春曉》,《萬首唐人絕句》、《全唐詩》和《唐詩三百首》亦同,今人很少異說。但孟浩然詩集之唯一宋本即南宋蜀刻本卷一題作《春晚絕句》。陳尚君指出,今人已經論證這個蜀刻三卷本基本保持了孟浩然去世後不久、王士源為其初編文集時的面貌,又是難得的宋本,這一題目當然值得重視。

「再研味詩意,可以說這裡寫的春日,不是初春,而是春暮,所謂『雨橫風狂三月暮』,恰是落紅飄零、春日將盡的時光,詩人傷惋之情,正是從一夜風雨中,想見滿地狼藉之殘花,因此更有時光輕馳、生命足惜的感慨。就此而言,春晚當然比春曉更貼詩意。當然,如果『春晚』可以改為『晚春』,或訂正為『春暮』,就沒有太多爭議了。」

再看張繼名作:「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大眾普遍認為題目是《楓橋夜泊》。陳尚君介紹,「我的學問很好的同學楊明教授,早年撰《張繼詩中寒山寺辨》,認為寒山寺之名起自明初,楓橋畔的普明禪院則始建於五代之宋初,因而懷疑楓橋的說法是根據『江楓』字眼附會出來。我則想補充,一是《楓橋夜泊》的詩題見於《文苑英華》,知宋初即有此題。二是清末武進費氏曾影印宋本高仲武《中興間氣集》,此詩在卷下,題作《夜宿松江》。《中興間氣集》成書於德宗初年,較《文苑英華》恰恰早了三百年,當時張繼去世大約僅三五年,應該是最接近原貌的文本。這就影響到詩意的理解。這裡的松江當然不是上海的松江區,而是今蘇州河上遊在蘇州遠郊的一段。近處沒有寺廟,也沒有橋,只有月落烏啼、江楓漁火,荒寒的遠山間傳來隱約的梵鍾,伴隨詩人無眠的夜晚。如是而已。」

許多詩歌最早見於史書、筆記、詩話的本事記錄中,並沒有題目,明清編錄總集時,為了稱引方便,分別代為擬題。

譬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是唐詩中流傳最廣的名篇。陳子昂有《陳伯玉文集》十卷存世,一般認為是其友人盧藏用編,但該集正編並沒有收錄這首詩,僅見於盧藏用撰《陳氏別傳》:「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首。乃泫然流涕,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時人莫之知也。」

陳子昂北徵薊門時,盧藏用身在終南,沒有親見陳子昂的行跡,他所得到的陳子昂賦詩應是《薊丘覽古贈居士盧藏用七首》,但這七首中並沒有「前不見古人」這首名作。陳尚君認為,盧藏用所錄歌,未必是陳子昂本人的創作,很可能是他根據陳子昂《薊丘覽古》七首的詩意,再加屈原《遠遊》名句(「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恍而乖懷。意荒忽而流蕩兮,心愁悽而增悲。」)的詩意提煉概括,而形成了這樣幾句歌辭。

「此歌是否陳子昂所作,還可以再討論。需進一步追問的是,《登幽州臺歌》的題目則既不見於陳子昂文集,也不見於《陳氏別傳》,甚至在唐、五代、宋、元的各種典籍中也絕無蹤影——唐宋各種唐詩選本都沒有採錄此歌,更罕見有人加以評論。就現有文獻的檢索結果,《登幽州臺歌》這一詩題最早見諸明代楊慎《丹鉛總錄》,稱其『其辭簡質,有漢魏之風,而文集不載』。」

流傳至今的不少唐詩文本,其實經歷了一場變形記。

據陳尚君介紹,詩歌現今通行文本與原文多有出入,一些通行文本會把原文的曲高和寡變得雅俗共賞,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家喻戶曉的版本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李太白文集》、《全唐詩》裡的《靜夜思》版本都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宋代唐詩選本引到李白此詩的,一是北宋《樂府詩集》,二是南宋《萬首唐人絕句》,直到明初《唐詩品匯》,所收還是沒有兩個『明月』的文本。關於此詩的異文,日本學者森瀨壽三調查了38種文本,最後結論,兩個『明月』的文本,最早出現在明代中期李攀龍編選的《唐詩選》,明清選本沿襲其文本,尤以《唐詩三百首》影響最大。論及兩種文本的優劣,森瀨顯然更讚賞未經改動的文本,為此他還仔細揣摩李白作此詩時到底是坐著還是站著。」

陳尚君表示,詩歌藝術之優劣高下,見仁見智,但唐宋人和明清人閱讀興趣大不同卻是事實。和這首 《靜夜思》相比,唐宋時人更欣賞的是李白的 《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時人認為,相較 《靜夜思》的直奔主題、曉暢明白,《玉階怨》朦朧精緻,晶瑩富麗,意境高雅,令人想像無窮。

「我們現在可以見到大約1000首左右李白的詩歌,最主要的來源,一是李白本人的文集,二是唐宋時期的各種詩文選本,三是唐宋時期的各種史書、筆記、詩話、類書、地誌等。有的詩100%是李白的,有的詩只有1%的可能性是李白的,李白名下的偽詩至少就有幾十首,而且情況各自不同。」

例如李白名下有一首《傀儡詩》:「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須臾弄罷渾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這首詩據說唐玄宗退居西內以後曾經吟誦過,記載創作者是李白。但在《全唐詩》中,這首詩同時出現在三個人名下——唐玄宗、李白及梁鍠。梁鍠名下這首詩的題目叫「詠木老人」。現在普遍認為,這首詩的作者只可能是梁鍠,他是與李白、高適同時代的一位年輕詩人。因此,這首詩肯定是唐詩,但對李白來講,不是他本人所寫,就是偽詩。

偽詩的出現,有的是因為傳說。譬如《唐詩紀事》引東蜀楊天惠《彰明逸事》,其中記錄了李白在縣裡擔任小吏,和縣令看到漲潮的江上有具溺死女屍,縣令苦吟出一首詩,李白在旁應聲繼之。「令詩云:『二八誰家女,漂來倚岸蘆。鳥窺眉上翠,魚弄口傍珠。』太白繼云:『綠鬢隨波散,紅顏逐浪無。因何逢伍相,應是想秋胡。』令滋不悅。太白恐,棄去,隱居戴天大匡山。」陳尚君指出:「問題在於,這樣的詩水平卑下,選題糟糕至極。這是楊天惠北宋末在彰明任縣令時,在地方上採集的傳說,因此真假無從分辨。」

還有些情況,存疑無法判斷。例如有一首李白的《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李杜曾有一年左右時間常在一起,關係密切,但分開以後,杜甫不斷懷念李白,李白卻好像根本沒這回事一樣,這是由兩位詩人性格差異而造成的。李白是個主觀的詩人,眼中只有自己;杜甫是個入世的詩人,很注意他人的情感變化。「這首詩中,李白對杜甫到底懷有怎樣的感情?如果是李白作的,顯然他在譏諷杜甫才情不夠(郭沫若認為這樣的口氣表達出李白對杜甫很親切的關心,也是一種說法)。詩中的『飯顆山』是一個無法解釋的謎題,我們在中國找不到這麼一座山,所以還沒人能做出讓所有人信服的解釋。進一步說,這首詩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也就只能存疑了。」

此外,李白的名下也有許多純屬附會的詩歌。有一首《上清寶鼎詩》相傳是李白所作:「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只知雨露貪,不聞零落盡。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青松靄朝霞,縹緲山丁村。既死明月魄,無復玻璃魂。念此一脫灑,長嘯祭崑崙。醉著鸞皇衣,星鬥俯可捫。」但詩中有一句明顯是作偽的:「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人們知道李白死於當塗,但他本人怎麼可能見到自己在當塗的墳墓?!

「讓唐詩回歸唐代」,陳尚君強調,「『偽詩』的概念:就作者個人來說,非他本人的詩就是偽詩。就一代文獻,即全部唐代詩歌來說,《全唐詩》收詩的起訖時間,是唐開國即武德元年(618)五月之後,五代十國入宋以前。如果所收錄的詩在這個時間段之前或之後,都可認作偽詩。」

比如《全唐詩》中李商隱名下有殘句:「頭上金雀釵,腰佩翠琅玕。」這兩句詩出自曹植的《美女篇》,屬於唐以前作者的詩誤歸唐人名下而收入者。又如高適的《重陽》,錢鍾書《宋詩選注序》小注指出此為北宋程俱《九日寫懷》詩,屬於宋及宋以後人詩誤作唐五代人詩收入者。

除了宋及宋以後人詩誤作唐五代人詩收入者,還有宋及宋以後人託名唐五代人所作詩,陳尚君例舉了現已成為學術史上重大公案的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我在1993年提出《二十四詩品》為偽書的說法,認為現存《二十四詩品》是明末人根據《詩家一指》中的《二十四品》一段,託名司空圖的偽作。試舉一例:『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縱。月出東鬥,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鍾。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元宗。』這首詩中,『月出東鬥』一句,有一種解釋認為其中的『東鬥』是道教名詞,但釋讀下來,可能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這句詩化用了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將兩句壓縮成一句。因此,《二十四詩品》顯然是在蘇軾以後創作的。」

陳尚君對「偽詩」的界定還包括唐朝中日交誼往來產生的詩作,「中國人去日本、新羅寫的,日本人來中國用漢語寫的,算唐詩;日本人在日本寫的漢詩,就不算唐詩。」陳尚君接受專訪時指出,近日報導中頻繁出現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其實就是這樣一首偽詩,但成就了古今中日友誼的一段佳話。

「日本人長屋的這首《袈裟繡偈》:『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是《全唐詩》所收惟一一首沒有到過中國的日本人的詩歌。長屋(約684-729)成長於聖武天皇時期,又是前任天皇的嫡長孫,決定了命運的大起大落。驟歷顯職,很快又陷入政治漩渦而被逼自殺。長屋嫻熟於漢詩寫作,執政期間,他曾託遣唐使送一批袈裟與唐朝僧人,繡以上韻語四句,希望有緣佛子能到日本弘傳正法。揚州律僧鑑真似曾獲贈此一袈裟。開元二十一年,也就是長屋死後四年,日僧榮叡、普照到揚州,特別禮請鑑真大師東渡弘法。鑑真想到長屋的偈語,感嘆日本『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乃答允東行。此後率弟子一行,六次東渡,九死一生,終達平城京,為中日友誼寫下不朽佳話。」

陳尚君表示,唐詩流傳紛歧的情況,遠遠超過一般讀者之認識,若沒有對文獻典籍的通盤清查,很難作出令人信服的整理。「我近年在對唐詩全部文本徹底清理的基礎上,認識有許多提升,最重要的:一是唐詩編纂應該儘可能地恢復唐人最初寫詩時的面貌;二是前代古籍校勘學更多希望通過文本校勘,改正文本流傳中的訛誤,寫定一個錯誤較少的文本,但對唐詩來說,僅此遠遠不夠,我近年更是認為要把唐詩文本形成、刊布、流傳中的多歧面貌充分地揭示出來,為後人的研究展開立體空間;三是一代全集編纂,目的是儲材備用,要全面吸取前人的成績,儘可能地避免主觀臆斷、好奇逞氣、標新立異,有層次地將文本演變傳訛的過程揭示出來。」

兩年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詩求是》匯集了陳尚君多年重編《全唐詩》及研究過程中的重大創穫,考訂精審,見識超拔,無論是對唐代詩歌的個案研究,還是對一代文學史的考察,都有重大意義。它向人們傳遞了一個信息——讀懂唐詩,我們還差得很遠。

(實習記者雷寒冰、林瀾亦有貢獻)


中國人物類媒體的領導者

提供有格調、有智力的人物讀本

記錄我們的命運 · 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

相關焦點

  • 唐詩,詩唐 ——與孩子讀《唐詩三百首》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聞一多我們中國素以「詩國」著稱於世。唐朝流傳下來5萬多首詩歌,成為詩歌發展史上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後人整理了許多唐詩精選本,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風行海內外,與《詩三百》並駕齊驅,成為今人最珍視的文化遺傳。「三百首」只是個概數,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有310首詩。
  • 陳尚君:我作《辭海》修訂
    少年時,住在南通倉巷,房東程廣發須髯全白,天井裡種了許多繡球花。比方《全唐詩話》,舊版似說為南宋尤袤編,匯聚唐詩詩事,為唐詩研究重要參考書。我則將其改為:「此書舊時流傳頗廣,但實為抄竊計有功《唐詩紀事》而成。原序不署名,僅雲『鹹淳辛未重陽日遂初堂書』。宋周密謂賈似道作。明清刻本皆題尤袤作,實出附會。《四庫全書總目》謂出賈似道門客廖瑩中之手。清尤侗、近人丁福保疑為尤袤孫尤焴所編。」完全改變舊說。此書六卷,曾收入《歷代詩話》,讀者很多。
  • 全唐詩僅有她一首詩,寫出了少婦深深地哀怨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彭定求主編的唐詩總集,一共收集來了四萬八千九百餘首詩,詩人二千二百餘人。雖然這個總集名字叫全唐詩,但是也收集了五代時期的詩人與作品,基本上是唐五代詩歌的總集。兩千多位詩人,看起來很多,不過和當時的人口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那麼能夠被收錄到全唐詩之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今天說的這個人,在全唐詩中就存詩一首。她的名字叫薛媛。薛媛,今安徽鳳陽人,五代時期的女詩人。她的丈夫叫南楚材。南楚材離家遠遊,為自己的仕途尋找門路。等到南楚材遊歷到潁地的時候,潁地太守看中了南楚材的才幹,主動要將女兒許配於他。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
  • 陳尚君:《登幽州臺歌》獻疑
    但在明弘治四年(1491)楊澄刻本《陳伯玉文集》十卷中,並沒有這首詩。陳集是其友人盧藏用所編,時間在陳子昂身後不久。1960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徐鵬校點本《陳子昂集》,認為楊澄刻本沒有保存原書面貌,因此於原書次第有所改動。敦煌遺書S9432、5971、P3590存《故陳子昂遺集》殘卷,與楊本次第相同,證明徐鵬判斷未允。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陳尚君:日本畫師筆下的歷史長卷《長恨歌圖》
    不僅如此,在17世紀40年代,日本狩野派著名畫師狩野山雪發現,日本存在著很多關於《源氏物語》的繪畫作品,作為靈感來源的《長恨歌》,儘管中日畫家都有不少相關的繪畫作品,但都是截取某個片段而繪製,幾乎沒有完整表現《長恨歌》的繪畫作品。
  • 哪首詩才是唐詩的第一首?誰算是唐代第一位詩人?
    《唐詩三百首》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一部唐詩選集,也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是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編選的,錄有唐詩310首,其中杜甫的詩最多,有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李商隱22首,但是這四位詩人的詩卻沒有排在第一首。
  • 陳尚君: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魚玄機詩五首賞析 文史知識
    有《唐女郎魚玄機詩》一卷,今存影宋書棚本。《全唐詩》卷八○四收其詩一卷,凡五十首。今人陳文華校注《唐女詩人集三種》收其集。魚玄機為唐女詩人中時代較晚的一位。她經歷獨特,敢愛敢恨,交遊廣泛,不拘細形,最後身陷刑憲,為情獻身,雖咎由自取,亦引起許多後世文人同情。及至晚近,港臺曾以她為女主角,編演過諸如《大唐豪放女》等多部影視劇。讀讀她的作品,可資了解這位傳奇女性的內心波瀾和情感訴說。
  • 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太少了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
    02 《唐詩三百首》包括哪些體裁? 《唐詩三百首》裡面當然是唐詩,但唐詩也分很多體裁。 《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作最多的詩人是杜甫和李白,前者有39首,後者有33首。 04 《唐詩三百首》中最長的詩是哪首?
  • 他是唐朝最「懶」的詩人,僅兩首詩現存於世,孤篇卻力壓全唐
    然而在唐朝有一個人僅僅寫了兩首詩,而且還不在四大派別當中,但僅用一首詩就壓倒全唐,這個人就是張若虛,提起張若虛很多人都想問,這是誰啊,唐詩當中有他嗎?不過提起他的詩,你肯定聽說過,那就是《春江花月夜》。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詩,詩情畫意,人間絕美
    唐詩亦有許多絕美之作。穿越千年時光,醉人的唐詩,猶如一杯好酒,沁人心脾,千年回味。《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唐詩,滿滿的詩情畫意,讀完醉入夢鄉。《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中描繪船家少女的大膽和聰慧,憨厚如實的語言維妙維肖,非常可愛。崔顥這兩首詩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乾淨健康。女主角的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為止,這樣的蘊藉無邪,是抒情詩中的上乘。《寄人》唐·張泌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 唐時沒有上海,但上海有唐詩
    船子和尚存詩約四十首,其中三首為七言絕句,餘則皆為七七三三七體的作品。他的日常生活就是隨船來往,詩中大量寫船行的生活感受,詩意中多少不等地傳出禪味:「鼓棹高歌自適情,音稀和寡出囂塵。清風起,浪元平,也且隨流逐勢行。」寫行船中高歌自適、隨波逐流的出世之情。「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津涯。拋歲月,臥煙霞,在處江山便是家。」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而這十四首詩也確實都是佳作,幾乎每首詩都有千古名句常為人吟誦,那麼,那首詩才稱得上是孟浩然的代表詩作呢?
  • 《全唐詩》裡很孤獨的一首詩,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很是傷感
    那麼《全唐詩》裡就有很多描寫孤獨的作品,我有的時候覺得很孤獨,讀一讀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會有不同的感悟,這也正是文學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而且唐詩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感人,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幾句,卻是能夠打動我們,讓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不一樣人生。畢竟很多的詩人,他們所描寫得正是自己真實的生活,這樣的一種描寫最是令人感動。
  •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生錯時代的偽唐詩
    但是咱們康熙讓自己的奶兄弟曹寅負責《全唐詩》的事情。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編,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上奏。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
  • 《唐詩三百首》竟然是一本武功秘籍?
    他在明朝人季振宜編的《唐詩》和胡震亨編的《唐音統鑑》的基礎上,舉全國專家之力,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編成了卷帙(juàn zhì)浩繁的900卷《全唐詩》。近五萬首詩啊,唐朝有點名氣的詩人寫的詩都被收錄進來了!康熙大帝,功德無量啊!這套書這麼好,適合不適合學習寫詩的人用呢?
  • 唐詩中最經典的一首中秋詩,一個名句驚豔了千年!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之一,起源於古人在秋季對月亮的祭祀,在漢代時人們普遍開始過中秋節,但並沒有賞月、團圓的習俗,直到唐朝初年賞月、團圓才逐漸成為過中秋節會做的事,故而我們能看到唐代以前與中秋賞月有關的詩歌並不多,但是到了唐朝,我們就能在《全唐詩》中看到許許多多與中秋節賞月有關的作品
  • 憑什麼說一輛房車+一本唐詩三百首就不是詩和遠方?
    最近看《老爹特煩惱》的時候,保安隊長對酒吧女老闆表白,說知道她喜歡詩和遠方,他願意送她一輛房車,兩人拿著唐詩三百首一起去流浪。女老闆聽後微笑著拒絕了保安隊長。當時我對保安隊長的話露出了不屑的笑容,覺得他根本不懂什麼是詩和遠方。
  • 這幾首唐詩,帶你看遍祖國大好河山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這幾首唐詩,來走進祖國的大好河山吧!這首唐詩是李白所創作的一首經典的送別詩,全詩雖然短短的二十二句,但是非常形象生動的描繪了黃山奇異的景觀,寫出了黃山的高聳。也表達了詩人對於溫處士的離別之情,具有一種浪漫主義色彩。這首唐詩是著名詩人杜甫寫的一首描繪泰山的五言古詩,詩人通過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來熱情的讚美了泰山磅礴的氣勢以及奇異秀麗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