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對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最好的諷刺

2021-01-08 莊生曉夢

文 / 莊生曉夢

熙熙攘攘的春秋戰國,徵伐不斷,民不聊生,這時候秦始皇嬴政橫空出世,一舉完成了「六王畢,四海一」的豐功偉業。可是,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卻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如何鞏固自己的疆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沉迷於長生不老之事中,之後的秦二世之驕奢淫逸比起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也就導致了秦國處心積慮多少年所完成的統一大業,未過多久就開始呈現分崩離析之勢。之後,天下大亂,民怨四起,群雄再次逐鹿中原。而眾所周知,最後問鼎中原的乃是劉邦。

一直以來,人們想到劉邦的時候,同時總還會想到另一個蓋世英雄,也就是楚霸王項羽。但是,項羽又是一個悲情英雄,因為他在當時看似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最終敗北,自刎於烏江邊。

對於劉邦與項羽之爭最終的結果,多少年來爭議不斷。著名學者易中天認為,項羽敗北,原因在於一個講究遊戲規則的英雄,輸給了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地痞劉邦;也有人認為,項羽之敗在於孤高自傲,沒有團結廣大「貧下中農」;還有人認為,項羽敗在了自己的剛愎自用上……

千言萬語,莫衷一是。

本文,筆者無意從軍事、政治角度去評判二人的是是非非問題,而是單純地從二人的一首最為出名的詩詞裡,來找尋一下二人性格上的蛛絲馬跡,以此來進一步推測由此所產生的連鎖的化學反應問題。

關於劉邦,人們對於他的了解,一是斬蛇起義,二就是他那首膾炙人口的《大風歌》,全文如下: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彼時的劉邦,剛剛徵戰英布歸來,途徑家鄉的時候,借著酒興寫下了這樣一首可以說名垂千古的大風歌。從這短短的幾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完成了秦始皇當年所完成的偉業,但是他沒有志得意滿,反而是在酒後依然不忘「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時的漢帝國已經建立,但是劉邦心心念念所想著的依然是求得猛士來守四方,也就是他依然是求賢若渴,就如曹操所言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般的心情。這簡單的一句話,似乎讓我們一下子明白了劉邦為什麼能在與項羽之爭中勝出了。

劉邦的才能,是不足稱道,但是劉邦手下的張良、韓信及蕭何,卻一個個都是不世之奇才,而劉邦所做的,正是將這些人收為己用。可是反觀項羽呢?

首先,對於項羽,絕大多數人都知道他的楚霸王之名,了解的多一點的也就是知道一個虞姬,可是對於他手下的精兵猛將卻幾乎不曾知曉。很明顯,項羽並不注重收羅人才,這在他臨死前的那首《垓下歌》裡也有所表現。

垓下歌全文: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到了此時,項羽仍然認為,自己可以「力拔山兮氣蓋世」,可是有如此蓋世神功的他卻未能完成豐功偉業,他將一切歸咎於「時不與我」。

這,似乎可笑了一點。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司馬遷曾對項羽有過這樣的一番評價,先是客觀地評價其功績,「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但是緊接著就道出了他「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兵敗如山倒,而在臨死之前尚且執迷不悟地喊著「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很明顯,項羽欲逞自己可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量來經營天下,而不知團結左右、團結一切,不知道劉邦的「安得猛士守四方」之謀,最終烏江自刎。臨死前還不忘了將一切歸咎到老天爺的身上,恐怕老天爺都要喊冤了。

相關焦點

  •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賞析
    我們上一篇講了項羽的《垓下歌》,今天我們來看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劉邦的作品:《大風歌》。這是很短的一首詩,但是在詩歌史、文學史、歷史上都是很有影響的一首詩。劉邦擊敗了項羽之後,就用自己的王號「漢」建立漢朝,成為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 雅樂丨《楚歌》: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項羽被劉邦圍困在垓下,夜裡聽到漢軍從四面八方唱起了楚歌,楚軍軍心動搖。霸王大驚,才發現大勢已去,在烏江邊,自言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悲歌一曲,向虞姬話別。這個感人的故事隨著琴聲渺渺,千百年來在民間流傳甚廣。曲中的悲涼之意,賺人熱淚,是作者對項羽的惋惜和同情。全曲有兩個突出的主題曲調,一個是表現「憶別」、「泣別」的曲調,很像是從著名的《陽關三疊》曲中借用過來的。
  • 大風起兮雲飛揚!9首指點江山的帝王詩,哪首最霸氣?
    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擊破了叛亂的淮南王英布軍。還軍途中,路經故鄉(沛縣),遂邀集父老鄉親飲酒。酒酣之際,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著這首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
  • 賈璐:千年大風歌劉邦——錫劇《大風歌》創作追記
    仔細品味,《大風歌》與《垓下歌》既有諸多共同點,又有許多不同處。二者雖然都沉雄蒼涼、氣吞雲霓,但項羽吼出的是英雄末路的生命絕唱,劉邦吟出的卻是雄主暮年的人生悲歌。據史載,吟到動情處,項羽「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劉邦則「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垓下戰敗烏江自刎,為何仍被人敬佩?
    說到項羽我們的腦海裡總會浮現起一些成語和典故,像霸王別姬、鴻門宴等。這其中不免又出現了一位人物,他就是劉邦。當年與劉邦的楚漢之爭規模不小,劉邦也韜光養晦了好幾年。歷史背景項羽率北路楚軍在巨鹿之戰中一舉消滅秦軍40萬主力軍,所以他自恃功勞最大。他還取得了諸侯中的上將地位,實力非常雄厚。
  • 《讓子彈飛》「大風起兮雲飛揚」,小人得志的師爺成最後贏家
    如果說馬邦德並沒有死最後他跟老三幾人一起走了其實是完全有這可能的「大風起兮雲飛揚」這句話出自劉邦的《大風歌》整部電影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電影開頭劫火車時真的湯師爺拍馬邦德馬屁時說的接著馬邦德說劉邦是個小人
  • 大風歌 【漢】劉邦
    漢高祖劉邦親自出徵,很快殺死了英布平定了天下。在凱旋迴長安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故鄉沛縣,邀請昔日的父老鄉親,共同歡飲十數日。一天酒酣時,劉邦一邊擊築,一邊即興唱起自己創作的《大風歌》,慷慨起舞,傷懷泣下。
  • 項羽臨死前慨嘆「天亡我」,後人不解,劉邦卻在一首詩裡道出真相
    話說劉邦戰勝項羽奪得天下,曾在衣錦還鄉之後,情不自禁地高聲唱起了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其帝王之志畢現,可謂志得意滿。然而,這裡的「大風」不僅僅是意喻劉邦守得雲開見明月,而是真的有一股「大風」幫劉邦死裡偷生,最後扭轉戰局從而奪得了天下。
  • 大風起兮雲飛揚 阿非兒歌:古詩句取意系列(71)
    大風起兮雲飛揚吹跑了皇帝老兒頭頂帽帽帽帽滾進密林深草烏鴉落了幾滴
  •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釋義:「霸王別姬」 的典故出自《史記·十二本紀·項羽本紀》。講的是西楚霸王項羽。他本人擁有過人的力量,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
  • 霸氣的劉邦一生寫過兩首歌,除了《大風歌》還有這首!
    用來嘲諷劉邦、項羽不喜歡讀書。這個觀點筆者是不敢苟同的,劉邦曾經做過泗水亭長,那也是副縣級幹部,少說也是個居委會主任兼派出所所長的職務,那可是給秦始皇打工的。項羽更了不得,《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悲劇英雄項羽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英雄,本應該頂天立地,怎奈世間事無常,時勢相輔相成,歷史的車輪總是在時間的長河裡,滾滾前進,片刻不停,在我們的英雄裡圖譜裡,除了像劉邦、朱元璋這樣功成名就的英雄外,也有像荊軻、關雲長、項羽這樣的失敗英雄,人們對他們表現出相當的崇敬。
  • 山有木兮木有枝,五首楚風古詩歌賞析兮
    我們可以感知的古楚地詩歌語言上的最大特點是「兮」,以楚辭為代表。今天不說楚辭、屈原、宋玉……本文賞析五首多「兮」的楚風古詩歌。《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 屠洪剛:九六年《霸王別姬》唱項羽,25年後唱《大風歌》致敬劉邦
    其中屠洪剛 霸氣唱響劉邦英雄氣概也是延續了自己之前演唱《霸王別姬》的曲風,大氣磅礴的演唱成為本次節目中最大的亮點。屠洪剛上央視演唱《大風歌》致敬英雄劉邦關注點之1——震撼曲風再現《霸王別姬》昔日雄風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回味經典:大風歌
    漢朝人稱這篇歌辭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創作的一首詩歌,是他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的這首歌。這首詩前兩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
  • 十五首描寫風的詩詞:大風起兮雲飛揚聽得臺下觀眾鼓掌大笑
    大風歌【漢】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詩充滿著一種豪邁氣概,同時也反映出劉邦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擔憂之情。(免費學習日賺鬥金,長按或者掃上面二維碼參於)秋風辭【漢】劉徹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 漢劉邦大風歌千年傳唱 今六非水墨畫幾載詠嘆
    水墨國畫《大風歌》附:大風歌作詞: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大秦帝國-大風起兮雲飛揚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插曲作詞:孫皓暉、鄧康延作曲:趙季平演唱:譚晶 廖昌永涇水清渭水黃是誰泛舟五湖上挽起女兒一抹霞挽不住西山墜斜陽天蒼蒼 地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