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是由童瑤、江疏影、毛曉彤等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講述了三位女主在三十歲這個節點的婚姻和愛情故事。
都說,三十而立,三十歲的女性都經歷著家庭和事業的挑戰和困境。
目前已經完美收官,大結局裡王漫妮離開了小鎮,拒絕了經濟適用男張志,重新回到上海漂泊打拼,不輕易定義自己。
而很多劇迷們認為,在王漫妮交往的所有男人中,張志是最適合結婚的,適合過一眼到頭的安穩日子。
其實,王漫妮從頭到尾都看不上張志,並不是因為無趣古板,而是他身上無處不在的底層思維!
王自健飾演的張志這個角色,他在小鎮算是丈母娘眼裡最佳女婿人選,條件算不錯,關鍵是為人靠譜熱情,深諳人情世故,左右逢源。
但張志身上有一些致命的缺點,並不是因為王漫妮拜金虛榮,不安分守己,野心太大,也是眼界束縛了他的思維模式。
都說,年輕的時候,你在哪裡呆過,真的很重要,所在城市的氣質會在的人生軌跡中如影隨形。
在上海打拼多年的王漫妮,雖然是三無剩女,雖然依然一無所有,沒有紮根立足,但是她見過世面了。
相對比家鄉的那些女孩,王漫妮無疑是看過外面世界的,談吐舉止透露著截然不同的氣質。
而這種見過世面卻不自帶優越感的態度,才是真正讓張志痴迷的一點。但張志雖然物質條件適合王漫妮,但精神世界兩人根本不在同一個層次。
雖然張志碩士畢業也受過高等教育,但他的眼界是狹隘的,內心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別看他看上去老實,其實內心精明,深諳權衡,在小鎮呆久了自然就看不到小鎮以外的世界。
關鍵是,張志非常大男子主義,並不懂得尊重女性和伴侶,什麼事情都是他決定,也不跟對方商量一下。
而在王漫妮的認知裡,感情關係中的雙方是自由平等的,要給對方一些空間感和尊重感。即便是關係結束了,也要離開得體面些。
但張志這樣的男人,並不是真正的良婿,因為他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如沐春風,性格有點自負,還喜歡道德綁架別人。
對於自己不能理解或者認同的東西,張志只會選擇說服對方,而王漫妮會選擇傾聽笑笑罷了,這是他們思維模式最大的不同。
張志的思維模式停留在低層次的階段,樂於滿足,懂得韜光養晦,不會去打破固有的認知。
但王漫妮不一樣,她不是院子裡的狗,寧願做街頭流浪的貓。長時間漂泊快節奏的生活,讓她早已無法適應小鎮平靜如水的生活。
所以,王漫妮拒絕張志也是必然的選擇,他們三觀迥異,如果結婚了,也不一定會幸福。
都說,王漫妮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哪一類未婚女性,但她身上卻有著富人思維,不給自己設限,不輕易定義自己,不害怕失敗和挫折!
很多時候,婚姻就是一場思維模式的碰撞和交換,精神世界不在同一層次的人,關係無法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