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21:46:43
網際網路與娛樂怪盜團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與娛樂怪盜團」,作者怪盜團團長裴培。
在這個時代,許多文娛作品都不擅長塑造女性角色:有時候患上「直男癌」,有時候又是「瑪麗蘇」,缺乏真實性,也毫不可愛。其實,在塑造男性角色方面,這個時代的文娛作品也談不上特別成功,但是總歸比塑造女性角色成功一點。這可能是因為:編劇、導演、製片人大部分是男性,從而更能理解男性角色的思維方式。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去看一看他山之石——那些公認成功的文娛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是如何塑造的?今天我選擇的分析對象,是我的最愛之一:《最終幻想8》的女主角Rinoa Heartilly.
毫無疑問,《最終幻想8》是一部爭議極大、創新極多的作品。在人設上,它啟用了多個女性角色,除了著名的Rinoa,Quitis、Sephie都非常生動。然而,本作的主線集中於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在本系列是不常見的:《最終幻想6》是群戲,7的愛情成分很淡薄,9也是群戲;本系列下一次出現類似劇情設置是10,而且恰好也由野島一成編劇。
(Rinoa在學園舞會的出場非常驚豔,堪稱PS時代的名場面)
《最終幻想8》的故事範式是典型的「騎士護衛公主,公主救贖騎士」。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對騎士和公主都進行了非常規設定:騎士冰冷孤僻,公主隱藏黑化潛質。在劇情過半時,因為黑化而失去自控能力的公主,終於撥動了騎士的心弦,使其性格融化。如此看來,到底誰救贖了誰?準確的說是互相救贖。
女主角Rinoa是整個劇情的推動力:她機敏、俏皮、有理想、有正義感,相比之下男主角Squall反而有些蒼白。Rinoa、Seifer和Squall之間的「三角戀情」也非常成功:因為Seifer主動投靠黑暗面,Rinoa當然會選擇保持光明天性的Squall。在這裡,人物的感情選擇與價值觀達到統一。
本作最大的反面角色——魔女這個角色很奇怪,又很成功。她更像一個麥高芬,將男女主角引入危機四伏的「異世界」。她讓人想起希區柯克電影中的那些終極惡棍:你看見的越少,就越害怕。Rinoa也可能變成魔女,這是點睛之筆:如果沒有與男主角的真摯感情,這個可愛的角色會黑化,成為我們最害怕的人。至今,還有粉絲不停地爭論:魔女會不會是來自未來的Rinoa本人?能夠產生這種疑問,本身就證明了人設和劇情的成功。
男主角一行在睡夢中附著在十多年前的人身上,是一個天才的設定:通過舊人的眼睛,看到世界觀的隱藏部分。上一代人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為下一代人建立了出發點:別忘了,男主角的父親和女主角的母親曾經是戀人!這種設定看起來很狗血,但是執行的很好——Rinoa的母親風度翩翩、令人傾倒,可是與女兒的性格差異很大,兩者不是鏡像關係,而是進化關係。一個角色背負的越多,就越可愛,Rinoa背負的是上一代的遺憾和魔女的宿命。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最終幻想》;儘管從遊戲整體水平看,它只是本系列的中等。
(Rinoa的鄰家女孩造型,淡雅清新,毫不張揚。)
多年以前,我就發現《星球大戰》的女主角Leia在各方面都與《最終幻想8》的女主角Rinoa非常相似。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一些人物塑造的技巧,並進一步認識到塑造這類女主角的難點在哪裡。
Leia和Rinoa都是地下反抗軍的領袖,都是年紀輕輕就投身危險的叛亂事業,也都有極強的自主性。她們自己就是反抗軍的主心骨,男主角反而是半路出家:《星球大戰》中的Luke和Han Solo都是誤打誤撞加入反抗軍,《最終幻想8》的Squall乾脆是拿錢幹活的僱傭軍。兩位女主角都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願意承擔風險,絕不是男性的傀儡。
Leia和Rinoa還都背叛了自己的階層,她們本來可以在體制內享有榮華富貴。Leia本是帝國參議員,後來她得知自己還是黑武士之女,但是從來不曾想過投靠帝國。Rinoa則是敵方將軍之女,她的自覺性比Leia還要強。顯然,壓迫者的所作所為已經讓這兩位體制內的天之驕女絕望,她們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返回體制內安享太平。
(Leia最讓人銘記的,是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的精神。)
這兩位女主角在故事裡都非常年輕,氣質優雅,帶著迷人的魅力。可是,兩部作品的主創不約而同地壓制了角色的美貌一面,而將重點放在刻畫性格上。扮演Leia的演員雖然外形不錯,但是絕不算驚世美女,在《星球大戰》系列的大部分場合她都以克制的古典美女形象出現,只是在被賈巴大蟲捉住時有過驚鴻一瞥的性感造型。至於Rinoa,《最終幻想8》的人物設計師明確表示他「抵抗住了讓人物顯得太漂亮的誘惑」,希望營造一個可愛堅強但不誘惑的形象。Rinoa被視為宅男女神,但是她的打扮完全就是鄰家女孩。
最後,兩位女主角都因為愛情而不朽,然而愛情絕不是她們的全部。Leia的第一目標始終是摧毀帝國、還銀河以自由,而Rinoa直到遊戲結尾才給了Squall第一個吻。據說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是一邊革命一邊戀愛,而在這兩位堅強的女性眼裡,戀愛只是反抗過程中的自然產物;很難想像,如果Han Solo或Squall背叛了反抗事業,Leia或Rinoa還會愛他!跟這兩位女主角談戀愛可不是輕鬆的差事,你要全面認同她們的價值觀與抱負,這可比騙騙頭腦簡單的小女生要難多了。
《最終幻想8》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橋段:僱傭兵Seifer在支援「森林貓頭鷹」抵抗運動的時候被政府軍抓獲,據傳已被處死;Seifer恰好是Rinoa的前男友(當時仍然藕斷絲連)。Rinoa大為震悼,抱著膝蓋跪地不起。身為僱傭兵領袖的Quitis毫不客氣地說:「你們是抵抗運動,你們早就應該有心理準備,失去心愛的人是本份!」事後證明Seifer未被處死,而是投靠政府軍做了可恥的鷹犬,這種被背叛也是本份。在一次又一次「完成本分」的過程中,Rinoa長大了,成熟了,變得越來越有血有肉。
(當Rinoa和Squall歷經艱辛、擁抱在一起,玩家是多麼高興啊。)
在《最終幻想8》之前,女性並不是該系列人物塑造的核心:6代是群戲,Tina名為女主角其實戲份很少;7代的Areis在中途就死去了,本作的正牌女主角Tifa雖然人氣不錯,卻還稱不上女神。然而,8代塑造了一個熠熠生輝的女性群像:堅強激越又不失溫柔的Rinoa、少年老成的導師Quitis、俏皮可愛的Selphie;相比之下,本作男主角Squall的人氣卻很低。
8代創造的「以女性為核心」的道路在9代更進一步:女主角Dagger雖然貴為公主,卻有極強的自主性,劇情是被她拖著前進的;她在皇家花園裡割斷長發、決定繼續冒險的一幕,被廣泛認為是本作劇情的最高峰。10代的劇情也是圍繞著超人氣女主角Yuna進行的,史克威爾甚至圍繞著Yuna開發了《最終幻想》系列的第一部外傳續作。
然而,《最終幻想》系列女性角色的危機也正是從10代開始的:Yuna光彩照人的形象無法掩飾蒼白的性格,更無法改變她「超大號花瓶」的本質。首先,她缺乏自主的動機,主要是被父親的名聲和遺願推動著前進。其次,她與男主角Tidus的愛情缺乏基礎,兩人幾乎一見鍾情,只是壓抑著不互相表白。再次,她為拯救世界而捨身的勇氣固然值得欽佩,卻又過於高大全,像一尊高高在上的大理石雕塑。
(我知道Yuna很漂亮,但是我不喜歡她的性格和行為邏輯。)
相比之下,8代的Rinoa是反抗組織的主心骨、劇情前進的核心動力,而且有脆弱的一面(她承認自己與反派人物Seifer約會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她與Squall的愛情經歷了諸多考驗,真實可信,並且她也很大膽主動(還記得她在太空船上要求Squall擁抱她嗎?)。9代的Dagger既有拋下王位去冒險的膽識,又有履行女王義務的責任感,而且可以看到明顯的成長曲線(目睹母親因為野心而慘死,自己割斷長發,在與戀人失散之後毅然獨自前行)。10代的Yuna卻是基本靜止、缺乏血肉的。
因為10代在女主角的性格塑造上較弱,只能渲染她的美麗。從服裝就看得出來:Rinoa是典型的都市鄰家女孩,Dagger在旅行冒險的時候穿的很樸素,Yuna卻從頭到尾穿著花裡胡哨而不實用的改良版和服。前兩代的女主角都是獨立的新女性,Yuna則退化成了大和撫子。可能會有人說,Yuna畢竟是召喚士,也是主角團隊的領袖;可是她成為召喚士恰恰是因為父親的精神遺產,而且她在團隊裡幾乎沒有什麼主動決策。
史克威爾當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10-2中努力營造一個獨立自主大膽活潑的Yuna, 而且本作三位主角全是女性。「女性拯救世界」的模式得到持續,似乎比10代有所進步。必須承認,對Yuna的性格和外形改造都非常成功,這次Yuna不但再次拯救了世界,還拯救了自己的男朋友。然而,大多數人仍然只記住了穿著和服在海面上跳舞的Yuna. 此後《最終幻想》系列再也沒有創造出值得一提的女性人物:13代的女主角Lighting雖然連續出場三次,人氣卻非常低下。
(《最終幻想10-2》裡古靈精怪的Yuna倒是更讓我喜歡。)
《最終幻想15》淪落到「沒有女主角」的地步,可謂日式RPG困境的體現:主創人員已經塑造不出獨立有性格的女主角,反而屈從於視覺效果的誘惑,塑造出特大號的花瓶。既然是花瓶,就可以從故事主線裡移除掉。我們見過的那些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一去不復返了。
優秀的女性角色是不是很難塑造?難也不難。任何人物要有血有肉都是困難的,但是一旦掌握了訣竅,女性角色並不比男性更難塑造。首先,女主角必須是有血有肉有性格的獨立個體,而不是某種花瓶或概念化的東西。其次,女主角不是僅僅為了談戀愛而存在的,那種穿越千年返回古代只為談一場戀愛的設定簡直太侮辱女性了。最後,女性有自己的事業,無論這事業是宏大還是卑微的,都不應以男性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永恆的女性,帶領我們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