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來,金水區按照省、市統一部署,有序推進「延期開學不停教、不停學」工作,組織各級名師、骨幹教師、優質課獲得者,積極參加河南省「名校同步課堂」小學直播課的錄製工作,共提供優質錄像課400節,佔前五周全省電視直播課總數的70%,佔第三至五周全省電視直播課總數的100%。高品質的金水課堂高質量服務全省小學生線上學習,最大限度消減疫情對教學工作的影響,用行動書寫教育初心,詮釋育人使命,助力全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每周118節高質量錄像課用科學高效不斷彰顯金水教育品質追求
(金水區實驗小學中原名師宋君錄製河南省小學數學電視直播課)
2月5日,金水區組織各校承擔省教育廳「名校同步課堂」第一至二周的小學音樂、科學和道德與法治學科電視直播課錄製工作。7天裡,金水區第一批參加全省小學電視直播教學錄課團隊20位教師的46節高質量錄像課陸續完成。
(商丘市梁園區實驗小學學生收看金水區名師團隊錄製的電視直播課)2月13日起,金水區開始承擔河南省小學全部學科的電視直播課錄製,第二批參加全省小學電視直播教學錄課團隊182位教師為全省孩子送上高質量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道德與法治、科學等小學課程。自此,金水區根據進度要求,集聚全區教育優質師資,通過科學高效的組織保障,實現每周完成118節電視直播課的錄製工作。接到任務後,金水區第一時間建立了區教體局統一部署、統籌協調、明確任務,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牽頭實施、遴選教師、制定計劃,各學校組建團隊、全力備課、支持錄製,教研員逐一指導優化、審核把關、確保質量的「四方聯動」的工作機制,集聚全區教育系統力量,有效解決好了疫情防控期間錄課活動有關的教師遴選、進度安排、場地設置和人員防護等問題。
(金水區農科路小學省級優質課獲得者陳昱穎錄製河南省小學英語電視直播課)
截至目前,全區共組織了48所學校的206位各級名師、骨幹教師和優質課獲得者參與了全省電視直播課錄製。除了業務水平是硬指標外,金水區還對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居住分布、接觸歷史、出行實際等因素綜合研判進行遴選。
(金水區文化路第三小學錄課現場嚴格落實防疫制度確保人員安全)每周118節課,意味著平均每天要完成16節課以上。區教體局安排了詳實、緊湊的錄課時間表,分學科、分學段、分場次、分時間依次有序錄製,確保工作進度順暢和人員安全。金水區選擇了作為河南省首批數字校園標杆校的金水區文化路第三小學作為錄課場地,派出專業力量指導學校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了9間錄課教室、8間視頻編輯室和1間防疫保障室的布置,配齊防疫物資。區教體局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充分評估教師出行工作困難,在錄課場地嚴格執行進出防控制度,統籌安排錄課人員及車輛通行,組織學校每天2次對場地進行消毒。
(金水區每節提交上線的電視直播課都要經過金水區學科教研團隊審核把關)
累計上線的400餘節課,每節課都要經過教師集體備課、教學視頻錄製、視頻編輯剪輯、教研員審核、最終審核檢驗等才能提交上線。各學科教研員以學科、學段為基礎,全區範圍廣邀業務精英組建學科教研團隊,全力支持教師錄製直播課。正式錄課之前,各校教師還紛紛選擇先通過多次預錄,並及時通過線上系統向教研團隊試播,相互借鑑、相互促進,不斷優化備課方案。站位學生學習為中心用精雕細琢詮釋金水教育品質追求近年來,金水區致力於推動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變革,全面推動提升學習課程品質的研究與實踐,站位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定教等已成金水教育普遍共識。本次河南省小學電視直播課錄製,再次印證了金水區在課程建設與實施、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科研等多方面的大幅提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以教師、學段、教材為基礎,通過分學科網絡視頻集體教研,集中全區學科骨幹力量共同研究教材、優化設計、推敲課件,統籌設計課程內容,確保教學目標準確、教學內容有效、教學過程規範。各校也充分發揮教師團隊力量,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直面學情不明、教材不同、教學環境和方式變化等問題,努力讓所有參與同步課堂學習的學生都能聽得明、學得清、做得好。
(滎陽市第三小學學生收看金水區名師團隊錄製的電視直播課)
從全班到全省,變得是授課對象,不變的是教學目標。各校指導在教師備課時,充分考慮全省各地學情、教材版本、難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希望杯獲得者楚妍豔錄製河南省小學道德與法治電視直播課)面對層次不一、未知學情的全省學生,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聯合結對幫扶貧困縣的手拉手學校,備課前選擇兩校同年級、同數量學生,通過網絡手段進行前測問診,確定學習起點。備課時,老師們深入分析兩地學生的認知和基礎經驗差異進行學情分析,全面考量學生學習需求,精準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努力使教學情境上貼近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金水區優勝路小學,擁有各級骨幹教師50餘名,完成電視直播課錄製30餘節。學校數學教師團隊聚焦省內各地使用的北師大和人教版兩種小學數學教材問題,集合團隊力量,依據課程標準在不同版本間尋求知識技能的契合點,並對兩個版本教材內容進行優化融合。教學環節設計上,精講重點、分解難點,突出知識建構,著力實現全省學生學習「同起點」。從教室到家庭,變的是授課場景,不變的是學習標準。學生居家自主學習少了教室環境,學具不足,又缺乏規則約束和夥伴影響。老師們在備課、上課中,就更加注重精準設計問題,組織童趣語言,聯繫生活實際,最大限度引導專注線上學習。
(金水區文化路第一小學教師團隊為孩子提供的實驗「代用品套餐」)
碟子代替培養皿,飲料瓶 尺子代替量杯……這是金水區文化路第一小學的中原名師魯桂紅和她的團隊,為孩子們提供的實驗「代用品套餐」。通過指導學生尋找家中效果等同的常見物品、材料替代,不僅適情、適時地解決了居家實驗難題,更拉近了學生生活與科學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看似一個簡單的、小小的教學智慧,背後是學校教師團隊經歷了大量學情調研、任務驅動、時間管理、團隊合作、清單核檢等準備的過程,以及以問題任務驅動的系統、嚴謹備課過程。
金水區緯五路第二小學歷來堅持「把兒童放在學校管理的正中央」,面對電視直播課無生授課的新形式,學校指導教師以兒童視角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哎,我們春節待在家,哎,我們跟著爸和媽;常洗洗手多通通風,把口罩臉上掛……」這是學校董珂珂老師在音樂課上為歌曲《我們大家跳起來》重新填的詞,配合鍋碗瓢勺替代的樂器一節音樂課充滿了靈動和童趣。
從40分鐘到20分鐘,變得是授課時間,不變的授課質量。時間縮短了一半,對任何習慣於課堂教學的老師來說,都是新的挑戰。
(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省級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趙瑩錄製河南省小學數學電視直播課)
「課堂時間有限,但也要環節完整、層次清晰,這就需要創意課堂設計、精煉課堂問題、建立與生活的聯繫、強化學生獨立思考。」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的趙瑩老師認為參加電視直播課的過程,也是自己成長的過程。面對課堂時間有限的新挑戰,金水區緯五路第一小學的教研團隊通過線上教研集思廣益,探索課堂架構,用創意設計填補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課堂評價;將原本的學生討論環節轉化為精準提問,讓學生獨立思考;原本的學生回答環節轉化為回答預判;原本的學習評價環節轉化為對提前收集案例的點評指導,既保證了教學環節完整、課堂層次明晰,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體驗。
平凡人也可以有不凡力量
用實際行動踐行金水教育初心使命
在參加河南省「名校同步課堂」直播課的錄製工作過程中,金水區老師雖不在醫療戰線,卻同樣日以繼夜與時間賽跑;雖然不穿防護服,卻也同樣揮灑汗水詮釋大愛無疆。從老師到學校管理人員,從黨員教師到教學新秀,從學科教師到教研員,面對困難再咬一下牙、再努一把力、再提高一點成為他們與祖國休戚與共、共克時艱過程中的共同心聲。
(金水區各學科教研員全程跟蹤錄製過程並對錄課教師進行指導)教研員全程跟蹤正式錄製過程,同步進行學術審核,小問題現場記錄、過後補錄,大問題及時叫停,重新錄製,累計重錄、補錄600餘次,不因一點點瑕疵,降低專業水準。20分鐘的播出成片,在錄製現場往往會投入10倍的時間打磨。無論是補錄還是重錄,全部當天完成,確保不影響日程安排。在視頻錄製完成交付剪輯後,每位錄課教師全程跟剪,從教學視角配合專業剪輯人員逐幀完成剪接、調校等視頻技術處理。剪輯成片後,每個學科教研員逐節看審成片、全面把關,累計達20小時以上,保障學術準確、視頻流暢、畫面美觀,確保為全省學生呈現高品質的金水課堂。許多老師在正式錄製前,甚至通過一遍遍試講、試播,調控在鏡頭下的語速、站姿,希望能在全省孩子面前展現最佳形象。
小學數學教研員虞文輝除了負責60節課的指導、把關,自己還主動請纓承擔了4節課的授課任務,既當「教練員」又當「運動員」。於潔是金水區文源小學的教導副主任,是參加錄製電視直播課的語文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疫情當前,老師們幾乎每個人都面臨著多重身份、多重責任,沒有人喊苦喊累,沒有人面對困難退縮,連日奮戰、甚至通宵達旦都成家常便飯。也許,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在疫情面前,他們用教育報國的初心使命爆發出不平凡的力量。
(金水區藝術小學滕姍姍老師做完碎石手術後堅持參加電視直播課錄製)金水區藝術小學的滕姍姍老師錄課前夕突發腎結石,她說:「在疫情面前,我不能像醫護專家為病人解除病痛,但能為孩子們付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同樣是我最大的榮幸。」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在參加河南省「名校同步課堂」直播課的錄製工作過程中,金水教育人堅持用一流的作風、一流的品質,與學生同在、與祖國同心,用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書寫對祖國、對中原大地的一片教育深情。
來源: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