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頭部城市「戰疫」進行時

2020-12-22 南風窗網

  新冠肺炎,這場波及全國範圍的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危機事件,對於各個城市而言就像一場嚴肅的大考。

  幾個月前,關於中國GDP增速是否需要「保6」、如何「保6」等問題,曾引發熱議。如今疫情之下我們再來看,單純地關注疫情對GDP的影響也許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數字背後,只有人,才是最終的目的,經濟增長歸根結底是為了人的福利。

  人口密度高、經濟發達的地區,同時承擔了巨大的防疫壓力。而城市經濟、城市競爭力的意義在於,危難來臨時的抵禦能力,以及對於民生的關懷。畢竟,人活著一切才有希望。

 

  疫情挑戰公共服務水平

  復工時間雖不斷在延遲,但春節後返程仍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場危險的遷徙,人口流入的主要城市直面疫情防控的壓力。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空城」指數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別為深圳、上海、北京、東莞、廣州、蘇州、成都、佛山、杭州、鄭州。

  人口流動的大趨勢與中國的區域經濟格局相互契合。其中,有七個城市都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大城市群,這些城市的外來人口佔比都超過35%以上,深圳甚至高達65%。從確診病例來看,除湖北之外,疫情較嚴重的城市除了外來人口比較高的幾大中心城市,還包括溫州、台州、寧波等這類商業發達中小企業遍布的城市。

  分析這場疫情時,不少人直指區位因素。武漢都市圈是強省會都市圈,以中部最大城市武漢為圓心,與周邊的中小城市一起共同組成,在更大的範圍內又形成了長江中遊城市群。因此,許多人將疫情傳播速度歸咎於城市化加速所帶來的城市群內部強聯繫。

  但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陸銘指出,這種關係在現代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和科技的作用之下,是可以被極大程度削弱的。此外,在疾病的研究、治療和預防上,人口規模具有正面作用的。

  現在中國的傳染病防治體系,基本是在2003年的SARS疫情後建立起來的。當出現了像SARS這樣的疫情時,它可以第一時間建立起隔離病房。比如上海的公共衛生中心,它就是在SARS疫情後建立的。廣州也曾站在SARS戰役的第一線,政府和醫療系統有豐富的經驗。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長三角、珠三角這兩大經濟發達的城市群都迅速採取措施應對,廣東省繼2003年後再次啟動了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緊接著各大城市先後宣布延遲復工時間,率先行動的是蘇州。

  復旦大學教授孫立堅建議,要將流行病學、疾病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經濟學四個學科共同來進行合作研究、提供政策建議,而不是過度管制和放任。對於不同區域而言,發展水平不同,面對疫情的反應、擴散程度也會不一樣,其中的影響因素包括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水平,公眾的認知水平,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

  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以上海和廣州為中心,佔據了絕對的醫療資源優勢。在2019年年底復旦大學醫院管理髮布的《2018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中,上榜的50家醫院以高校為主體的醫院則達到了八成,有21家來自這兩大城市群。比如,鍾南山院士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國內呼吸科排名全國第一。

  疫情也對物流發達程度和城市群內部產業的聯動能力提出了考驗。以口罩的生產為例,有數據統計在涉及醫用口罩生產經營的企業中,山東、河北、北京、河南、重慶的企業數量分列前五位,共佔全國醫用口罩企業總數的64.12%,其中山東的企業數量最多。

  但有報導統計數據指出,截至2020年1月底,全國各省市中上海口罩的日產能最高,能夠實現每日400萬隻口罩的生產能力。上海全市共有17家口罩企業,已經逐步恢復產能。與此同時,廣州、杭州等城市開始為市民免費提供口罩。

  疫情面前我們看到,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和公共服務能力等「軟實力」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能盡力將人口規模與疾病傳播之間的關係降到最低。

 

  哪些中小企業最困難?

  在長三角、珠三角這樣的城市群內部,民營經濟活躍,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不同的環節,各城市圈形成了緊密的互補分工的關係。但在制定短期防控措施時,無論是為抗擊疫情而必須採取的交通和人口流動管制措施,還是各城市獨立採取的延遲復工政策,都給供給側帶來了強烈衝擊,尤其是在產業鏈條緊密的城市群。

  其次,恐慌情緒和高度不確定性會抑制投資需求,疫情將對實體經濟尤其是需求端將產生直接負面影響,包括餐飲旅遊、休閒服務、商業貿易等行業。在長三角、珠三角兩大城市群內部,居民服務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增長較快,自然而然受到的疫情壓力也非常大。

  市場上有一種看法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電商經濟的增長,但事實並非如此。頭部電商平臺的銷售大頭為「出門用」的產品,在出門已經成為一件稀罕事的情況下,消費需求也被大大抑制了。同時,疫情也造成了物流運力的緊張。

  中小企業眾多、流動人口密集、消費服務行業發達,疫情影響之下,無論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來看,中國這兩大最發達的城市群正面臨著錯綜複雜的「戰疫」形勢。

  尤其是近幾年,民企在過去幾年融資結構上出現兩大問題。一是有息流動債務高,並且依賴非標準化債務融資。二是融資結構傾向短借長用,加劇了滾債的風險。然而民企還沒從困境中走出來,如今又要直面疫情的困擾。 

  企業復工狀態不佳是一個方面,還有很大可能遭遇下遊需求陡然收縮。「開工延遲,周轉放緩,現金流吃緊,償債壓力大」,給企業的生產成本帶來巨大壓力。由於缺乏背景優勢和議價能力,中小民營企業首當其衝,其中一些可能會因為現金流的問題最終陷入困境。

  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朱武祥教授、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劉軍總經理、北京大學魏煒教授對995家中小企業的調研表明,受疫情影響,29.58%的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58.05%的企業下降20%以上,85.01%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生存。

  疫情來勢洶洶,傳播速度快的特徵非常明顯,發展趨勢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疫情控制必然是放在首位的。然而,在臨時的疫情管制措施之下,從防風險和提高政策前瞻性的角度出發,如何利用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產業經濟發展的副作用,以及疫後如何儘可能地快速推進經濟復甦,是需要重點關注的。

 

  地方經濟的抗疫壓力

  當年非典結束之後,有研究者統計了某些疫區城市數據,發現非典綜合各項因素,可以影響到地方財力的10%。疫情面前,穩民心,也得穩住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多部門均發文,明確加強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以及對部分企業貸款進行貼息支持。具體措施包括,通過加大融資支持、適當下調貸款利率,紓困企業因疫情產生的壓力、增加信用貸款,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還要防止各金融機構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同時,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城市陸續推出一系列中小企業減負措施,涉及緩繳社會保險和部分稅款、減免房租、貸款適當展期等諸多方面。

  地方層面,蘇州率先推出了惠及中小企業「蘇十條」,確保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信貸餘額不下降、融資成本降低,同時推出中小企業減免房租稅費、緩繳社會保險和部分稅款等多項措施,執行期限為三個月。

  縱觀這十條,在加大金融支持方面,上述政策鼓勵各銀行機構通過壓降成本費率,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三必須一重要」重點領域和資金困難的中小企業,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確保2020年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不高於2019年同期融資成本等。

  此外,蘇州市還提出對在疫情期間為承租的中小企業減免租金的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基地等各類載體,優先予以政策扶持。繼蘇州之後,多地接連加入了幫扶中小企業的隊伍。

  寧波則在全國率先出臺臨時性下浮社會保險費率政策。在寧波,中小企業超過27萬家,約佔全市總企業數的99%。為此,寧波下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1個月單位繳費比例,加大對中小企業穩崗返還力度等政策。政策推行的基礎就在於,浙江省的基金結餘狀況相對較好。上海也發布了一系列企業減負政策,預計可減輕社保繳費負擔超100億元。

  為了緩解企業的焦慮,廣東銀保監局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項額度支持。比如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創新推出適合中小微企業的「戰疫貸」,用於企業生產銷售防疫所需物資、企業擴大再生產等用途,貸款期限為1~3年,至2月5日,已向小微企業投放2734萬元。

  此外,在廣東推出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條中,還有一條包括發揮國有企業關鍵作用。國有大中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在貨款回收、原材料供應、項目發包等方面,加大對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的支持,促進產業鏈運行平穩。對已與國有企業籤訂合同的中小企業,確因疫情影響,無法按時履行合同義務的,可以適當延長合同履行期限。國有企業要按照合同約定按時足額支付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相關款項,不得形成新增逾期拖欠。

  以位於珠海的格力集團為例,其產業鏈上遊企業武漢興力塑膠有限公司因為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面臨停工減產的困境,格力財務公司將其存量貸款利率下調100個基點,共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廣州也出臺了十五條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從加強金融支持、降低房租成本、減免緩繳稅費等方面入手,預計將為企業減負約50億元。廣州的政策面覆蓋廣,其中的扶持對象不僅包括中小微企業,還包括全市105萬戶個體工商戶,涵括了餐飲、商貿、交通等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企業和個體戶。政策還結合廣州作為商貿之都的特點,提出了降低專業市場租金,降低電商平臺費用等特色舉措。

  不過,最終各個城市這些政策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仍然取決於此次疫情的各種相關變量。

版權聲明

本刊及官網(南風窗在線)刊登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誌、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南風窗雜誌社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61036188轉8088,文小姐。

相關焦點

  • 昔日戰疫的勝利,就是今時戰疫的底氣與勇氣——《浴火危城》
    黑龍江省在這2020年的初春,就這樣獨自飄紅在雄雞的頭部,近來有太多關於這紅色雞頭的抱怨與解釋,抱怨疫情遏制的不利,解釋這裡的冬季是旅遊的旺季,這裡的外出務工,歸家過年的人多——居家多日,翻翻這裡的歷史,想到就在這雄雞頭的位置曾上演過中華民族在戰疫上的偉大勝利
  • 戰疫進行時,巋瑞文化助力社區綜合防控
    來源標題:戰疫進行時,巋瑞文化助力社區綜合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巋瑞文化傳播機構本著責任感與使命感,積極響應國家和醫務工作者的號召,利用手中的傳媒資源和數字手段,參與防控宣傳、知識普及、社區互助等志願服務,奏響一曲回饋社會的動人交響曲
  • 快拍快拍·「戰疫」正在進行中……
    快拍快拍·「戰疫」正在進行中…… 2020-02-11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特寫】廣州「的哥的姐」 :戰疫一線的城市「血脈」守護者
    2020年的開端,春運來臨時,他們守在「兩站一場」,確保春運旅客疏運安全、順暢、有序;疫情來襲後,他們站在戰疫一線,主動請戰組成「廣州防疫應急愛心計程車隊」,為重要交通樞紐疏導普通發熱旅客,為一線醫護人員解決交通出行難題。他們,就是為羊城發出一張張城市文明名片的計程車司機。小編帶你走近廣州戰疫一線的城市「血脈」守護者,傾聽他們的最美故事。
  • 閱讀「戰疫」進行時
    與此同時,為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向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人士致敬,京港地鐵今天啟動了「閱讀戰疫進行時」——M地鐵·圖書館第十七期閱讀推廣活動,精心挑選《把時間當作朋友》、《恰到好處的生活之味》、《揭開傳染病神秘面紗的人:巴斯德的故事》等10本精品電子書籍,希望以閱讀積蓄內心的正能量,堅定戰疫的信心,並向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致敬。
  • 【戰疫進行時】「我年輕,身體棒,參加防疫是必須滴」
    【戰疫進行時】「我年輕,身體棒,參加防疫是必須滴」 2020-03-0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醫生》戰疫版豆瓣開分9.7 醫患心理健康引發關注
    截止目前,微博官方話題#中國醫生戰疫版#閱讀量突破7478.5萬,#網紅醫生餘昌平吐槽醫院夥食#、#護士為省防護服咽回嘔吐物#、#家人是醫護人員最大的支持#、#需注意心理健康#、#抗疫心理治療#等微博話題頻頻登上熱搜趨勢,《中國醫生》戰疫版在社交平臺全方位收穫大量用戶關注。
  • 愛奇藝獨播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 真實還原戰疫最美逆行者
    5月13日,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在愛奇藝獨家上線。也是在同一天,另一則新聞同樣引發人們關注: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布將啟動北京市各級各類學校返校複課工作。在復工、復產、復學穩步進行,大眾生活、消費逐漸回到正軌的時候,《中國醫生》戰疫版的推出更具特殊的紀念意義。
  • 《中國醫生戰疫版》看見偉大也看見渺小,記錄是為了記住
    2020年初被疫情困在家中的春節假期,偶然間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如果說《中國醫生》只是展現了中國醫護人員的群像的話,《中國醫生》戰疫版就是對大時代下的大事件、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珍貴記錄了。》戰疫版的鏡頭記錄了下來。
  • 《中國醫生戰疫版》記錄真實——白大褂背後的故事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我想,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抗擊新冠肺炎的黑暗日子。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一批批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趕赴武漢,在短時間內重組抗疫戰線,讓城市得以新生,讓人民擁有希望。
  • 各國願與中國加強合作 「中國藥方」助力全球戰疫
    各國願與中國加強合作 「中國藥方」助力全球戰疫 2020-03-15 15:29:06 其間,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多國政府、機構紛紛向中國捐助了疫情防控物資。在中國疫情局勢逐漸得到控制之時,全球多國面臨疫情危機,他們也都希望同擁有抗疫經驗的中國加強合作。  日本:共克時艱  日本札幌市政府11日收到友好城市中國瀋陽市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送出的2.5萬隻口罩。
  • 中國溫度 | 四川戰疫的「回鍋肉」情懷
    12月21日,冬至,陰霾多時的成都迎來一輪紅日,氣溫開始回升。馬路旁的羊肉店人聲鼎沸,「老闆,兩斤羊肉,再來個爆炒羊肝,羊肝要嫩哈!」氤氳的熱氣中蒸騰出食客的笑臉,四川特有的煙火氣,回來了。
  • 還原不可磨滅的中國戰疫記憶[圖]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從紀實的視角出發,真實再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聚焦武漢、輻射全國的戰疫景象,一幅幅畫面,一個個場景,無數細節還原出一段不可磨滅的中國戰疫記憶,飽含深情,震撼人心。
  • 《生生不息》獲戰疫歌曲百城聯唱最佳大獎
    12月30日,2020戰疫歌曲百臺融媒大獎評選揭曉,著名爵士薩克斯音樂家、作曲家李高陽創作並演唱的《生生不息》獲最佳歌曲獎。同時獲得最佳歌曲獎的還有著名音樂家卞留念創作並演唱的《英雄中國》,及湖北臺推薦的《武漢伢》和南京臺推薦的《共飲一江水》。
  • 全球戰疫:澳大利亞各地再「解封」 城市街頭人氣漸旺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澳大利亞各地再「解封」 城市街頭人氣漸旺中新社雪梨6月1日電 題:全球戰疫:澳大利亞各地再「解封」 城市街頭人氣漸旺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在新南威爾斯州,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重新開放,餐館、酒吧、咖啡館最多可容納50人,人們可以在州內旅行;在維多利亞州,聚會增加至最多20人,允許入住度假屋,或在房車公園和露營地進行旅遊住宿;在南澳州,大型接待場所最多可接待80名顧客,電影院、劇院、博物館、美容院、健身房和室內健身中心最多可容納20人;在昆士蘭州,酒吧、咖啡館和餐館等公共場所最多可接待20人,居民將被允許在本州範圍內「無限制」出行……
  • 豆瓣開分9.7,醫療人文類紀錄片再樹新標杆|《中國醫生》戰疫版
    生命線上逆行、急促又堅定的步伐和溫暖又有力的無座票……《中國醫生》戰疫版創作團隊回應著「做新時代記錄者」的呼喚,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需求滿足。一方面,在復工復產穩步進行,大眾生活和消費逐漸回歸正軌的時候,《中國醫生》戰疫版給了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的觀眾得以重返抗疫現場的機會。
  • 力量:被喚醒的中國青年|戰疫綻放青春(五)
    被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共同策劃,《中國青年》雜誌戰疫青年報導組以文學的筆觸真實捕捉、記錄了2020年1月-5月以來的青春戰疫歷程,謹以此報告文學致敬奮勇戰疫的中國青年。廣大讀者閱讀報導後可將體會和感悟告訴我們,郵箱:chinayouth2020@126.com,歡迎大家踴躍來信。
  • 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開播
    5集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近日發布節目預告片,並在愛奇藝首播,該紀錄片以醫生、患者、家屬、醫療專家為主要記錄對象,真實記錄從新冠疫情暴發到四月底醫療隊凱旋期間在武漢的醫護群體的戰疫故事紀錄片《中國醫生》戰疫版主要聚焦於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忠實記錄他們在那個最艱難時刻的分分秒秒,以及他們身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中國醫生》以真實的記錄,展示著醫護工作者的付出,記錄著那些應該被銘記的一切。在疫情逐漸好轉之際,該紀錄片透過另一角度重新回顧這一場「戰疫」,或許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觸動。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光影記錄生命中的逆行者
    3月底,大批援鄂醫療隊陸續撤離武漢,他們來時冬冷夜黑,走時已近春和景明。經過50多天的生死相守,援鄂醫護與患者結下了過命的情誼。臨別之際,患者「花式」感謝陪伴自己的醫護人員,作打油詩、寫感謝信、手捧鮮花鞠躬送別……其間滿是愛與不舍。
  • 《中國醫生戰疫版》拒絕神化醫生,悲歡喜樂亦是人間
    《中國醫生》戰疫版和《中國醫生》一樣,最大的特點就是堅持對醫護人員不神化。作為紀錄片攝製組,他們完整的秉持了客觀真實的記錄者態度,將醫護工作者們更為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作為觀眾,我們透過這些鏡頭也更能感受到醫護人員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中國醫生》戰疫版第一集中,有樂觀的「網紅醫生」餘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