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7日,是陳奕迅的47歲生日。縱觀粵語歌壇,從譚張爭霸到四大天王,無數歌手如旋轉木馬般粉墨登場又黯然離去,最終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只有陳奕迅。
1995年暑假期間,陳奕迅參加TVB舉辦的第14屆新秀歌唱大賽奪冠,並於華星唱片公司籤下合約,正式進入香港樂壇。從此,他的故事唱給我們聽。
是1998年的《我什麼都沒有》,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什麼?金錢?地位?幸福?快樂?其實,最難得到亦是最易失去的,快樂而已。似乎只有在天真無邪的孩提時代才真正擁有快樂。可是快樂總是很短暫,還長著翅膀會飛。即便是日後,我們花光所有的積蓄,也很難再將其召回。「連夢裡也會覺得快樂難求,連淚光都光不過黑夜盡頭......」
我沒有我沒有沒有 從樂趣到痛苦到悲歡愛恨全被折扣 亦沿門去聽候 我沒有理會有沒有 連玩意也要花費多幾倍力才玩個夠 命途無奇不有曾愛惜的總要放手 ——《我什麼都沒有》
是2001年的《單車》,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些人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單車》這首歌由黃偉文填詞,柳重言作曲,故事緣起是黃偉文和父親關係不好,他唯一感受到父愛是讀中學時爸爸曾用單車帶過他去海邊。陳奕迅聽了小樣後很感動,和黃偉文不同的是,陳奕迅唱出了對父愛深沉的感激和不舍,應景父親節,一度成為被歌迷傳誦的深情之作。
懷念單車給你我 唯一有過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象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哪怕遙遙長路多斜 你愛我愛多些 ——《單車》
是2005年的《浮誇》,大概是應了那句話「計劃趕不上變化」,《浮誇》的曲名原叫《Depression》,是江志仁為了懷念張國榮寫下的曲子。後來陳奕迅選中此曲,曾打算自己填詞,以表哀思,這也是陳奕迅唯一一次想親自填詞。但最後他還是沒法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歌詞,最終將這個任務交給了黃偉文。而黃偉文則把詞裡的故事從悼念哥哥,變成了一個不得志的小人物的嘶喊。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 似石頭的話 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 怎去優雅 世上還讚頌沉默嗎 ——《浮誇》
是2006年的《富士山下》和《最佳損友》。
《富士山下》是一首典型的「林夕式歌曲」,林夕創作的這首歌源於他的「富士山愛情論」,他認為「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如夢如幻,以小見大,唯美細膩,配上陳奕迅溫柔低回的唱腔,整首歌的悲傷感情表露無遺。
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 誰都只得那雙手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著雪路浪遊 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覺假設是來自你虛構 ——《富士山下》
《最佳損友》是講到同好友絕交之後的無奈,曾經的互相扶持最後走到形同陌路,亦沒有機會再聚頭,實在有點可惜。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遇見和錯過,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每個人奔湧向前,步履不停,誰又記得誰曾經相遇誰又曾錯過呢?歌曲的最後,卻在說當天曾經成為朋友,總好過從沒有遇過這個朋友。但願,不負相見吧。
來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早知解散後 各自有際遇作導遊 奇就奇在 接受了 各自有路走 卻沒人像你 讓我 眼淚背著流 ——《最佳損友》
有人評價陳奕迅「動情而不濫情,用技而不炫技」,他的氣息吐納控制超群,完美的音色配上強勁醇厚的嗓音,有時候,你並不會覺得陳奕迅的歌有多少技巧,可是當你唱起他的歌,才會恍然大悟,陳奕迅,永遠的神!
聽他的歌,似乎能感覺到他對你的傾訴和擁抱。陳奕迅的,每個故事,都值得認真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