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桃鄉俏姑娘馳援武漢 方艙醫院裡青春無悔

2020-12-19 人民網

大團鎮,以桃聞名,秀麗質樸。小鎮人民用勤勞的汗水養育了一代代的兒女。在與新冠疫情的生死較量中,大團鎮湧現出一位位勇敢而又堅定的英雄好兒女,勇敢奔赴武漢的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智慧和汗水書寫無悔的青春。金石村的高彩萍就是其中之一。

高彩萍,是一名85後,中共黨員,現為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綜合監護室護士長、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核心隊員。在她年輕的臉龐上透露著自信、沉穩和幹練。

桃鄉女兒

在長輩們的印象中,高彩萍從小就是一個懂事上進的孩子。小時候她的父母忙於工作,她是奶奶一手帶大。她自幼就會幫奶奶幹農活做家務。奶奶說起這個孫女,心裡滿是自豪和驕傲,「彩萍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要求上進,天生有一股韌勁。工作上認真負責,吃的起苦,得到了單位領導的肯定。」

正如奶奶所說,這些年高彩萍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斷鑽研和提升業務技能,榮獲了多項殊榮,在重症病人護理和災難醫學救援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

當得知疫情爆發,高彩萍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儘管家中兩個年幼的孩子是她的牽掛,可是她明白職責所在,容不得一絲的猶豫。

凝心聚力

2月4日高彩萍隨著上海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星夜馳援,一行55人駐紮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作為武漢市首批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醫療隊所在的B廳就有419個床位。方艙醫院是借用公共設施改造而來,是用來集中收治輕症患者的一個臨時緊急救護場所,然而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頭一次面對大量的患者,使得一開始的工作開展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高危、特殊的工作環境,讓高彩萍和同事們承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和考驗。根據防疫標準,防護服一經脫下就不能再使用,為了節約寶貴的防護服,大家在艙內不吃不喝,連續工作幾小時;方艙醫院不像正規醫院那樣完備,在裡面沒有護工、沒有外勤,沒有設備科、沒有信息科,什麼事都是由護士自己來。身著厚重的防護服,高彩萍帶領著這個15人的年輕護理團隊,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還要扛氧氣瓶、分發水果食物、修電腦、修話筒、修設備......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使大家的體力、精力近乎透支。高彩萍明白要打勝仗,團隊必須要有好的精氣神。

為了讓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態,她常常組織「吐槽會」,鼓勵大家說出心裡話,訴說心頭事,大家在一起吐心聲、出主意,相互鼓勵打氣,不知不知覺間釋放了壓力,傳遞了正能量,隊員們的心也走得更近了。

醫者仁心

高彩萍入艙後發現,大多數患者都是孤身一人在艙內隔離,除了看手機沒有其它的活動。為了儘快消除患者沮喪、恐慌的負面情緒,更快地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高彩萍在如何帶著患者們一起「玩」上下功夫動腦筋。為了更好的促進患者的自我管理,高彩萍領頭組建了患者微信群、病友志願者團隊、病友黨支部等,因此她被病友們親切地稱為「文體委員」、「組織委員」。

她精心籌備的第一場讀書會從《2020最美的時裝》這首詩開始,「一身潔白,看不出曲線,看不出流暢,可這是2020最美的時裝。一雙眼睛,兩副鏡架,見不到眼瞼的單雙,可這透過來最美的目光......」念著念著,很多人就被詩句的情境感染地抹起了眼淚。患者們紛紛放下心理包袱,敞開了心扉,傾訴自己在疫情中的經歷。

有一位病人說,父親最終沒有逃過病魔,離他遠去,而他自己也因為照顧父親住進了重症監護室,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死裡逃生來到了方艙醫院。他越說越激動,不停地抹眼淚。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病友們,這個病不可怕,大家一定都能好起來。大家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讀書會就是一場交心會、打氣會,會上釋放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讀書會之後,方艙內醫患之間、患者之間的心更近了。許多患者當起了方艙裡的志願者,主動幫助護士搬運食物、分發物品等,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讀書會的舉辦取得了超預期的效果,高彩萍很受鼓舞,非常高興,她馬不停蹄籌劃其他活動。她帶領隊友查了不少資料,和大家一起編出一套適合艙內患者的鍛鍊動作,並且帶領大家一起做。呼吸操、八段錦、太極拳都深受病人的歡迎。很多病人要求天天做,他們說運動下來也不覺得氣喘,而且感覺很舒服。之後廣場舞、合唱團、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競賽等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活動輪番上陣。

患者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都非常高,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大家的焦慮情緒得到了有效緩解。有好些病人在出院的時候,都十分留戀,他們說,你們這裡真的是太溫暖了,讓我感覺到生活很有希望,很有信心,大家在一起其樂融融的。

3月8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正式休艙,客廳方艙B廳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600餘人,高彩萍率領的上海護理團隊共計完成3780人次的護理工作量。她以自己弱小的身軀,不僅帶領15人的團隊扛起護理重任,更是憑藉對患者的深厚感情,創造性地工作,主動調整患者們的精神狀態,營造了一個溫暖積極的方艙大家庭。

在央視新聞推出的「我的同鄉英雄」系列人物中,她被評為上海市9名英雄代表之一,個人宣傳海報在上海外灘金牛廣場、白玉蘭大廈、金融城等全市1萬多塊大屏展播,弘揚了真善美、傳遞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同時她還榮獲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3月18日,圓滿完成援鄂任務的高彩萍回到了上海,她很快就能見到日思夜想的親人了。然而當前全球疫情呈快速蔓延的趨勢,高彩萍說,如果世衛組織需要我,我將義不容辭,聽從召喚,隨時投入新的戰鬥。 

(責編:嚴遠、韓慶)

相關焦點

  • 中交一公局:援建武漢方艙醫院 為生命分秒必爭
    2月6日4時,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郝進朝蜷縮著坐在地上,結束了連續11個小時的援建作業,終於可以緩口氣了。郝進朝是中交一公局集團八公司武漢地鐵6號線二期1標項目部支援隊的一名水電工人。這也是繼火神山醫院、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之後,該項目部第三次參加馳援建設。
  • 馳援方艙醫院護士日記:「只想在防護服上寫:胖魚媽媽,加油!」
    本報記者 何文英  「來之前的那兩天晚上根本睡不著,老公因為擔心不停地嘆氣搞得我也很緊張,但是來了方艙我反而可以安心睡了,看到有200多個戰友們來自不同的醫院,壓力瞬間消失。
  • 5批中醫國家隊集結 武漢所有方艙醫院配備中醫專家
    3位院士帶隊、5批中醫國家隊集結 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  武漢所有方艙醫院配備中醫專家武漢首個中醫方艙醫院首批患者出院。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中西醫並重的要求,發揮中醫智慧,彰顯中醫力量,成為武漢戰疫的一支主力軍。  長江日報記者獲悉,目前,全國各地共派出4900餘名中醫醫務人員支援湖北,到3月3日,由3位院士及多位中醫大家領銜,已有5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
  • 方艙醫院教患者跳舞的新疆姑娘:我與武漢有個約定
    還記得方艙醫院裡跳新疆舞的「大白」嗎?她現在過得怎樣了?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離不開全國支援湖北的白衣戰士,大夥還記得方艙醫院翩翩起舞的「大白」嗎?  巴哈古麗·託勒恆跳《黑走馬》舞蹈,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醫護人員救治患者,還能通過音樂舞蹈,為患者減壓。
  • 馳援武漢的草原姑娘再「請戰」:揮著翅膀 做勇敢的女孩
    受訪者供圖(抗擊新冠肺炎)馳援武漢的草原姑娘再「請戰」:揮著翅膀 做勇敢的女孩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18日電 題:馳援武漢的草原姑娘再「請戰」:揮著翅膀 做勇敢的女孩中新網記者 張瑋「這『仗』我感覺還沒打夠呢,有點兒不想回家。」18日,完成湖北省武漢市沌口方艙醫院支援任務的內蒙古第三批醫療隊隊員莎日娜邊收拾行囊邊對記者說。
  • 直通武漢|與患者共舞!方艙醫院的揚州護士小姐姐成「網紅」……
    2月16日,武漢體育館方艙醫院一段患者與醫護人員共舞的視頻引來網友們紛紛點讚。  (範娟和同事與患者共舞)   記者經多方聯繫、確認,視頻中與患者共舞的醫護人員是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中心衛生院護師範娟,今年29歲,江蘇省第五批馳援湖北醫療隊成員之一
  • 武漢方艙醫院康復患者的口述:「要撫平傷口,堅強地活著」
    從確診住不進醫院的焦慮,到住進方艙醫院治癒後的激動,「做一個健康人」,和家人平平安安過日子,成為他這段時間以來想得最多的心願。他開始懷念以前武漢街上車水馬龍的熱鬧勁,他在這裡待了超過20年。何偉感染新冠肺炎後,症狀不是很重。
  • 武漢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關門大吉,不再見!
    3月10日,伴隨著武昌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患者,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均已「休艙」。「一日一方艙」,武漢平均每4個患者就有一人入住,實現零感染、零死亡……這一個多月,方艙醫院完成了「史詩級」的救援任務,並成功幫武漢扭轉了戰局。方艙醫院「休艙」了,但這段歷程將永載史冊。
  • 武漢13家方艙醫院位置圖出爐,將集中收治輕症患者
    除3日晚連夜開工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客廳、洪山體育館三處「方艙醫院」外,目前另有江岸區武漢全民健身中心、礄口區武漢體育館、洪山區石牌嶺高級職業中學、漢陽區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江夏區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黃陂區黃陂一中體育館、東湖高新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體育中心等8處確認開建「方艙醫院」。
  • 物美集團為安貞醫院馳援武漢醫護人員家屬免費送菜到家 助力白衣...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董添)3月13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物美集團處獲悉,物美集團自2月24日起每周向安貞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家屬免費配送價值99元的安心抗疫禮包。物美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許麗娜表示,為馳援武漢醫務人員家庭配送的全部蔬菜均經過嚴格食品安全檢測,通過「零接觸」配送,確保每個家屬餐桌上的安全。疫情面前,物美踐行「面對生命,唯有良心」的核心價值觀,讓百姓生活更方便,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使命。十餘萬物美人努力奮鬥,為持久做好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保安全不懈努力。請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們放心,他們的家人由我們照顧。
  • 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光谷方艙醫院資料圖。來源:湖北日報而在昨天上午,武漢另外一家方艙醫院宣布,合艙!3月5日上午,一陣陣的「加油!加油!」聲從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內傳來。
  • 聚焦丨馬莉:此生無悔入江夏,來世仍在中醫家
    這是2020年2月10號,馳援武漢時的錚錚誓言。相信庚子年春節,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忘不了。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武漢爆發,並迅速向全國蔓延,一切按下了暫停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讓我們看到了大愛與希望!
  • EcoFlow移動儲能電源力援武漢方艙醫院
    140萬元的移動電源,輸送物資設備1004臺,將投放於需求最迫切的方艙醫院、疫情隔離場所等戰「疫」一線,確保救治工作順利展開。 據悉,EcoFlow得知武漢前線因方艙醫院接診病人數量激增、收治力度持續擴張,各類醫療設備如呼吸機、IT設備、電熱毯等都需要移動電源設備供應,病人和醫護人員都迫切希望有移動電源支持,以保障醫院順暢運轉。接到需求後,EcoFlow立即響應,啟動詳細的捐贈執行計劃。
  • 胡歌被罵13天後,「胡歌老婆」空降武漢方艙醫院,真相暖哭了……
    護士小姐姐的網名叫「提燈的曾pongpong」,她從廣州中醫藥大學趕赴武漢馳援,接管呼吸與危重症病區,已經在武漢工作了20多天。雖然每天奮戰在一線,她也不忘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抗疫生活。「今天又出院一個患者,好嗨呦!」
  • 武漢第一家方艙醫院「休艙」!祝全部關門大吉!
    文/七隻小狼環球網3月1日報導,當天,武漢市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最後一批34名康復患者出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將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這家方艙醫院,也是武漢首家「關門大吉」的方艙醫院。武漢市第一批正式啟用的方艙醫院是在2月5日到2月6日,是由地鐵工人、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城管隊員和醫療專家等各方人員在29小時內晝夜不息搭建起來的。首批三所方艙醫院分別是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洪山體育館和武漢客廳,共設超過4000張床位,主要收治輕症患者與65歲以下的病人。這是為了將更優質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身體較弱的老年人。
  • 35天收治12000人——武漢16座方艙醫院休艙,願後會無期!
    35天以前,他和同事在這裡收治了武昌方艙醫院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如今,他又目送了最後49名患者治癒出院,和他們一起高歌《我和我的祖國》。方艙醫院是一個轉折點。自武昌方艙、江漢方艙、武漢客廳方艙收治患者後,武漢數萬新冠肺炎患者的尋醫通道不再堵塞,整個疫情防控也從無序走向有序。
  • 武漢方艙醫院「最安全配送小哥」,源動力來自南翔!
    近日,在武漢光谷方艙醫院 這個抗擊新冠肺炎的核心戰場上 出現了一位「最安全的配送小哥」 ——「白犀牛」無人配送車 代替人工穿梭在方艙內外 協助進行藥物、物資從安全區到危險區的配送 2月23日播放的的央視新聞聯播與朝聞天下欄目中
  • 武漢方艙醫院的5個動人故事 展現中國速度與力量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高永哲說,跟定點醫院的重症病房相比,這裡單個患者的救治並不複雜,但因為一組4名醫護人員要管50名患者,工作並不輕鬆。  14日,是高永哲在方艙醫院工作的第十天。妻子黃文莉是護士長,也和他一起在醫院工作。兩人一個負責看病,一個負責護理,吃住都在這裡。雖然都在方艙醫院,但除了工作時偶爾相遇外,夫妻倆一天很少見面。
  • ——嘉峪關市馳援武漢抗擊疫情工作紀實
    「我是中西醫結合科的護士長,科裡的姑娘們還年輕,我不去,誰去?」王春燕說。  「作為一名黨員,在祖國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本人義不容辭。」楊殿武寫道。  「我在武漢生活了7年,那裡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熟悉武漢的方言和環境,有三甲醫院工作經驗,還是一名黨員,現在我的同學、以前的同事都在一線,我要回去和他們一起奮戰,讓我去吧!」
  • 方艙醫院的800塊拼圖
    劉連梅抵達武漢後,才知道自己要支援「方艙醫院」。她只在新聞裡聽過這個詞,不知道它的概念,也沒見過圖片。她想不到,自己將要面對「一整個體育館的病人」。劉連梅接到電話時,千裡之外的武漢洪山體育館,中國一冶的第一批27名突擊隊員已經開始作業,一些工人剛從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趕來。不到48小時後,這座方艙醫院將迎來第一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