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方艙醫院的5個動人故事 展現中國速度與力量

2020-11-18 央視網

  2月14日,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正式投入使用。這裡,由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戶外運動中心改建而成,桌球館、羽毛球館、瑜伽館等被改造為5個病區。

  截至目前,武漢市已啟動9個方艙醫院,正在建設的有6個。這些醫院累計收治病人5903人、出院52人、轉院384人,共有醫務人員5000餘名。

  這種大規模的方艙醫院,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領域的創舉,既能快速改建,也可快速恢復,得以高速度、低成本、高效益控制傳染源、救治患者。

  故事一

  只在吃飯休息時聊兩句

  「我們平時的主要工作是巡檢,指導患者口服藥或者進行肌肉注射等。如果發生緊急情況,也會用上供氧和其他急救設備。」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高永哲說,跟定點醫院的重症病房相比,這裡單個患者的救治並不複雜,但因為一組4名醫護人員要管50名患者,工作並不輕鬆。

  14日,是高永哲在方艙醫院工作的第十天。妻子黃文莉是護士長,也和他一起在醫院工作。兩人一個負責看病,一個負責護理,吃住都在這裡。雖然都在方艙醫院,但除了工作時偶爾相遇外,夫妻倆一天很少見面。只有在吃飯休息時,高永哲才拿起電話和妻子聊兩句。

  醫護人員們每6個小時換班一次,因為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常常熱得汗流浹背。高永哲說,一個班上下來,非常疲憊。

  這10天,黃文莉也都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有些病人精神高度緊張,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找醫護人員,我們都要耐心處理。」為了讓患者們能夠安心治病休養,醫護人員還建立了心理組,患者有任何心理問題,馬上介入疏導治療。

  雖然天氣陰冷潮溼,但方艙醫院裡並不冷。記者看到,每張病床上都備有兩床棉被和電熱毯,每名患者還發了一件禦寒的軍大衣。方艙醫院裡還配備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用品和治療藥物,愛心公益組織還為廣大患者捐贈了暢銷圖書,還有專門的病友互助組織為大家服務。

  故事二

  戰友們都在沒日沒夜作戰

  連續戰鬥20多個日夜後,楊留傑雙眼滿是血絲,但說話依舊擲地有聲:「疫情不滅,我們不退!」先後參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他,2月4日又馬不停蹄地衝到武漢體育中心建設方艙醫院。

  楊留傑是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總承包事業部職工,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我是軍人,到前線去是我的責任!」

  接到建設火神山醫院通知後,他正月初二就從河南濮陽老家返回武漢。年邁的父母擔心他的安全,不讓他去。「都不去,活誰幹?」楊留傑反覆解釋,終於說動父母。

  從濮陽到武漢,他開了十幾個小時的車。一到工地,楊留傑就馬不停蹄投身工地,一直幹到晚上11點半。

  火神山建設完畢,立刻轉戰雷神山;雷神山收工,又立刻轉戰兩個方艙醫院。鏖戰兩天兩夜,設有1100張床位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改造完畢。現在麒麟物流方艙醫院的工程建設又接近尾聲。

  「不止我一個,我的戰友們,也都是沒日沒夜作戰。」楊留傑說。

  故事三

  隔離結束就回到工作崗位

  2月12日中午,漢陽區城管執法局公廁管理站清掏班班長朱忠橋接到通知,國博方艙醫院公廁發生堵塞,臨時的移動公廁無法滿足需求,需要緊急疏通。

  放下吃了一半的午飯,朱忠橋帶著班組人員和工具立即趕到。剛到現場,他就注意到,病區衛生間使用頻率非常高,阻塞後導致病人如廁極為不便。

  清理現場並檢查後,朱忠橋很快發現了堵塞原因——有異物落入排水口。因為異物卡在管道內較深位置,他用了全部帶來的工具仍無法取出。此時,在外等待如廁的病人越聚越多,大家都很著急。

  「如果破拆,耗費時間長不說,公廁在短時間內也沒法正常使用。」根據多年經驗,朱忠橋判斷,只能用手探摸。來不及細想,朱忠橋在防護服外套上長筒橡膠手套,將手伸進排水管內摸索異物,兩分鐘後,將異物取出,排水管也很快疏通了。

  雖然穿戴了防護服和手套,但仍有少量汙水濺到了他的衣服上。為保險起見,同事們將他送往一線人員集中居住點單獨隔離觀察。

  朱忠橋從事公廁管理工作多年,還有3個月就退休了。平時工作中,他就吃苦耐勞,頗受同事和領導認可。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要求加入防疫保障隊伍。雖然面臨風險,朱忠橋卻一點也不後悔:「隔離結束,我還是會回到崗位。」

  故事四

  每天供應七千人一日三餐

  2月3日,武漢豔陽天商貿公司董事長餘震彥接到緊急任務:為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和洪山體育館兩家方艙醫院的醫患人員供應餐食。兩家方艙醫院計劃2月5日接收病人,留給餘震彥的準備時間只有一天半。

  「幸虧大部分員工都在武漢,而且為了春節開業我們準備了很多原料,不然一時之間很難供應。」餘震彥說。

  「第一次進入方艙醫院送餐,天氣很冷,我們的人也不熟悉送餐流程,餐食分發不是很及時,到第三餐就順利了。」餘震彥說,員工們做好飯後,先送到前艙穿上隔離衣,再進入隔離區,前後經過三道轉運,最後分發給病人。

  隨著江岸區的塔子湖方艙醫院、礄口區的體育館方艙醫院和漢陽區的國博方艙醫院相繼投入使用,作為湖北省「老字號」餐飲龍頭企業,豔陽天也陸續接手了這幾家醫院的供餐任務。為保障供應,豔陽天成立了方艙醫院餐食供應指揮小組,對人員調度、消毒防護、菜品製作、交通運輸等統一部署和安排。

  如今,豔陽天每天要供應7000多人的一日三餐。為了讓醫護人員和病人吃上有營養的餐食,餘震彥專門請專家設計了菜譜,保證大多數菜品在一周內不重複。

  故事五

  湘鄂情深一家親

  2月11日下午,在武漢市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東區內,3名女醫生帶著9名患者在空地上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原本緊張的病區變得輕鬆活潑起來。下午就要出院的張女士,是這9名患者之一。

  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東區一共有249張床位。該區患者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援鄂醫療隊與湖北省腫瘤醫院、湖北省婦幼醫院的醫護人員負責救治。

  「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我們醫護人員一定會盡最大努力幫助大家!」11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麻醉科教授徐軍美拿著喇叭鼓勵病區內的患者。張女士走向徐軍美,有些哽咽:「你們從湖南趕過來給我們治病,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

  「我平時身體還不錯,沒想到染上病後,一直發燒、咳嗽,走幾步路都感覺呼吸困難。」張女士說,她確診的時候,武漢市的醫院病房已經很緊張,只能在家隔離。當時她非常擔心,更害怕把病傳染給家人。

  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建成後,社區將張女士送了進來。「她住進來之後,通過治療,症狀逐漸好轉,退了燒,咳嗽、胸悶也逐漸消失。」湘雅二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呼吸科教授肖奎說。

  「開始患者太多,醫護人員忙不過來。她主動來做志願服務,幫助醫護人員給其他患者分發物資、端茶倒水,我們也很感動。」肖奎說。得知張女士下午要出院,他給張女士發了一條微信:「感謝你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湘鄂情,一家親!」

  (本報記者汪曉東、付文、田豆豆、程遠州、申少鐵)

相關焦點

  • 《第一線》:在武漢七家醫院,經歷生死一線的真實故事
    紀錄片把鏡頭對準武漢七家疫情患者收治醫院,真實記錄了疫情暴發後的50多天裡,深處疫情漩渦的武漢的真實狀態——有來自國家緊急救援隊的醫生,日夜奮戰在第一線與死神爭奪生命的驚心動魄;有臨時搭建的方艙醫院內,數千病人集體生活的細節描摹和內心告白;有普通人在災難中成為奔走救助、熱心義舉善行的志願者的動人故事;有居家隔離在自我約束中展示堅韌的普通百姓
  • 5批中醫國家隊集結 武漢所有方艙醫院配備中醫專家
    3位院士帶隊、5批中醫國家隊集結 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  武漢所有方艙醫院配備中醫專家武漢首個中醫方艙醫院首批患者出院。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最強中醫力量齊聚武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中西醫並重的要求,發揮中醫智慧,彰顯中醫力量,成為武漢戰疫的一支主力軍。  長江日報記者獲悉,目前,全國各地共派出4900餘名中醫醫務人員支援湖北,到3月3日,由3位院士及多位中醫大家領銜,已有5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
  • 武漢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關門大吉,不再見!
    3月10日,伴隨著武昌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批患者,武漢所有方艙醫院均已「休艙」。「一日一方艙」,武漢平均每4個患者就有一人入住,實現零感染、零死亡……這一個多月,方艙醫院完成了「史詩級」的救援任務,並成功幫武漢扭轉了戰局。方艙醫院「休艙」了,但這段歷程將永載史冊。
  • 武漢疫情加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方艙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中國...
    所謂全部收治,主要是重症病人,由武漢市衛健委安排,接到重症醫院和定點醫院;輕症病人,則安排進入「方艙醫院」。2月5日晚,首批3家「方艙醫院」陸續啟用,全部用於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目前三個方艙醫院共4400張病床。
  • 這是最值得欣慰的再見,佟麗婭、沙溢講述方艙醫院的《戰「疫」故事》
    3月10日隨著最後一家方艙醫院在武漢休艙,14家方艙醫院全部正式休艙,方艙醫院完成了作為決勝戰役的生命方舟的使命。
  • 中交一公局:援建武漢方艙醫院 為生命分秒必爭
    2月6日4時,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郝進朝蜷縮著坐在地上,結束了連續11個小時的援建作業,終於可以緩口氣了。郝進朝是中交一公局集團八公司武漢地鐵6號線二期1標項目部支援隊的一名水電工人。這也是繼火神山醫院、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之後,該項目部第三次參加馳援建設。
  • 武漢13家方艙醫院位置圖出爐,將集中收治輕症患者
    據介紹,「方艙醫院」將全力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輕症患者——如果入住患者病情轉重,將進行轉院診療。  國家衛健委4日表示,「我們已調集20家方艙醫院,從今天開始將陸續到達武漢;我們又從全國陸續調集1400名護士到武漢看護患者;同時從中國CDC、中國醫學科學院、廣東省CDC調集了3個移動P3實驗室」。
  • 中國電建完成第二座武漢「方艙醫院」援建任務
    2月21日4時30分,中國電建水電四局武漢方艙醫院援建小分隊再交戰果:經過10小時挑燈夜戰,緊急援建的武漢捲菸廠方艙醫院項目圓滿結束。這是中國電建繼完成長江新城方艙醫院援建工作後,在一周內援建的第二所武漢市方艙醫院。
  • 武漢14座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病人從不敢進到不捨出院,經歷了什麼
    江漢方艙醫院院長孫暉在休艙後感嘆:「我們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30天的工作裡,我們積累了方艙醫院的經驗,也看到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方艙的35天,患者之間互相幫助,醫患之間高度協調,有醫生感慨,感覺二十年前那樣的醫患關係又回來了。
  • 曾捐建3家方艙醫院的湖北詩人閻志:12月武漢詩歌節等你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閻志迅速啟動抗疫援助,組織專機從多個國家籌措緊缺醫療防護物資,合作設立7家應急醫院,拿出企業物業改建成3家方艙醫院接治患者。 在這此主題發言中,閻志首先對疫情期間對武漢傾注大量關注、給予精神支持與關心的全國各位詩人表達感謝,「我非常樂意也非常榮幸接受邀請來成都參加中國詩歌節的活動。
  • 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關門大吉」
    3月6日,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宣布休艙。此前,武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於3月1日休艙,這是武漢市第一家休艙的方艙醫院。在場館原A1、A2、A3三個區域的基礎上,分為三個病區,設有醫護人員出入口、緩衝區、洗漱區、治療室等配套服務區。光谷方艙醫院資料圖。來源:湖北日報而在昨天上午,武漢另外一家方艙醫院宣布,合艙!3月5日上午,一陣陣的「加油!加油!」聲從武漢青山方艙醫院內傳來。
  • 武漢方艙醫院裡的河南教育力量 為初三女孩援建「學習聯盟」
    閱讀提示:在武漢市青山區方艙醫院裡,15歲女孩欣欣每天堅持上網課學習,這一場景感動了很多人。欣欣是武漢市一名初三學生,她和父母、哥哥一家四口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了解到正在備戰中招的欣欣心理和學習壓力較大,參與支援湖北的鄭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高率斌希望專業人士能夠為欣欣提供幫助。
  • 武漢·2020:每一個動人瞬間都是前行的力量
    無數個日夜的努力,遠不是一馬平川、高歌猛進的坦途,那些沒有打倒我們的,終將讓我們更強大。  2020年的日曆即將翻過。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放眼未來,我們的內心更堅定、精神更強大,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
  • 天翼雲硬核科技抗疫,向世界展現中國速度 科技抗疫的雲力量——以...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武漢告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讓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背後,凝聚了各方力量,其中就包括中國電信的雲計算、大數據等科技硬核實力。縱觀全球,目前疫情仍舊肆虐,新冠抗疫之路仍未結束。
  • 武漢第一家方艙醫院「休艙」!祝全部關門大吉!
    文/七隻小狼環球網3月1日報導,當天,武漢市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最後一批34名康復患者出院,礄口武體方艙醫院將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這家方艙醫院,也是武漢首家「關門大吉」的方艙醫院。武漢市第一批正式啟用的方艙醫院是在2月5日到2月6日,是由地鐵工人、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城管隊員和醫療專家等各方人員在29小時內晝夜不息搭建起來的。首批三所方艙醫院分別是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洪山體育館和武漢客廳,共設超過4000張床位,主要收治輕症患者與65歲以下的病人。這是為了將更優質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身體較弱的老年人。
  • 中交一公局集團全力搶建武漢長江新城方艙醫院
    2月18日10時,中交一公局集團八公司武漢地鐵6號線二期1標項目部青年突擊隊整裝出發,前往長江新城方艙醫院。這是自15日以來,該突擊隊第三次趕赴長江新城方艙醫院開展搶建工作。按照武漢市委「要把強化患者救治作為重中之重,繼續新建『方艙醫院』,打好提前量,力爭『床等人』」的防控疫情部署要求,江岸區政府於2月15日決定在位於朱家河村的長江新城開建一座大型方艙醫院。醫院計劃建設20個艙位,每個艙位面積1188平方米、3000多張床位,需在72小時內建成,將成為武漢市目前最大的一所方艙醫院。
  • EcoFlow移動儲能電源力援武漢方艙醫院
    140萬元的移動電源,輸送物資設備1004臺,將投放於需求最迫切的方艙醫院、疫情隔離場所等戰「疫」一線,確保救治工作順利展開。 據悉,EcoFlow得知武漢前線因方艙醫院接診病人數量激增、收治力度持續擴張,各類醫療設備如呼吸機、IT設備、電熱毯等都需要移動電源設備供應,病人和醫護人員都迫切希望有移動電源支持,以保障醫院順暢運轉。接到需求後,EcoFlow立即響應,啟動詳細的捐贈執行計劃。
  • 方艙醫院教患者跳舞的新疆姑娘:我與武漢有個約定
    還記得方艙醫院裡跳新疆舞的「大白」嗎?她現在過得怎樣了?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離不開全國支援湖北的白衣戰士,大夥還記得方艙醫院翩翩起舞的「大白」嗎?  巴哈古麗·託勒恆跳《黑走馬》舞蹈,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醫護人員救治患者,還能通過音樂舞蹈,為患者減壓。
  • 大慶小護士劉洋:方艙醫院當「翻譯」
    2003年,劉洋考入湖北鄂州大學的高級護理專業,畢業後回到家鄉大慶參加工作,當得知市裡要派醫療隊支援湖北武漢,她義無反顧地遞交了請戰書,因為那裡是她第二故鄉。在武漢沌口方艙醫院工作的21個日日夜夜裡,她與隊友和患者結下深厚友誼,許多患者出院前,都與劉洋有約定,疫情過後,一定要到大慶走一走、看一看。
  • 方艙醫院建設者王如霏:抵抗疫情悍衛家園
    【編者按】當疫情突發,人們心生恐懼時,有人卻逆行向前,奮鬥在火神山建設現場;當中國基建享譽世界,人們為之驕傲時,有人在收拾行囊,默默地開赴新的工地…… 中國是一個名字,背後有千千萬萬個奮鬥的你我;你我是普通人,融入偉大的事業就是偉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