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隨著最後一家方艙醫院在武漢休艙,14家方艙醫院全部正式休艙,方艙醫院完成了作為決勝戰役的生命方舟的使命。今晚20:25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 系列節目《戰「疫」故事》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疫情見證物收集人佟麗婭、沙溢為我們共同講述方艙醫院的戰「疫」故事。
說到方艙,很多人原來都不大了解,方艙其實是一個軍事術語,是一個可以隨意移動的方形房子。武漢的14座方艙醫院,從無到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樣的中國速度讓世界驚嘆,給所有患者帶來了希望。
疫情見證物收集人佟麗婭,在前段時間作為文聯的文藝志願者和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部分患者有過視頻連線,在視頻中她看到很多醫護人員、患者像一家人一樣互相關心,一同加油的樣子,充滿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佟麗婭今天帶來的是方艙醫院志願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90後的姑娘叫華雨辰。疫情爆發的時候,她主動加入了志願者群,她和有很多很多的志願者一樣。每天在外面,晚上不敢回家。去接送一線的醫護人員,哪怕進方艙醫院工作他們都不怕,但是進到家門的那一刻,心裡會特別難受。即使這樣他們也一直堅持做著,希望能一直陪伴到最後,誓與武漢共進退。志願者就像一顆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就會出現在哪裡。華雨辰說道「雖然我是女生,力量不夠,但需要我,哪怕力量再小多去一次也是多一份力量」。她不怕累,只要做的事情有用,她和志願者們一直在等著戰「疫」勝利的號角吹響。華雨辰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小學音樂老師,她帶著學校的孩子們排練了一首網絡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獻給那些抗疫英雄。武漢14座方艙醫院裡,活躍著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他們總是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與醫護人員一起託舉起了「生命的方舟」。
再見方艙,這是最令人心安的告別,最值得欣慰的再見。
疫情見證物收集人沙溢之前也和大家一樣,都沒見過方艙裡是什麼樣子。看到新聞報導裡才知道,方艙裡更想一個社區。方艙裡的患者都是輕症患者,方艙在他們的眼中不僅僅是一所醫院。方艙醫院裡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張文娟激動的說「這的病人真的從來沒有任何抱怨,武漢人民真的很偉大,武漢這座城市真的是英雄。」在疫情面前,我們看到的是堅強樂觀的美好氛圍,讓方艙變成了一座座熱情洋溢、能量滿滿的愛心驛站,這就是堅強的武漢人民。
35天時間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94支醫療隊的醫護人員進駐方艙。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給大家介紹了一位護士長,她叫寧豔婷,是河北援鄂醫療隊的一員。節目現場張國立與寧豔婷視頻連線聊起了在方艙醫院裡的日子。寧豔婷所在的方艙醫院大概有六七百位醫護人員,因為患者都是輕症的,所以他們每天的工作除了最基本的一些護理操作,主要負責豐富患者的生活同時進行心理疏導的工作。在工作中有一件事讓寧豔婷記憶深刻,有一位患者叔叔拒絕抽血,他說我堅決不出院。寧豔婷很好奇他為什麼會不願意出院,這位患者說,他跟他愛人和孩子都確診為新冠肺炎,當時他們生病以後內心是非常恐懼和無助的,但自從來了方艙醫院後,每天能看到醫護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來回走動,即便什麼都沒有做,他們也覺得特別踏實有依靠,他覺得方艙醫院這裡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正是因為這樣的感情,在離開醫院的時候醫生和患者都難捨難分。工作中寧豔婷是一個盡職的護士長,生活中也是一位母親,當記者走進方艙採訪的時候,她跟記者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拍一下我的防護服」,她在防護服上寫下了女兒的名字,她相信看到這一幕的女兒一定會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媽媽而驕傲。35天,一共有全國各地94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護人員進駐方艙,共治癒12000餘名患者。這在世界醫療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中國奇蹟,再見方艙,這是最令人心安的告別,最值得欣慰的再見。今晚20:25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系列節目《戰「疫」故事》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疫情見證物收集人佟麗婭、沙溢為我們共同講述方艙醫院的戰「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