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值得欣慰的再見,佟麗婭、沙溢講述方艙醫院的《戰「疫」故事》

2021-02-28 央視文藝

3月10日隨著最後一家方艙醫院在武漢休艙,14家方艙醫院全部正式休艙,方艙醫院完成了作為決勝戰役的生命方舟的使命。今晚20:25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 系列節目《戰「疫」故事》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疫情見證物收集人佟麗婭、沙溢為我們共同講述方艙醫院的戰「疫」故事。

說到方艙,很多人原來都不大了解,方艙其實是一個軍事術語,是一個可以隨意移動的方形房子。武漢的14座方艙醫院,從無到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建成並投入使用。這樣的中國速度讓世界驚嘆,給所有患者帶來了希望。

疫情見證物收集人佟麗婭,在前段時間作為文聯的文藝志願者和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部分患者有過視頻連線,在視頻中她看到很多醫護人員、患者像一家人一樣互相關心,一同加油的樣子,充滿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佟麗婭今天帶來的是方艙醫院志願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90後的姑娘叫華雨辰。疫情爆發的時候,她主動加入了志願者群,她和有很多很多的志願者一樣。每天在外面,晚上不敢回家。去接送一線的醫護人員,哪怕進方艙醫院工作他們都不怕,但是進到家門的那一刻,心裡會特別難受。即使這樣他們也一直堅持做著,希望能一直陪伴到最後,誓與武漢共進退。志願者就像一顆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就會出現在哪裡。華雨辰說道「雖然我是女生,力量不夠,但需要我,哪怕力量再小多去一次也是多一份力量」。她不怕累,只要做的事情有用,她和志願者們一直在等著戰「疫」勝利的號角吹響。華雨辰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小學音樂老師,她帶著學校的孩子們排練了一首網絡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獻給那些抗疫英雄。武漢14座方艙醫院裡,活躍著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他們總是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與醫護人員一起託舉起了「生命的方舟」。

再見方艙,這是最令人心安的告別,最值得欣慰的再見。

疫情見證物收集人沙溢之前也和大家一樣,都沒見過方艙裡是什麼樣子。看到新聞報導裡才知道,方艙裡更想一個社區。方艙裡的患者都是輕症患者,方艙在他們的眼中不僅僅是一所醫院。方艙醫院裡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張文娟激動的說「這的病人真的從來沒有任何抱怨,武漢人民真的很偉大,武漢這座城市真的是英雄。」在疫情面前,我們看到的是堅強樂觀的美好氛圍,讓方艙變成了一座座熱情洋溢、能量滿滿的愛心驛站,這就是堅強的武漢人民。
35天時間裡,有來自全國各地的94支醫療隊的醫護人員進駐方艙。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給大家介紹了一位護士長,她叫寧豔婷,是河北援鄂醫療隊的一員。節目現場張國立與寧豔婷視頻連線聊起了在方艙醫院裡的日子。寧豔婷所在的方艙醫院大概有六七百位醫護人員,因為患者都是輕症的,所以他們每天的工作除了最基本的一些護理操作,主要負責豐富患者的生活同時進行心理疏導的工作。在工作中有一件事讓寧豔婷記憶深刻,有一位患者叔叔拒絕抽血,他說我堅決不出院。寧豔婷很好奇他為什麼會不願意出院,這位患者說,他跟他愛人和孩子都確診為新冠肺炎,當時他們生病以後內心是非常恐懼和無助的,但自從來了方艙醫院後,每天能看到醫護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來回走動,即便什麼都沒有做,他們也覺得特別踏實有依靠,他覺得方艙醫院這裡才是最安全的地方。正是因為這樣的感情,在離開醫院的時候醫生和患者都難捨難分。工作中寧豔婷是一個盡職的護士長,生活中也是一位母親,當記者走進方艙採訪的時候,她跟記者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能不能拍一下我的防護服」,她在防護服上寫下了女兒的名字,她相信看到這一幕的女兒一定會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媽媽而驕傲。35天,一共有全國各地94支醫療隊,8000多名醫護人員進駐方艙,共治癒12000餘名患者。這在世界醫療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中國奇蹟,再見方艙,這是最令人心安的告別,最值得欣慰的再見。今晚20:25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系列節目《戰「疫」故事》疫情見證物講解員張國立、疫情見證物收集人佟麗婭、沙溢為我們共同講述方艙醫院的戰「疫」故事。

 

相關焦點

  • 方艙故事|為戰「疫」推遲披婚紗的「葡萄姑娘」
    吐魯番市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龔莉莉在工作日記中寫下了報名出徵武漢戰「疫」的初衷。90後的龔莉莉是吐魯番市援湖北醫療隊年齡的最小的隊員,她因為此次出徵武漢戰「疫」推遲了本來計劃好的三亞拍攝婚紗照的行程和計劃中的婚期籌備。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
    「高舉團旗跟黨走,唱響抗疫青春歌!」「心有大愛,疫散花開!」「十年磨劍,初心不變!」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昨天「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近200名師生醫護人員代表共同線上參會互動,在線觀看直播人數13.3餘萬。
  • 3位抗疫英雄深情講述戰「疫」故事
    重溫誓詞3位報告人均為獲得全國和省級表彰的抗疫先進個人,接下來,讓我們共同聆聽抗疫英雄的故事!陸定波:「拄著雙拐也要完成我的使命」我不圖別的,這就是醫生這個職業的職責所在。徐普查:退伍不褪色,召必回、戰必勝
  • 聽戰「疫」英雄講前線的故事!南方醫院舉行戰「疫」故事分享會
    5月25日下午,我院在150棟二樓第四教室舉行南方醫院戰「疫」故事分享會,邀請到了援武漢醫療隊隊長郭亞兵、隊員曾振華、史麗莎,援荊州洪湖醫療隊專家孫劍、隊員袁兆民、孫慧美分享戰「疫」故事,李文源院長主持分享會,朱宏書記做總結髮言,張廣清副書記為講述者獻花,全體院領導,機關、職能部門領導,科主任及護士長近
  • 【光影】戰「疫」瞬間,鏡頭裡的他們
    【光影】戰「疫」瞬間,鏡頭裡的他們 2020-04-26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聆聽戰「疫」英雄故事!紀錄片《我的戰「疫」》走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為主題的紀錄片《我的戰「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舉行。活動現場播放了紀錄片《我的戰「疫」》,一段段有血有肉流淌著真情與大愛的英雄故事娓娓道來:自尊心超強且執拗的37床患者重獲新生、平時沉默寡言的「話療」醫生紀洪生、獨自在方艙面對生死的9歲女孩小雯雯那句發自肺腑的「我替武漢謝謝你」……在場的許多學生都因此深受感觸,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 見證方艙醫院的最後時刻:縱有不舍,仍願後會無期
    繼3月9日江漢方艙醫院休艙後,3月10日,武漢市最後的兩家方艙醫院——江夏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也正式休艙,這標誌著武漢14家方艙醫院全部完成使命。最裡面的一層多是醫護人員寫的,為患者們加油打氣,越往外患者的筆跡越多,其中一張寫著,「我出院啦,不舍說再見,謝謝你們的照顧!」順著螺旋形的臺階下至一層,在各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引導下,康復患者們正排隊走出隔離病區,走向不遠處的公交車或計程車,這些車輛將帶著他們去往康復點,進行14天的隔離。從大門到車上這段路,他們所帶的物品還要經過4道消毒程序。
  • 講述戰「疫」一線的故事
    講述戰「疫」一線的故事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03-0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紀錄片《我的戰「疫」》走進濟南一中 戰「疫」英雄講述「疫」線故事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2日訊 為了激發青少年樹立責任擔當意識,新學期伊始,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以「身邊最閃亮的星」為主題的紀錄片《我的戰「疫」》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9月20日下午濟南一中專場如期舉行。
  • 瀘州老窖攜手央視《故事裡的中國》 講述年輕一代的戰「疫」故事
    12月5日晚八點檔,由瀘州老窖·國窖1573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播出《戰「疫」中的青春》,這也是繼《鍾南山》之後,節目對戰「疫」英雄和戰「疫」精神的再度致敬。
  • 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意味著什麼?
    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意味著什麼?背景:3月1日下午,武漢市武體方艙醫院送走了最後一批康復出院的患者,在其他76名患者轉診後,武體方艙醫院進行「休艙」處理,不再接收患者。小蔣隨想:這是首家「休艙」的方艙醫院。
  • 戰「疫」故事|福建省人民醫院院長陳捷:我們來了,就是來「清艙」的!
    福建第九批馳援湖北醫療隊於2月15日出發,2月16日入駐武漢光谷方艙醫院, 3月18日返回福州,4月1日結束醫學隔離。短短一個多月的援鄂工作,給陳捷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回憶。「閩山漢水,與子同袍;山海迥異,日月同天。大醫精誠,止於至善;勇者逆行,攜手共戰。」
  • 轉戰三家方艙醫院25天,這位醫生解鎖不少戰「疫」技能
    方艙醫院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首戰火線加盟武昌方艙,她是第一批醫生「自從疫情來襲之後,我們大學同學群就經常討論,前線是什麼樣,該怎麼防護,聽多了就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2月5日凌晨四點,劉玉立接到醫院通知後果斷報名,成為武昌方艙醫院的首批醫生。「只跟老公和婆婆說了一下就走了,父母都來不及講。」
  • 【講好抗疫故事】致敬英雄!親聆贛州一線醫護講述抗疫故事
    5月15日下午,贛州市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邀請到6名援助湖北一線的「逆行英雄」,講述贛州市支援湖北醫療隊在湖北抗擊疫情故事。  在隨州支援工作期間,隊員們無懼艱險,克服重重困難,用仁心大愛和踏實勞作,在荊楚大地上傾注激情、揮灑汗水,始終堅持「隨州不全勝、我們不撤軍」的戰「疫」信念,把自己當隨州人、把隨州人當親人,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隨州戰「疫」的最終勝利,126名隊員實現了「零事故、零感染、零投訴」的工作總目標。
  • 4個人在武漢戰「疫」30天,用一部微紀錄片引發千萬圍觀
    真實講述武漢一線民警戰「疫」故事 「從來到武漢的那一刻開始,危險就始終伴隨在身邊,我知道這是一場無聲的戰鬥,我也知道,我正在經歷的是看得見的歷史……」短片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徐徐展開,平實細膩的畫面,真情流露的講述,配合帶有電影莊重感的音樂,都真實得足以觸動人心的。
  • 武漢方艙醫院「最安全配送小哥」,源動力來自南翔!
    近日,在武漢光谷方艙醫院 這個抗擊新冠肺炎的核心戰場上 出現了一位「最安全的配送小哥」 這位「最安全配送小哥」的線控底盤及車身系統 正是出自於南翔鎮引進的科技企業
  • 戰「疫」每日觀察丨飛舞的紅窗簾連續劇與方艙裡的廣場舞
    這事讓人想起了方艙醫院裡的廣場舞。醫者、患者,舞之蹈之。還有雷神山醫院裡,遼寧來的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在走廊白板上畫下的漫畫,那裡有他們家鄉的山水,還有患者寫上去的祝福。在戰「疫」的艱難歲月裡,這些點點滴滴,都令人難忘。記住這些溫馨與樂觀,並不意味著忘記磨難與悲傷。
  • 財新報導《方艙裡的故事》榮獲中國經濟媒體抗疫短視頻大賽二等獎
    [財新傳媒公告板]  4月21日,中國經濟媒體「共同戰疫 健康吉利」短視頻大賽在京揭曉,財新報導《方艙裡的故事》榮獲大賽二等獎。  《方艙裡的故事》由財新特派武漢記者丁剛、蕭輝拍攝於武漢現場,通過在武漢方艙醫院實地採訪,記錄下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故事與珍貴畫面,展示了在新冠肺炎的攻堅階段,武漢方艙醫院的醫護人員團結一心、頑強拼搏的抗疫精神。
  • 中新社推出五集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
    中國本土的現存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大大減少,越來越多學校、企業復學復工,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也逐漸恢復城市活力,人們可以捧起久違的熱乾麵了。  抗擊疫情的階段性成效,是中國人民用兩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換來的,這段歷史值得認真回顧、深刻反思。3月30日,中新社推出5集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系統梳理中國戰「疫」進程,全景展現疫病突襲狀況下的中國作為,值得關注。
  • 上海出品,紀錄片《生命·方艙》為生命方舟留下影像志
    因為片中既包含了曾在新聞和社交網絡流傳的那些令人眼眶發熱的場景,如防護服上的畫與字,如病床邊的廣場舞等;更包羅了許多詳實數據,如武漢啟用的方艙醫院數量、病床數量,如最忙時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等。換言之,《生命·方艙》不是一部疫情中的「故事會」。它更像是2020年方艙醫院的「全景式備忘錄」,是新聞人以專業與理性、同時帶著具有共鳴的情感,從大量素材中凝練出的方艙醫院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