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人在武漢戰「疫」30天,用一部微紀錄片引發千萬圍觀

2020-11-17 騰訊網

《我在武漢戰「疫」30天》

這一次逆行比想像中的更加艱難,卻無比堅定。

從大年初七開始到現在,人民公安報、中國警察網戰「疫」融媒體報導組的四位記者已經在武漢連續作戰了一個多月。在30多天的時間裡,他們見證了什麼?又正在經歷著什麼?

3月3日,一部名為《我在武漢戰「疫」30天》的微紀錄片在各大媒體平臺播放,並被重點推薦。記者用鏡頭真實展現了武漢民警的抗疫日常和心路歷程,引發共鳴。僅在一天之內,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短短3分多鐘的作品,不只講述了一線記者隨警作戰的經歷,更反映了一個集體共同戰「疫」的決心和力量。

30天戰鬥全記錄!

真實講述武漢一線民警戰「疫」故事

「從來到武漢的那一刻開始,危險就始終伴隨在身邊,我知道這是一場無聲的戰鬥,我也知道,我正在經歷的是看得見的歷史……」短片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徐徐展開,平實細膩的畫面,真情流露的講述,配合帶有電影莊重感的音樂,都真實得足以觸動人心的。

跟隨著記者的鏡頭,我們看到了守護武漢這座城市的英雄們:一張張請戰書,一個個逆行的身影,那是英雄的選擇;在基層社區、村社鄉關,他們苦口婆心的勸導、服務群眾,在保障一線、防控卡點,他們晝夜值守、義無反顧。每一天,英雄的故事都在上演。他們中的許多人,叫不上名字,也看不清在護目鏡下他們的臉是什麼樣子,白色防護服上「警察」兩個字就是他們存在的方式!

這部由中國警察網原創,真實講述武漢一線民警戰「疫」故事的微紀錄片,一經播出,就被學習強國、人民號、央視頻等媒體在首頁推薦,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在武漢的記者也是英雄!

他們正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

「在武漢的記者也是英雄!致敬!」「記者是見證歷史的人,感謝你們的辛勤付出。」「記者們也要注意防護,期待你們平安歸來!」一聲聲祝福,一句句鼓勵,視頻發出後,網友們紛紛向一線記者致敬。

這一個月來,每一天前方記者都奔波在採訪的路上,,他們深入社區、檢查站、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警務室、街頭卡點……跟隨病患轉運、護送防疫物資、勸導社區群眾,哪裡有公安民警,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白天採訪,晚上寫稿,整理素材,連夜回傳,這是一線記者的日常。就像記者李昌林所說,「公安民警每天都戰鬥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時刻面臨著生命危險,看到這些,我們的心情是複雜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忙起來。」

為拍攝這張照片,記者爬了30層樓。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你很難想像他們身上的那種執著。2月5日晚,張錚和師二洋兩位記者為了蹲守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接收首批患者,在陰雨中,足足等待了5個多小時;為了拍攝延時攝影,師二洋爬了30層樓梯,凌晨4點架好機器,只為捕捉到太陽噴薄而出,第一縷陽光灑向火神山的畫面,完成拍攝後,他寫下了這樣一段配文:「伴著清晨第一縷陽光,火神山醫院迎來了正式交付後的第一個清晨,數千工人日夜奮戰,億萬人民時刻關注,陽光衝散陰霾,我們努力的前方就是黎明,感恩!加油!」

「疫」路同行,奮戰到底!

前後方通力配合形成戰「疫」合力

記者王傳宗在他的採訪手記中寫道:「公安民警是接觸群眾最廣泛的群體,民警和我們被感染的機率都是極大的。大家也會怕,但所有人都會擰成一股繩,對準同一個目標,齊心協力,因為我們知道,這是戰勝疫情的唯一方法。」

30天,4個人,傳回上百篇稿件、圖片和超過100GB的視頻素材。單單是視頻,後方就加工製作70餘條,先後分發到中國警察網各個平臺,截至目前,總播放量超過1.8億。

部分報導回顧>>

在這些短視頻作品中,有獨家新聞「火神山警務室掛牌成立」,有極具現場的隨警作戰轉運病患vlog,也有溫情感人的人物採訪《探訪長江大橋執勤民警的元宵夜》,更有「零距離看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日常」的獨家直播。從第一條視頻,第一場直播到《我在武漢戰「疫」30天》微紀錄片誕生,每一部作品都是前後方通力協作的成果,凝聚著太多的汗水與感動。

為保障方艙醫院直播效果,後方提前策劃,前方實地踩點,直播中全程連麥。耳機粘了三層膠布,護目鏡上集滿水汽,每一個人都在拼盡拼盡全力,只為把最真實的方艙醫院呈現給關心它的所有人。

為了將30天的工作內容展現得更加豐富完整,主創團隊通宵創作,一天內敲定腳本,兩天內從75GB的視頻素材中梳理分類,篩選畫面,後期在經歷了多次溝通,反覆修改,精心打磨後,最終完成創作。為了最大化體現原創作品的社會效益,人民公安報、中國警察網旗下新媒體全平臺充分發揮優勢,全力推送,公安抖音矩陣、全國公安新媒體矩陣迅速進行轉發聯動。

「轉發致敬!」「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我們一定贏!」瞬間,溫暖的話語接力刷屏。

疫情是冰冷的,所以我們更需要正能量。面對疫情,人人都不是旁觀者,無論是衝在前線,還是堅守後方,每一個人都是戰士,心中都有一個信念:只有勠力同心,才能都匯聚中國力量,只有通力配合,才能共渡難關,抵達勝利前方。

特別提示

中國警察網聯合移民管理局推出了「出入境信息一鍵通」,讓你迅速獲取各國臨時出入境管制措施和我國口岸通行情況。

此外,我們還特別推出「公安民警疫情應對身心健康手冊」、「確診患者同城查詢」、「謠言粉碎機」以及「知識問答」欄目,讓你隨時掌握最權威的疫情動態。

進入中國警察網微信頁面,點擊底部最右側【抗擊疫情】菜單,輕鬆查看!

文字 | 王希

視頻剪輯 | 侯澤武

編輯 | 耿寅

審核丨徐琦

趙克志部署打擊治理跨境賭博工作

明人不說暗話,我想見你。

相關焦點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2月22日,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開播,並在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和點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自2月3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微紀錄片:疫情危機中的「紀實先鋒」
    電視臺、視頻門戶網站等專業機構和普通民眾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將鏡頭對準抗疫一線,第一時間傳播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凝聚起強大的抗「疫」正能量。 武漢市於2020年1月23日10時開始封城,武漢自由影視工作者「蜘蛛猴麵包」於當天18時27分在其個人微博發布了微紀錄片《封城》,通過作者的主觀視角,記錄下了武漢封城第一天的街頭、商場、藥店等場景,用影像還原一個真實的武漢。
  • 王永利:微紀錄片·小中見大,快速反應,直擊一線戰疫故事
    「眾志成城 共同戰疫」,總臺電視紀錄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有責任,有擔當,也是最可愛的「逆行者」,深入一線,用鏡頭聚焦重大疫情中個體人物的命運,暖心呈現中國人的抗疫故事,其中,微紀錄片,小中見大,快速反映,既有思想性,也有藝術性,直擊抗疫一線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成為深受廣大幹部群眾歡迎的一種報導形態
  • 人物微紀錄片《武漢志工》
    新冠疫情在武漢暴發初期,確診病例持續增長,市民存在恐慌無助的消極情緒。各地醫護馳援給了武漢人信心,但短時間內後勤保障無法完善。中新網視頻中心策劃了一個志願者選題,特派武漢的前方記者孫恆業多方尋找發掘了快遞員汪勇的故事。汪勇是武漢一名普通快遞員,因疫情嚴重,快遞不能送了,他瞞著家人主動為醫護人員籌物資、送餐及接送上下班,頻繁出入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金銀潭醫院等。
  • 微紀錄片:小視角呈現多彩中國
    這正是微紀錄片與大多數短視頻的不同之處。20世紀90年代已有「微型紀錄片」的說法,其特點被概括為「製作周期短、耗資小、傳播速度快,一般情況下,長度為5~10分鐘」。2012年前後,微紀錄片有了新的表述:「新媒體正在逐步改變紀錄片的生產、傳播、營銷過程,而微紀錄片在生產方式上,具有製作周期短、個人化程度高、生產成本低、手機拍攝、實時傳輸、實時話題等特點。」
  • 微紀錄片:小視角呈現多彩中國
    2012年前後,微紀錄片有了新的表述:「新媒體正在逐步改變紀錄片的生產、傳播、營銷過程,而微紀錄片在生產方式上,具有製作周期短、個人化程度高、生產成本低、手機拍攝、實時傳輸、實時話題等特點。」同一時期,一些紀錄片評獎中開始設置「最佳微紀錄片」獎項,對微紀錄片創作方向進行引導。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的時間被匆匆忙忙的腳步切割成碎片。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讓人從憂心到安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這個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正常生活節奏的庚子新年,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猶如一劑強心針,給處於擔憂焦慮中的人們帶來了信心和安心,更重振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勇氣和決心。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2月2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和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點讚。   一、彰顯對生命的關照,讓普通人的生命抗爭成為高尚主題   嚴格來說《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是一個連續的系列,第一季播出了9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留守武漢的外國人等親歷者,用視頻記錄下疫情發生初期的工作和生活景象。
  • 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中國記「疫」:武漢「封城」,中國戰「疫」如何打贏「保衛戰」?  中新社記者 邢翀  2020年元旦前夕,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診斷病例,這是一種此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過的冠狀病毒。
  • 紀錄片《同心戰「疫」》在獨山引發熱烈反響
    近日,由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製作的六集大型紀錄片《同心戰「疫」》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紀錄片通過大量珍貴影像,真實、全面地記錄了中國人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歷程。紀錄片一經播出,引發獨山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武漢加油》
    :《武漢加油》作者:劉瑀彤  濟南世紀英華實驗學校五(4)班指導教師:李夢琦 2020年的春節,本應是一場舉國歡慶的節日,可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所破壞。雖然被疫情困在家裡不能出門,但我們的國家並沒有拋棄武漢,2020年1月國家正式發布派多家醫院去支援武漢,從各個地區抽調部分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還在不斷向武漢運送消毒液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一些醫護用具。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無數醫護人員不退縮,無逃兵,做堅定的「逆行者」,他們用大愛續寫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神聖詩篇。
  • 10件新媒體戰「疫」精品的創作秘笈
    在40餘篇「武漢日記」中,我們記載了幾十個鮮活人物,他們的故事為復盤戰「疫」提供了另一種角度和參考。戰「疫」中,有溫情也有苦情,而「武漢日記」力求為每一種情緒找到出口和歸宿。比如《我的城,我來救》這篇日記,就發出了戰「疫」初期武漢人積極自救的吶喊;再如《武漢,要有光》這篇日記,為全社會扛過「至暗時刻」帶來了溫暖與力量。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大小屏同步播出的紀錄片
    2月3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在昨天的紀錄片中,展示的就是「憨豆先生」唯一欽定模仿者「Mr.Pea逗逗先生」(快手ID:1102285661)的戰「疫」日記。
  • 精英律師徐匯版上線,法律戰「疫」趕緊來圍觀!
    精英律師徐匯版上線,法律戰「疫」趕緊來圍觀!徐家匯街道聯合徐匯區司法局、上海百事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熱線+真人秀+直播」的戰「疫」三大舉措,為企業「戰疫」全面賦能。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在2月9日播出了模仿演員「憨豆先生」的故事後,#「豆豆先生」在武漢為中國加油#的話題登上當晚的微博熱搜榜第二位,截至13日,該話題閱讀量已達4.6億,討論量14.6萬。這集讓更多觀眾了解到更多的「豆豆先生」們對中國、對武漢的支持和相信,體現了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可以超越國界的希望才是值得人類共同珍視的。
  • 對話人民網武漢戰"疫"人:「我的城就是我的家」
    *第一期: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戰地情緣」讓我們勇往直前 *第三期: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我們在全國各地戰「疫」守家  編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湖北(武漢)是主戰場。
  • 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1月22日上映
    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1月22日上映 2021-01-18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紀錄」聯合快手推出Vlog《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2 月 3 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
  • 《安家》武漢送餐暖心應援 共戰「疫」弘揚時代正能量
    今日,安家劇組與美團外賣合作開展「安家劇組武漢送餐」公益活動,並同時曝光「抗疫前線,安家同行」應援視頻與應援劇照,戰「疫」宣言與暖心祝福都傳遞出《安家》肩負幸福人生的時代正能量。 《安家》加入醫護緊急專供餐行動 致敬武漢醫護工作者 「抗疫前線,安家同行」武漢送餐活動,是來自《安家》劇組工作人員的一份心意。
  • 竹內亮:我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在日本火了|我的戰「疫」(七十)
    我們策劃一天,拍了2天,剪輯一天,一共只花了4天時間。20多年了,我一直從事紀錄片攝製工作,這是最火的一部。我是日本千葉縣人,老婆是南京人。她在日本留學時,我們相識、結婚。2013年,我們搬到南京,開了一家傳媒公司,老婆是老闆。公司主要從事短視頻的拍攝製作。2月中旬,我從日本出差回來,隔離兩個星期後,才開始上班。我喜歡在外面跑來跑去,不喜歡宅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