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讓人從憂心到安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1-20 光明數字報

    在這個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正常生活節奏的庚子新年,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猶如一劑強心針,給處於擔憂焦慮中的人們帶來了信心和安心,更重振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勇氣和決心。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透過醫生、護士、軍人、市民、快車司機、外地人、外國人等各行各業普通人的鏡頭串聯起一個個默默堅守、團結努力的武漢時刻。凌晨五點,武漢市肺科醫院,工作了四個多小時的護士胡雪珺從病房出來和同事換班。長時間佩戴的防護裝備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汗水浸溼了她的衣服和頭髮。可剛休息沒多久,她又穿上防護服,帶上三層手套,推起小推車在隔離病房區為患者遞送食物、輸液治療。李小雷是楚天音樂廣播的主持人,這段時間裡,他一直在用信心飽滿的聲音為聽眾播報疫情狀況。在他看來,只要有一個人聽到,他的堅守就有意義。除了學習刷題,被「宅」在家的初三學生子嵐還和媽媽一起練毛筆字、和爸爸合奏唱歌,努力讓疫情造成的「空檔期」變成補足學習短板、陪伴親人家庭的美好時光。從不同人的鏡頭中,我們看到了相同的「堅守」:一線醫護人員的堅守、崗位上媒體記者的堅守、家中普通市民的堅守……這些堅守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織成一張網,共同努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2月3日以來,《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用戰疫進展和溫情故事為觀眾注入了源源不斷的信心。通過5G慢直播,網民能夠實時觀測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情況,見證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海軍醫療隊隊員李晨瞞著母親從上海來到武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師吳孝文受命援助湖北等,這些冒著生命危險前來救助生命的勇士都是武漢堅強的後盾。更暖心的是,面對疫情自願留在武漢的「憨豆先生」模仿者英國演員Nigel,讓中國人民感受到了外國友人的義氣與善良。在「豆豆先生」製作的支持武漢的正能量短視頻中,小區居民大喊「武漢加油」的瞬間也被記錄上傳。當我們從外國人的視角再次觀看這個齊聲吶喊的時刻,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從內心深處喚起感動。隔離病房裡,患者感覺自己一天比一天好;隔離病房外,不同地域,甚至不同膚色、語言的人都在攜手對抗疫情。在這些通過「我」的視角記錄下來的日記中,充滿著正在發生的、關於幫助和希望的故事,它時刻溫暖著每個人的心靈。

    面對社會突發事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第一時間給予關注和作出反應:創新策劃,向有潛力的視頻作者定向邀約、專門定製;快速上線,以超越傳統紀錄作品生產速度的效率推出作品;大小屏聯動,電視端具備網際網路基因的微9時段聯合網絡端立體傳播。當下,達到全網互動、全媒調度、全網傳輸、全域覆蓋融媒體傳播效果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真正實現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受疫情影響,無法深入實地進行拍攝的局限,反而推動了「日記Vlog」這種更符合網生受眾審美特性的拍攝手法在紀錄片領域的延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守正創新,通過與快手等平臺的合作突破,實現了紀實手法的革新。針對疫情特殊性採取Vlog創作方式,利用有限素材資源「實時」進行作品供給,每集時長僅有5分鐘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凝聚著作者和導演夜以繼日的心力投入,也因此具備了更能引發受眾共情共鳴的細膩情感。《武漢:我的戰「疫」日記》不僅成為紀錄片社會屬性的一次放大體現,也預示著紀錄頻道加強社會現實題材創作的發展方向。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承載的不是幾個人幾天的生活體悟,而是上千萬人幾十天的付出奮鬥。在需要繼續堅守的時光裡,它將幫助更多人化憂心為安心,一起迎接春暖花開的美好明天。

    (作者:趙聰,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2月22日,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開播,並在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和點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自2月3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戰「疫」日記
    書名:戰「疫」日記作者: 作者簡介光明日報社武漢一線報導組光明日報首批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報導組於這一刻,我們向武漢出發2.戰「疫」的力量3.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4.於是,趁著醫護人員工作間隙,張玲用手機為他們各自錄製了一段對家人的祝福,也記錄下他們一線戰「疫」的點點滴滴。張玲的這一舉動,不僅讓醫護人員十分感動,也感染了更多住院患者:到了用餐時間,看到醫護人員分飯、發飯忙不過來,一些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會主動過去幫忙;同病室患者出現突發狀況,周圍病友會主動幫忙打水取藥、找醫護人員;有些病人與醫護人員交流時普通話說得不好,旁邊會有人主動幫著「翻譯」。
  • 新聞海報、H5、手繪……光明日報全媒戰「疫」
    1月29日,光明日報首批赴武漢一線報導組出發前合影。光明日報一線報導組赴武漢兩周,發回了幾十篇人物報導。兩微一端為此開了一個專欄:「武漢面孔」。其中一位主人公,叫王利。2008年,她18歲,在四川漢旺鎮。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大小屏同步播出的紀錄片
    2月3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在昨天的紀錄片中,展示的就是「憨豆先生」唯一欽定模仿者「Mr.Pea逗逗先生」(快手ID:1102285661)的戰「疫」日記。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截至2月13日,《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在「央視頻」平臺的累計播放量已達674萬人次,推薦量達7億;在快手平臺,已經累計有1409萬人觀看了直播。節目與觀眾一起見證每一份執著的信念與希望,溫暖與感動。《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的出發點在於「記錄真實的武漢時刻」,於是我們看到:今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時刻。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月3日起央視播出
    央視紀錄頻道(CCTV9)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截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醫者仁心,在戰「疫」一線熠熠閃光-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們奮不顧身、無所畏懼,有些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醫務人員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贏得了全社會高度讚譽」。光明智庫約請醫學專家,結合戰「疫」實踐為您探尋「醫者仁心」背後的基因密碼,為破解公共衛生危機、守衛人民健康凝聚力量。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親歷者視角記錄最真實的戰「疫」
    2月3日起,中央電視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人,這些疫情親歷者從不同側面、通過第一視角向觀眾講述了整個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短視頻採用Vlog(視頻日記)方式製作,每集5分鐘。
  • 「央視紀錄」聯合快手推出Vlog《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2 月 3 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看到了,就不孤單
    來源:傳媒內參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 陰麗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了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留守武漢的外國人等。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戰「疫」日記》:記錄一線最真實、生動、溫暖、感人的戰「疫」故事
    為了更好地展現出此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英雄的中國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致敬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各條戰線的同志們,《戰「疫」日記》一書,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由光明日報社武漢一線報導組編寫,直擊一線,深度挖掘、全面闡述,用一篇篇生動、溫暖、感人的文字報導,跟進式展現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實場景,展現出此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英雄的中國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勾勒出各行各業湧現在城市抗疫一線的英雄群像。為解讀各行各業打好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重要參考。
  • 紀錄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持續熱播
    ,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這就是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該系列第一季首播於2月3日,第一季播出9集後就創造了視頻觀看量1.57億的成績。2月22日,第二季再次開播。
  • 戰「疫」中的青春日記丨「疫」線上的無悔諾言
    團團近期陸續刊載來自防控疫情一線青年們的「戰『疫』青春日記」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每一位青年能在這次戰『疫』中以一名普通志願者的身份貢獻自己的力量,我覺得很驕傲,現在也正是我履行服務西部誓言的時候。」02張柏瑞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用實際行動和防疫工作人員共同守護著蒼溪的重要門戶。到崗的第一天,他第一時間向團縣委申請到火車站開展志願服務。
  • 人民網、光明網兩大央媒聯手酷狗音樂用歌聲戰「疫」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人民網、光明網兩大央媒在戰「疫」活動中持續發力,聯合酷狗音樂新媒體平臺,發布權威疫情信息、科學防疫知識的同時,還發起多個「音樂支援武漢」的媒體融合活動,為全國網民搭建起用音樂傳遞戰「疫」力量的新媒體輿論平臺。
  • 百花文藝出版社與《光明日報》文藝部聯合推出《致敬英雄——2020...
    「雖然不在抗疫一線,但能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抗疫圖書的出版中,儘可能做到精益求精,也是盡一份出版人的責任,表達對戰『疫』逆行者的一份敬意吧。」  讓趙世鑫全身心投入的是百花文藝出版社與《光明日報》文藝部聯合推出的新書——《致敬英雄——2020抗疫報告文學集》。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2月2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和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點讚。   一、彰顯對生命的關照,讓普通人的生命抗爭成為高尚主題   嚴格來說《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是一個連續的系列,第一季播出了9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留守武漢的外國人等親歷者,用視頻記錄下疫情發生初期的工作和生活景象。
  • 10件新媒體戰「疫」精品的創作秘笈
    報導採用日記體例,融合圖片、人物特寫、現場直播等表現形式,記錄了幾十個鮮活的人物故事,為戰「疫」報導提供了微觀視角,也是一次兼顧傳播效果和社會效益的全媒體報導生動實踐。創作感言人民網記者王欲然:真實反映武漢戰「疫」狀態是「武漢日記」這部作品的初衷。
  • 「我願讓音樂成為戰歌」 人民網、光明網聯手酷狗融合抗疫
    「疫」活動中持續發力,聯合酷狗音樂新媒體平臺,發布權威疫情信息、科學防疫知識的同時,還發起多個「音樂支援武漢」的媒體融合活動,為全國網民搭建起用音樂傳遞戰「疫」力量的新媒體輿論平臺。在「為愛合唱,『益』聲有你」活動中,僅2天就有超過30萬網友參與到「點亮廣州塔」的行動中,並由酷狗直播歌手在線下主持了點亮儀式。在40組當紅直播歌手的領唱下,與來自五湖四海的網友雲合唱重新創作戰「疫」歌詞的《海闊天空》、《讓世界充滿愛》,以歌聲致敬生命,用音樂溫暖你我。在《一人一句祝福,為武漢加油》留言區內,滿屏「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更是匯聚了萬千音樂人和樂迷的心聲和信心。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發布
    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記者 盧小偉 李昆勵)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全國醫護人員白衣執甲、抗擊疫情,廣大新聞工作者也衝在一線,記錄戰「疫」。11月19日下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融合發展中的內容創新創優」分論壇發布了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精品案例。地方媒體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體十大精品案例分別亮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