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看到了,就不孤單

2021-02-21 傳媒內參

來源:傳媒內參

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 陰麗萍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了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留守武漢的外國人等。

這些親歷者都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向觀眾講述了疫情下自己的工作、生活,讓觀眾看到了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看到了危難中的那些守護相望,微觀記錄了真實的「武漢時刻」。

網生紀錄片:

與新聞賽跑讓人心安定

在武漢疫情發生後,紀錄頻道與總臺新聞中心、湖北廣播電視臺等傳統媒體,以及快手、二更、VUE等短視頻平臺開啟了深度合作,共同徵集作品,並向有潛力的視頻作者定向邀約,專門定製。這種創作模式不同於以往的紀錄片,它與時間賽跑,與新聞賽跑。它打破了紀錄片過往的界限,是一種網生的新派紀錄片,突破了以往紀錄片小眾圈層的「結界」,探索了一個更大的表意空間。

尤其,這一系列節目是在疫情發生時及時推出的,它雖然每集只有5分鐘,體量很輕,但這讓傳播更加及時迅速,符合疫情下人們想快速了解更多信息、了解別人是如何生活、救援人員是在如何工作的訴求。

海軍融媒體記者王震宇在武漢休假,卻被臨時召集復工,拍攝前來援助的海軍醫護。在漢口醫院,他的鏡頭裡,90後的戰友李晨雖然工作忙碌壓力重重,但仍舊樂觀堅強。李晨怕媽媽擔心,就沒告訴媽媽前來支援的消息,但她一句「我沒來武漢」,讓福爾摩斯般的媽媽抓到了漏洞,「你肯定去了,不然你會說沒去而不是沒來」,秘密就這樣洩露了。

被抓包的李晨笑著說出了這段故事,但提到媽媽的叮囑,這個開朗的女孩子卻哭了。她,以及她背後那些渾身汗溼的醫護人員,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群像。他們帶著沉甸甸的愛而來,不怕犧牲,努力奉獻,是我們的堅強後盾。

李小雷是楚天音樂廣播的主持人,疫情期間,他仍然繼續工作。他的鏡頭下,記錄的是武漢這座城市應對這場疫情的變化,那種從肌裡到毛細血管的變化。他去買菜,你會看到超市裡菜肉種類豐富,很多菜甚至都來不及上架。單位裡設置了專門收集口罩的垃圾桶,還要數次測體溫。他的工作間裡,話筒也戴上了口罩。

這一天天的變化,讓我們知道武漢這座城市在如何運轉,國家在做著怎樣的努力。這段時間,湖北廣播的十套頻率都在堅持工作,不間斷地播放著疫情的進展。小雷說,他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聽自己的節目,但只要有一個人聽到,這樣的堅守就是有意義的。

同步記錄,同步看到別人的工作與生活。在這個與疫情拼搏的特殊時刻,這樣的傳播比拼的不僅是速度,它還承載了讓人心安定、社會穩定的使命,有著更深刻的社會學意義。這樣的視頻就像鐘擺,在每天看似不變的生活裡,通過這種有確定感、有安全感的傳播,平靜著觀看者的焦慮。

顆粒度飽滿無需相見的共生

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由主角自己拍攝,作為一種自我表達的UGC內容,其年輕化屬性十分強烈,這正是當下視頻內容領域的真實寫照。

這種拍攝有著人格化表達的特點,它親切的鏡頭語言顆粒度飽滿,容易讓人產生移情和共情的想像。這種第一視角的真實感剔除了腳本限制,顯得靈動自由,貼近生活。而其正面積極的內容,又為那些處在疫情壓力中感到焦慮、有點困擾的群體提供了「生活在別處」的參考,讓他們能暫時從現實的困頓中逃離,獲得某種心理上的慰藉。

曾宇辰一家人不能出門,但家裡所有人卻都在努力,他們讓這個年保持著該有的儀式感。他們貼春聯、準備年夜飯。雖然頭頂有著疫情的巨大壓力,但這個家的每個個體都在努力營造著輕鬆幽默的家庭氛圍。媽媽臭美抹口紅,想要被拍得更美。小貓的監工下,爸爸在不情不願拖拖拉拉地打掃衛生。這不就是普通人生活的日常嗎?從這一家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達觀與堅韌。

1月1日,「憨豆先生」的模仿者英國演員Nigel因工作來到武漢。疫情發生後,家人勸他回家,但他認為這可能會將病毒傳給他人,是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此選擇留在武漢。在武漢停留期間,他製作了一系列有點尬但卻好玩的正能量短視頻。這個人物的出現讓《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的視角更加多元豐富,而努力使用筷子、開朗面對疫情的「逗逗先生」很鼓舞人。

搬茶葉時候,有人用川味普通話邊笑邊說「哪有時間泡啊」,發出這樣呼叫的是援助湖北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師吳孝文。帶茶葉「出徵」,川普的那種聲調,讓吳孝文這個人物立刻生動起來了,然而面對未知的病毒,吳孝文的工作卻是沉重的。

在武漢市第十一人民醫院他工作的護區,30個病人只有9個護士在護理,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休息。由於算密切接觸者,他們平常只能儘量在一個通道呆著。給同事過生日,也只能是簡單唱個歌。但患者的幾句話就鼓勵了重壓之下的吳孝文。

「請幫我開燈,我要拍照片。」

「為什麼?」

「幫助過我的人我都要拍。」

短片裡唱道,「如果有一天它也需要我,搭把手就過了」。吳孝文說,武漢不要慌,我們都是你的堅強後援團。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疫情之下,原本陌路的人們擰成了一股繩,編織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和大愛,而團結就是這個國家的免疫力。

這些視頻的創作者和觀看者,產生了一種無需相見的共生關係,只要被看到,就不再孤單。而這一個個視頻匯聚起來,會給普通人面對疫情的勇氣,讓我們每個人都化身西西弗斯,敢於在每一個清早看到那塊巨石。

 

短片裡,穿著防護服、全副武裝的醫生和患者聊天。醫生發出了一個邀約,等這次疫情過去了,我們到時候一起去看櫻花。患者說,太好了。醫生問,你看過我的臉嗎?患者說,沒有。醫生說,那下次就可以看到了。戰「疫」的親歷者們,傳遞出的不僅有熱切的希望,還有必勝的信念。

相關焦點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2月22日,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開播,並在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和點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自2月3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月3日起央視播出
    央視紀錄頻道(CCTV9)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截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大小屏同步播出的紀錄片
    2月3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在昨天的紀錄片中,展示的就是「憨豆先生」唯一欽定模仿者「Mr.Pea逗逗先生」(快手ID:1102285661)的戰「疫」日記。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截至2月13日,《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在「央視頻」平臺的累計播放量已達674萬人次,推薦量達7億;在快手平臺,已經累計有1409萬人觀看了直播。節目與觀眾一起見證每一份執著的信念與希望,溫暖與感動。《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的出發點在於「記錄真實的武漢時刻」,於是我們看到:今年的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時刻。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央視紀錄」聯合快手推出Vlog《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2 月 3 日起,央視紀錄片頻道全天滾動播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引發不少網友的關注。紀錄片中,不僅有馳援武漢的醫生護士,還有為戰「疫」出力的民眾。因處於疫情特殊時期,所有紀錄片素材均為「主角」們自行拍攝提供,其中有不少來自快手用戶上傳的視頻。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親歷者視角記錄最真實的戰「疫」
    2月3日起,中央電視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人,這些疫情親歷者從不同側面、通過第一視角向觀眾講述了整個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短視頻採用Vlog(視頻日記)方式製作,每集5分鐘。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讓人從憂心到安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這個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正常生活節奏的庚子新年,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猶如一劑強心針,給處於擔憂焦慮中的人們帶來了信心和安心,更重振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勇氣和決心。
  • 紀錄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持續熱播
    原標題:普通人記錄下的高光時刻   每集5分鐘,共計9集,從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這就是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該系列第一季首播於2月3日,第一季播出9集後就創造了視頻觀看量1.57億的成績。2月22日,第二季再次開播。
  • 戰「疫」日記
    書名:戰「疫」日記作者:這一刻,我們向武漢出發2.戰「疫」的力量3.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4.於是,趁著醫護人員工作間隙,張玲用手機為他們各自錄製了一段對家人的祝福,也記錄下他們一線戰「疫」的點點滴滴。張玲的這一舉動,不僅讓醫護人員十分感動,也感染了更多住院患者:到了用餐時間,看到醫護人員分飯、發飯忙不過來,一些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會主動過去幫忙;同病室患者出現突發狀況,周圍病友會主動幫忙打水取藥、找醫護人員;有些病人與醫護人員交流時普通話說得不好,旁邊會有人主動幫著「翻譯」。
  • 寧陽首批援助武漢醫療人員陳琳琳戰「疫」日記!
    我縣華豐礦醫院急診科護士陳琳琳正是其中一位「逆行者」,作為寧陽援助武漢第一批醫務人員,她已經在一線奮戰了十四天,她們的情況也牽動著我們的心!今天小編就帶來了陳琳琳在一線寫下的手記!以下為醫療人員陳琳琳戰「疫」日記武漢,我們都在,環繞在城市上空的終會是陽光與愛,攜起手來,如約而至的不只有春天,還會有疫情過後平安的所有人!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2月2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和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點讚。   一、彰顯對生命的關照,讓普通人的生命抗爭成為高尚主題   嚴格來說《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是一個連續的系列,第一季播出了9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留守武漢的外國人等親歷者,用視頻記錄下疫情發生初期的工作和生活景象。
  • ——我的戰「疫」日記
    ——我的戰「疫」日記 2020-02-21 12:4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戰「疫」者有「畫」要說
    路美 中國軍網記者 高輝心聲是默默的藏在內心的力量,而在戰「疫」一線醫護隊員勾勒的畫幅下,顯得栩栩如生。《手提夜燈的南丁格爾》,代表著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全體醫護人員無私的奉獻精神。(韓婷 畫)南丁格爾甘於奉獻的精神激勵著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工作的每名醫護人員。感染十三科病區樓道的牆壁上,一副「白衣天使」必勝的畫作尤為醒目,勾勒出一線戰「疫」人員鬥志昂揚、敢打必勝的精神風採。彰顯全體醫護人員戰「疫」路上的敢打必勝的決心!
  • 《戰「疫」日記》:記錄一線最真實、生動、溫暖、感人的戰「疫」故事
    為了更好地展現出此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英雄的中國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致敬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各條戰線的同志們,《戰「疫」日記》一書,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由光明日報社武漢一線報導組編寫,直擊一線,深度挖掘、全面闡述,用一篇篇生動、溫暖、感人的文字報導,跟進式展現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實場景,展現出此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英雄的中國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犧牲與奉獻,勾勒出各行各業湧現在城市抗疫一線的英雄群像。為解讀各行各業打好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重要參考。
  • 財寶兒戰「疫」日記(62)
    財寶兒戰「疫」日記(62) 2020-03-3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日記——加油,你是最胖的!
    時間:2月6日 地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記錄人:營口方大群眾醫院 胡楠楠 今天是我職業生涯中比較特殊的一天,在隔離病房內,我戴了三層外科手套給患者扎點滴,一次成功。
  • 你記錄工作我記錄你,小女孩的「戰」疫日記:爸爸,我想叫你一聲最美...
    我回想了一會兒昨夜的狂風大雨,不禁打了個寒顫。『涼快』,好一個『涼快』啊,我樂天的爸爸!」2月14日晚武漢溫度驟降,雷電交加,12歲的張晛玥整晚都在為在外轉運病人的爸爸擔心,早上一醒來看到爸爸的朋友圈,一張模糊的照片裡他左手抱著頭盔,右手比了一個剪刀手,配文說「涼快」,張晛玥在日記中寫道「爸爸,我想叫你一聲最美『逆行者』,我為你驕傲!」
  • 對話人民網武漢戰"疫"人:「我的城就是我的家」
    *第一期: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戰地情緣」讓我們勇往直前 *第三期:對話人民網戰"疫"人:我們在全國各地戰「疫」守家  編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湖北(武漢)是主戰場。
  • 兒童的抗「疫」日記:「畫」說戰「疫」
    在此,寓意美術發起《以藝戰疫》——「我愛日記畫」活動什麼是日記畫日記畫又叫做美術日記,是以鼓勵孩子用畫畫的形式把每天所見、所聞、所感畫出來,再加上一些想說的話和日期。成人在此過程中可以充當陪伴者以及協作者的角色。(記錄文字等)好處一:可以滿足孩子愛塗鴉的天性,盡情享受表達自我感受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