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2020-11-17 人民網

原標題:《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疫情之下,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捍衛生命的抗爭,就有多少捍衛生命的感動。生命是人世間最寶貴的,無論是被新冠肺炎感染的病友,還是逆行搶救生命的白衣天使,還是為搶救生命而義務奉獻者,都用頑強堅韌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書寫著感天動地的捍衛生命之歌,激發每一位觀眾心頭或憐憫、或敬佩、或溫暖、或悲痛、或欣喜等對生命關照的人文情懷,並把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語境下的人文情懷匯聚為波瀾壯闊的情感海洋,凝聚成打贏戰疫阻擊戰的磅礴力量。2月2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和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全社會的關注和點讚。

  一、彰顯對生命的關照,讓普通人的生命抗爭成為高尚主題

  嚴格來說《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是一個連續的系列,第一季播出了9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留守武漢的外國人等親歷者,用視頻記錄下疫情發生初期的工作和生活景象。此時距離第一季結束僅間隔十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十集到十九集5分鐘的微紀錄片接續而來。而且立意更高遠,主題更明確,那就是把對生命的關照拓展寬度,把普通人戰疫的故事升華為全人類在大災難的考驗下捍衛生命的史詩,如泣如訴,委婉動人,悽美悲壯,但感動山河。

  看吧,一位39歲的女患者朱紅,於1月23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後連夜轉往金銀潭醫院。從她確診前後,公公感染離世,婆婆和小姑也相繼確診入院,她沒有被擊垮,而是每天堅持通過視頻分享自己在醫院的日常和康復情況鼓勵著更多的陌生人。2月15日痊癒出院後,朱紅捐獻400ml血漿,用來拯救正在與病魔作鬥爭的病友,她表達感恩的方式——用熱血讓武漢好起來!

  看吧,邢正濤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一名急診科護士,他的妻子白鈺是他的同事。作為北京支援武漢醫療隊的一名隊員,邢正濤奔赴武漢戰疫第一線,他的妻子則堅守在北京的「戰場」上。他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在2月14日情人節,兩人互相發「我愛你」,給彼此加油,愛情的力量,更加鼓舞白衣天使同甘共苦、共克時艱。

  看吧,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們每天沒有時間出門理髮,頭髮越來越長遮住了護目鏡,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常常會捂溼了頭髮,對工作造成了嚴重不便。於是,一位叫Jayson的理髮師決定幫醫生們解決「頭等大事」,每天輾轉在不同的醫院,為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義務剪髮。如今,在武漢有越來越多的理髮師開始加入免費為醫護人員理髮的隊伍……

  生命之歌,是由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譜寫的,因而更容易引發共鳴。

  二、彰顯對希望的關照,讓普通人的希望成為戰勝困難的力量

  在危機面前,人們常常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臨危不亂、堅忍不拔,這種人是智者也是英雄;另一種是驚慌失措,主動放棄,從此走向失敗。這兩種態度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局。中國有句成語「哀莫大於心死」,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精神垮掉了,那麼即使再小的困難也能把一個人擊垮崩潰了。中國還有另一句成語「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如何避免悲觀的情緒蔓延,讓希望照亮每一個人的心靈,《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第10集到19集,更加明確對希望的關照,把普通人的樸素的願望用故事表達出來、傳遞下去,匯聚起來,成為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

  看吧,阮徵作為北京宣武醫院代理護士長前往武漢,是北京市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療人員。阮徵工作的區域,在武漢協和醫院ICU重症監護室,承擔重症患者的護理工作。每次餵藥餵水都需要和病人最近距離的接觸,近距離的接觸意味著高感染風險,她每天都會收到家人朋友上百條的微信,詢問她的身體情況。所以她每天都會發一條朋友圈報平安,讓關心她的家人和朋友安心。「親愛的我很好」,樂觀、笑聲、分享平安,既是化解焦慮的力量,又可增強全體國人戰勝困難的信心。

  看吧,江蘇徐州,下崗工人來永和妻子張紅俠,經營著一家生產戶外運動防護產品的小工廠。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夫妻二人了解到全國各地防疫用品緊缺,而他們的工廠庫存的材料,正好可以生產護目面罩。於是,夫妻二人決定把已放假停工的工廠重新開工。只要防疫一線的人們仍然在堅守,他們的生產就不會中斷。他們堅守在「後方」,為萬千「戰疫」勇士,帶去親人的關懷和祝福。

  看吧,孫要強是中山市第一中學的數學老師,在疫情特殊時期,為了響應教育部門提出「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他選擇了線上直播授課。原本內斂靦腆的孫要強仿佛換了個人:講課時抑揚頓挫,熱情洋溢。他知道,自己必須拿出更多的激情,才能吸引學生。

  這就是當下中國普通人的心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沒有任何困難能夠壓垮疫情下的中國人!

  三、創新表達,記錄者與被記錄者「合二為一,打響融合傳播之戰。

  微紀錄片,小中見大,快速反映,直擊一線戰疫故事,在此次宣傳報導中,起到了「輕騎兵」的作用,作為疫情期間醫療類紀實作品的一種新嘗試,《武漢:我的戰「疫」日記》中的記錄者與被記錄者「合二為一」,既是不可缺席的見證者,在突發公共事件體現中國電視紀錄人的參與和責任擔當,又是突發事件中的信任構建者,以紀錄者第一視角呈現主題,在拍攝內容選擇上也更具「個性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信息故事化傳播,破除各種謠言如「武漢封城變鬼城」、「武漢人沒吃沒喝」、「重症室、方艙醫院恐怖如地獄」等等,讓世界看到真實的武漢,看到真實的重症室白衣天使在與時間賽跑治病救人的井然有序,看到方艙醫院整潔溫暖既救治又體貼呵護每個入住者,看到武漢無論是病人還是醫務人員還是志願者的樂觀態度,看到全體中國人戰疫的決心和鬥志。微紀錄片通過內容精煉、體量較小的優勢,第一時間傳遞給世界。同時全媒矩陣發力,打響融合傳播之戰。網絡端充分運用總臺融媒體平臺,全網互動、全媒調度、全網傳輸、全域覆蓋,實現融媒體傳播。還聯合快手、抖音、芒果TV、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微視、趣頭條、嗶哩嗶哩、好看視頻、微博、梨視頻、PP視頻、搜狐視頻等共14家主要平臺,使傳播效果最大化。如果說《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一季的9集創造了系列總話題閱讀量達5.2億、討論量達49.7萬,總視頻平臺推薦量達7.18億、視頻觀看量達1.57億,總直播觀看量達1286.2萬、點讚量達96.24萬,那麼第二季,也就是《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第十集到第十九集,在此前的規模效應上,再次翻番,創造「滾雪球」的成倍增長紀錄,而且隨著時間的延續,數字增長越來越大。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既體現了電視紀錄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不缺席,有責任,有擔當,是最可愛的「逆行者」,深入一線,用鏡頭聚焦重大疫情中個體人物的命運,暖心呈現中國人的戰疫故事,又體現了電視紀錄人適應時代需要,用微紀錄片創新表達,並在央視頻、央視新聞、央視財經等公眾號、微博、微信、客戶端、央視網等新媒體形成全矩陣,融合傳播,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和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凝聚強大的力量,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王永利)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

相關焦點

  • 戰疫之歌|武漢:我的城市生病了,南京:我們同飲一江水
    「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愛它……」這是最近武漢流傳的一首歌。而今晚,一首由南京文藝志願者48小時創作完成的「戰疫」歌曲《我相信》上線,再現南京「溫暖體質」。「我相信我們同飲一江水,我相信我們同流一片情。親愛的人,親愛的城,春回大地我們再相擁」,唱出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信心,以及南京和武漢兩座城市的心連心。
  • 同飲一江水,南京文藝志願者為武漢創作戰疫之歌
    「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愛它……」這是最近武漢流傳的一首歌。而1月29日晚,一首由南京文藝志願者譜寫的「戰疫」歌曲《我相信》上線,唱出了兩地同飲一江水、共同對抗疫情的決心信心。十餘人共同演繹「戰疫」之歌「我相信我們同飲一江水,我相信我們同流一片情。親愛的人,親愛的城,春回大地我們再相擁」,唱出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信心,以及南京和武漢兩座城市的心連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演唱者的公婆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此刻正在武漢治療中。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紀實影像書寫時代英雄史詩
    《中國醫生》戰疫版以戰鬥在武漢抗擊疫情一線的專家、醫生、護士為主要記錄對象,體現了中國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日夜奮戰、不怕犧牲、勇挑重擔的責任與擔當以及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勢必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的精神面貌。該紀錄片將個體敘事與宏大敘事巧妙結合,以鏡頭語言記錄時代英雄,書寫英雄史詩,留下了一線真實的抗疫影像檔案。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2月22日,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第二季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開播,並在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和點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自2月3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戰疫日記】田欣:這件事是讓我感到最高興的事兒
    【戰疫日記】田欣:這件事是讓我感到最高興的事兒 2020-05-22 0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原創 裴剛 雅昌藝術網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巨幅壁畫《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2020年7月14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巨幅壁畫《用生命書寫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在線發布會舉行。
  • 《中國醫生》戰疫版:用光影記錄生命中的逆行者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的楊主任,主動申請衝在一線……醫護人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護士荔緣,因奶奶的離世加深了她對死亡的恐懼,首次進入病區,她直言了內心的恐懼;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感染科副教授陳曉蓓,從1月7日戰疫開始,因害怕傳染家人而不回家,受訪時她一度哽咽:「我就是很久沒見到我媽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羅鳳鳴看到魚掙扎的樣子,聯想到早期因新冠而呼吸衰竭的病人,默默地拉上窗簾,獨自消化心裡的壓力;看到患者康復出院,醫護人員臉上浮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 五四專刊 |【戰疫青年說】吳玉萍:文字凝聚力量 擔當書寫青春
    五四專刊 |【戰疫青年說】吳玉萍:文字凝聚力量 擔當書寫青春 2020-05-03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電影人心系武漢:《風雨中的守候》致敬戰疫第一線
    上海電影人心系武漢:《風雨中的守候》致敬戰疫第一線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20-02-0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讓人從憂心到安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這個被新冠肺炎疫情打亂正常生活節奏的庚子新年,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猶如一劑強心針,給處於擔憂焦慮中的人們帶來了信心和安心,更重振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勇氣和決心。
  • 用生命記錄生命,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
    沒有使用一句畫外音,沒有編寫一句臺詞,一切都是無比的真實,傳遞的是愛和溫暖……1月16日,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南京點映。作為一部紀錄片,《武漢日夜》的一大特點是在「無序」中進入拍攝的,突如其來的疫情,臨時成立的拍攝小組,甚至沒有固定拍攝對象——有些人,拍著拍著就不在了。
  • 全國首部戰疫記錄電影《武漢日夜》即將上映,有你真好!
    武漢這一座英雄城飽經滄桑,2021年1月22日,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即將登陸全國院線。1000多個小時的珍貴素材,30位戰疫攝影師,用生命記錄生命,每一英雄都不平凡。
  • 酷狗發布《音樂戰疫報告》:武漢加油相關歌單播放1300萬次
    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76個日與夜裡,各行各業都全力戰疫,這其中,許多文藝工作者做出的貢獻也不容忽視。就在武漢解封當天,數位音樂平臺酷狗發布了《音樂戰疫報告》,據統計,武漢加油相關歌單播放1300萬次,戰疫專題互動1.4億次。
  • 紀錄片《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持續熱播
    ,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這就是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該系列第一季首播於2月3日,第一季播出9集後就創造了視頻觀看量1.57億的成績。2月22日,第二季再次開播。
  • 《生生不息》獲戰疫歌曲百城聯唱最佳大獎
    12月30日,2020戰疫歌曲百臺融媒大獎評選揭曉,著名爵士薩克斯音樂家、作曲家李高陽創作並演唱的《生生不息》獲最佳歌曲獎。同時獲得最佳歌曲獎的還有著名音樂家卞留念創作並演唱的《英雄中國》,及湖北臺推薦的《武漢伢》和南京臺推薦的《共飲一江水》。
  • 2020年春節的一場「戰疫」,讓很平常的10個成語,成了催淚彈
    他們的事跡令人感動到無以言表,他們用行動書寫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風貌,字裡行間都是跳躍著的戰鬥之歌青春之歌生命之歌。讓我們萬眾一心,打贏這場新冠「戰疫」吧。這條留言應該出自一位文字功底不俗的網友之手,而且可以肯定,這是一位上了年紀的網友。
  • 震撼人心的真實與感動——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觀影...
    1月16日,由湖北省委宣傳部統籌指導、央視電影頻道與湖北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在武昌舉行媒體專場點映式,湖北媒體代表、部分醫護和社區代表等觀看了影片。影片素材來自30多位戰疫攝影師的一線拍攝,以一個個真實而細膩的鏡頭,展現了醫護人員及市民在疫情面前不舍晝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難關的感人故事。「一部讓人含淚看完的電影」「我全程是含著眼淚看下來的。鏡頭語言一下子把我帶到了去年,我和同事一起攜手並肩、向死而生的那場戰役。」來自武漢市七醫院的醫生代表陳勝在觀影結束後說。
  • 戰疫日記丨「我的偶像不再是肖戰」
    戰疫日記丨「我的偶像不再是肖戰」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02-16 病人接踵而至,穿上了防護服的我像極了「大白」,沒想到這個春節
  • 「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用90後的鎧甲貢獻戰疫力量
    這就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武漢戰疫」團員青年突擊隊,1月25日,他們出徵武漢,成為廣東開赴武漢醫療隊的第一支青年突擊隊。他們勇擔當、敢擔當、能擔當, 用90後的鎧甲來保家衛國,貢獻戰疫青春力量。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戰場1月25日上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發出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的通知。
  • 情不自禁歌以寄之——逆行讚歌誕生記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朔州市文化志願者創作《最美逆行者》Mv上線後,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大家被優美的歌詞,深情的弦律,感人的演唱,精美的畫面吸引,對逆行抗疫前線的醫務工作者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譜曲並演唱的龐有燕回憶創作過程說:這個特殊而悲壯的季節,武漢突然病倒了,舉國馳援的故事讓人淚目,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國家的一份子,時刻關注著國家的動態,期盼傳來中國人打贏這場戰役勝利的號角,總想為之做點什麼,總有一絲想法縈繞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