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龍傑
日前,作為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利亞·扎哈羅娃在一次採訪中遺憾地表示,「沒能從事中國方向的工作,對我而言是一大憾事。」由此可見,扎哈羅娃很喜歡中國,也對中國心馳神往。
12月12日,據俄羅斯《觀點報》消息,扎哈羅娃稱自己還在讀大學之時心中就有個計劃,即畢業以後進入外交部從事亞洲方向的相關工作,特別是中國方向。為了完成自己的計劃,扎哈羅娃在上大學的時候用五年時間去準備,不斷學習漢語,並努力研究中國,她也參加了不少關於中國的課外活動。可惜,當她到外交部工作之後卻找不到有關的空缺崗位,因此最終不得不把自己的夢想轉向。
從小就和中國有不解之緣
據悉,扎哈羅娃從小就和中國有不解之緣。1975年12月,扎哈羅娃出生於一個外交官家庭,很小的時候,她就和自己的父母來到北京居住,並在中國上了小學,在此期間,她已經學過漢語。
扎哈羅娃的父親名叫弗拉基米爾·扎哈羅夫,他既是一名東方學家,又是一名中國語言和文學專家。另外,他曾經擔任過蘇聯和俄羅斯駐華使館秘書和文化參贊,也曾出任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
而扎哈羅娃的母親也是一位東方學家,曾經在普希金博物館工作過。或許正是在父母的薰陶下,扎哈羅娃才會對中國產生深厚的感情。2015年8月,扎哈羅娃通過自己的努力正式成為俄羅斯外交部第一位女發言人。
最終卻沒能夢想成真
扎哈羅娃表示,當初自己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不僅學習了東方學,而且還學習了新聞學,因為這樣,俄羅斯外交部才讓她做和消息發布方面相關的工作。儘管扎哈羅娃曾經夢想著做中國方向的工作,但是最終卻沒能夢想成真,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雖有遺憾,但是扎哈羅娃依然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如今,經過幾年的勤奮努力,扎哈羅娃也積累了不少寶貴的工作經驗。12月13日,一家俄羅斯媒體表示,扎哈羅娃在採訪中還給那些渴望成為俄羅斯外交官的人們提出建議,她表示,首先要地多去了解與該專業有關的各種信息,而且心裡要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該工作。
在她看來,外交工作是一份規矩很多又非常辛苦的工作。這份工作不僅要求自己必須掌握很多知識和很高的專業素養,更痛苦的是,該工作還要長時間到處出差,所以沒法經常和親朋好友一起生活。她還表示,只有不斷地學習進步和拓寬視野,以及多去關注新聞事件,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近日,俄羅斯外交部首位女發言人扎哈羅娃向媒體透露,自己曾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從事中國方向的工作。然而,事與願違,她最終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儘管心存遺憾,但是扎哈羅娃卻並沒有表現得很悲觀。
扎哈羅娃當初曾問自己,我這幾年對中國的研究該怎麼辦?夢想怎麼辦?她覺得自己的夢想遲早能夠實現,即便是目前無法從事相關的工作,可自己還是想繼續研究中國,後來她甚至完成了以「中國節日習俗」為選題的副博士論文答辯。
(版權聲明:本文由無線泉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