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導演又把重慶宣傳了一下。」1月3日下午,在新光天地英皇電影院進行的「2020藝術新作·冬暖主題影展」重慶站映後交流環節,一位影迷向影片《乘客》的導演許振昊這樣致謝。2019年,許振昊憑藉《乘客》獲得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華語新秀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而這部影片2016年全程在重慶取景拍攝,片中演員幾乎都使用重慶話,而且片名最初也叫作《重慶故事》。
而這次也是首次回到重慶進行放映活動,甚至當天來到現場的影片主演之一的莫含都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電影。
導演許振昊(左)與主演之一的莫含
「因為讀書和工作,我在重慶待了五六年,」出生於內蒙古的許振昊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對重慶的感覺就是潮溼,而這部影片的質感和色調更是「非常潮溼」。
許振昊先後就讀於重慶師範大學編導系和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在大學期間組建工作室,拍攝過四部短片,畢業後開過新媒體營銷和廣告公司,也跟過劇組,為之後長片積累經驗,《乘客》是其歷時3年脫產創作的第一部電影長片。
片中談及選擇重慶作為拍攝地,許振昊表示,「大三大四的時候,好多朋友都離開了,我在重慶的一家公司做事,就沒有離開,每天吃飯都要穿過重師去三峽廣場再回來,現在再去那些地方還是會很感動,想起很多事情,就希望把它們都留下來,這就是我選擇在重慶拍攝的原因」。
與其他在渝拍攝的電影不同,許振昊介紹,《乘客》「中很多帶有時間性的場景,都是我經常去的一些地方,並沒有特意去拍那些特色性的標誌建築」。
談及創作《乘客》的初衷,許振昊表示,最早故事的原型來源於偶然聽說的真實事件,以此為基礎做了戲劇化的加工。真實事件說的是一個人到中年的男人獨自撫養大他的兒子,然而在兒子成家立業之時,他遇見了愛情,但愛上的女人有冠心病,需要錢做搭橋手術,最終男人把錢用做兒子成家立業,而沒有選擇自己的愛情。
許振昊說,事件本身是一個常見的家庭倫理故事,但人們對事件的態度卻是一個電影化的主題,正是沿著這個主題,他開始了整個故事的創作,「因為是第一部長片,所以經歷了不少坎坷吧,開始以為寫好劇本就離拍好不遠了,結果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許振昊憑藉《乘客》獲得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華語新秀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在接受採訪時,許振昊表示,自己的下一部電影正在籌備中,可能也會放在重慶拍攝。
據悉,這是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簡稱全國藝聯)第三年舉辦冬暖影展,初衷是向觀眾推薦最新的國產佳作,今年的「冬暖影展」將於12月21日-1月10日,在重慶、北京、上海等7個城市舉辦,共有12部影片與觀眾見面,此前的參展影片《掬水月在手》《日光之下》《活著唱著》《冬去冬又來》2020年相繼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氣球》也在全國公映。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湯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