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光電子有望今年實現利潤增長

2020-12-23 OFweek維科網

據市場消息,LED封裝服務提供商億光電子有望在今年實現利潤增長,這得益於其隱形燈LED設備的銷售增長,以及微型背光電視和汽車產品的新訂單。

億光電子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銷售額為新臺幣58.88億元(約合2.6018億美元),為2018年第三季度以來最高,其中隱形光LED產品佔比超過30%。

與此同時,億光電子位於德國的子公司WOFI Leuchten Wortmann & Filz已被德國杜塞道夫地區法院罰款2.5萬歐元(合29353美元),原因是WOFI在Nichia提起的一宗專利訴訟中未履行義務。WOFI Leuchten Wortmann & Filz生產家用照明產品。

Nichia在一場訴訟中勝訴,Nichia指控WOFI侵犯了其在12個LED產品中關於YAG的德國專利。

根據法院的裁定,WOFI有義務提供涉及專利侵權的所有產品的帳戶信息,作為計算損害賠償的依據,並將所有產品從市場上召回。但據Nichia聲明,WOFI沒有遵守規定。

相關焦點

  • 【原創】預計今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億光憑什麼?
    【原創】預計今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億光憑什麼?自2019年以來,億光電子加快速度積極調整產品組合,嚴控庫存水位,並積極發展車用、紅外線、MiniLED等新興應用產品。  經過一年的不斷調整,億光電子2019年合併營收達209.7億元(新臺幣),雖然營收同比減少13%,但毛利率因產品組合改善增加至24.4%。  據億光電子董事劉邦言預計,「公司2020年業績將成長兩位數百分比,毛利率也將改善。
  • 【原創】產業供過於求,億光電子開發成長新動能
    今年的光亞展似冷非冷。雖然昕諾飛、歐司朗、歐普等大企依然缺席,但以健康照明、Mini LED為代表的新領域卻熱火朝天。全球LED光電產業的龍頭製造商,億光電子在光亞展上展出了全系列照明、車用、顯示屏組件,其中包含新品園藝、UV(UVA&UVC)等。
  • 億光電子2018年利潤創6年來最低記錄
    據悉,LED封裝服務提供商億光電子日前公布,2018年淨利潤達8.637億新臺幣(2800萬美元),創2013年以來最低記錄。2018年,億光電子綜合收入達240.89億新臺幣,毛利潤為23.47%,淨營業利潤為8.891億新臺幣,每股淨利潤為1.80新臺幣。
  • 億光電子:LED後照明時代布局觀
    雖然大咖逐漸淡出,但是今年逛展的人數卻不在少數。在這個大咖不斷掘機換軌的LED行業裡,走或不走都是一種應對新變革的市場謀略或者策略。6月10日LEDinside走近封裝大咖億光,有幸採訪到億光電子生產事業群大中華區業務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劉邦言先生,談談後照明時代,億光電子的產業布局。
  • 億光客戶拓新市場,看好迷你LED背光2021年營收增長
    發光二極體(LED)廠億光財務處長施宇耿28日在線上法人說明會表示,看好迷你發光二極體背光源產品明(2021)年營收增長,客戶採Mini LED背光源生產電視,今年外銷美國,明年將銷售中國。至於車用LED產品,億光預計2021年第四季至2022年第一季間,配合客戶新車款推出,產品從以往的車內燈,到車外的頭尾燈照明產品,波及車內的儀錶板中控等背光源產品。億光統計,今年LED背光源產品佔營收約23%、消費型電子產品佔29%、不可見光產品(如光耦合器、紅外線)佔31%、照明佔14%及佔比較小的其他產品。
  • 億光電子轉型押注Mini LED
    文中提到,2020年第一季度,11家LED封裝上市公司,僅東山精密和兆馳股份兩家企業實現營利雙增。 面對業績承壓,各家LED封裝企業紛紛調整業務結構,積極布局細分市場。 億光電子創立於1983年,現已有30餘年的LED組件研發經驗,在全球LED產業中具有關鍵性地位。截止目前,其產品線已涵蓋可見光LED、紅外線產品、光感IC、光耦器件等。
  • 歐司朗調高2020財年財政指引,億光今年獲利看增50%,歐曼科技2958...
    同時,通過持續採取措施緩解疫情的衝擊,歐司朗也顯著穩定了公司的利潤和自由現金流。 02 MiniLED、光耦合元件業務持續向好,億光今年獲利看增50% 臺LED封裝大廠億光近年積極布局利基型LED產品,避開價格不佳市場,在不可見光、車用、Mini LED均有實績。
  • 車用市場成重要爭奪點,億光電子加速布局
    億光對於「降低成本」的理解?  劉邦言:億光最在行的就是取得成本與品質之間的平衡,憑藉著廣大的供應鏈資源,在保證品質基礎上不斷為客戶創造更優惠的價值,並且輔以技術開發上的突破,實現以技術為本的成本控制。
  • LED廠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看好Mini LED在電視與車載顯示背光應
    Mini LED佔比拚3成 億光估今年營收成長。LED廠億光電子(2393)董事長葉寅夫昨天表示,看好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在很多產業可以使用,尤其今年重點在電視與車載顯示的TFT背光應用,預估億光今年營收有機會出現正成長,而Mini LED產品,可望從目前超過2成營收比重挑戰3成的內部政策極限。
  • 11月生產和需求雙回升 國家統計局:全年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
    「從11月主要數據來看,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看,都在穩步回升,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2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多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的經濟學者預測,今年經濟增速約為2%~2.6%。
  • 行業觀察|玉米種子低庫存遇需求增長 種業公司利潤有望回暖
    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隨著國內生豬產能恢復,飼用玉米需求將不斷增長,玉米需求向好背後,玉米種子庫存已降至低位,玉米種子價格存在上漲預期,種業公司利潤水平有望轉暖。玉米需求增長國內生豬產能已出現趨勢性恢復,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0月份全國生豬存欄3.87億頭,連續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7%;全國能繁母豬存欄3950萬頭,連續13個月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32%。能繁母豬連續增長,預示未來11個月內生豬出欄量隨之上升。
  • ...答一財: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經濟體
    對此,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17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高峰說:「明年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中國經濟運行有挑戰,同時也有不少有利因素,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
  • 上海建工二季度主業利潤大增全年營收有望兩位數增長
    來源:第一財經上海建工二季度主業利潤大增全年營收有望兩位數增長作者: 陳姍姍[ 上海建工總會計師尹克定表示,上半年公司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影響,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保持了主營業務經營業績的穩定,由於目前公司已經全面復工復產,預計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完成年初制定的預算目標沒有問題
  • 億光LED燈泡市場銷量有望破1000萬顆
    億光LED照明總經理林信呈表示,從億光出貨情況來看,目前8瓦LED燈泡產品為市場主流,約佔公司LED燈泡出貨量50%,但今年市場主流逐漸往10~12瓦LED燈泡移動,估計到第2季底前,10瓦LED燈泡將正式取代8瓦成為主流市場,帶動整體LE...
  • 「億光」被法院認定為馳名商標
    ——這是億光電子的「億光」商標首次在司法案件中被認定為馳名商標。文 | 郇小莉日前,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東巖代理億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億光電子」)訴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三人黃某芳商標權無效宣告請求行政糾紛案件獲得一審勝訴,法院認定億光電子持有的第9類第3998642號「億光」商標為「發光二極體」商品上的馳名商標,訴爭商標的註冊申請違反了《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
  • 億光去年獲利穩定成長 今年重點產品將包括MiniLED及UV系列新品等
    臺LED封裝大廠億光去年獲利穩定成長,毛利率提升約1個百分點至24.46%,淨利8.22億元(新臺幣,下同)年增約3.67%,2019年EPS 1.86元優於前年的1.8元,24日董事會通過去年度盈餘分配每股現金股利1.4元,以今日盤中股價24.3元計,殖利率約5.76%。
  • 招銀國際:吉利汽車(00175)2021年銷量有望實現雙位數增長,諸多利好...
    吉利汽車(00175)11月總銷量為150,517輛,同比增長約5%。其中領克11月銷量為22,798輛,同比增長約61%。我們持續看好吉利的技術實力、品牌向上以及母公司全球化步伐。我們上調2021年盈利預測,由原先93億人民幣上調至99億人民幣,並同時目標價上調目標價至35.0港幣。維持買入評級。
  • 花旗:2020年香港信用卡結算額有望實現正增長
    要聞 花旗:2020年香港信用卡結算額有望實現正增長 2020年9月8日 14:50:29
  • 億光照明:堅持本土化運營 做華人LED照明第一品牌
    億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光)以封裝起家。2013年,億光從彼岸來到大陸次第開花,至今已在大陸中山及吳江各建有封裝基地;業務發展到大陸22個省,有870多家經銷商,分銷商也達到3000家。月產30億顆LED的億光,牢牢佔據全球封裝產量最大的企業排名首位。
  • 去年1-11月湖南規模工業利潤穩步增長
    實現利潤總額1803.23億元,增長7.0%  長沙晚報1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叢笑 通訊員 田原)湖南省統計局4日公布數據:2020年1-11月,湖南規模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各項效益指標保持穩定增長。  規模工業整體經營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