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光對於「降低成本」的理解?
劉邦言:億光最在行的就是取得成本與品質之間的平衡,憑藉著廣大的供應鏈資源,在保證品質基礎上不斷為客戶創造更優惠的價值,並且輔以技術開發上的突破,實現以技術為本的成本控制。例如製程改善、良率提升,支架與螢光粉等附屬材料改善降低晶片成本負擔等,只為達成億光堅持的目標,將照明普及到民生用途。
以現有2835器件為例,億光正致力於由單晶發展到多晶的路線,小尺寸晶片上遊供應商良率高,往多晶方向發展是降低成本的一項有效解決方案。預估下半年,億光三晶片9V1W的2835器件,下半年量會開始放大,成本比此前兩晶片產品相對低,這也是億光針對市場需求,提升產品效能及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小間距最小能到什麼程度?
劉邦言:顯示屏一定是往小間距走,成長的原因在於色彩飽和度及美感的大幅提升,電影院、電視、教學系統、監控系統均是可預期市場,目前億光共涵蓋1010、0808、0606、0505四款產品,展示用1010做到P1.6、0808做到P1.2、0606做到P0.8,值得一提的是0505可做到超小間距的P0.7,顯示效果十分震撼。
0505器件是目前而言的億光小間距產品最小極限,間距往下走的話,會因為晶片太小而無法打線,遭遇封裝工藝的瓶頸,但同時,我們也有積極研發新的技術,但目前還在研發中,完成後甚至還會有達到0404的可能性。
CSP在背光、照明產品上的應用問題?
劉邦言:背光現在是中高功率的天下,採用的多是Flip-chip、CSP這類產品,其中關鍵點在於哪類方案的成本低,成為決勝市場的關鍵。
目前,CSP產品成本相對而言,比水平結構以及Flip-chip要貴一點,材料多了三道製程,成本貴,同時良率相對水平結構要差,原因在於期間要經過分裂製程,例如,以符合客戶要求為例,水平結構一般處於95%的合格率,CSP合格率則在80%上下,目前,億光水平結構的良率已超過95%,處於97%的水平線。
而CSP應用於照明領域,應該機會不大,照明產品還是水平結構最佳,性價比各方面考慮均是最好。
LED行業競爭激烈,下一階段市場的爭奪點在哪裡?
劉邦言:汽車市場迎來快速成長,相比去年度而言,有很大程度的激增。車用市場也成為下一階段重要的爭奪點,LED供應商算是Tier3的供應鏈,在車廠前還有Tier1車燈廠、Tier2的打件廠,億光著眼在終端車廠及車燈廠作實際的導入,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終端客戶的需求,能提供車廠跳脫舊式車用LEDPKG設計思維,所以我們也因此爭取到各大車廠客制設計的機會,深化合作關係。
而除了車用,億光也同時加強了工控市場,這兩個市場有著類似產品的需求概念(品質、穩定度),此外在消費性產品也布局了最近很火的VR應用,且也都有了不錯的實績。
進入今年以來,億光整體運營情況?下一步布局方向?
劉邦言:總體而言,營運情況快速增長,其中照明元件實現兩位數成長,紅外線、顯示屏、汽車產品陸續成長,億光五大產品線有四大產品實現成長,所以相比去年要好很多,增量比例非常大。同時,值得重視的是價格降低成為不爭的事實,例如銷量成長30個百分比,營業額可能只有15百分比增長。
目前,整體規劃是進一步擴產,臺灣本土和大陸地區兩邊同時進行,下一步,億光仍將看好顯示屏、照明、紅外線、汽車產品的發展,這也將成為擴產的重點。
億光在整個成本、品質的管控在業界算是比其他的廠商要領先很多,同時規模化突出,產品線覆蓋面廣,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相較於其他LED廠商而言,他們主力在照明和背光,而這兩塊是目前業界拼殺最辛苦的,億光除這兩塊布局之外,佔據六成比例的均是其他利潤較高的產品,例如紅外線、顯示屏、閃光燈、汽車等產業,前景可期,億光未來也在加速此類市場的整體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