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真正的敵人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秦朔朋友圈

一百年前,一場全球大流感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了人類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一百年後,一場新冠病毒大流行肆虐全球,正逢全球化缺陷暴露無遺、全球治理漏洞百出之際。

疫情是對各國國家能力的壓力測試。各國能否應對這場壓力、以及應對的方式,也將或多或少成為疫情的全球政治後果的一部分。大流行病也非常罕見地把所有的國家都放到一個競技場上,從世界衛生組織到各國的公共衛生部門、大學、智庫,每天都公布各國的疫情進展,建立各種模型,對各國之間進行各種動態模擬比較,各國應對是否實現flatten curve (平抑曲線)——這些數據主導了金融市場、經濟指標,其背後是對各國社會能力、國家能力的比較。

面對危機,國家能力的重要性進一步突顯。國界顯得空前重要,構成了抵禦病毒的最基本屏障。那些日常已經消失的邊界,重新封閉起來。21世紀想建的牆,新冠都給新建了。

如果說1918年,因為世界上主要大國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戰,衝突並崩潰的全球化讓那場大流感造成了人口規模空前的感染與死亡,今天的這場新冠大流行病,其間不乏大國之間的衝突和較量,一面抗疫,一面謀劃疫情後的世界。

一場危機的全部意義,體現在應對危機的政策之中,也蘊藏在對危機的敘事之中。

我們是用上一次金融危機來比較,還是聯想起柏林圍牆的倒塌和蘇東劇變——今天看到西歐國家越變越暗的疫情地圖,一個又一個國家宣布進入對疫情的「戰爭」狀態,仿佛回到40年前的一幕,在當年柏林圍牆的西側重演。

或者我們回到二戰結束,戰爭中美國扮演了民主國家兵工廠的角色,這次是否中國在扮演全球抗疫兵工廠的角色呢?或者我們回到100年前,1918年全球大流感,疫情的中心在幾個處於「絞肉機」般廝殺中的大國之間切換,第二波比第一波更具殺傷力。

或者我們回到全球化前的世界,疫情正帶來「回到中世紀」效應。現代社會和現代經濟是建立在高度連接和日益一體化的基礎之上。疫情的最大殺傷力,就是讓一體化相互依存分崩離析。讓航班停飛,讓那些最繁榮的國家和都市受到病毒的重創,讓全民在網際網路上恐慌地到處散布謠言。人們回到最低限度地利用社會網絡、最大限度地自給自足的狀態。

病毒讓全球化到處斷裂,人們從全球化回歸,回到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小鎮、自己的社區,最後回到自己家裡,與家人在一起,才獲得最後的安全與信任。儘管人們也日益依戀一個數字世界,但病毒隔離的線下世界,以及國家與種族間信任感的破壞,映射為線上身份政治和社會分層的進一步強化。全球化會從休克中甦醒,甚至也會延續,但會拐向一種新的軌跡。

每一次全球性的大事件之後,或者基於全球主要大國之間應對危機的合作,或者基於全球主要大國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或者基於多國之間利益關係的重組,全球治理體系都會發生演變。

這一次許多人習慣性地進入一種格局的拐點或者歷史終結論的敘事,試圖看到大國興衰的質變時刻。

病毒打擊社會底層。民粹主義伴舞著逆全球化、去一體化,推出了一批政治強人。民粹主義既是自由民主制度失靈、社會不公平的後果,也會進一步促使西方國內政黨之爭更趨極端化,固化的精英利益集團與底層民眾之間進一步疏離。自由主義的國際秩序從動搖走向瓦解,國家資本主義進一步得到強化。疫情會擴展左翼和右翼的民粹主義的基礎,可能會出現新型的領導人,但依然缺乏有遠見的領導人去改革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各國之間信任降低,防範增強,人員跨國流動減少。民粹主義與國家主義、民族主義一起,會強有力地定義疫情之後的全球化,也會構成疫情之後許多國家廣泛的社會情緒和民意基礎。

在全人類面對這場災難時,不可能是某些國家成為勝利者,不管這些國家顯得多麼強大,這段歷史只能由人類勝利者書寫。

面對人類的災難與危機,我們需要的是人類的精神。新冠病毒最大的敵人是人類的精神。

是人類的科學精神。病毒可以感染世界上任何種類的生命。病毒比人類強大。但病毒害怕人類及早發現它,害怕人類知道其來源、傳播路徑、傳染動力、基因結構,害怕人類檢測、害怕人人自我防護、害怕人類研製出藥物和疫苗。病毒害怕科學。但醫學專家的意見往往受到壓制。謠言比真相傳播得更快。政客與官員自以為是地就病毒的源頭互相攻擊。投機者操縱有關疫苗和藥物的不實信息,而故意誤導(disinformation)甚至成為某些政府的地緣政治策略。

是人類的合作精神。人類的全球合作,人類的全球分工,創造了空前的繁榮。人類迅速分享科學成果,歷史上已經消滅過傳染病。國家不再自給自足,是因為相信其他國家能通過貿易和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甚至是危機中急需的物資。國家之間有透明和誠信,國民之間才能跨境流動。病毒最想攻擊人類什麼?病毒不想摧毀某個國家,也不想佔領某個國家,病毒不講英語、不講中文、不講義大利語、不講西班牙語、不講波斯語、不講日語,也不講德語和法語。病毒想摧毀的是人類的合作。病毒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危險,病毒想讓人類回到不相往來的時代。病毒想讓大國之間互相攻擊。病毒想讓國家之間、區域之內發生有限資源的爭奪,讓醫療體系在擠兌中崩潰。病毒想顛覆準時化的現代生活,割裂Just in Time(準時制生產方式)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把集體的恐慌變成金融危機。

我們在隔離的家中,查詢一趟航班,看到各種大數據的展示,還有用各種算法建立起來的複雜模型,試圖找回失去的確定性。當我們面對最大不確定性的時刻,唯一指望的是人類的精神,即科學精神與合作精神。

作者為原第一財經CEO、福布斯中文版總編輯。原載於作者公號「故事編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相關焦點

  • 臺灣知名醫師魏崢:新冠病毒才是兩岸人民共同敵人
    (抗擊新冠肺炎)臺灣知名醫師魏崢:新冠病毒才是兩岸人民共同敵人中新社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灣心臟外科名醫、私立振興醫院院長魏崢1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事關人道,兩岸理應互相協助
  • 追問新冠病毒變異
    形象地說,就是新冠病毒的手(S蛋白)的其中一個手指頭(RBD)能打開細胞的指紋鎖(ACE2),而現在這個手指頭(RBD)發生了變異,打開細胞的指紋鎖(ACE2)更容易了。在某種意義上,新冠病毒的變異在「意料之中」。例如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稱為D株。
  • 美媒:美國新冠病毒並非來自中國,而是歐洲|美國新冠|新冠病毒|歐洲...
    來源:參考消息網(圖源:路透社)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27日發表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副教授薩爾瓦託雷·巴博恩斯的文章稱,美國新冠肺炎病毒並非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歐洲。文章摘編如下: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新冠病毒危機讓政府損失了3萬億美元,這還沒算上給其他經濟領域造成的損失。
  • 川普推特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 被噴上熱搜
    據John Hopkins University提供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3月17日上午9時30分,美國已確診新冠肺炎4661例,其中死亡85例。此前,受新冠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美國三大股指收盤暴跌均超過11%。
  • 新冠病毒啟示錄
    在這場仍籠罩著極端不確定性的疫情中,專家們確知的少數幾件事中的一件,是致病的病原體:一個名為SARS-CoV-2的病毒,它是之前SARS病毒的近親。二者同為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屬於兩個不同的家族。科學家們對新冠病毒表面的突刺蛋白已經有了原子級別的了解。給我兩個小時,我就能抒情朗誦它的全基因組序列。
  • 關注全球新冠病毒,觀看《末日病毒》與《搶救車諾比》影劇
    一種高致命性和傳染性的病毒在世界上蔓延開來,為了避難,丹尼和哥哥布萊恩,女友波比還有好友凱特,駕車以最快的速度穿越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地帶。他們希望尋找的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可是花掉了整整幾天的時間,他們卻意識到,也許偌大的國家再也沒有可供他們容身的地方了。
  • 關注全球新冠病毒,觀看《末日病毒》與《搶救車諾比》影劇
    《末日病毒.》一種高致命性和傳染性的病毒在世界上蔓延開來,為了避難,丹尼和哥哥布萊恩,女友波比還有好友凱特,駕車以最快的速度穿越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地帶。不僅是病毒的肆虐壓迫著每個人的神經,他們還不斷地被迫去面對道德倫理方面的決定和挑戰製造出來的壓力,都是一些他們以前無法想像出來的艱難與人性抉擇。很快,他們就發現,原來阻擋在他們面前的最大的敵人,並不是不斷襲擊並打垮人類的致命細菌或病毒,而是隱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黑暗與邪惡.。
  • 外交部:中方是新冠病毒受害者,不是加害者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朱超)針對美方一些政客聲稱要求就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起訴」中方的言論,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同其他國家一樣,受到了新冠病毒的攻擊,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更不是病毒的「同謀」,希望美方個別人停止對中國的無端攻擊指責。
  • 抗擊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
    成功地壓制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第1波的中國為5.6%,日本是4%。這一時期,全球平均新冠病毒死亡率高達12.4%。新冠肺炎的高死亡率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強烈的衝擊。但是,從5月11日到10月11日的這5個月的區間來看,各國和各城市的新冠病毒死亡率都急劇下降。這一期間,中國沒有出現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死亡率為零。日本將新冠病毒死亡率控制在1.4%。
  • 新冠病毒原子圖是什麼情況 新冠病毒原子圖長得什麼樣
    美國奧斯汀得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人員19日在《科學》期刊發表重磅報告,首次公開新冠肺炎病毒表面棘蛋白的高清3D原子圖。  新冠病毒原子圖是什麼情況?  日前,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研究人員在開發新冠病毒(COVID-19,WHO)疫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繪製出了該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首個三維立體原子結構示意圖。
  •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個國家?外交部發聲
    有記者提問,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端推測新冠病毒源頭的做法是「有害和瘋狂的」,中方對此持何立場?耿爽表示,過去一段時間,我在例行記者會上多次闡明中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新冠病毒源頭問題是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意見,世衛組織以及國際社會有明確共識,那就是不能將病毒同特定國家地區或者種族相聯繫,反對藉此搞汙名化。
  • 科普: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 疫情|青島找到新冠病毒「物傳人」證據鏈;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
    青島市連續9天沒有持續新發病例,說明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效。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新冠疫苗病毒有望今年底投入市場。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破4000萬例,累計死亡超110萬例。
  • 新冠病毒帶走了什麼?
    轉眼間,新冠病毒像海嘯般襲來。與全球化相反的是,病毒似乎正帶著我們加速倒退到所有人都陌生的狀態——一個孤立的、自給自足的世界。昨天的那個世界,還回得去嗎?顯然,新冠病毒帶走的不僅僅是生命。首先,重症病房數量無法承載大量的病人,另外,義大利的醫護人員起初很難區分新冠病毒和普通的流感或者肺炎,在這種情況下,醫護人員就有極大的可能性會被感染。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醫護人員的短缺,尤其是在最開始的階段,因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因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而不得不被隔離。在福蒂看來,義大利和中國的情況類似:我們面對的是一種完全未知的病毒類型。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發表論文警告稱,可能會出現一種由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形成的嵌合病毒。由於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MERS病毒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一旦形成新的嵌合病毒,恐將帶來巨大的危害。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原創 bio kiwi biokiwi 收錄於話題#生命科學23#科普22#新冠病毒5#病毒5#基因3從2020年12月開始,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似乎更上一層臺階,在英國東南部被鑑定出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B.1.1.7 表現出更快的傳播速度。傳染病學教授 Jeremy Farrar 在《科學》(Science)的報導中提到:「因為病毒的不斷進化,一個難以預測的階段即將到來。」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人體細胞的蛋白怎麼會與病毒表面的蛋白發生聯繫?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陶亮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體細胞比作一間房屋,把新冠病毒比作強盜,那麼,S蛋白就相當於新冠病毒的黑手,ACE2就是這間房屋的『門把手』;S蛋白抓住了它,新冠病毒就可長驅直入、闖進人體細胞。」S蛋白如何抓住「門把手」ACE2?
  • ...丨美疾控中心稱40%新冠病毒感染者無症狀 印度寶萊塢影星確診入院
    疫情速遞 1世衛組織總幹事批美國再次「退群」:要分清真正的敵人美國政府近日正式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於明年(2021年)7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這一舉動遭多方強烈譴責。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呼籲全球團結,表示要分清真正的敵人:「朋友們,不要搞錯了。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在全球領域和國家層面缺乏領導力和團結精神。這是一場悲劇,我們失去了許多生命。如果世界是分裂的,我們將無法戰勝這場瘟疫。」
  • 全球抗擊新冠政策大比拼: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 Vs. 與新冠病毒共存...
    由於英國採取了封城等措施,截至10月11日,英國的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控制在4萬3,000人。儘管封城的效果明顯,但迫於重啟經濟活動的壓力,英國的封城政策並未能持續到清零新增確診新冠病例的狀態。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在秋季造成英國新確診新冠病毒人數劇增,10月15日,倫敦不得不將警戒級別從「中風險」提升到「高風險」。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