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的某一天,李靜芝的丈夫帶著他們才兩歲多的兒子毛寅在西安的一家酒店附近玩耍。那個時候,兒子毛寅想要喝水,爸爸就帶著孩子走進酒店想要向酒店工作人員討一杯水喝。誰知道,就在爸爸和工作人員說話的兩分鐘後,兒子毛寅卻不見了蹤影。急壞了的爸爸趕緊聯合酒店工作人員一起尋找兒子,但是最後始終沒有找到兒子,隨後他們便報了警。無奈的是,當時警方經過很長時間的搜索依然還是沒能找到毛寅的線索。
作為孩子的媽媽李靜芝,當時正在外地出差。她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竟然等來了兒子失蹤的消息。後來她接到了家裡人從西安發來的電報,便趕緊趕回了西安。
之後,李靜芝就踏上了艱難的尋子之路。期間,有很多人勸她別再找了,畢竟自己還要生活下去。同時,丈夫也提起過讓妻子放棄兒子嘉嘉(毛寅小名),忘掉過去,夫妻倆再生一個孩子。但是,李靜芝卻堅定地說:
「嘉嘉就是我的命啊!誰能告訴我,命該怎麼放棄!」
32年的尋子之路,李靜芝從來沒有一刻停止過尋找自己的孩子,她省吃儉用就是為了省下錢來去更多的地方尋找兒子。這期間,她發了十幾萬張尋人啟事,也收到過很多好心人提供的線索,她將這些收到的線索提供給警方,幫助了很多孩子與家人團聚,卻始終沒能找到自己的兒子。
後來,因為尋找兒子,李靜芝與丈夫越走越遠,兩人最終選擇了離婚。
今年4月底,西安警方獲取了一個有用的線索,得知一名四川人多年前曾經花6000元買過一個西安的兒童。經過警方查核,發現四川的這個被收養的人和毛寅高度相似,經過DNA對比確認以後發現,這個四川的顧某寧就是32年前被拐的毛寅。
今日,在西安公安局裡,李靜芝和失蹤32年的兒子毛寅得以重聚,一家人幸福相擁。
現實版《失孤》,父母應該引起警惕!
現實中,像李靜芝這樣為了尋找失蹤兒女甘於付出自己整個人生的父母特別多。因為在父母眼裡,孩子甚至比他們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一旦孩子失蹤了,自己的人生就只剩苟且了。
電影《失孤》裡,劉德華扮演的農民雷澤寬於1988年的某一天失去了自己的兒子。當時的他帶著有限的家當以及滿滿的尋人啟事,開始踏上了看不見盡頭的徵程。
長達15年裡,雷澤寬駕著一輛破舊的摩託車奔走在廣袤而荒涼的土地上。這位尋子的父親,鬍子拉碴,衣褲寒磣,手指甲都壞了。15年來,雷澤寬出來沒有放棄過尋找被拐賣的兒子,然後過上了亡命之徒般的亡命之旅。
很多網友表示,應該規範法律對於拐賣的懲罰力度,應該同時加大對買賣兒童雙方的法律制裁,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但是,我認為,這個社會永遠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的狀態,法律可以完善,人販子可以懲戒,但是孩子一旦被拐賣了,那將是一輩子的傷痛。如果找到了當然是萬幸,但如果找不到呢?
我們無法讓壞人大發慈悲,我們只能讓自己更加謹慎。
如何加強兒童安全教育?防止兒童被拐騙?
一、學校方面
現在很多幼兒園在這一方面確實做的很好,學校裡會開設很多關於兒童安全教育的課程。比如說,讓一個大人假扮「壞人」,然後「誘拐」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很多小朋友可能會禁不住「陌生人」的「糖果誘惑」就跟著陌生人走了。這時候,老師應該很嚴格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
教會孩子對「陌生人」提高警惕,讓孩子牢記家長的電話號碼,教會孩子如何在被拐時向身邊人求助等等都是老師應該做的工作。
二、父母方面
當孩子在學校有學校的庇護,但是當孩子離開了學校,最應該對孩子負起監護責任的那就是父母。
一方面,父母要時時刻刻提高警惕,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當陪孩子在外玩耍時,不能只顧著自己玩手機,應該時時刻刻將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因為很有可能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人販子就能把孩子擄走。
另一方面,父母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將安全教育提上日程。要告訴孩子不能輕易和陌生人說話,不能肚子一個人跑得太遠,要時時刻刻記住父母的電話,必要時要知道向哪些人(警察、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或者帶著孩子的大人)求助等等。不要以為危險沒有降臨到自己頭上,就放鬆大意,要防患於未然。
同時,目前市面上為了防止孩子被拐,也推出了一些比較實用的「防走丟神器」。比如說:防走失牽引繩、兒童手錶或者定位器等等。
安媽寄語:
生孩子不容易,養孩子更不容易。我們希望人販子徹底消失的同時,也要自己做好安全教育。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我們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