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原型23年仍在尋子,培養孩子防拐意識很重要

2020-08-31 朵媽陪娃

什麼時候才可以找到?


這個問題他想了整整二十三年,從強健壯年到頭髮花白。


他就是《失孤》中父親雷澤寬的原型郭剛堂


這部電影已經家喻戶曉,但還是沒能敲開兒子郭振回家的門。



1997年9月21日,郭剛堂記得,那天他賺了幾十塊拖拉機的運輸錢。


等回到家,有鄉親告訴他:「郭振不見了。」


一瞬間從歡喜到大悲,郭剛堂急得給鄉親們下跪,當晚發動了幾百位村民尋找兒子,但都沒有結果。



郭剛堂兩歲半的兒子在家門口被人拐走,父子倆的人生被徹底改變。


當年年底,他騎著摩託車踏上了尋子之路,一路向前就是40多萬公裡,十幾年彈指間。


電影《失孤》 劉德華飾雷澤寬


而後幾年,郭剛堂利用網絡發展創辦了天涯尋親網,用來幫助更多的家庭發布尋親啟事,雖然,自己的兒子一直沒有下落……


不久前,郭剛堂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兒子的模擬畫像,他問:「郭振,你長大後是這個樣子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只願郭爸爸和郭振早日團聚。


作為一名二胎媽媽,我關注兒童拐賣犯罪,痛恨毀人家庭的人販子!也寫過多篇相關話題的文章,希望可以為打拐盡一份微薄之力。



那究竟什麼樣的孩子,人販子拐賣不了?!


我的答案是:經過防拐情景演練的孩子


通過角色扮演的遊戲,可以還原真實的危機情況,及時指導孩子,該怎麼識別人販子的騙局。


這種情景演練,就主要講解了以下知識點:


「大人選擇向比自己弱小的小孩求救,必定有目的!」


「罪犯團夥作案時,他們通常會有明確分工,一類偽裝成發傳單的人、環衛工、路邊小攤老闆…他們會選擇與環境不違和的身份,主要是為了藏在人群中混淆視聽。



另一類會偽裝成社會關懷群體,孕婦、老人、殘疾人…利用同情心接近目標,若是事情敗露,就通過會賣慘讓人不忍指摘。」


「人販子之間一定會有溝通暗號:眼神對視、幾聲咳嗽、比劃手勢等,都可以作為戳破他們騙局的切入口。」


……


說到講述方式的問題,有些家長給孩子教授防拐常識時,往往帶有半恐嚇性質。「人販子會把你賣去乞討」類表達不可取,很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寶媽們可以先從簡單的模擬對話開始,提問孩子:「假如媽媽現在是一個陌生的阿姨向你問路,你會怎麼說呢?」



觀察孩子的應激反應,看他是否可以積極解決,再向孩子解釋人販子行騙時的行為邏輯,避免緊急情況下的慌亂。


除了臨危不亂,我們還需要了解什麼?


這是一份學者在「寶貝回家」官網上爬取的數據:



醫院、火車站、市場是統計排前三的兒童失蹤地,這很大程度上說明了:


當你在嘈雜的醫院著急掛號時、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候車刷手機時、在市場挑選食材給孩子做營養餐時……


人販子就在身邊,可能一個扭頭,孩子就被抱走了,悲劇往往就發生在掉以輕心的瞬間。



如果孩子失蹤,兒童作為無民事行為的能力人,隨時會遇到安全危害,所以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向公安部門報警,沒有時間限制。



團圓系統(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由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拐辦和阿里巴巴技術部門共同創立,目前已接入25個超級app。


主要功能就是在孩子失蹤時,通過社交軟體,就近向周邊人推送走失信息,發動全民搜尋。



平時手機上只要有團圓系統的推送消息,我都會點開查看,因為每條推送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焦急等待。


詳情頁裡,字字句句都是尋子父母的血淚描述:


「孩子還只會說爸爸媽媽...」

「女兒腿前天摔傷了...」

「兒子右耳後有一塊紅色的胎記...」

「我家孩子有蕁麻疹,需要按時吃藥...」

「孩子不見那天,媽媽給她扎了兩個小辮子...」


可以試想一下,失蹤後的孩子如果找到警察叔叔求助,小朋友最著急的,肯定是&34;



這時,讓孩子記住父母的電話號碼,就顯得尤為重要。


寶媽們可以檢查下,孩子是否能正確複述出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


對孩子來說,記下11位電話號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還沒有教過孩子,或者孩子老是記混,別怪我說你心大,趕快試試我分享的這個親子遊戲!


朵朵就是通過這個,記下了我和朵爸的電話號碼,遊戲可以加強孩子的深層印象。



溫馨小提示:如果家中有同類型的道具,可以替代使用。



朵朵很好奇,為什麼媽媽可以捏得這麼方正呢?


這裡有一些按壓黏土的技巧,寶媽們可以注意下,用手指多面發力,方便定型



建議大家根據私人號碼的數字分布來填寫,多做幾組數字,提高遊戲的趣味性與難度。



也可以自己創新下遊戲玩法,比如讓孩子在限時20s內找全對應方塊,在記憶電話的同時,鍛鍊孩子的時間感知能力與反應能力。


還有一點,很多家長都忽略了!


只告訴孩子牢記電話號碼是不夠的,教會孩子使用手機撥號同樣重要,尤其是在是緊急情況下,孩子多會一項能力,就多一個辦法。


·寫在最後·


孩子們享受假日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暑假也正是人販子的活躍期,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告訴家長們,還請保持高度警惕!


兒童的忘性大,這類安全意識需要家長、學校、全社會一起反覆教育、重點教育,才能養成。


其實,坦誠地說,罪犯遠比我們想像的猖狂,年幼的孩子終究抵不過壞人武力相向。比如人販子將孩子捂住口鼻後擄走,孩子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一切將無濟於事…


所以我認為:最實際的辦法只有不要讓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範圍!誰敢來搶孩子?那就是在挑戰我們為人父母能做到多麼奮不顧身!


關乎孩子無小事,我們能做的也只是防範於未然,心疼那些等到悲劇發生了,才追悔莫及的父母。

相關焦點

  • 電影失孤原型父親仍在尋子 23年了,郭振你在哪裡?
    電影失孤原型父親仍在尋子 23年了,郭振你在哪裡?時間:2020-06-22 10:06   來源:大而不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失孤原型父親仍在尋子 23年了,郭振你在哪裡?
  • 《失孤》現實原型郭剛堂:十年騎行40萬公裡尋子
    3月20日,彭三源導演執導,劉德華,井柏然主演的電影《失孤》全國上映,愛奇藝獨家上線紀錄片【電影《失孤》背後的現實與故事】,為你揭秘原型郭剛堂的尋子人生
  • 電影《失孤》原型父親仍在尋子
    父親節當天,有媒體曝出電影《失孤》中的原型父親,依舊在苦苦尋找他那被人販子抱走的孩子,看到這個消息,一瞬間仿佛有人揭開了心底的傷疤上那層皮一樣。原來有些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是在我們的心底癒合了,淡忘了,可是疤痕在別人的身上依然在疼痛著!
  • 《失孤》的劉德華尋子15年
    甚至有一些人可能會意識到,自己除了有腦子還有心,並且體會到心被觸動的感覺,心被觸動以後,人會做一些平常不太會做的事。比如我,給溫航打了一個電話,我們大概有十年左右沒有聯繫,我和她重新聊了她當年的採訪,並且跟她說,因為我剛看了《失孤》——在所有的失去中,最痛苦的失去,莫過於父母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母了吧?她問我是不是一個悲劇?是不是會哭會流淚?
  • 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原型父親仍在尋子
    劉德華主演的《失孤》相信不少人都看過,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現實生活中的父親現在仍在尋子,他表示自己最怕參加婚禮,覺得兒子可能已經當父親了。
  • 《失孤》丨尋遍千山萬水,只為帶你回家
    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裡,我們追求圓與滿字,注重家庭的團圓。可現實生活中,卻會碰到孩子遭遇了拐騙,因親人的失散,導致了親情的缺失,蒙上了陰影的家庭。今天我們這部《失孤》電影,講述一個兩歲的孩子雷達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親雷澤寬長達十五年的尋子之路,途中歷盡艱辛,偶遇了四歲時被拐的修車小夥曾帥。曾帥了解到雷澤寬的尋子歷程之後,沒有收取修車費用。
  • 井柏然演技太差,劉德華扮農民被嘲,這部電影原型尋子22年不敢停
    空置了四年的房間,終於要等來主人,申軍良尋子路獲得了完美結局,更多人的尋子路仍遙遙無期。有關兒童拐賣的電影很多,由劉德華、井柏然主演的電影《失孤》恰巧也是一位孤獨的父親尋子15年的故事。郭剛堂認為,孩子丟了是他的責任,他心懷愧疚,因此尋子之路一刻也不敢停。「只有在路上,才感覺我是個父親。」
  • 《失孤》其實是發生在咱山東的故事!劉德華扮演的主角原型是山東聊城人
    從一個單騎尋子的無助父親,到一部電影中男主角的原型,事情的轉折發生在2012年。2012年年初,三個陌生人來到了郭剛堂家中,提出要深入了解郭剛堂18年尋子的故事,這三個人就是著名導演、編劇彭三源和他的助理,主要目的是為創作《失孤》做準備。雙方談話從早晨8點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此後又多次通過電話、傳真溝通,郭剛堂將自己尋子過程中的細節毫無保留的告訴了劇組。
  • 伊利方舟借《失孤》電影告訴你該怎麼做.
    看《失孤》確實讓不少觀眾眼中都噙著眼淚。親情的真實體悟和釋放,也是將兒童安全教育和知識以更「走心」的方式印入家長和孩子的腦海。伊利本次活動中,面對「如果《失孤》事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一位媽媽表示:不敢想像,真要遇到孩子走失或者被拐騙,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這種以現實案例引導家長孩子親身體驗的兒童安全重要性的方式,也是伊利方舟在過往推廣普及過程中收穫的重要啟發。
  • 趙薇主演電影《親愛的》原型尋子13年,懸賞20萬,至今仍未找到!
    這是一部 「打拐題材」的電影,由趙薇、黃渤、佟大為主演,講述了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的過程,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它原型是一個生活在深圳的的普通的三口之家,男主人叫孫海洋,他的兒子孫卓在2007年10月被人販子拐走,當時他的兒子只有4歲,從此,孫海洋便和妻子踏上了尋子之路。
  • 李靜芝32年苦尋子,最終母子團聚,現實版《失孤》應引起父母警惕
    之後,李靜芝就踏上了艱難的尋子之路。期間,有很多人勸她別再找了,畢竟自己還要生活下去。同時,丈夫也提起過讓妻子放棄兒子嘉嘉(毛寅小名),忘掉過去,夫妻倆再生一個孩子。但是,李靜芝卻堅定地說:「嘉嘉就是我的命啊!誰能告訴我,命該怎麼放棄!」
  • 《失孤》就是一種堅持-劉德華
    2015年3月17日,電影《失孤影片拍攝幕後花絮於會上曝光,導演彭三源及劉德華袒露心聲,講述《失孤》的創作及出演緣起。主創們不僅與上海的朋友們分享了一路拍攝的艱辛與趣聞,也深入探討了「雷澤寬」角色的特別之處。劉德華表示,如果用一個詞說明他對影片和人物的理解,那就是「堅持」。
  • 劉德華主演電影《失孤》裡面有一個場景,特別感人!
    電影劉德華主演的《失孤》,裡面有個場景: 父親雷澤寬(劉德華飾)去一個村子找孩子, 那個孩子也是被拐賣來到那村子的, 但不是他的孩子 。
  • 4歲兒子被下屬拐賣,夫婦尋子21年無果身患絕症,防拐牢記這6點
    為了省錢,何樹軍出門尋子時總是帶著一大袋饅頭,她捨不得買礦泉水,渴了就向路人討水喝,為了節約住宿費,她多數時候都睡在自己的車裡,高速服務區的蹲廁上方有水管,想洗澡時,她就在那裡簡單衝個涼。何樹軍隨身攜帶一個24寸行李箱,行李箱的正反面印著李飛的照片和信息,裡面裝的是幾大摞尋人啟事,她還有一件黃色的尋子服,衣服上用紅色字密密麻麻寫著兒子李飛的介紹,每到人流量大的地方,她就會穿上這件衣服,希望能得到有用的線索。
  • 長達十四年的尋子路,而他依舊在路上
    人心險惡的時候、貪婪的時候,是連孩子也不放過的。電影《失孤》是導演彭三源五年磨一劍的力作。彭三源從2010年便開始劇本的創作,數次修改,先後跟蹤六七十例失孤家庭的案例,還曾親眼目睹他們家人團聚的時刻,因而深受觸動。彭三源表示,"我認為這是一部很有社會責任感的影片。我想我不是為了讓大家哭才要做這樣一個電影,我是想讓大家思考才要做這個電影,我覺得除了哭和感動之外,它還要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 《失孤》劉德華原型尋子23年,1000萬網友淚崩:這世上,有人在原點傻傻等你
    電影裡有句臺詞,讓我瞬間淚崩:失去孩子的父母可以大聲喊出來,但我不可以,原先我擔心我來不及長大,沒找到他們我就死了,現在我長大了我又擔心,我來不及找到他們他們就死掉了。 一句話,道出了無數失孤父親最脆弱的心理。
  • 劉德華的《失孤》讓人心疼,避免災難的首要是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最近重刷老電影,看了劉德華幾年前的一部電影《失孤》,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夥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 重慶人不得不看《失孤》的六大理由 !讓我帶你看《失孤》裡的大重慶!
    理由二:把劉天王當路人的,請自覺去影院看片求原諒劉天王在《失孤》中飾演苦苦尋子15年的農民工雷澤寬,扮相灰頭土臉如同犀利哥,在重慶拍攝期間,有市民路過卻並未認出劉德華,理由五:劉德華一生鍾情重慶,我們重慶人也必須給華仔紮起劉德華一直大力培養新導演,他親自物色、投資的兩部新銳導演的電影電影《瘋狂的石頭》《初戀未滿》,均在重慶拍攝,且《初戀未滿》的導演還是一個重慶姑娘,這一次《失孤》也在重慶取景拍攝,由此可見,華仔真是大愛重慶啊!重慶崽兒們,還不一起給劉天王紮起?不然成都人都要嫌我們不耿直了喲!
  • 中國式公路片《失孤》中的身份認同:父親始終在路上
    彭三源導演的處女作電影《失孤》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講述了一位父親千裡尋子的故事。同爆火的尋找孩子的電影《親愛的》中所描繪的「苦情現實主義」不同,《失孤》所呈現的是充滿溫情的「詩意現實主義」的表達。正如導演所說,她傾向於迴避那種讓人看了撕心裂肺的東西,因為沒必要把別人身上的傷口再撕開。
  • 電影人在線 《失孤》導演彭三源:華仔與井柏然肉體接觸是父子的渴望
    談責任:絕不會對原型人物造成二次傷害鳳凰娛樂:《親愛的》的原型人物有湖北人彭高峰(黃渤飾),《失孤》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它是不是綜合了彭高峰和另一位尋子的父親郭剛堂?彭三源:郭剛堂是。《失孤》的原型其實還有山西的兩個人,一個是老闆,另一個是這老闆在路上遇到的一個人,他倆都是山西人,而且在找孩子的路上同病相憐,所以這兩個人跟郭剛堂合起來,形成了劉德華的角色。當然片中還有其他一些「父親」的影子。鳳凰娛樂:前不久,《親愛的》中趙薇演的原形人物說要起訴片方,你在創作《失孤》時有沒有考慮過改編的「邊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