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陳鳳翔:建議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社會上呼聲很高
之前在二審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時,就有委員提出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當時,委員張蘇軍提出,建議法定結婚年齡下調至男18歲,女18歲。為何提出這項建議?
理由是:
「從2013到2018年,我國連續5年婚姻登記人數下降,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出生人口下降,老齡化上升。」
今年,委員陳鳳翔表示,當今社會對我國婚姻法規定的結婚年齡仍然很關注,降低法令結婚年齡的呼聲仍然很高。「我看了一下材料,建議適當降低法定年齡的還是多數,其實這也反映了社會上的呼聲。」
此消息一出,立馬登上熱搜榜,再次引發大家的關注。
在討論我們國家適婚年齡的同時,可以看看其他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相比別的國家,我們國家的結婚年齡還是算比較高的。而此次結婚年齡的再次建議下調,也引發了寶媽們的討論熱潮。
02.對於已經結婚生子的寶媽們,如果可以再次進行選擇,你願意多大生孩子?
二胎政策開放以後,身邊的朋友都糾結要不要生。我的建議是能早點生就趕緊生,我的婆婆是將近40歲生了我老公,到現在已經70歲了,在幫我們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有些吃力,我老公總是說,早點結婚簡直是造福三代的壯舉。早結婚能夠幫子女照顧孫輩,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原因,也不用太過擔心老人的身體。
結婚年齡決定了生育的年齡,如果晚婚晚育,父母年邁需要人照顧,孩子上小還需要上下學的接送,自己的工作也不能耽誤,這些問題堆積在一起,又該如何解決?
想生二胎的朋友和我訴苦:「早知道就在大學結婚生子,最好把二胎也生完,就沒這麼多煩惱了。」
記得我的大學同學,就是大三的時候選擇結婚生子,等我們畢業之後,她的孩子都快1歲了,當時我們不能理解她的行為,可現在回想一下,我的這位同學的選擇其實挺好,畢業之前穩定了家庭生活,畢業之後也不用擔心找工作會因為生孩子被裁員的問題,反而比我們更有優勢。
不過,這類人畢竟是少數,如果真的在18歲生育子女,會面臨學業的中斷,導致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影響學習的質量。
而上學途中結婚生子,沒有經濟來源,需要家人的幫助和補貼,無疑是在「啃老」,有網友說,自己都還是個孩子,怎麼照顧孩子?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下調無卵用,不如發些奶粉錢,國家幫忙孩子,免除媽媽們的後顧之憂,保障了好的福利,原意生的自然會生。」
「下調婚齡,會導致早戀頻發,影響學業,過早結婚會導致離婚率的增高。」
03.一紙證書即攔不住愛情,也保障不了愛情!
其實,贊成不贊成結婚年齡下調,對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
會有人不到結婚年齡,照樣早婚早育,也有大部分人因為讀書、工作,一直拖到30多歲,還拒絕結婚,背後的壓力可想而知。
隨著經濟的發達,生活的豐富多彩,很多人晚婚甚至不婚。對婚姻的需求都降低才是晚婚不婚的原因。
所以說一紙證書即攔不住愛情,也保障不了愛情!
此次又提出下調結婚年齡的建議,說明社會上是存在上學生子的意願,那麼,可能在未來,18歲結婚真的會變成一種普遍的現象。那個時候,是否會把退休年齡也提前?不然誰來照顧這些孩子呢?
【今日話題】: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選擇多大結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