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傑(1907-1994),滿族,清朝皇族,是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親弟弟,父親是第二任醇親王載灃。溥傑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幼年時,他陪伴已經退位的溥儀,在皇宮裡當伴讀;少年時,恰逢「馮玉祥逼宮事件」,溥儀被迫搬出皇宮,遷移醇親王府,後去了天津靜園;青年時,他與溥儀為了光復祖宗江山的美夢,借著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中年時,抗日戰爭勝利,偽滿洲國倒臺,他與溥儀當了蘇聯人的俘虜;晚年時,他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後經特赦,在全國政協工作,一直到去世。
溥傑的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各個階段的波瀾和曲折,但最讓人觸目興嘆的則是他個人的兩段傳奇婚姻,一個是詩情畫意,漂亮大方的滿洲姑娘;一個是溫柔賢惠,性情溫和的日本女性,讓我們一起揭開這段隱藏在歷史長河中的神秘面紗,重溫那段在一個鐵血的動亂年代,一位末代貴族的兩段傳奇婚姻。
光緒帝的愛妃,珍妃和瑾妃有一個漂亮的外甥女,她叫唐石霞,這位清代皇家的名媛,是正宗地道的皇親國戚,就是溥傑的第一任夫人。她自幼受到詩書禮儀的薰陶,深諳繁雜的宮廷禮節,經歷了封建王朝的沒落,受到各種進步思想的影響,這促使一個在深宮大院長大的貴族女孩,又具有了一些自由反叛的性格。在她結識溥傑之前,她曾主張自由結交異性,算是一個同時代衝破封建思想禁錮的奇女子。在丈夫溥傑與舊皇帝溥儀投靠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她曾登報高呼「寧為華夏之孤魂,不為偽帝之貴戚」。體現出了遊俠義膽般的愛國情懷。
公元1913年,清隆裕太后去世,瑾妃晉升為皇貴妃,執掌後宮。為了排遣寂寞,瑾貴妃經常接唐石霞進宮玩耍,於是有機會接觸到了溥傑和廢帝溥儀。1922年,溥儀選妃時,皇宮裡的幾位太妃打算推薦唐石霞為溥儀的皇后,卻被瑾貴妃堅決反對,瑾貴妃認為唐石霞生性浮躁,不適合做妃子伺候皇帝,於是將唐石霞指給了御弟溥傑。由於溥儀尚未大婚,清皇室與唐石霞家定於溥儀大婚後,再進行正式的結婚典禮。1922年底溥儀大婚後,到1924年1月,清皇室給溥傑和唐石霞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前,溥傑帶上了豐厚的禮物,到唐石霞家進行了傳統的納聘之禮,廢帝溥儀還指派了內務府大臣帶領和督導,那一年溥傑十七歲,唐石霞二十歲,正應了古人的「女大三,抱金磚」的習俗,醇親王載灃將府內的新房布置在樹德堂,按照滿族的風俗,女方準備了所有的桌椅作為陪嫁,婚禮時,溥傑向新娘的花轎射了三箭,然後一起邁馬鞍、揭蓋頭、喝交杯酒,吃子孫饃饃,最終結為百年之好。婚後,溥傑與唐石霞曾有過一段令人羨慕的又頗為短暫的愛情經歷,溥傑為了體現自己對唐石霞的愛慕之情,曾寫好扇面,讓唐石霞為他的扇面作畫,堪稱少年夫妻恩愛合作的精品見證,後二人將合作的畫作,贈給好友畫家惠孝同雅正。
1922年溥儀選妃之後,不久便進行了冊封禮,皇后為婉容,皇妃為文秀。一群少年皇族,一起聚在了冷清的皇宮裡,凸顯的青春熱鬧了起來。一天,溥傑和唐石霞夫婦去瑾貴妃處問安,恰逢看到了欣賞條案擺放的那件「翠玉白菜」,皇后婉容給他們講解了慈禧太后每年在夏秋季節養蟈蟈的故事,蟈蟈在「翠玉白菜」上不停地鳴叫,顯得栩栩如生。這「翠玉白菜」是國寶,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據說是瑾貴妃的嫁妝,也有說法是光緒皇帝賞賜給珍妃的禮物,辛丑年間,珍妃被慈禧太后投井後,又由瑾貴妃代管,不管出處如何,當時的溥傑曾懇請哥哥溥儀,將「翠玉白菜」賞賜給自己,以作為贈送給唐石霞的禮物。由此可見,唐石霞在丈夫溥傑心中的分量。
溥傑與唐石霞
辛亥革命後,清室交出了國家政權,遜位後的小朝廷,擺脫了繁巨的朝政後,皇親貴戚倒顯得逍遙自在了起來,在皇宮裡,溥儀、溥傑、婉容、文秀迷上了照相,如此熱鬧的活動,自然也少不了溥傑和唐石霞的身影。說起在皇宮照相,要說起它的發動者慈禧太后,作為歷史課本描述的頑固派形象,慈禧太后曾一度認為照相是攝人魂魄,後經人極力推薦後嘗試,對照相藝術便欲罷不能了。
一年的暮春三月,皇宮裡牡丹花盛開,瑾貴妃召集溥傑夫婦和帝妃,在花園裡擺露天宴,酒宴之前,瑾貴妃賞賜給溥傑和唐石霞每人一件漂亮衣裳和一小包首飾,然後一起拍照留念,瑾貴妃微笑著對溥傑夫婦說:「郎才女貌,很是般配。」說完唐石霞的臉便幸福得紅彤彤的,猶如牡丹綻放一樣的美麗,照相後,溥傑與唐石霞一起拉著手,來到了欽安殿的石山林,在假山的小平臺前,一起幸福地合了影,然後他們和皇后婉容、淑妃文秀一起,互相作著各種姿勢,讓照相師忙得目不暇接,等二人在回味幸福甜蜜時,已是夕陽西下,天空中,盡顯黃昏晚霞,空氣中只是迴蕩著這群年輕人激昂又年輕的愉快笑聲。
溥傑與唐石霞愛情的短暫甜蜜,隨著「馮玉祥逼宮事件」的到來,而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動蕩,1924年10月,直系軍閥馮玉祥在直奉戰爭中倒戈,發動北京政變。馮玉祥進京後,修改皇室優待條件,於11月初將廢帝溥儀驅逐出皇宮,至此,溥儀、溥傑兄弟便結束了皇宮大內的生活,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日子。
被驅逐出宮的溥儀溥傑兄弟,性情大變,不久便投靠了日本人,躲進了天津日本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溥儀、溥傑來到了日本侵略者佔領的東北,組建了傀儡政府偽滿洲國,溥傑曾來信勸導唐石霞去東北,被唐石霞斷然拒絕,後來日本人奉勸溥傑娶一個日本女人,溥傑說:「自己是一個有妻子的人」,但殘酷的政治現實,容不得當了傀儡的溥傑做任何掙扎,日本人軟硬兼施,他們一邊向溥傑描繪日本女人恭順溫和,一邊又暗示這是政治需要,如果拒絕,日本關東軍會以對敵人態度,採取斷然措施。
這時,溥儀十分害怕,他為自己在天津的妻子分外擔憂,擔心唐石霞因拒絕日本人,而遭到殺身之禍,於是只能忍痛割愛,一方面答應關東軍娶日本女人,而另一方面,則通知唐石霞抓緊逃跑保命。為了安全起見,溥傑甚至給了唐石霞一把手槍,以應對隨時突來的不測,這讓唐石霞驚出了一身的冷汗。溥傑估計除了形勢的嚴峻,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對唐石霞的愛意,讓人著實感動。
後來日本特務闖入了唐石霞的家,卻發現唐早已人去樓空,不見了蹤影。於是竟然逼迫她的弟弟在離婚文件上,作為家屬籤了字。幾十年後,當唐石霞再回顧這段婚姻時說,溥傑做過一些讓我不滿意的事兒,但在我生死關頭,他不計前嫌,不愧為我的摯友,讓我感覺與他的感情是上天安排的緣分,也由此,我在危險時刻,感覺到了一絲人情的關懷,和一點點的幸運。
溥傑與唐石霞的婚姻,有短暫的甜蜜,有動魄的激蕩,讓人感嘆人生無常,命運多舛,不由讓人聯想到,愛情有時的確硬不過命運,兩人的愛情旅程至此結束。對溥傑,即將迎來她人生當中的第二段婚姻,一段日本人強制安排的政治婚姻,這段帶上政治烙印的跨國婚姻,究竟會是如何呢?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東北扶持清朝廢帝溥儀在1932年建立了偽滿洲國。1934年3月,日本關東軍為了更好地控制傀儡溥儀,將國體改為帝制,溥儀當上了偽滿洲國皇帝。當關東軍察覺溥儀沒有生育能力後,一個邪惡的計劃就此誕生了。他們計劃讓溥儀的弟弟溥傑迎娶一位日本皇室血統的女子為妻,生育男孩後,修改《帝位繼承法》,不久的將來,會有一位日本血統的偽滿洲國皇帝,如此對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有了更加有力的合法性。而實施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就是給溥傑選一位日本妻子,於是嵯峨浩出現在了溥傑的面前。
嵯峨浩出生於1914年,他的父親是嵯峨實勝侯爵,母親叫尚子,是一個與日本天皇家族有遠親的侯爵世家,她的祖母南加子是明治天皇的生母中山一位局的同胞兄弟的獨生女兒,所以嵯峨家族有明治天皇的血統。嵯峨浩年幼時喜歡畫畫,長大後經常參觀外國的藝術博覽會,她夢想有朝一日成為一名畫家,夢想為自由和藝術而奮鬥終身。就在她夢想投身藝術事業的時候,家裡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此人有著資深軍界背景,他就是偽滿洲國的「建國之父」本庄繁大將,九一八事變時的日本關東軍司令。
經過一番假意的客套和寒暄,本庄繁帶了軍部的命令,命令嵯峨家的大小姐嵯峨浩與偽滿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結婚,並且說出了此婚姻具有強烈的政治目的。嵯峨家無奈之下,只有應允女兒與溥傑見面,並商議婚事。
本庄繁走後不久,溥傑在日本人的安排下,與嵯峨浩進行了形式上的見面,據嵯峨浩事後回憶,第一次與溥傑見面時情景,我發現高高的他,帶著一副小眼鏡,顯得特別彬彬有禮,我不再自覺的臉紅了起來,心理突然增添了幾分莫名其妙的歡喜。見面時,吃的是西餐,嵯峨浩的父親嵯峨實勝侯爵一直在不停地問著溥傑各種問題,包括在日本士官學校的訓練,最近看了什麼書之類的,總之事無巨細,無所不包,而溥傑總是回答得很得體,並且透露著一股矜持和禮貌,讓人好生喜歡。
最終,日本陸軍省決定為偽滿洲國皇弟溥傑與嵯峨實勝侯爵的女兒嵯峨浩在東京舉行婚禮,時間為1937年4月3日。此次政治聯姻,由於是日本軍部的既定方針,所以日本方面舉行得頗為草率和簡單,溥傑、嵯峨浩的婚禮,並沒有邀請多少皇室成員,而只有雙方的幾個家屬到場進行了祝賀。日本軍部的行為,讓溥傑和嵯峨浩頗為不滿,但卻始終無可奈何,只能服從命運的安排。
溥傑與嵯峨浩
婚禮後不久,嵯峨浩便跟從溥傑來了日本人統治的偽滿洲國,剛到東北時,他們新居剛剛竣工,屋裡的油漆還沒有幹,院子裡也沒有圍牆,屋子裡沒有安裝電話,隨身攜帶的行李被粗魯的憲兵,給搬壞了很多,到處是傷痕,還未做稍事休息,就要面臨覲見偽皇帝溥儀的一行事宜,於是溥傑夫婦又要連夜在家演習所謂的宮廷禮儀。
第二天,拜見了皇帝和皇后,嵯峨浩拿出自己自製的日本甜品,敬獻給偽皇帝溥儀,溥儀拿著一塊甜品,隨手一扔,眼神露出了防備不安的神情,讓溥傑和嵯峨浩感到十分惶恐、失望。此時作為傀儡皇帝的溥儀,已經洞察出了關東軍的陰謀,但卻無力反抗,只能把所有的怨恨投到了眼前這個日本女人的身上。戰爭、政治,這些複雜的因素,最後都會展現在一幕幕的人情劇上,無一例外。
婚後的溥傑夫婦,遭到了關東軍的嚴酷監視,和偽皇帝溥儀的冷漠、提防,所處的環境極為惡劣,最終在女兒慧生的到來,出現了一些愛的轉機。
1938年,溥傑和嵯峨浩的女兒出生了,由於是女孩,讓偽皇帝溥儀喜出望外,連忙親自賜名慧生,諧義「會生」,並且贈與了大量的營養品和首飾品。由於嵯峨浩生了女兒,讓日本在偽滿有一個日本血統繼承人的計劃成為泡影,招致日本關東軍對溥傑夫婦更加憎恨,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偽滿洲國,日本派出皇室代表秩父宮殿下訪問偽滿洲國,溥傑和嵯峨浩前去迎接,居然被日本貼在溥儀身邊的秘書吉岡阻止,吉岡趾高氣揚地說:「你們來這做什麼?你們只不過是中尉和中尉的太太,有什麼資格來迎接秩父宮殿下?」吉岡的話,讓溥傑夫婦感覺很突然,又有一些氣憤,但苦於當時的情況,他們還是咬著嘴唇,一直保持著忍耐。後來秩父宮殿下看到了溥傑夫婦,主動打起了招呼,吉岡才被迫收起了窮兇極惡的嘴臉。
日本關東軍不僅在行為上控制溥傑夫婦,在待遇方面更是吝嗇無比,結婚前,關東軍同意在婚後給溥儀夫婦配一輛車,但婚後卻一直沒有兌現,一直到偽總理張景惠看不下去了,才說服關東軍給溥傑夫婦配了一輛車,後來由於溥傑夫婦生了女兒,讓日本關東軍的計劃沒有得逞,車又被無故借了個理由開走了,這著實讓溥傑夫婦感到氣憤和無奈。
1942年,溥傑夫婦的第二個女兒誕生了,起名嫮生,在戰時緊張,物資睏乏的年代,二女兒的到來,給這個平靜的家庭,又增添了一些平凡的樂趣。但好景不長,伴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失敗,偽滿洲國倒臺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1945年8月8日,蘇聯突然對日宣戰,後於9日出兵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前線一觸即潰,關東軍不得不挾持偽皇帝溥儀、重要偽滿官員、溥傑夫婦等宗室人員撤退通化,企圖作垂死的抵抗。
這一天,溥傑穿好了軍服,讓嵯峨浩收拾好了行李,而偽皇帝溥儀在帝宮則早已收拾好了金銀細軟、古董字畫,準備跟隨關東軍作最後的大逃亡。1945年8月13日,一行人來到了通化大慄子溝,狼狽殘喘了兩天後,便迎來了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關東軍認為留著溥儀仍然有利用價值,便讓溥儀、溥傑坐飛機飛往日本,慌騙讓其餘家屬坐火車去大連,從大連坐船去日本,誰知這一別,溥傑和嵯峨浩竟足足分別了十六年。
溥儀、溥傑兄弟在日本的裹挾下,到了瀋陽機場,熟料想卻被早已埋伏在此的蘇聯人全部做了俘虜。而嵯峨浩一行人則經歷了反覆的艱難困苦,他們碰到過蘇聯兵的洗劫,國民黨兵的喝問,共產黨部隊的收留,期間嵯峨浩親眼目睹了末代皇后婉容因不堪旅途疲憊,加之鴉片菸癮毒發,而死在了延邊監獄。
後來嵯峨浩幾經轉折,聯繫上了日軍駐南京聯絡組,最終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被炸得滿目瘡痍的東京城,而溥儀、溥傑被蘇軍俘虜後,在西伯利亞關押勞動五年後,在1950年,由蘇方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被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教育、改造。
1960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溥儀、溥傑兄弟被釋放,回到了北京。1961年,溥傑夫婦的二女兒嫮生給周恩來總理寫信,信中表達了對自己父親的思念之情,後經周恩來總理允許,嵯峨浩帶著二女兒嫮生來到了中國探親,並且自此定居中國,一直到去世。
溥傑與嵯峨浩的結識,是日本侵略東北,企圖擴大侵略權益的產物,但造化弄人,溥傑和嵯峨浩竟然彼此相愛,收穫了真正意義的愛情,並且經受住了歲月的洗禮和戰亂的挫折,其曲折複雜的經歷,讓人在長籲短嘆的同時,又禁不住地羨慕不已,可謂有情人終成眷屬。
愛新覺羅溥傑的兩段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血與火年代的真摯愛情,這既是溥傑的個人感情經歷,也從側面反映出戰爭年代,個人情感與複雜的政局、乃至國家利益之間不可缺失的關係,讓人感嘆歲月如梭,世事弄人,以至於帶給了我們今天人們一個深深的啟發,國強則民強,個人情感的順利和國家的強大,看似沒有聯繫,實際卻是密不可分的,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祝願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吧。
文章來源:《文史天地》第264期
壯士,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