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華 - 楊慶華 - 教書育人楷模 - 全景山東 - 魯網

2020-12-28 魯網

  一輩子做好老師,好老師能把孩子引向光明、引向高尚、引向成功,這就是我的追求。——濟南市萊蕪第二中學 楊慶華 

  楊慶華,男,中共黨員,高級教師,萊蕪二中物理教師、教導處主任。1995年大學畢業至今,從事班主任16年,送11屆畢業班,25年如一日,堅守教學一線,愛生如子,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成績突出。先後榮獲萊蕪市優秀教師、市學科帶頭人、市教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市師德宣講團成員、市教學工作先進個人、市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個人、區優秀班主任、區教學能手、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年度考核連年優秀,主持市重點課題獲省教科研成果一等獎。

  25年來,楊慶華勤修師德不輟,苦練師能不止,「以整個身心去做整個教師」,深深紮根教育這方熱土,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學生是他生命的根,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從他走上教師崗位的那一天起,就把整個身心完全地交給了學生。

  在楊慶華的書桌上,整整齊齊地擺滿了一摞摞的筆記本,打開來,密密麻麻記錄的都是他這些年來教育教學的點點滴滴。打開一張張泛黃的紙片,一個個動人的往事清晰地浮現在眼前;一句句樸素的話語,折射出他25年的執著與堅守。在一本筆記的扉頁上,寫著這樣幾行文字:「有一種人,遊弋於平靜水面,波瀾不驚,悠然自得,雖四平八穩,卻悄無聲息。有一種人,搏擊於驚濤駭浪,風高水急,懸念迭生,但勇立潮頭,且卓爾不凡。」楊慶華就屬於敢立潮頭,破浪行船的那種人,無論何時,無論走到哪裡,都讓人無法忽視,難以忘懷。

  風雨兼程廿五載 情系鄉村播春暉

  楊慶華是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農村孩子,山區落後的生活條件鍛鍊了他堅毅的性格,自身成長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山區的面貌,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因此從他高考填報志願的那一刻起,他就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並立志把教育作為自己事業的終生追求。希望通過傳授知識讓更多的孩子改變命運,走上幸福之路。當畢業分配到農村高中的時候,他沒有抱怨,抱起被褥就去報到,他認為在農村學校能接觸更多的農村孩子,更能用知識改變孩子們的命運。然而,落後的教學條件,使很多物理實驗無法開展,不便的生活環境,讓一日三餐都煞費腦筋,農村孩子羸弱的知識基礎,讓教學舉步維艱,殘酷的現實猛烈地擊打他的身心,讓他身心疲憊,然而當看到孩子們對知識充滿渴望的眼神時,他心軟了,一咬牙選擇了堅守,一守25年過去了,期間有多次工作調整的機會,他都毅然放棄,因為他捨不得放下那些讀書的孩子。在每天與學生的相處中,孩子的一點點進步,他都欣喜不已;孩子考上大學走上工作崗位,他仍然給予工作的指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煩心事的時候,他都盡心給予疏導。學生與他無話不談,無話不說。「老師,就像一位慈父,在苦悶的時候總能給我們帶來光明,您的諄諄教誨,是我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清華大學學子韓凱發自肺腑的話,就是對他教育情懷的完美詮釋。於漪先生說過:「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楊慶華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初心、踐行著一輩子做好老師的諾言。

  春風化雨潤心田 丹心一片育桃李

  「是恆星,總是要發光的。不論運行在哪個軌道,也不管被安排在哪一層次,即使還沒有被發現。」25年的教學生涯,使楊慶華老師深深懂得,做教師就要象恆星一樣,用自己的愛溫暖學生的心,用自己的責任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面對一雙雙渴求的眼睛,一張張真誠的笑臉,楊慶華的心中都會燃起憐愛之火。在工作中,他關心照顧每一個學生,班上的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生活和學習情況他都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每一個學生細微變化的根源,並及時地採取相應的措施。他對困難的學生無微不至的給予關心。在楊慶華的班中,有一名叫楊超的學生,家中父親病重,家庭為給父親治病負債纍纍。母親為能多掙些錢只能到附近磚場做著身強體壯的男人們所做的工作。即使這樣也只能勉強維持家中生計。因無法交學費孩子被迫輟學。楊慶華得知後,來到孩子家,望著蒼白羸弱的父親和嘴唇上起了火泡的楊超,抑制著滿腹辛酸,微笑著說:「老師是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的,你學習這麼優秀,學校為了獎勵你,將你這學期學費免了。」楊超高興地笑了,笑容裡寫滿了喜悅與感激。雖然楊超至今不知道這學費是楊慶華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來的,但楊慶華知道,讓學生回到學校讀書對學生對他自己都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齊勇同學父親去世,母親常年有病,家庭非常困難,楊慶華給予他特別的關心和愛護。生病的時候,給他送水送藥,每次訂資料的時候,總是及時地把錢送到他的手中,作業總是單獨給他面批……這種無私的關愛在這位同學身上終於升華為一種崇高的理想,後來這位同學以優異成績如願考上了山東師範大學。他從不嫌棄後進生。王雷是出名的「雙差生」,家長對其失去了信心。有一次王雷被家長棍棒相加,打得不知去向。楊慶華得知此事後,硬是冒雨摸黑帶學生找尋,直到深夜11點多鐘,才在郊外的草堆裡將其找到帶回家。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學生,他沒有輕率地放棄,而是與他交談,鼓勵他進步。經過一段時間的潛心引導,王雷同學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從此走上了健康成長的道路。

  25年的工作經歷,使楊慶華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高於父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在他的心中,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他而言,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田。為了學生,他犧牲了許多花前月下;為了學生,他把結婚時間調在了假期當中;為了學生,患重症的父親悄然辭世,竟沒有留給他一份儘儘孝心的機會。學生佔據了他的全部身心,他給家人留下的卻是一次又一次遺憾,還有他心中永難磨滅的愧疚。他總是全副身心地用在學生身上,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對待。寒來暑往,風雨無阻,總能在教室裡、辦公桌旁、校園角落裡,總能發現一個執著的身影。楊慶華的所作所為深深地打動了同學們。他們暗地裡卯足了勁,好好學習,要用實際行動來報答自己的老師。每一屆高考來臨,他的班級總能創造優異成績,書寫二中高考神話。他的付出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多次獲得「萊城區優秀班主任」和「萊蕪市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每年教師節前後,雪花一樣的承載著深情厚誼的信箋如期飄至楊慶華的身邊:

  「楊老師,從您身上,我懂得了什麼叫父愛深沉,什麼是慈愛安詳,您的恩情我將銘記一生。」

  「書聲中那秋風吹來,校園中那金菊花又開,遊子的熱淚潤溼襟懷,心念恩師情深似海。敬愛的楊老師,祝您永遠健康快樂!」

  「俯首是你慈祥的笑臉,仰首是你甜蜜的微笑,睜眼是你溫柔的撫摸,閉眼是你諄諄的教導。楊老師,我永遠敬您,愛您!」

  夜闌人靜,耳邊又傳來那熟悉的歌聲: 任風/翻閱背影的日子/燭光將記憶/搖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陽/便凝重了教師魂...... 或許,這只是一支小曲,並沒有道出楊慶華為人師的全部內涵,但我們至少從中感受了他的精神----一種奉獻的聖潔和愛的偉岸。

  孜孜不倦教改路 殷殷不變園丁情

  楊慶華立足學生需求,重視學生學習體驗,把創新課堂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果作為畢生的追求。為此,他鑽研教育教學理論,苦練教學基本功,他每年都自訂多份業務刊物,寫下兩萬字的理論業務學習筆記。他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因材施教」,他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創立「以物講理,見物思理」教學法,形成了自己獨特而鮮明的教學風格。不唯教材,不唯權威,思路開闊,邏輯嚴明,知識功底深厚,善於旁徵博引,高屋建瓴,把教材中艱澀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把枯燥無味的原理講得活靈活現,注重向學生提供新的知識信息,使教學的趣味性和深刻的知識內涵相得益彰。楊慶華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學神話,他的班上再差的學生,在物理課上都是那麼專注。多年來,他班上的學生物理成績及格率高,平均分數也名列前茅。輔導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各類競賽連連獲獎,號稱「楊家將」。在市區各級各類教學活動評選中,他也獲得了「萊蕪市物理學科帶頭人」「萊城區教學能手」「萊蕪市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多年來,楊慶華言傳身教,他所帶班級的班風正,學風良,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地優秀學生。多位學生被評為省、市、區級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高考升學率更是名列前茅。「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學生,學生出成績,才是老師最大的成功!」楊慶華如是說。

  他立根原在教研中。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科研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牛鼻子。萊蕪二中地處農村,教科研條件有限。作為學校教科室主任,楊慶華帶領全校教師克服種種不利條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走出了一條農村中學科研興校的路子。他本著「教研即科研」「問題即課題」原則,立足學校實際,堅持「科研的生命在於解決問題」的理念,從農村學生的學習與思想實際出發,先後對「影響農村中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行為習慣」、「農村中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等問題進行了調研和研究。為了搞好研究,他同課題組的教師一起查閱資料,設置問題答卷,做好問卷調查,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利用一切機會走出校門、到外地研討取經,聽課座談。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實驗研究,課題一個個的順利結題,使他和教師們開闊了視野,不僅摸索出了一套課堂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飛速提升,同時還影響帶動了周邊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校本教研方面,開創性地設立「吐絲講壇」,以講壇為載體,老師們登臺授課,交流教學心得,大大提高了老師們的科研能力。多年來,他緊抓課題研究不放鬆,先後代表學校爭取、承擔或參與了國家、省、市16項課題,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國家級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省級課題「多媒體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物理學習中的自我監控能力」、「作文評改六步法的研究與實踐」已順利結題,並分別榮獲教科研成果一等獎。他輔導的學生在中學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多次獲獎,其中韓凱同學榮獲全國二等獎,並考入清華大學。他撰寫的論文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論文評選一等獎,10多篇論文見於報端。由於教科研成績顯著,多次被評為市區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2008年榮獲「全國首屆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個人」稱號。市 「十一五」「十二五」規劃課題也都順利結題並獲獎。

  願吾此心長不已 此樹終有開花時

  他本色做人顯人格。在同事交往上,楊慶華視同志為親人。作為級部主任,他從沒有擺過領導架子,總是將老師們當作自己的親人。任勞任怨,不計報酬;團結同志,顧全大局,凡是苦的事情,他總跑在前頭;凡是樂的事情,他總走在後頭。這麼多年來,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個星期天。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酷暑盛夏,校園的角角落落總能見到他的身影。老師生病長災,他每次都親自探視。老師要講公開課,無論多忙,他總是抽出時間認真聽課、評課,並親自做示範。剛畢業的大學生到他的級部工作,他主動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資料送給他們,為他們改教案,說課。在他的帶領下,老師們是志同道合的好同志,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時間長了,同事們親切地送他一個外號:「帶頭大哥」。他也多次獲得「萊蕪市教學工作先進個人」。

  在管理工作上,盡職盡責。教導處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樞紐部門,是整個學校教學運轉的關鍵部位。作為教導處主任,必須得成為教學管理的行家裡手。對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等基本環節他總是成竹在胸,提前謀劃,做好校長的助手和智囊。他對功能室的開發利用、考務工作安排、各種教學會議組織,總能做到事無巨細。在工作中他總是以身作則,帶頭實幹。他嚴格執行學校有關管理規定,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他的理念是管理是為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在於激勵,不在於量化,在於過程,不在於結果,在於服務,不在於管制。他認為管理是幫助和引導一個人成長,是如何成就一個人,而不是打擊和刺激一個人。他的觀念就是,學校就是我們的家,同事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家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兄弟姐妹有錯了必須批評改正,這是一種職業管理良心。在教學服務中,他帶領教輔部門一班人就如何「提高服務技能,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服務意識,改善部門形象」,展開大討論,商討出辦法,並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他本人也獲得了「萊蕪市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先進個人」。

  為了助力學生成長,2005年他開創性地設立了萊蕪二中家長學校和班級德育互助組,家長學校每周六邀請家長到校作報告,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充分形成學校——家庭德育教育的合力;班內成立德育互助小組,經常開展道德成長匯報會、交流會等活動,發揮先進學生的榜樣帶動作用,先進促後進;充分利用農村中學的自身特點,經常組織校外實踐活動、課外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培養學生親近農村,感恩父母的情感;工作之餘常到學校周圍的農村、鄉鎮企業等宣講法律知識,為地方的普法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

  大愛無邊,辛勤耕耘為他贏得了榮譽。2004年9月 ,他獲得了「萊蕪市師德建設「十佳標兵」光榮稱號,其先進事跡在萊蕪市巡迴宣講,引起強烈反響。同年9月被授予「萊蕪市優秀教師」光榮稱號。

  楊慶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位普通的教師,一個痴情教育、默默奉獻、愛生如子的教育工作者,一個學生愛戴、師生敬佩的好老師!從事教育工作25年風雨滄桑,楊慶華依然心性不變,他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譜寫著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人生樂章。

相關焦點

  • 楊慶華:實現「主動安全」,必須「軟硬兼施」
    山石網科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專家、安全技術研究院院長楊慶華受邀參會,並在「共築安全生態 護航數字江淮」論壇中暢談了對「主動安全」的理解,介紹了山石網科在網絡安全產品國產化方面的舉措和成果。
  • 李超 - 李超- 教書育人楷模 - 全景山東 - 魯網
    我深知,不管崗位怎麼變,我永遠是一名教師,我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為學校的發展服務。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堅守黨的教育路線不動搖,忠於黨的領導,認真學習黨的理念,貫徹黨的方針政策。  在工作作風方面,堅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堅決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敢於擔當。
  • 「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活動啟動
    、省教育廳組織開展的「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和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活動日前啟動。據悉,今年山東將從200名候選人中評出30名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和10名「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省教育廳將成立評選工作委員會,統籌評選和推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最美教師」工作;評委會下設「2020年度齊魯最美教師」評選活動組委會,組委會辦公室設在山東教育電視臺,負責評選活動日常工作。
  • 我縣陳臘梅老師被評為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湖南省教育廳、湖南日報社、湖南省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今天下午,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發布暨宣傳啟動儀式在新湖南大廈舉行。就在剛剛,推選結果正式發布!
  • 邵東一中申玢彥榮等獲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湖南省教育廳、湖南日報社、湖南省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今天下午,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發布暨宣傳啟動儀式在新湖南大廈舉行。就在剛剛,推選結果正式發布!
  • 三尺 紀實|從山東到山西 在大山裡種下希望
    相對閉塞的交通造成這裡師資短缺,每年,都有幾個來自山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學生來下關中學進行一年支教。一所大山深處的中學四周,陡峭冷峻的群山連綿不絕。穿過錯落有致的人家,再爬過一道長長的坡,便是山西靈丘下關中學的校園。清晨的霧氣沾上家家戶戶不約而同升起的炊煙,薄薄的飄在山間,宛若雲氣繚繞的仙境。裹著橘黃色外衣的下關中學教學樓在霧氣中尤其顯眼。
  • 臨沂大學傳來學子考研喜訊 - 山東各地 - 全景山東 - 魯網
    魯網6月29日訊 近日,臨沂市臨沂大學傳來考研喜訊。15個宿舍多位考研學子取得佳績。  C1-538宿舍的6名同學來自生命科學學院,劉亞慧、孟慧、孟維華、李珍珍、程會敏、劉曉萌分別考取北京林業大學、南昌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昌大學、山東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C1-547宿舍的4名同學來自生命科學學院,分別是朱立娜、張文靜、楊會敏、張慧梨分別考取山東大學、浙江海洋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
  • 地鐵手繪畫講述好老師事跡 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走進教師節公益...
    9月10日,長沙地鐵4號線湖南師大站,「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卓德剛(前)與陳臘 梅登上了教師節公益主題列車。圖/記者謝長貴「能將山裡的娃娃送出去,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是我一生的夢想,是我最大的心願。」
  • 青島這些老師獲評「最美教師」和「教書育人楷模」
    今天,青島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公布2020年青島市「最美教師」和「教書育人楷模」評選結果。經個人申報,基層推薦,專家評審,評選出王悅紅等40名青島市「最美教師」、蘇衛晗等30名青島市「教書育人楷模」。
  •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鍾南山的故事,英雄歸來,對英雄家人也溫柔以待
    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公布,這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既有在抗疫中表現突出的名師大家,也有在鄉村默默奉獻的一線教師。他們是這個時代的教育豐碑,給孩子們講述他們的故事,傳頌感人事跡,弘揚正能量精神教育,是我們每個教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使命。而我們敬愛的國老鍾南山獨佔鰲頭,當之無愧。
  • 2019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簡介
    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河北省教書育人楷模、河北省最美教師等榮譽。07 王斌全    王斌全,男,漢族,1960年2月生,中共黨員,山西醫科大學教授。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臨床一線為學生講好入門「第一課」,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百餘名。
  • 應彩雲:願做一輩子幼兒教師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應彩雲:願做一輩子幼兒教師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時間:2018/9/7 9:06:13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龔潔芸    選稿:張丹洋 2018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日前揭曉,上海市楊浦區本溪路幼兒園正高級教師應彩雲成為上海唯一入選的教師,也是唯一一名來自學前教育的代表。「如果當初讓我選擇職業,我不一定會選擇幼教,但是如果讓我再選擇一次,我肯定會選擇幼教。」
  •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汪金權任教的湖北蘄春四中舉行老教師座談會
    深秋時節,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大別山師魂」汪金權老師工作27年的湖北省蘄春四中以吳楚光校長為首一班人,把在學校工作過的退休老領導,老教師邀請回來,進行座談和慰問,目的是讓大家見見面,敘敘舊,為四中未來發展把把脈,出謀劃策。準備就緒,靜候老幹部、老教師回校;許久未見,甚是想念。細看昔日工作照片,連連感嘆!
  • 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
    但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非「齊」呢?其次,相對周禮,魯國禮儀更為完備,時人稱「周禮盡在魯」。最後,孔子是魯國人,與孔子在後世的影響力也有很大關係。"齊魯"緣起於先秦齊、魯兩國,是齊、魯兩國的合稱,原是國家概念。齊與魯是西周初年的兩個封國,是西周在東方代行統治權的兩個重要陣地。
  • 每日一詞∣時代楷模 Role Model of the Times
    為表彰其為貧困家庭女孩教育所做的貢獻,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日前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2020年12月7日,張桂梅(左二)在「時代楷模」發布儀式上。
  • 從魯A到魯S——山東各市地理經濟文化歷史簡要
    淄博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中部,南接臨沂,北接東營、濱州,東接濰坊,西接省會濟南,位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與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匯處,是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次中心城市。
  • 激揚「時代楷模」的「上善」精神
    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張桂梅同志就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的楷模。在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決戰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之際,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張桂梅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
  • 陳奇志:青春路上領跑人丨湖南教書育人新楷模
    2020年,榮獲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放學後》記者 姚瑤見到陳奇志,是在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當日下午,在臨湘市第二中學的田徑場上,20多名學生在他的帶領下,跑跳騰挪,進行訓練。
  • 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臨沂六中教師許光:心中有方向 腳下有力量
    近日,臨沂六中教師許光被評為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成為全校乃至全市的驕傲。從教26年,紮根教育教學第一線,她以校為家,以培養人才為己任,知行合一,追夢前行。許光在頒獎典禮上。多年來,懷揣著教書育人的質樸夢想,許光時刻以黨員和教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立足三尺講臺,揮灑著智慧與靈氣,詮釋著執著與勤勉,演繹著精彩與感動。作為思政課老師,在教育教學中,許光一邊與時俱進學習先進思想政治理論,一邊深耕細作堅守思政課政治本色、鑄魂底色、育人特色,讓思政課成為學生成長的「營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