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帶給我們的,是她們的勇氣,代表了當代女性的獨立精神。
7月23日,貓眼第三期《電影背後的故事:大咖請回答》上線,本期邀請到了恐龍影業創始人孫嶸,壹心娛樂創始合伙人、壹線營業CEO陳潔,和愛美影視CEO李亞平三名女製片人,堪稱是「乘風破浪姐姐」的製片人專場。
在節目中,三位行業大咖講述了《大約在冬季》《找到你》《春潮》《溫暖的抱抱》等多部影片的幕後故事。同時,她們也以製片人的專業視角,分享電影選角標準,詮釋製片人角色的價值,並對不同題材影片闡述了各自的看法與見解。
從目前國內影片類型來看,女性題材電影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如今,電影院線陸續復甦。我們相信,在優秀電影人群策群力之下,將有更多傳遞力量的優質作品出現。
01 製片人選角的幕後故事
如果將一部電影看作是一個產品,其產品周期會分為三個階段,即研發、生產及銷售。在《找到你》總製片人陳潔看來,研發階段對製片人來說尤為重要,會影響電影成功概率的60%。本期節目中,三位製片人結合她們的實戰項目,以親身經歷,揭開了製片人在「研發階段」的笑與淚。
在孫嶸回憶中,《大約在冬季》始於一個陰暗冬日,2018年12月劇組建組,2月即將開機,但男主演員始終未定,讓製片人孫嶸焦慮萬分。12月29日,她在雲南出差時接到電話,霍建華確認出演,如釋重負,「在酒店房間裡跳了起來」。
相比之下,女主角「安然」飾演者的選擇過程十分順利。編劇饒雪漫在創作時,心底已有人選,寫完故事後便閃送給了馬思純,馬思純被女主安然的故事深深吸引,將自己代入其中,「哭得不行」。
在操刀《找到你》項目時,陳潔也在選角時遇到阻力。因劇情需要,她找了姚晨、馬伊琍兩名70後演員出演,但她知道,這樣決策的市場風險很大,再加上影片商業元素較弱,融資可能不暢。幸好她的合伙人決定用公司的錢投資製作,那段時間楊潔遇到公司財務躲著走,因為公司帳上這一項目一直是赤字。
而陳潔對這兩名演員很有信心。她說,製片人選角首先要認可演員能力,其次能預判這名演員對市場的覆蓋範圍,最後要讓觀眾覺得花錢買票是有安全感的,或許還有驚喜,她將這一過程稱為「有藝術規律的商業決策」。而對於《找到你》來說,姚晨、馬伊琍這兩位既擁有做母親的經歷、又積極參與社會話題討論的國民級女演員,正是符合藝術規律的正確決策。
很少有人知道,由李亞平擔任製片人的《溫暖的抱抱》足足孕育了6年之久。一開始,李亞平想找一名「耍的開」的女演員,與出身開心麻花的常遠搭戲,增加電影喜劇元素。但之後,她和導演常遠達成共識,認為影片內核是一個治癒和溫暖的愛情故事,於是決定找「形象與常遠有反差的角色」,於是挑中了李沁。
與開心麻花演員搭戲時,李沁有點猶豫演戲方式。李亞平安慰她,該怎麼演就怎麼演,「負責美就好了啊」。但李沁進入角色後,李亞平從她身上看到了驚喜,讓《溫暖的抱抱》平添了一抹亮色。日前,隨著電影院復工,《溫暖的抱抱》也發布了復工海報,為觀眾帶來了更多期待。
這期節目中,製片人們通過三部影片的選角故事,立體呈現出他們的工作思路,也讓觀眾近距離看到一部作品誕生背後的曲折與不易。而這也是《電影背後的故事》節目的意義,讓更多影迷與從業者,擁有更多元、更廣闊的視野,了解電影幕後的故事。
02 一名製片人是怎樣誕生的?
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此次做客貓眼的三位大咖製片人,均是「半路出家」。
新千年之際,孫嶸一腳踏入風頭正盛的網際網路行業,在某上市網際網路公司從事廣告相關工作。而她內心不喜歡重複工作,於是在29歲時,毅然決然考入北大製片人專業研究生,轉身踏入影視行業,「我覺得是性格決定命運吧,放棄所有積累,從零進入新行業,到今天也十三年了。」
而陳潔與李亞平均是記者出身,輾轉不同工作經歷,最終都成為了一名製片人。陳潔是CAA(創新精英文化經紀有限公司)第一批經紀人,曾與寧浩、徐崢、黃渤合作,進而被電影行業的濟濟人才所吸引。不過,真正吸引她從經紀人成長為製片人的原因,是「讓名字出現在片頭」的心願。
李亞平則是從記者轉型邁入出版行業,再投身影視領域。2012年電視劇版《北愛》上映,李亞平也是在這一年,從零開始學習當一名製片人,並在兩年後成功推出電影版《北愛》。2019年,由她擔任總製片人的《春潮》入圍上影節金爵獎,並獲得最佳攝影獎。
經過多年一線實戰,這些「半路出家」的製片人,對這三個字的價值理解得更為深刻。陳潔打了一個比喻:在電影中,導演是媽媽,製片人是爸爸,要解決家庭的「錢的問題」,保障藝術最終呈現。出身網際網路行業的孫嶸則認為,製片人是對投資人負責的產品經理,「每一個小環節都有策略,要用產品經理的思維,一步步做到最好。」
若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製片人,孫嶸認為熱情、溝通能力,和獨立思考、負責人的決策力三項能力必不可少。在此基礎上,陳潔補充製片人要有「學習」這項核心能力,了解創作規律、復盤過往項目、持續學習進步都是基本功,「都說製片人是攢局、做大盤子的,但你得有個盤子,是玻璃盤還是水晶盤?」
而作為一名製片人的真正內核,仍離不開優質內容。在做《春潮》項目之前,李亞平錯估了市場對藝術品的寬容度,融資困難,「大家都不相信它能賺錢」。但當她看到4小時粗剪版本時,也看到了影片在商業之外的成功,而倍感欣慰,「就算最後顆粒無收,這個作品還是很有價值的,從那一刻起,我不焦慮了。」
陳潔補充說道,她曾在去年買下一個非虛構故事時,也是這一想法,「在製片人這個行業,除了電影的商業化結果,我們還是希望通過電影,留下一些故事。」
03女製片人如何看待女性電影?
此次節目中,三位製片人介紹的影片均為女性題材的代表作。而在節目之外,這一類型也是近兩年電影發展的潮流。
對於女性電影的定義,孫嶸認為,任何表現女性成長的電影,都可以算作其中,而不僅僅是文藝片。她談到《這個殺手不太冷》導演呂克·貝松,他的多部電影以女性為主角,但都會將女性故事裝入類型化的大框架中去,所有觀眾都會被電影吸引。也只有這樣,女性電影才能脫離文藝片的固定標籤,獲得更多可能性。
陳潔對此深表認同,她喜歡神奇女俠、古墓麗影和飢餓遊戲,可以在故事中看到女性角色的成長。而在如今的大市場中,這樣的女性題材影片數量仍顯不足,女性觀眾需要更豐富的內容。陳潔的廠牌主打兩個特點,一是青春夢想,另一便是女性力量,他們希望「幸運地」找到更多商業抓手,與觀眾分享他們對女性電影的思考。
拍完《春潮》後,李亞平意識到自己對女性電影的傾向,「從主題上講,它關注女性痛苦、欲望、尋找自我的過程,給了女性各種可能性。」目前,她在籌劃《上海愛情故事》與《北京單身日記》兩部新片,討論現代女性的愛情觀與婚姻觀,「能探索到一個更豐富的世界,再用影像表達出來,我還蠻興奮的。」
在探索女性內心世界上,女製片人有先天優勢。陳潔往往能對劇情中女主角的處境,比如在看《找到你》劇本時,她被加班媽媽粗暴對待孩子的態度而觸動。因為現實生活中,她幾乎沒時間管孩子學習,直到孩子考試失利,她才意識到這點。
作為女性製片人,她們深知國內現代女性的焦慮,對女性電影的主題理解也便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可以挖掘出更多優質選題。
如今,一檔名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綜藝走紅全網,也吸引三位女製片人的注意。李亞平稱節目組勇敢,敢於逆著年輕化潮流,重新定義女性的價值。孫嶸反思電影,也可以像這部綜藝一樣,更多展現女性力量和獨立自強的一面。
陳潔也是這檔綜藝的觀眾,有一次她看到深夜,看得淚眼婆娑,「我們很多時候,知道即便付出最大努力,也有可能沒有結果,這中間的遺憾和不甘心,滋味是非常複雜的。」她認為,這檔節目為年輕女生樹立起一個榜樣:一群非常勇敢的姐姐,站在舞臺,尋找各種可能。
而女性電影的價值,也是尋找這樣的故事與角色,傳遞女性拼搏的勇氣與自由的精神。在所有商業元素中,女性主題並不容易成功。但這些「乘風破浪」的製片人,正在這個逐漸亮起的舞臺上堅持演出,讓更多人看到女性故事中的美好與感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