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場女性對話,我們期待太久

2020-09-07 駐馬店網

姐姐們的舞臺。

《乘風破浪的姐姐》在9月4日進行了成團夜直播,節目想要呈現給社會的故事線逐漸完整:「姐姐」從起初一個炸響社交平臺的噱頭,火速成為了一門流行的「姐學」;在經歷了舞臺的沉澱和人物的自白後,「姐姐」從一類人的某個名號,演變成某種認同——自信、專業、勇敢、共情,當代女性所共同認可的品質與精神氣質。

年齡之問:時間帶來「做自己」的底氣和魅力

回想這檔節目在開播前就「大肆出圈」,憑藉的是「女藝人難搞」這類看點,這背後顯然是大眾對於「女藝人」的偏見驅使了好奇心。當網友們摩拳擦掌地打開第一期節目,風向隨即發生了變化。觀眾們迅速抓住了第一個命題——「年齡之問」。

節目的初舞臺貢獻出了不少經典畫面。姐姐們的表演風格迥異,設計簡單,卻又個人特色鮮明,但所有人的輪番登場恰恰構成了某種互相成就。

為什麼在姐姐身上我們能捕捉到時間和閱歷帶來的氣定神閒呢?大概是因為姐姐們看過流行的風潮一波接一波,清晰地知道,什麼是跟風,什麼是風格,不需要被任何人定義「自己該是什麼樣」;姐姐們看見過高峰,也在低谷中掙扎,看見過大風大浪,艱辛與磨礪換來了能力和專業,這就是驕傲的資本。與此同時,觀眾們驚喜地發現,記憶中的少女們不僅依舊青春靚麗,而且更加沉著和魅力四射。

隨著主題曲《無價之姐》橫空出世,「姐學」強勢蔓延,喚起了來自社會各界姐姐們的回應,形成了第一波強對話。來自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女性在標誌性的副歌段落,穿著職業制服閃亮登場,或是自信地踏著節拍演繹「看我弄潮搏浪、看我乘風破浪」。比如,四川省人民醫院的版本在經歷了疫情的2020年,顯得尤為切題。

搭載著《無價之姐》的廣泛傳播效應,《乘風破浪的姐姐》為當代女性提供了一次集體亮相的契機,並正面反擊那些偏見和刻板印象。「一個女性成長要歷經多少風暴,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這首歌的走紅無疑已經給出了關於「年齡之問」的答案。

前半段的「姐學」在做這樣一件事:在外界印象中最害怕「變老」的女藝人,要以綜藝舞臺作為媒介,和所有女性一起來一場命題為「年齡」的對話。在這場對談中,不僅所有人都可以毫不掩飾地將對「時間」的百感交集表達出來,更可以隨心所欲地展示年齡和閱歷所支撐地「做自己」。

共情力量:屬於所有女性的「團魂」

後半段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雖然經歷了關於舞臺和審美的爭論,但意外地做到了另一個命題的升華——女性友誼。仔細想來,在綜藝節目中關於女性之間的情感呈現,其實是缺位的。同時,各種媒介也不遺餘力地塑造女明星之間劍拔弩張、明爭暗鬥的氛圍,這也就是為什麼姐姐會在播出前以這樣的標籤「出圈」。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有兩位頗具爭議的人物,伊能靜和黃聖依。但是,越到中後期,姐姐之間真誠的互動衝淡了所有的惡意和揣測。有一集,寧靜抱著伊能靜說,類似「我認識這樣的朋友,髒活累活都幹了,結果就是因為一句無心的抱怨被別人誤會,讓大家都忘了她做了那麼多」,伊能靜一下子就在寧靜懷裡哭了。而另一集中,伊能靜安慰黃聖依「真的委屈你了,會值得的,看得懂的人會看懂的」,黃聖依也哭了,但是下一秒,伊能靜就說「不要在別人面前哭了」,吳昕過來問怎麼了,兩位姐姐就輕描淡寫地說「沒事,累了」。

都是要強的人,也都有飽受誤解和謾罵的經歷,節目無疑也給了姐姐們之間一次對話的空間,讓她們找到能與之共情與真情流露的朋友,也讓她們被看到了一直忽視的閃光點。依託「姐姐們」的影響力,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情感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團魂」,不僅僅只是一起排練、比賽獲勝,而是象徵了當代女性之間的支持、欣賞和共進。

我們的確太需要這些真情實感的東西,拿藝人職業作為範本來說,女性在職場上可能會遭遇偏見、不公平,就像姐姐們說的,來自網絡的惡意、工作機會太少,但是姐姐們擁有寶貴的共情能力,就是這些微小的互動時刻,讓我們看到,女性之間的互相支持是溫柔又有力量的,不僅能夠在身處困難的時候獲得幫助,而且當我們形成一群、一片的時候,社會可以聽到這些聲音。

在節目期間,阿朵聽到宋小女的經歷後大讚其「義薄雲天」,唱了一首《世間沒有一無所有的人》,熱評有一句說「善良的人最明白善良的價值」。

舞臺上的姐姐們、姐姐們和觀眾們,以及眾多女性觀眾的隔空互動,彼此之間形成了多場富有力量的對話,《乘風破浪的姐姐》促成的這場對話我們期待了太久。「姐姐」這個原本只有年齡屬性的模糊的詞,被打碎重來,「姐姐們」共同造就了清晰的形象——自信、專業、勇敢、共情,這不僅是一個影像記憶,更是對當代女性群像的高度概括。(評論人 豆包)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場女性對話,我們期待太久丨娛評
    來自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女性在標誌性的副歌段落,穿著職業制服閃亮登場,或是自信地踏著節拍演繹「看我弄潮搏浪、看我乘風破浪」。比如,四川省人民醫院的版本在經歷了疫情的2020 年,顯得尤為切題。搭載著《無價之姐》的廣泛傳播效應,《乘風破浪的姐姐》為當代女性提供了一次集體亮相的契機,並正面反擊那些偏見和刻板印象。
  • 《乘風破浪的姐姐》:閃耀的女性力量
    話題閱讀總量超過440億、節目播放量超50億的 30+女星選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落幕了,這檔今夏最火爆的綜藝節目,在矚目中成長,在期待中結束,這場「逆齡之戰」,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她們,用自己的現實狀態,改變了人們對女團是年輕女孩專屬的傳統認知;她們,個體化、多元化的立體形象打破了人們對女性身份的刻板印象,對於事業與家庭,女性可以自主選擇;她們,為更多
  • 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快播出!我們為什麼如此期待一個綜藝節目?
    除了高考那年,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期待六月的到來。而其中原因我自己都不太好意思承認——因為一檔綜藝節目要在六月開播。自從這個節目官宣開始,我就開始滿心期待它的播出,在我這是頭一遭,估計很多人也跟我差不多,從來沒有如此期待過一個綜藝節目吧。這個綜藝節目,就是那個一開始讓很多人不敢置信,甚至以為是個假節目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 我們汕尾女性,也是「乘風破浪的姐姐」!
    《乘風破浪的姐姐》!上周首播後,它迅速火爆全網,請了一批成名的30歲以上的女明星,一起參加青春選秀.不去定義女性,不被年紀束縛,正是這款綜藝火爆的原因.30歲了,結婚了,就不能有乘風破浪的人生了嗎?才不是,就好像這個節目給我們傳遞的價值觀一樣,每個人,都能乘風破浪,在汕尾也一樣!在汕尾的土地上,汕尾的女人有著鹹茶局上的熱情好客,有著市場遇見時的談笑從容,他們可以相夫教子,也可以勤勞耕作.
  • 《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性年齡,「一個萬劫不復的數字」
    在這裡,「姐姐」擺脫了年齡限制,成為某種氣質的代名詞。有意思的是,30位女選手幾乎都能找對資歷、特點相似的男選手,問題卻在於這檔節目的名字叫什麼呢?你無法想像稱呼郭京飛、雷佳音、李光潔這個「TF老男孩」組合為「哥哥」。那麼,在「姐姐」這個稱呼背後,對於女性與年齡的關係經歷了怎樣的演變?有了被認可的「姐姐」這一稱呼,是否意味著女性就能自由自在在年齡上穿越?
  • 對話製片人「姐姐」們:商業元素欠缺,女性題材電影如何乘風破浪?
    乘風破浪的姐姐帶給我們的,是她們的勇氣,代表了當代女性的獨立精神。7月23日,貓眼第三期《電影背後的故事:大咖請回答》上線,本期邀請到了恐龍影業創始人孫嶸,壹心娛樂創始合伙人、壹線營業CEO陳潔,和愛美影視CEO李亞平三名女製片人,堪稱是「乘風破浪姐姐」的製片人專場。
  • 在《浪姐》控場,制服黃曉明:她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
    直到這次楊瀾短暫的控場,再次和「端水大師」黃曉明搭檔互動,不出所料,好評如潮。首先,楊瀾姐姐的開場白,直接點題。「要讓世界看到我們姐姐妹妹的力量」節目本來高開低走的趨勢,因這幾句話炸了鍋,突破障礙偏見,釋放真我的勇氣,可不就是節目最初的宗旨嘛。
  • 乘風破浪的姐姐: 30+女性的危機與逆襲
    芒果臺《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檔明星職場「宮鬥」類綜藝終於在千呼萬喚中駛出來
  • 《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火:每位姐姐的發聲,都是億萬女性的吶喊
    恐怕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這部未播先火的綜藝,終於在大家的期待中熱播了。從預熱到播出,再到第一期播完,這群自帶流量的姐姐,始終熱議不斷。但是,在我看來,姐姐們的努力才是應該被我們每個人所看到的。01《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嘉賓年齡最大的是52歲的伊能靜,其次是50歲的鐘麗緹,然後是48歲的寧靜。
  •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一些有趣的細節
    從來吹爆年輕,卻很少被人去認可擁有了歲月磨礪之後所帶來的從容感,《乘風破浪的姐姐》讓我們更近距離地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同時,這場輿論場裡,熱度最高的,除了各位姐姐們的氣場和有趣的梗之外,還有就是卑微小明的在線卑微和關於評委尤其是杜華
  • 《乘風破浪的姐姐》即將收官,姐姐「乘風破浪」,女性價值升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進入總決賽公演階段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近尾聲,最終的成團人選呼之欲出。回顧《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姐姐們在屏幕裡「乘風破浪」,而觀眾們則隔著屏幕看到了女性價值的升華。其實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姐姐們在 節目中一路走來所展現出的閃光點,讓人們見證了30+女性金子般的價值,「無價之姐」確實當之無愧。
  • 我們為什麼喜歡乘風破浪的姐姐
    因為《乘風破浪的姐姐》來了!首期節目上線時因為微博熱搜暫停而導致沒有熱搜,但之後的每一期都是霸榜的節奏。不同於以往選秀類節目選手大多是鮮肉和鮮花,這個節目首次將對象聚焦在30+的女性。在受夠了國內選秀白瘦幼秀的審美PUA之後,這檔綜藝的出現簡直令人眼前一亮。
  • 《乘風破浪的姐姐》太好看了!30+的女人果然太可怕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啦~果不其然,上周五第一期突然就開播了。有主見《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評委杜華用早期的女團標準來評判姐姐們,說丁當唱得太好,會顯得其他人太差,所以不適合成團。她憑藉主持人的專業控場能力光速解圍。
  • 《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性綜藝為何刷爆網絡?
    首先,他們對女性本身就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而女性意識崛起後,每個成年男性身邊都不乏優秀的「熟女」早就乘風破浪,有的是女上司,有的是女閨蜜,有的是女朋友或夢中情人,比「媽媽」年輕又時尚,比「妹妹」懂事又矜持,社會男性意識中期待一種介於媽媽和妹妹之間的新女性形象——「姐姐」。
  • 星族丨「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夏天我最期待的舞臺來了
    這狀態我怕拿的不是麥,是紅酒杯吧……在刷姐姐視頻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大波吃瓜群眾叫劉敏濤去踢館《乘風破浪的姐姐》,聽起來怎麼像是一檔旅行綜藝?看到名單後的我都不能用驚呆了來形容,簡直是傻了,這些姐姐們聚在一起的化學反應太讓人期待了吧!我一人血書最快的速度開播,等不及了!
  • 乘風破浪的「益」姐——和公益圈兒的姐姐們一起乘風破浪、實現自我
    對於年齡30+的女性來說,青春從來不缺位,也不讓位,而是自信歸位。最近大火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中,30位姐姐的逆齡奮鬥,透過節目看到姐姐們的真實狀態,她們面對婚姻、事業的人生態度,不論處在任何人生階段,都可以像姐姐一樣勇敢出發。
  • 《乘風破浪的姐姐》請陳赫遭質疑,女性力量的見證者應該是她們
    今日,《乘風破浪的姐姐》官博官宣成團夜嘉賓。其中,嘉賓陣容中的陳赫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在滿屏的抵制聲中,不難看出觀眾們對於過往事件的厭惡與唾棄。而這個希望展現女性力量的節目,成團夜竟然邀請大量男嘉賓來見證,實在是太諷刺。不僅違背節目初心,粉絲們也深感姐姐們被侮辱,也不怪大家會抵制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完結了,30+女性話題卻遠未結束
    《乘風破浪的姐姐》招商數據刷新多項紀錄,節目廣告客戶總數超40家,是近兩年綜藝項目品牌數量之最。、家庭的壓力可想而知,這檔節目讓我們看到了姐姐們「乘風破浪」的態度,為了出道一直努力奮鬥不言敗的堅持,以及敢於和生活亮劍的行動力。
  • 《乘風破浪的姐姐》:看到女性力量的光芒
    「三個女人一臺戲」,《姐姐》集結了30名女性,但它沒有分化成十臺戲,而是變成了一臺大戲。節目將關鍵詞鎖定為「姐姐」,不禁牽動了觀眾對於「姐姐文化」新一輪認知與思考。在崇尚「長兄為父」的傳統文化裡,「母親」的元素被融入到「姐姐」的身份中,這使得「姐姐」的定位除了溫柔之外,還包含著捨棄不掉的責任與犧牲。
  • 大多數女性想成為的樣子,看這3位乘風破浪的姐姐就知道了
    近期《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一直高居不下,相較於青春美少女的選秀綜藝,譬如《青春有你》《創造營》,這一群30+的姐姐們對觀眾而言似乎更有吸引力,她們向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30+,不是年老色衰,而是依然魅力十足、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