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水系發達,水上船舶事故和人員落水情況時有發生,落水後的人員,常伴有外傷、骨折、淹溺等急重症危情,如果再送至碼頭,再由碼頭送至醫療機構,對急重症傷員的救治,尤其是溺水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來說,往往容易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
今天(16日),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和上海市公安局邊防港航公安分局經前期調研,決定建立水陸醫療救援聯動合作的新模式,提高水上傷員與患者的搶救成功率,進一步提升水上應急與救護保障能級。
水上救護是一項突發性強、時間緊迫、技術要求高、救援難度大、危險係數高的救援項目。上海醫療和公安部門依託各自優勢,將院前急救資源和水上應急資源有效整合,把醫療急救前移至水上艦艇,形成聯動機制,第一時間響應與提供水上醫療救援。
為此,上海警方改裝配置了專用水上救護艦艇;上海醫療提供相應的醫療急救裝備與設備,並派遣醫療救護人員駐點該艇;雙方共同了繪製水陸救護地圖,將黃浦江和蘇州河沿線急救分站與沿線公安碼頭分布進行銜接,便於水面救援與陸地救援的快速聯動,最大限度為患者搶救贏得時間。
在今天的合作啟動儀式上,雙方不僅就業務合作、黨建共建等籤訂了協議,還為「水上急救分站」的啟用進行了揭牌。
「水上急救分站」位於外灘水上公安碼頭,是開展水上醫療救援的前哨點與大本營。水上急救分站主要為駐點急救醫生提供值守場地,儲備醫療應急救援物資,確保水上救援聯動的有效開展。(總站央視記者 俞翔)
(編輯 陳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