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首部大型院前醫療急救紀實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看片會在京舉辦

2021-02-21 健康上海12320

2018年1月3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指導,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支持, 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監製,SMG網際網路節目中心、上海篤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製作出品的首部大型院前醫療急救紀實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在京舉辦了首場看片會,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局長毛群安,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文化與傳播工作部室主任孫黎明,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鄔驚雷,上海廣播電視臺、SMG 副總裁陳雨人,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新聞宣傳處處長王彤,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西冰,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SMG網際網路節目中心常務副主任、好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藺志強,總經理助理兼節目總導演李菁,上海篤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煜,營運長兼節目總製片人俞瑛共同出席了看片會。節目中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8位醫生集體亮相,多家主流媒體、傳媒影視專家、行業醫生代表齊聚一堂,提前觀賞了一集樣片,共同體會了急救120與死神爭分奪秒的緊張,感知流動急診室間的生命溫度。

各支持單位領導還就節目與到場媒體進行了互動交流,共同探討該紀實片中所傳達的人生暖意、正能量、社會責任感,以及節目科普傳播過程中的新聞情懷和媒體價值以及對於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影響和意義。

出席看片會的領導、專家、片中8位醫生和節目主創人員合影

100%真實記錄流動急診室  關懷生命價值與人間暖意

《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聚焦院前救護,以上海市120急救中心的三輛救護車為鏡頭焦點,真實記錄「流動的急診室」內每天發生的一切,直面社會廣泛關注的醫患矛盾、信任危機,記錄了一個個真實鮮活的急救案例,如實反映病患在被救治的過程中,醫患間、病人與親友間的各種情感,感悟人生百態。看片會上,正片分集——《生命時速》多角度呈現了病人生死垂危的緊張以及急救人員與死神抗爭的全力以赴,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人類生命的可貴與醫者情懷的偉岸以及醫患在危難時刻的相濡以沫和同舟共濟。對於該片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局長毛群安表達了高度的讚賞,「這部片子用我們衛生行業裡面一個特殊的服務向社會闡釋,效果超出我們最初想像,沒想到能夠表現的這麼淋漓盡致,真正達到了我們最初拍攝的初衷,就是要弘揚總書記給我們衛生系統提的崇高的職業精神——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這16個字」。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局長毛群安

12小時不間斷追蹤搶救一線,無劇本無預設,《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以真實性貫徹人間大愛,以100%的紀實拍攝手法,真實展現120一線急救人員從接警到受命出發,爭分奪秒趕至現場進行搶救的過程,多角度多方位呈現急救中心及急救人員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該片歷經超2年的前期精心調研籌備策劃,通過100多天的12小時跟蹤拍攝,採取多組攝製組並進的方式,從120調度中心、急救車廂到醫院急診部,多地多機位覆蓋上海市70餘家醫院、43個120分站點。整部紀實片共12集,從近553個拍攝案例中節選出了72個故事,有情節、有喜樂也有無奈、有汗水更有淚水,以客觀、冷靜的姿態直面醫患關係,也折射出社會萬象與人情冷暖,以及對生命的敬畏。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西冰,從專業紀錄片人角度分享了他的看片感受,並稱讚《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達到了四個結合,「第一,講了一系列的好故事。這是一部比電視劇還好看的紀錄片或者專題片,它比電視劇的劇情更真實,它比那種真實的紀錄片更具有故事性,更有強烈的矛盾衝突;第二,塑造的一批人物,生動、鮮活,每天在生死線上鬥爭的,掙扎在各種心態上的人物,這批人的形象通過一系列的作品呼之欲出,要說網紅他們將來就是網紅;第三,做科普,這是這部片子特別好的東西,普及了大量的急救知識以及社會人文知識;第四,立標杆。上海衛計委搶救中心在中國的急救行業,乃至整個衛計領域都立了一個優秀的標杆。這個標杆最重要的標誌,第一條醫德,第二條醫術。」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西冰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衛計委的宣傳理念處於領先地位,緊急救護基礎亦領跑全國。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視醫療急救事業,在全國第一個出臺了集公眾急救、院前急救、院內急救三位一體的地方法規(被社會讚譽為「好人法」),連續多年將120工作納入市政府實事,2017年市財政投入2.7億元,目前全市有156個救護分站,配置救護車773輛,超過每4萬服務人口配置1輛救護車的標準,努力構建陸路、航空、水上立體化的急救體系。2017年,全市120急救出車次數76.58萬,急救人數 69.19 萬,繼續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對於上海市衛生計生系統的成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鄔驚雷表達了三點感謝和感動,「第一,感謝上海各種類型的媒體,特別是我們廣播電視中心的媒體對我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第二,感謝國家衛計委宣傳司,人口文化促進會信任看重我們上海,我們去年立法《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我們的發展走向一個良性的軌道,這也激發了我們上海衛生計生人自身的一種職業的自豪感、榮譽感以及為這個事業而盡力付出的這樣一種本能;第三個是驕傲,為急救的同事感到驕傲。看似工作非常平凡,但在這個平凡中展示了我們的偉大,展示了我們的愛心,展示了我們的慈悲為懷。我被你們感動,我願意再次為大家呼喚、吶喊,贏得社會更多理解和社會各界對我們的支持,贏得政府對我們更多投入。」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也以「謝天謝地謝人」6字表達對片子以及各級領導、媒體以及120醫護人員的付出,「感謝我們遇上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我們從抗擊非典到我們抗震救災,每一次的大災大難我們都能夠勇敢地去應對;感謝上海市委市政府這麼多年對我們120的關心;感謝媒體朋友對我們的理解、支持和宣傳,為展現上海120的真實形象,攝製團隊在最艱苦的時間無私付出捕捉滿意的鏡頭。」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鄔驚雷

《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最終拍攝地選擇在上海,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燕表達了三點充分的理由,「第一,上海市在院前急救工作上,無論是領導重視、政策保障、專業水平,資源供給、還有體系配套、人員組成方面都是很優秀的;第二,上海衛計委有支持紀錄片《急診室故事》和《人世間》的經驗,與文創單位溝通較為順暢,也能夠搭建起投資企業與傳播機構之間的合作平臺,創新意識比較強;第三,從2015年這個項目啟動儀式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之初,上海衛計委從項目一開始就給予了高度關注,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

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燕

作為一部公益性質的醫療紀實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不僅向觀眾傳遞生命的價值與人間的暖意,也以其精良的專業製作和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的故事,給觀眾帶來嚴肅又生動的急救醫學知識普及。《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將日常相關的醫學常識、急救技巧乃至價值觀層面的醫者精神、倫理訴求等自然融於整個紀實片敘述急救故事過程中,突發疾病、創傷的急救常識將潛移默化地深入觀眾腦海,醫生的專業性也使得醫療科普知識更為權威可信,讓更多人生動地學習到當突發疾病和意外過程中的「如何採取正確的急救打開方式」,勢必將掀起一股公眾關注醫療急救常識的熱潮,隨著其社會效應、科普效應的不斷擴大,《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也有望成為一個符合現代傳播需求的醫療知識科普平臺。

在急救知識傳播最大化的同時,《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還肩負著傳播醫療行業正能量的重任。「醫者敞開心扉,鏡頭才能充分呈現」,《緊急救護120》將鏡頭對準120急救醫護人員這一特殊群體,以紀實片為傳播載體,通過展現急救120「金三角」醫護小組工作與生活的真實狀況,向觀眾呈現出有血有肉的醫療工作者形象。片中,吳昕醫生組「兄弟連」默契配合對病危患者進行生死營救,讓我們感知醫者仁心,「救人是我的工作, 救好了也是我應該做的,既然是院前急救醫生,就要全力以赴救好病人,做到問心無愧」;郜素燕醫生組在環境惡劣的居民樓中安全護送年邁老人,一句簡單重複的「阿婆,不要怕」暖人心扉……「大醫精誠」的神聖職業最高尚精神品質於每一個點滴細節中滲透,無形中傳遞著有理想有溫度的醫療行業正能量,其積極正向的醫療救助體系宣傳方式,也將影響和引導普通民眾對醫生職業的尊重與理解。現場,吳昕、郜素燕、肖月龍作為120一線急救人員代表感人肺腑發言,急救醫生吳昕直言「急救人的生活很平凡,急救人的工作很刺激,急救人的紀錄片很精彩,通過這部紀錄片,我想讓廣大的市民了解我們的工作,讓大家知道急救資源的重要性。急救關係到一個個人,更關係到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乃至一個社會。」 作為片中唯一一個女主角郜素燕被贊「古有花木蘭、今有郜素燕」,她以嬌弱的身軀釋放大愛能量,「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更代表的是我們單位奮鬥在急救一線,許許多多的車組代表的是每一位急救人、每一部每一車去守護著市民每一天、每一夜的安寧。」急救駕駛員代表肖月龍也坦言希望藉助該片向市民傳遞120緊急救護車的重要性,「馬路上天天可以看到一輛輛疾馳而過的救護車,但相當一部分市民甚至醫院醫生都不知道,我們車上配有如此齊全的設備、如此有效的救治措施,對我們的工作也存在一定的誤會,認為我們的工作是僅僅簡單地將病人搬運大醫院,希望通過此片使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們的急救工作,使病痛和淚水遠離我們。」

《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主角醫生

   

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營造和諧輿論生態   優質健康IP堅定生命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要始終堅定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順應「健康中國」戰略發展,《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填補國內院前急救領域的節目空白,肩負院前急救「十二五」規劃成果建設傳播使命,希望通過節目的播出和影響,有效宣傳影響國民健康的重大和長遠衛生問題,促進院前急救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以及急救行業規範與標準的制定;同時也藉此呼籲全社會關注院前急救,激發全民參與急救體系建設,為實現「健康中國」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在醫患關係緊張的當下,如何讓社會理解醫療工作的繁重、艱辛,如何理解醫生們在面對患者回天乏術的無奈,也是亟須被宣傳的問題。

據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新聞宣傳處處長王彤介紹,黨的十九大為新時代的衛生計生和文化健康事業注入新動力,指引著衛生健康宣傳工作邁向新徵程,《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以實際行動貫徹十九大精神,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推進衛生健康宣傳工作,並在《人間世》、《急診室故事》等成功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指導、上海市衛生計生委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支持、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監製、上海廣播電視臺、好有文化以及篤影文化等合作下,歷經整整兩年半時間的籌備、策劃、選題拍攝,向大家呈現了這檔國內大型院前醫療急救紀實片。近年來,在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的大力關心支持下,上海市衛生計生系統與媒體深度合作,率先探索用電視紀實手法創新衛生宣傳方式。用真實誠信的深度解剖理性思考地人文關懷的手法,呈現醫務工作者對生命與健康的堅守,激發全社會對醫學,對醫務工作者的尊重,理解和關愛。

據總導演李菁介紹,該片以急救醫生的工作日常「流動急診室」為拍攝主線,急救醫生的生活日常「關懷人間世」為拍攝副線,歷經3個月每天12個小時全方位蹲點120指揮中心,跟拍3輛急救車3組共9名一線救護人員的急救日常,記錄最真實的中國好故事,「現在都在說要挖掘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對《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來說,根本不需要節目組刻意去尋找發掘什麼,因為急救車上每天都上演著濃油赤醬熱騰騰的中國故事,我們慶幸自己在現場,在記錄!」通過貼身跟拍、GoPro、航拍等多地多機位呈現,該紀實片讓觀眾體驗最真實的現場,從而傳播健康急救常識,聚焦院前急救,謳歌醫德仁心,引發社會熱議,展現人性關懷。李菁導演還特別強調,《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不僅是一部傳播健康急救知識,頌揚醫德仁心的醫療片,更重要的是展現中國人的職業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首部彰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健康中國」戰略的大型紀實片。歷經6個月選角從上海120急救中心1000多名一線從業人員中挑選出9位跟拍對象,李菁導演笑言相信觀眾看完片子,都會像我們攝製組的工作人員及剪輯師那樣情不自禁地愛上片中的9位醫生。

本片投資製作出品方SMG旗下的網際網路節目中心(好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廣電媒體中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網際網路內容為主打產品的機構。作為所有泛娛樂網絡產品的生產和分銷的官方出口,SMG網際網路節目中心陸續打造一批適應網際網路傳播規律的自製泛娛樂內容產品,並成功躋身網絡綜藝十大製作公司行列。基於對市場形勢的前瞻性精準判斷,SMG網際網路節目中心重新調整方向,通過內容驅動、技術驅動、資本驅動和資源驅動進行IP的整合、開發和創製。在定位上,從「網際網路內容製作公司」,調整為「以內容為特色的運營公司」;在產品線上,緊盯「全民娛樂」和「垂直領域」兩類。此次,強強聯手製作的《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將採用臺網聯播的形式,計劃於2018年上半年在東方衛視播出,上海廣播電視臺、SMG 副總裁陳雨人直言相信節目播出後將會在社會引發巨大的反響,「這個片子將於今年上半年在東方衛視播出,是好的播出時段,東方衛視也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媒體之一。片子不僅真摯感人將會引發全國範圍內對急救工作的重視。片中還加了一些簡單又恰如其分的急救知識,相信對中國各個省市加強急救知識和急救力量建設會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對於該片之後的播出效果和反響,SMG網際網路節目中心常務副主任、好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藺志強表達了三點美好希冀,「希望這是一部填補空白的紀實片,內容涉及生、死,通過我們的專業製作,大家能夠看到真情溫暖和人間大愛。第二,體現了我們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敬業和職業。片子播出後,我們相信會在全社會迅速掀起一股溫暖的熱潮,也會帶動對整個醫院包括急救中心方方面面的正能量感受,希望對社會的發展對我們的良性的互動有所幫助。第三,希望它成為一部全媒體聯動的片子,希望通過電視播出、網絡播出以及微信公眾號的傳播等,這部片子的傳播效果、社會效果都能最大程度地釋放,最大程度地弘揚。」以正能量貼近大眾生活、真實記錄反映當下社會健康衛生問題的優質文化IP,向全社會釋放國家和政府全方位全周期關愛與保障人民健康的信號,將進一步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堅定生命自信,勢必將引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期待。

上海廣播電視臺、SMG 副總裁陳雨人

談及拍攝《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的節目初衷,篤影文化營運長兼節目總製片人俞瑛女士坦言:「我們想把鏡頭對準120一線急救人員,捕捉醫療鏈條上始終沒有被大眾了解的那一環。選擇以紀實片的拍攝手法來記錄發生在救護車上的真實故事,把120急救體系面臨的問題;120一線急救人員的工作、生活、情感和病患在面臨對意外發生時最真實的反應展現給大眾。自信基於國外已有的成功節目模式以及節目定位的精準定位,節目將獲得巨大的成功和認可;我們中國電視觀眾,中國政府部門也好,對健康關注度已經提高到一個水平上來了,我非常感謝《急診室的故事》《人間世》播出後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和社會影響力,在此基礎上,我們把小眾節目大眾化,加入了一些娛樂性的元素,讓它有故事,有戲劇,有人物,有主觀,變得可看性十分強。」

上海篤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營運長兼節目總製片人俞瑛

《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節目投資出品方上海篤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製作及運營「大健康文化IP」,拍攝製作院前急救現實主義題材紀實片,希望通過真實記錄醫療從業人員工作狀態以及醫患關係,傳播健康急救常識,聚焦院前急救,謳歌醫德仁心,引發社會熱議,展現人性關懷,並打造中國NO.1醫療健康紀實現象級IP。篤影文化還橫跨大健康及娛樂時尚產業,將媒體、內容、觀眾、粉絲充分融合,推動相關行業升級,此前由篤影文化投資運營,雲集將來製作的大型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本草中國》第一季口碑收視雙紅,開闢一線衛視周五黃金檔播放紀錄片的先河, 從而創下國產紀錄片收視新紀錄;篤影文化還依託國際頂級時尚IP維密秀傾力打造現象級時尚網綜——《天使之路》,首創中國超模直通維密秀T臺的「新玩法」,實現東西方時尚的碰撞與融合的同時,也向世界傳遞著「中國美」,並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網、中新網、環球網等30多家中央、上海媒體報導了此次看片會。

相關焦點

  • 【智造·關注】《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記錄流動急診室 傳遞醫療正能量
    《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是SMG網際網路節目中心與國家衛計委、上海衛計委合作的劇情真人秀。節目聚焦院前救護,以上海市120急救中心的三輛救護車為鏡頭焦點,真實記錄「流動的急診室」內每天發生的一切,直面社會廣泛關注的醫患矛盾、信任危機。記錄了一個個真實鮮活的急救案例,如實反映病患在被救治的過程中,醫患間、病人與親友間的各種情感,感悟人生百態。
  • 紀錄片 |《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第一集
    《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是全國首部大型院前醫療急救紀實片
  • 喜訊丨《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獲得第24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紀錄片系列十佳作品
    作為中國紀錄片業界最高獎項的評選活動,本屆深圳青年影像節收到世界各地選送的作品740多部/集,會上共頒發了五大類共28項大獎,其中,《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以「小大正」最現實的題材,獲得系列片十佳作品。
  • 這應該是今年最好看的電視紀錄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
    這應該是今年最好看的電視紀錄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評分9.1。次黃金時間晚上10點播紀錄片,也是應該雙手給東方臺點讚的。
  • 偶像劇氣質熱播紀錄片講述72個急救故事 | 主創者揭秘《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幕後
    急救醫生為題材的紀實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3月12日在東方衛視開播。從《急診室故事》《人間世》,一系列聚焦醫療題材的紀錄片都獲得了好口碑。新京報專訪該片總導演李菁、執行總導演歐陽國清及片中部分急救人員,還原該紀錄片的拍攝。上海是全國急救量最大的城市之一,該片將鏡頭對準了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三輛120救護車,記錄了9位120一線急救人員在救護車接到急救任務後所發生的故事。
  • 薦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
    你知道120急救的全過程嗎?你知道即使猝死也是有機會挽救的嗎?如果你對此毫無概念,那我給你推薦部紀錄片——《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鏡頭對準了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的三輛120救護車,跟隨9位一線救援人員一同完成接到的急救任務,給大家呈現一直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院前急救環節。
  • 醫療紀實節目:源自真實記錄的生命敬畏
    新近播出的《手術兩百年》將鏡頭對準了兩百年來的手術發展歷史,通過紀實鏡頭,把人類對於各類醫療手術的探索濃縮在每集50分鐘的時長裡;紀錄片《生門》講述了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婦產科的故事,通過40多個家庭和產婦的真實案例,向觀眾展現了生命從孕育到誕生過程中的殘酷和溫情;《生機無限》將關注點投向醫院的基層一線,零距離記錄醫生的日常工作狀態;《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中既有醫生出急診的爭分奪秒,
  • 《濱州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管理辦法》發布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院前醫療急救活動適用本辦法。本辦法所稱院前醫療急救,是指急救站(點)按照市緊急醫療救援指揮機構統一指揮調度,對急危重症患者送達醫療機構救治前,在醫療機構外開展的以現場搶救、轉運途中緊急救治以及監護為主的醫療活動。
  • 致敬白衣天使 6部醫療紀錄片帶你認識我們的健康守護者
    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是國內首部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大型醫療紀錄片。紀錄片將鏡頭對準全國各地六家大型三甲醫院,選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醫護人員,聚焦普通人與醫院最常發生交集的場景,通過跟蹤拍攝一個個有溫情、有責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醫患故事,多視角呈現了醫生這一職業的不同面貌,解讀醫療系統在國民生命進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真實地展示中國醫生們救死扶傷道路上的悲歡離合。
  • 緊急救護120,見證生命奇蹟
    緊急救護120,見證生命奇蹟 ---白土鎮120急救站夜間出診,成功處置一例心梗室顫病人 2020年10月13號早晨5:00許,一陣急促的120報警鈴聲響起,縣120調度指揮中心,向白土鎮120急救站發出指令,徐合高速皇藏峪服務區有一腹痛病人呼救,你們迅速前往處置
  • 「120風採」生命時速,緊急救護!
    近日,一對母女懷著感激的心情來到盧溝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送來一面「救民之急,解民之困」的錦旗,感謝豐臺盧溝橋急救站安全救護、爭分奪秒的醫護人員。5月5日,盧溝橋急救站接到急救任務:五裡店南裡宋奶奶,突發言語不利,伴肢體活動障礙!
  • 這5部國產醫療紀錄片,讓人更深入地了解「醫生」二字
    此時此刻,如果你正在家中參與抗疫這場戰鬥,那麼不妨抽一些時間,看一看這幾部由中國團隊拍攝的醫療紀錄片,去了解一下醫生們的工作實況。《中國醫生》《中國醫生》講述的是在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工作的普通醫生的故事,目前已經播出4集。
  • 120救護車最全急救知識掃盲 轉給家裡的老人們看看
    相信小時候大家就都知道,急救要叫救護車! 可是到了實際情況,會發現很多人並不是像想像的那樣熟悉120,我也問了問自己,發現對120真的是一點都不了,我相信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和電視裡、港劇裡看到的差不多吧。但是真要問你了解多少,真的是詞窮詞窮啊!原來我的印象還停留在小學一年級課本上的120。你知道什麼是院前急救嗎?什麼是長途轉診嗎?
  • 院前醫療急救行政管理工作規範
    有讀者問衛生健康委作為行政主管部門,如何抓好院前醫療急救工作?採取什麼樣的形式進行行政管理?如何對醫療機構加入院前醫療急救網絡,成為網絡醫院進行管理?等等問題,對此我將有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院前醫療急救行政管理工作規範」刊登出來以饗讀者。
  • 急救 守護生命之花
    因此,對普通人來說,掌握心肺復甦等急救的技能,對挽救生命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燒燙傷、外傷止血等急救技能也應該掌握,這會為後續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推動急救技能普及,讓社會大眾更加關注急救事業,是未來努力的方向。「這是救命的技能」現在,經常會在媒體或者自媒體上看到關於急救的新聞,心臟驟停、溺水等,有的人通過急救撿回了一條命,有的人則沒有那麼幸運。
  • 3秒緊急呼叫 湖南有了「手上120」一鍵呼救智能手環
    獨自在家的老人突發身體不適,按下佩戴的一鍵呼救智能手環的按鈕,其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徵數據就傳輸到平臺,120醫務人員、社區衛生中心工作人員和取得資質的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將攜帶AED等急救設備趕到呼救者身邊,對其展開搶救,這種以往在影視劇中才能看到的場景將在現實生活中成為可能。
  • 打造200公裡空中救護「圈」,攀枝花「空中120」落戶攀鋼集團總醫院
    盼望著,盼望著,歷經5天4夜, 2419公裡,12月14日下午13時30左右,一輛白色車頭、紅色車身的掛車載著一架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運抵攀枝花市炳草崗大橋。  攀鋼集團總醫院的「空中120」終於來了!  經過組裝、檢查,下午17時許,醫療救護直升飛機停靠攀鋼集團總醫院停機坪。  隨著醫療救護直升飛機的落地,標誌著攀鋼集團總醫院成為攀西地區,乃至滇西北地區首家擁有航空醫療救援服務的醫院,攀西地區的空中救援進入新的裡程。  「醫療救援直升飛機為攀鋼集團總醫院租用,獨立擁有使用權。
  • 威泓「急救雲」平臺,構建網際網路+醫療急救新時代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家衛健委關於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危急重症為重點,創新急診急救服務。威泓醫療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急救雲整體解決方案」,主要包括「院前急救/院內搶救/院後康養」等內容。
  • 《濟南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明年3月1日起施行,將建陸地、空中、水...
    據悉,《條例》明確了本市建立由市急救中心、急救網絡醫院、市急救中心附設的急救站、急救網絡醫院附設的急救站構成的院前醫療急救體系,並逐步建立陸地、空中、水上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立體化救護網絡。同時,法規在急救調度、急救人員、急救車輛、院前與院內急救的銜接等服務方面都做了明確規定。
  • 空中120駕到,深大總醫院開展航空醫療救援演練
    5月9日7:49,一架函道式尾漿「小白俠」在深圳大學總醫院(下稱「深大總醫院」)上空盤旋,直升機螺旋槳的轟鳴聲引發不少周邊市民關注。原來,這是深大總醫院正在進行航空醫療救援實戰演練,模擬一位車禍重傷患者的整個航空醫療救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