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120周年校慶。5月3日,來自全世界1977級、1978級23個院系的1400名畢業生及家屬返校聚會。這是北京大學40年來1977級和1978級校友返校人數最多的一次。
返校現場
很多校友在老照片上認出自己
「這是我,旁邊的是彭豔,這張照片也是高考歷史上最經典的照片之一了,請幫我拍張照片,」從加拿大多倫多專程趕回北大的1978級圖書館系王植興奮地對北京晨報記者說。來之前,她就有預感,能看到這張照片,因為這張照片是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最經典照片之一。
《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1977-1978級入學40周年老照片展》第一幅就是這張黑白照片。當她在看老照片展時,第一眼就發現了排在第一的照片,更讓王植沒有想到的是,老照片的主角之一彭豔也在這張照片前,她請北京晨報記者幫忙拍一幅合影照。彭豔和王植是1978級圖書館系同宿舍的室友。王植在多倫多從事銀行業工作,在這幅照片前太有感覺了,猶如回到了當年,她用手指著這幅照片說:「這是東語系的老師用兩輪手推車幫我們運行李呢。」
「那天是1978年10月4日,」彭豔非常清晰地說出那天的日期。王植和彭豔都是北京的考生,分別從北大附中和十一學校考入北京大學圖書館系,1978年10月4日當天是北京學生報到。已經從首都師範大學退休的彭豔說,當時的圖書館系錄取的都是高分生,那時,法律系、中文系和經濟系很多同學都想進圖書館系,但分不夠。當時,大家覺得進入圖書館系能讀到更多的書。後來圖書館系改為圖書館情報學系,2001年改名為信息管理系,百度公司李彥宏就是這個系畢業的。1978年圖書館系招生50人左右,其中10名學生是北京的。此次返校參加北大120周年校慶的1977-1978級校友有40人左右。
「這是我,」昨天,很多校友在現場的老照片上認出自己,1977級哲學系張傳偉在五四文學社的老照片後排最右找到了自己。「當時我還參與《未名湖雜誌》的工作」,張傳偉說。
此次專程從美國返校的1978級計算機系廖先生在計算機系老照片前駐足了很久。「當年是飯票,此次回北大,去熟悉的學一食堂吃飯,點了好幾個菜,當年只有一個菜啊,」 廖先生是從湖南長沙考入北大計算機系的,最近的是2012年來過一次北大。
演出現場
玩魔術打太極拳
昨天,這些來自全世界不同領域1977-1978級的大咖們,不僅能歌善舞,還在舞臺上玩起了魔術,打起太極拳。北京大學1977-1978級校友組織了精彩的「憶青春」文藝表演。鋼琴伴奏歌舞《雁南飛》、魔術《隔櫃取物》、女聲二重唱《花開花落》《友誼地久天長》、太極拳表演《世界之太極》、男聲小合唱《燕園傳說》《未名詠嘆》、琵琶獨奏 《春江花月夜》、獨唱《夢回燕園(詠嘆調)》等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節目。
聲音回放
厲以寧重溫八十年代初期經濟形勢
「80年代,一些農民穿著西裝,拎著大包小包,推銷他們的產品,這是當時鄉鎮企業的推銷員,帶著樣品,走向全國,屬於計劃經濟外的市場。」昨天,北京大學經濟學資深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老師,代表77-78級同學的授課老師現場發表《改革開放是怎麼開始的》演講。重溫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國經濟改革形勢,系統梳理和總結了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主要成就和經驗。
世界重量級數學家講述考北大經歷
「為什麼我們的數學研究和國際水平差這麼遠?」北京大學1978級數學系張益唐博士至今仍記得當年北大數學系主任、著名數學家丁石孫的問題。2013年5月之前,張益唐還只是美國新罕布夏大學一名普通的數學講師。當年5月,他以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論文震動了國際數學界,並藉此一舉躋身世界重量級數學家行列。張益唐昨天回顧了自己從隨父母在農場下放期間艱苦求學的故事,講述了自己排除萬難準備1978年高考、最終考取數學系的經歷,以及自己在北京大學學習的經歷。
校長展望
建設引領世界高等教育的學府殿堂
北京大學1977、1978級的2600多名學生中,有1400多名校友從全世界各地回到母校北大參加聚會。聚會其中1977級校友達到50%以上,1978級校友達到40%以上。據介紹,這批新時代新青年中的翹楚,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江南塞北,情繫著城鎮鄉野、三山五嶽。得益於改革開放和教育的撥亂反正,在那個物質匱乏、依賴配給的年代,他們懂得「人生能有幾回搏」。他們沐浴在科學的春天裡,經歷了改革開放的思想解放運動,參加了「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喊響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宣言。他們如饑似渴、焚膏繼晷地接觸學習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哲學思想,參與了人生觀大討論、傷痕文學的創作。在經歷十年浩劫、百業待興、需才孔急的緊要關頭,他們敢為人先、敢當大任,走向海角天涯,用青春完成作業,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而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北京大學1977-1978級的學生很特別,」1978級化學系、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教授回顧了當時的求學生涯,當時,有14歲的學生,也有大出一倍的大齡學生。這些被北大錄取的學生經歷複雜,學生中有上山下鄉的、有當兵的、有高中畢業的、有來自工廠的、有娶妻生子的、有未成年的。林建華校長說,在北大建校150周年時,將北京大學建設成為能夠引領世界高等教育的學府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