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釜山行》講述主人公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來的殭屍病毒開始肆虐,並且不斷擴散,傾刻間列車陷入災難的故事。
孔劉、鄭有美、馬東錫、崔宇植、安昭熙、金秀安等演員,共同出演。
以《豬之王》《有名無實》等動畫電影出身的導演延相昊一貫善於表現強烈個性和演技《釜山行》是延相昊第一部真人與商業相結合的電影。
《釜山行》在今年5月收到正式邀請,參加了第5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午夜劇場單元,並獲得業界及觀眾一致好評。坎城國際電影節執行委員長稱讚《釜山行》「是歷屆坎城電影節最出色的午夜劇場單元」。
坎城的熱烈反響也延續到了韓國國內。《釜山行》從上個月20日上映後,創下了多項韓國電影新紀錄——
歷代韓國電影事前最高賣出量;
歷代最高開業得分;
歷代最短時間突破100萬;
歷代日最高觀影人數;
歷代電影上映第一周最大觀影人數等。
《釜山行》平均每日有100萬觀影人數,上映五日得到了500萬觀眾的成功,直衝《鳴梁》——正在逐步打破曾經創下新記錄的高票房作品《鳴梁》的記錄。
《釜山行》的成功,不單是電影本身票房和口碑的成功,更有很多延伸意義和不同的看法。
韓國電影市場自《釜山行》上映起,上半年虧損的電影院逐漸有了起色。前所未有的記錄讓人感到興奮,讓觀眾從只看一眼就猜到底的動作戲中擺脫出來。《釜山行》作為殭屍災難片,吸引了10代至60代不同年齡段的觀眾。但製作方並不能因此就放鬆心情。《釜山行》仍然受到來自電影院、製作公司,觀眾,三方面的層層重壓與關注。
韓國國內最大規模的影院公司CGV,以及樂天影院、MEGABOX影院,三大電影院今年的表現讓人失望不已。僅有動員了969萬人次的《檢察官外傳》,勉強達到及格線。今年5月份的電影《哭聲》,6月份的電影《小姐》等,雖然分別動員了686萬名、414萬名觀眾。但是,2016上半年期間,除了這3部電影之外的其他作品票房慘澹。從今年7月第一周開始到中旬,票房依舊不溫不火。
而在困境中,拯救韓國院線票房的英雄,正是《釜山行》。
相比《檢察官外傳》在三個月間創造的772億4996萬1964元的收益,《釜山行》上映5天就有438億2475萬8876元的收益,明顯吸引了更多的觀眾。照此趨勢,業內人士預測,《釜山行》有極大可能成為今年韓國電影的票房冠軍。
《釜山行》的高票房不僅帶動了韓國電影的票房大盤,也讓投資、發行方NEW,與電影製作公司Red Peter賺得盆滿缽滿。製作成本僅僅86億的《釜山行》,目前收益已達到438億。
但高票房之下,依然存在不能忽視的問題。
同國內部分電影類似,韓國電影一般會在上映前舉行媒體試映和VIP試映會。通過試映會,電影會獲得基本的評分。如果是預期值較高的作品,將還會舉辦1到2場收費形式的試映會。但即使這樣,合計動員人次也不會超過5萬名。韓國歷代最高票房電影《鳴梁》上映前的觀眾也僅僅動員了2萬2500人次。
而《釜山行》在過去的十幾天內,媒體試映會、VIP試映會、7月15至17日一共8場收費試映會,一共接待了56萬人次。這種不符合常態的數字差異,是極其巨大的。
大量的客源被壓榨,導致其他中小型的電影新作,在當下的市場中無法分一杯羹。甚至有電影,原本就為了避開《釜山行》而延遲到7月第三周上映,結果因《釜山行》持續不斷的收費試映會而以失敗告終。
但《釜山行》取得的成績仍然讓人無法忽視。作為目前韓國電影技術的集大成者,《釜山行》不但創造性的演繹了韓國型殭屍,更真實地還原了現實生活,強有力的視覺效果和差異化的人物特徵,都獲得了口碑上的一致好評。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殭屍災難類電影,吸引的是10~20代的年輕人。發行方在最初也把主要受眾放在這一層面,預測最高700萬人次。而實際上,《釜山行》在中壯年年齡層,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突破1000萬人次的作品,通常是因為不斷有人多刷、重複觀影,其中中壯年觀眾也是觀影的主要人群。更加特別的是,除了男性觀眾與情侶外,女性觀眾和以家庭為單位的前往觀影的觀眾數量也在不斷上升。《釜山行》做到了打破以往「只有好萊塢大片才能拍出優質殭屍類型片」的觀念,以優秀的品質,獲得了全年齡段觀眾的青睞,是韓國電影今年夏天,當之無愧的王者!
專欄供稿@朕的刀鞘不見了,經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