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與農村未來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福祉密切相關。幾年來,鍾四村「兩委」領導班子對標「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圍繞鄉村規劃、村容村貌、鄉風文化、基層治理等方面打造具有鍾村本地特色的精品村,擦亮鄉村振興的底色,繪就一幅具有文化底蘊的宜居畫卷。
道路平整、環境整潔、精緻的綠化景觀、特色牆繪成一景……走進鍾四村,眼前的如畫的村容讓人不由得想提起手中的手機記錄下來。
在鍾四村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村容村貌整治是其重要的一步,但只是讓環境衛生變成乾淨整潔,似乎還不夠,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村容村貌才是目標,為此,鍾四村「兩委」領導班子在鍾村街黨工委、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多次前往各地「取經」,吸收經驗,並結合鍾四村的實際情況對村容村貌進行改造。
沿途南派醒獅文化牆、中華傳統美德塗鴉牆、兒時童謠等特色牆繪,被修復的古祠堂、「西橋望月」(匯源橋)、「農夫晚望」(匯龍橋)兩座古橋兩處舊景遺址,經過翻新的「文明大街」「朱紫門大街」「西寨南浦」「鍾靈毓秀」「西城大街」五座牌坊門樓,新建的兩處具有嶺南建築風格的休閒涼亭以及增設的小牌坊,無不體現著鍾村的傳統文化特色。
鍾四村內,大榕樹下孩子們嬉鬧玩耍、老人們圍坐聊天,儼然成了村內一景。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籃球場為起點,最後一顆榕樹為終點,這一片區域是鍾四村為街坊們重點打造的休閒場所,對籃球場進行升級改造,提升街坊健身鍛鍊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以前的籃球場只有簡單的兩個投籃框,地面都是坑坑窪窪,整修的時候,我們首先把籃球場圍了起來,然後鋪設了橡膠,加裝了燈光。」
在鍾四村,記者發現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張石凳,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石凳原本都是街坊們拆舊屋建新房時留下的石板,「大家不捨得扔,又沒地方放,都堆放在外面了,太影響環境了,於是我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這些廢棄的石板做成一張張石凳,現在街坊走累了隨時可以坐下休息。」
由於鍾四村地形低洼,只要降水30毫米,就肯定會出現積水問題。鍾四村「兩委」領導班子以鄉村振興為契機,積極向街道和區相關部門反映這個問題,得到高度重視,街道和區相關部門共投入210萬元治理水浸黑點以及實施臨河村居雨汙分流工程,終於解決困擾街坊多年的水浸黑點問題。
走在鍾四村的巷道上,記者看到如今所有的汙水管已全部引入下水道,以往汙水堆積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以前每家汙水一排,真的是臭氣燻天,過路都要捂著鼻子,而且汙水一多,老鼠、蚊子都來了,看著都覺得噁心。」工作人員說道,現在真的好多了。
在鍾四村的升級改造中,有些變化能直觀感受到,有些變化雖然無法用肉眼觀看到,但卻是實實在在惠及到街坊,由於鍾四村所處的位置,飲用水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為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輸送給鍾四村的村民,鍾四村協調自來水公司投入資金在全村開展二次水改工程,鋪設水管總長1.5萬米。
求關注
歡迎各位鍾村達人掃描二維碼
加入「鍾村街坊群2號」,和共同生活、工作在這裡的街坊成為朋友,一起關注鍾村大小事,分享鍾村資訊!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 編輯: 【圖文記者 王建毅 見習 王育煌】【編輯 子禾】通訊員 覃相貌 伍澤生 ]